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2-11-07周平尚刘影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新媒体

周平尚 刘影

摘要:永州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目繁多,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在当今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社会,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出现趋利倾向,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有些“非遗”资源面临失传困境。文章就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针对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以及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从不同群体、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保护与传承方式,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宣传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寻找新的传播主体创新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模式,旨在使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新媒体技术有机结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事业融合发展,促进永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9-0057-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优秀青年项目“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运行机制研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传承九疑古琴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B519;2020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构建‘一课程二依托三平台国学文化育人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C19;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学系列课程思政育人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NJG-2020-0895

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宝贵的财富。当下新媒体的发展是互联网时代大势所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把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起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的有效途径。

一、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一)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目及其分布情况

永州坐落于湖南省西南面,潇、湘二水汇集于此,因此被称为“潇湘”。永州地域民族特色鲜明,全市共有瑶、苗等35个少数民族,在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丰富,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该市各级“非遗”代表性保护项目29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盘王大歌、江华瑶族长鼓舞、祁阳县的祁剧、祁阳小调、江永县的女书习俗、宁远县的舜帝祭典)、省级项目16项、市级项目75项、县区级项目199项,项目对应的十大门类俱全[1]。

(二)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永州作为湖南历史文化古城,其文化影响巨大。近年来,永州经济有了高质量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生產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逐渐追求娱乐化生活,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低,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停滞。

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很多人产生了理念上的偏差,使得传承人急于使传统习俗现代化,最终造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与变形。

另一方面,传承人不断流失,最终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人们的审美兴趣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转移,大家对现代化消费品的追求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人们开始另寻生路,为了经济利益,很多传承人开始放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专业人才匮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地域特性的,传承人需要有极浓烈的兴趣和极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将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到高度精确。

(三)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受到现代化发展冲击的状况,永州市政府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上重要议事议程。

一是健全制度,建立保护工作机构。为了做好永州市的“非遗”保护工作,出台了《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建立健全了“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给予统筹协调解决。成立了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非遗”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不断增加财政经费投入,为传承发展提供支撑。在永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市直的“非遗”保护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

三是核心项目的品牌影响明显提升。通过参加宣传展示展演活动,提升“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如《女书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先后三次走进联合国展示《女书习俗》及女书书法作品,并在上海世博会惊艳亮相。

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永州的意义

永州作为湖南历史文化名城,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有利于湖湘文化的发展,还是人类历代以来精神文化的延续。

(一)有利于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人类的历史文明,对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

永州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地文化的发展具有巩固和建设作用。“女书”习俗以及瑶族“八宝被”技艺为劳动妇女开辟了一条文化产品的服务选择,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产品。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符合国家文化发展主旋律的,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在当代国家经济文化共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紧跟时代步伐,无疑是永州地方文化发展的优化选择[2]。

(二)有利于传承永州特色文化

永州是一个地域文化极为浓厚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永州的标志。走进永州便会发现永州是一个历史感极强的古城。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居民习俗,都有着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永州人在历代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地域文化,同时,永州优秀的地域文化也成就了永州人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品格。

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范围很广,从民风民俗到传统医药,从传统戏剧到传统音乐,从传统舞蹈到传统美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永州独有的财富,成为永州特有的文化景观,丰富了永州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使永州在发展文化城市之路上越走越远,利用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彰显永州独特的地域风采,使永州文化在新时期实现创新性发展。由此提高永州文化名城的知名度,为未来永州的文化发展奠定强大的环境基础。

(三)有利于带动永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文化、政治、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扶持的。经济是一切的基础,经济特质需要政治去呈现,经济和政治合二为一之后就需要文化去描述。

永州独特的历史文化是由永州自古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政治特点决定的,永州是一个以文化发展为主的城市,研究永州经济发展情况可以发现,永州经济发展依托的一大支柱是旅游经济收入。

永州市的零陵古城是旅游产业的支柱,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其中,永州市传统艺术也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如零陵花鼓戏、零陵渔鼓以及祁阳小调都是具有永州特色的文化表演。政府应发掘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引导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永州人民利用身边的非物质遗产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提高了生活水平,同时又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为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带动了永州的经济发展,经济为文化发展服务,同时文化发展又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

三、新媒体背景下传承与弘扬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一)利用互联网平台宣传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媒体是在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产物,新媒体的存在以及发展都是合乎时代要求的。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万众参与”。人人都是参与者,提高人们的参与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需要明确目的,即保护与传承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增强群众的保护与传承意识,让群众参与到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来。可开设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公众号,并配有专人去宣传运营公众号。

二是需要了解人们的需要,从需求角度出发,发表具有创意的公众号文章。针对不同的群体寻找相对应的兴趣点去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对于“女书”的宣传,可以在宣传过程中将女书与时尚单品相结合,从而吸引女性群体。在“东安武术”的宣传过程中,适当加入健身元素,吸引健身爱好者。从当地百姓入手,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逐步普及,提高人们的参与度,创新传播模式,多渠道传播永州特色文化。

三是相关部门可开通有關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账号,利用网络进行有效宣传,与受众进行信息交流互动,打造永州文化城市的形象,搭建一个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平台。

四是强化地方电视台的传播作用,拍摄有关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的优点去宣传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亦可出台规划,鼓励有关学术以及科技研究活动。采用先进的技术,利用公交站牌、商业街LED大屏、报纸宣传栏、出租车移动电视等有密集人群关注的地点进行宣传,扩大人群接触面。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度,使当地民众产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主动保护和传承“非遗”。

五是对于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寻求不同的途径,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展现历史赋予的文化魅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百姓的生活当中,与现代文明无缝对接,以体现人们生活的多样性追求。

(二)政府进一步加大对“非遗”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加强顶层规划,强化政府职能。将“非遗”传承和开发利用列入市、县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加强市、县区“非遗”保护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非遗”保护专家团队。利用新媒体大数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完善。还可通过举办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出来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

政府可出台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政策,对传承人进行资金补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项目进行扶持,为一切积极的、合法的、合理的传承活动提供政策、法律及经济扶持。与此同时,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应该建立起一套系统的配套设施,为群众提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交流途径,出台优惠政策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倾斜,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的传承和开发利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良性机制发展。

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馆,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交流平台,成立文化中心,投入经费,确保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永州各民族的特色文化进行规划,建设示范发展基地,形成明确导向,带动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政府搭台、社会力量参与,组织“非遗”项目传承和开发利用成果展示、展演。

(三)寻找新的传播主体创新传播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必须有一个主体,然而当代的传承人日益减少,老一辈的传承人逐渐退出圈子,而新一代的传承人因为观念的转变,也慢慢选择其他出路,因此寻找新的传承主体迫在眉睫。可从以往传承活动中表现优秀的人员中选择传承人进行培养,或在网上发布相关人员招聘,选择合适人选。

政府可以支持教育机构的建设,对传承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各大高校选择传承人,提供科研学术交流探讨会,为传承人提供研究平台,合理开展传承活动,为后续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新媒体用户更多的是年轻人,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也需要新的活力与创造力,由此可以把年轻一代作为新的传承主体。可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形态的基础上,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网红拍照打卡地,开展文化音乐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打造特色饭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形成一条文化产业链,扩大受众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打开年轻一代的市场。

从高校的在校生入手是一个有效途径,设置有关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题让大学生参与调查和探讨,将有效增加青少年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开展主题讲座或者举办摄影展都可以事半功倍,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自觉保护和传承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3]。

四、结语

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永州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万物皆媒,新媒体的发展势必为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利用新媒体为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插上飞翔的翅膀,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众的视野,使其发展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在新的时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新媒体是一个全新的媒介,应该把握好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团结一致,往同一个方向努力,敢于迎接挑战,突破难关,趋利避害,才能更好地助推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后续发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华丽.加强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与保护[N].永州日报,2016-07-06(04).

[2] 张明,钱杭园.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治意义[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5(1):45-49.

[3] 贾鑫娜.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机遇与挑战:以井陉拉花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4(16):36-38.

作者简介 周平尚,教育学博士在读,讲师,湖南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新媒体与地方文化。刘影,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国学教育。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新媒体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