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人物访谈节目创作思考与实践

2022-11-07王春艳崔亚强温静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传承大师

王春艳 崔亚强 温静

摘要: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大师是一所大学的灵魂。用镜头记录大师们的风采,留住大师精神;抢救式挖掘大师身上值得传承的人文价值,传承大师精神,对高校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文章以《川大人》栏目的创作为例,将镜头聚焦在广义的“大师”身上,以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川大师者为主角,或关注其认真敬业的态度,或关注其充满激情的教学风采,或关注其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以讲故事的方式,拍摄制作系列人物访谈节目。站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从《川大人》栏目的整体设计思路、节目制作策划、访谈实践过程三个方面阐述高校人物访谈节目的创作思考与实践,旨在为高校人物访谈节目的制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师;人物访谈;《川大人》;传承;育人理念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9-0051-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四川大学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第九期)研究项目“记录名师课堂,传承育人文化”成果,项目编号:SCU9408

一、缘起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一振聋发聩的教育名言,是梅贻琦先生1931年就职国立清华大学校长时演讲所说,时至今日,这一卓绝论断仍被广为传颂。大师是大学宝贵的财富,大师更是一所大学魅力的最佳展现。广义的“大师”并不只是包含有着杰出学术成就或卓越社会贡献的教师[1],更包含许多或以其认真敬业的态度,或以其充满激情的教学风采,或以其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数十年默默耕耘于教书育人岗位,给师生留下深刻印象的平凡教师们。人物访谈节目《川大人》把镜头聚焦在具备这些特征的川大大师身上,以视频为媒,记录师者风采,以网络为介,传播育人理念,传承大师精神。

二、策划

《川大人》栏目,以四川大学的学院为单位,为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的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特点的老教师录制回忆访谈,对这些师者的事迹进行抢救式挖掘,挖掘宝藏教师身上的故事点,将其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放大,以讲故事的形式多维度展示个人魅力,展现师者风采。同时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在四川大学智慧教育平台“大川学堂”推出《川大人》栏目,传播老教师的育人理念,传承学校的育人文化。

(一)整体设计思路

《川大人》采用人物訪谈的方式讲述人物故事,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由主持人抛出问题,被访谈人接收到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后,讲述主题相关的故事,同时主持人在恰当的时机作出回应,由此形成“有效互动场”[2],拍摄记录访谈全程,并进行后期编辑制作。

(二)节目制作策略

《川大人》以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述师者与众不同的经历来展示师者特有的性格、独特的理念、课程思政经验等,讲好每一期川大人的故事对于栏目的播出效果和传播效果尤为重要。节目的制作流程包括前期策划、现场拍摄、后期制作等。

1.前期策划

在前期策划过程中,一方面要找准栏目定位,分析栏目的内容、受众、形式,从而明晰栏目的选题;另一方面要充分了解被访谈对象,编制访谈提纲。

(1)找准节目定位,明晰选题内容。找准节目的定位,厘清栏目的3W问题:“为什么而开”“为谁而开”和“怎样呈现”[3]。为什么而开:栏目策划之初,已明确《川大人》栏目的使命是聚焦校园内川大的师者们,传播老教师的育人理念,传承学校的育人文化;为谁而开:就是要搞清楚栏目的受众是谁,《川大人》的受众除了川大的在校教职工和学生,还包括广大的校友、社会大众;怎样呈现:考虑到栏目的传播度,剪辑制作后的成片每集控制在20分钟左右,如果被访谈人有多个故事点,可以分集制作,并在学校媒体资源平台进行发布。

(2)了解访谈对象,编制访谈提纲。在拍摄前充分了解访谈对象,深度挖掘其身上的故事点,是拍摄好《川大人》栏目最重要的一环。首先,通过查阅背景资料,了解访谈对象的教学和科研事迹;所获奖项和取得的各类成果;独特的教学方法或科研心路历程;生平事迹中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等等。其次,在充分了解访谈对象,掌握翔实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与访谈对象的先期访谈,针对前期了解到的背景资料中的某些故事点与访谈对象深入交流,甚至多次沟通,以便更好地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和不为人知的故事。最后,按照一条主线,以最能体现人物特征和背后故事的主题为线索,结合先期访谈确定的故事点,逐条编制访谈提纲。

2.现场拍摄

现场拍摄,其一要选择最佳拍摄场所,营造轻松的访谈氛围;其二要做好拍摄现场的音视频收集工作,保障成片拍摄质量;其三主持人要发挥桥梁作用,让访谈“活”起来。

(1)选择最佳拍摄场所。拍摄场所的选择影响访谈氛围的营造和最终的节目呈现效果,访谈类节目多选择演播室作为拍摄场所,演播室具有完备而且先进的声、光设备和便于创作的条件,可为录制高质量的画面和声音提供保障;演播室的布景可以按需搭建,可塑性强,方便创设符合人物特征的场景。所以《川大人》栏目选择演播室作为拍摄场所。

(2)做好音视频录制。三机位全程拍摄访谈过程,在图像呈现上,背景选择绿幕,便于后期抠图,同时配合演播室的灯光,确保画面质量;在音频采集上,主持人和访谈对象都佩戴无线领夹麦克风,以保证稳定的输出效果。

(3)发挥主持人的桥梁作用。节目开始,主持人以独白的形式交代访谈对象的背景资料;访谈过程中,主持人通过“提问”“倾听”“接话”等方式拉近与访谈对象的距离[3],调动访谈对象的谈话情绪,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展示最真实的一面,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故事。

3.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是访谈节目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说前期拍摄决定了节目的“先天”质量,那么后期制作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弥补或优化前期拍摄的不足,最终使作品更完美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为了丰富成片的内容,后期编辑过程中,可以适当在访谈间隙配合相应的图片、视频或解说,帮助受众更立体地了解访谈对象,增强节目的真实性、现场感和感染力[2]。

三、实践

以《川大人》栏目采访过的四位老师为例,阐述访谈的创作过程。

(一)分析人物特征,确定访谈主线

人物访谈类节目要讲好人物故事,首先得对人物特征、生平经历有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在全面把握人物特征后,明确一条最能突出人物特征,挖掘人格魅力的访谈主线,这是讲好人物故事的重要前提。

1.放下听诊器,拿起摄像机

彭子京是一位耄耋老人,他先后扮演多个角色:临床医生、医学教学摄影师、教育电视台台长,面对三次职业挑战,彭老师都能初心不改,砥砺前行,正如他在回忆录里所说“回望来路云和雨,笑吟过往苦与甜”。彭老师跌宕起伏的经历,不屈不挠的个性和灿烂辉煌的人生,暗合《川大人》要向广大师生和校友传递的价值和正能量。所以访谈彭老师,以“放下听诊器,拿起摄像机”为访谈主线,重点挖掘彭老师在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的过程中,是如何以最大的热情面对生命每个阶段的挑战的。

2.教书育人40载,获立德树人奖

董碧蓉,曾获四川大学立德树人奖,在临床上,开创崭新的老年医学发展模式,是老年医学领域杰出学者;在教学中,教书育人40载,桃李满天下;在学术研究、著书立说、专利发明创造、社会服务贡献等方面也颇有建树。董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她这种踏实的精神与《川大人》要向广大师生和校友传递的价值和正能量相契合。所以访谈董老师,以“教书育人40载,获立德树人奖”为访谈主线,重点挖掘董老师在临床、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背后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的。

3.健美操女神,不老的神话

张晓波,国家级健美操“大神”,拥有众多头衔,执教的校代表队屡获国家大奖,为校争光;她也是学校的教学口碑教授,获得首届四川大学卓越教学奖殊荣;她更是学生们心目中永远年轻的“女神姐姐”“不老神話”,她的健美操课趣味十足,课堂教学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能激发学生潜能、自信心和创造力,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好评。从教30多年的张老师仍然活力满满,感染和激励着一代代、一批批青年学子,她对教学的激情和热爱也是《川大人》要向广大师生和校友传递的价值和正能量。所以访谈张老师,以“健美操女神,不老的神话”为访谈主线,重点挖掘是什么支持着张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永葆青春和激情的背后是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执着于自己喜欢的事业

冉玉平,全国知名皮肤病专家,从医执教30余载,在临床、教学、科研上孜孜不倦,辛勤耕耘。做医生,敬业仁心,擅于治疗疑难杂症,也是患者的“心理医生”;做科研,善思敏行,指导学生把每一例可挖掘的临床疑难案例都总结成论文,供国内外同行分享借鉴,被誉为国际权威杂志“御用摄影师”;做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他的课堂总是充满互动与挑战,座无虚席。创新开展互动探究教学的案例被数十家媒体转载报道。冉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两鬓斑白,但仍饱含热情,执着于自己喜欢的事业,他对事业的热爱和坚守正是《川大人》要向广大师生和校友传递的价值和正能量。所以访谈冉老师,以“执着于自己喜欢的事业”为访谈主线,重点挖掘冉老师在从医执教中对事业的热爱和坚守。

(二)遵循访谈主线,设计访谈问题

人物访谈类节目要讲好人物故事,做好访谈提问是关键,问题问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所以访谈提纲中,访谈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以访谈对象彭子京老师的故事为例,阐述如何通过“点燃—开篇—升华—结尾”四个层次来设计访谈问题。

1.第一环节:故地重游,点燃

找到一个可以点燃访谈对象某种情感的话题点,有助于拉近主持人和访谈对象的距离,减少心理障碍,帮助访谈对象快速进入访谈情境。

彭子京老师是华西毕业生,也曾从事电教工作,拍摄《川大人》栏目的演播室就是彭老师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通过“阔别母校61年,故地重游,此时此刻是怎样的心情”这个问题点燃彭老师的母校情。

彭老师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非常激动,回忆起在华西坝求学;在基层医院行医;返回华西改行的种种过往,最终说出了“我向母校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第二环节:直抒胸臆,开篇

直奔主题,突出访谈主线,让访谈对象开篇就面对自己内心的冲突,让故事更精彩,让受众从访谈对象真实的感受中汲取正能量。彭子京老师的故事中,最大的故事线就是他职业的转变,通过“放下听诊器,拿起摄影机的那一刻,社会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介绍一下您当时的心路历程,以及面临的最大挑战”让彭老师直接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3.第三环节:深度挖掘,升华

以小见大,以访谈对象身上不寻常的故事,展示人物性格特征和个性魅力,传递平凡的事业也能做出意义非凡的成绩的理念。比如“职业生涯中拍过很多的医学教学电影片,心中分量最重的是哪一部?讲讲这件事情背后的故事”。

4.第四环节:寄语后辈,结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站在行业前辈的角度,寄语后辈,也是让自己的所感所想有所传承。向彭老师提问:“作为华西教育电视台的创办者,对于一些开创性工作的开展,有什么话想对青年一代的教师们说的?”

(三)精心布置,完成现场拍摄

现场拍摄使用的是1080P高清摄像机,机位设计上采用三机位拍摄,其一是大场景机位,用于拍摄整个演播室环境及主持人和访谈对象整体画面,其二是侧机位1用于拍摄主持人近景画面,其三是侧机位2用于拍摄访谈嘉宾的近景画面,便于捕捉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心理变化,采用多机位拍摄手法,也便于后期剪辑,丰富镜头画面。在图像呈现上,对现场的各种灯光进行了合理的设置,遮挡了自然光,外加了环境灯光,使整个拍摄现场达到和谐统一;在音频采集上,主持人和访谈对象都佩戴无线领夹麦克风,以实现稳定的输出效果。

(四)完善再创造,后期编辑制作

首先,根据访谈栏目性质设计制作节目片头,利用前期拍摄花絮进行镜头拼接,特效设计,呈现出深沉、活力、动感的镜头画面,让观众感受到现场拍摄场景和氛围。其次,后期制作采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对镜头进行采集、梳理、拼接,使整个节目语言通顺、画面流畅,并对三机位镜头画面和声音进行声画同步操作,选取合适的场景镜头切换效果。同时采用抠像技术,去除绿幕,呈现出具有川大风格的演播舞台效果,使三维虚拟场景和人物自然有效地融合,给人一种逼真的立体空间感,打造稳重、大气、温馨的访谈环境。

四、意义

大师是大学精神的缔造者、传承者和实践者,师者的教学经验、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可以代代相传,每一位师者都是一部活教材,影响学生于无形、陶冶学生于无声[4],同时也在激励着青年教师们,努力成为学生心中的大师。《川大人》栏目用镜头记录下老教师们教书育人、科研创作、人生经历中的那些值得传承的故事,让老教师的课程思政经验代代相传。

五、结语

《川大人》系列节目拍摄制作的过程中,从前期策划的分析栏目定位、了解被访谈对象、编制访谈提纲到现场拍摄场地的选择、音视频录制、主持人桥梁作用的发挥,再到后期制作的片头制作、镜头拼接、特效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对于《川大人》栏目的呈现效果都至关重要。而《川大人》栏目的创作思考与实践也为高校人物访谈节目的创作提供了普遍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若玲.大师是大学魅力的最佳展示[N].中国科学报,2012-12-05(7).

[2] 郭芹.电视新闻人物访谈节目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87-88.

[3] 付燕华.论高校校园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制作策略[J].科技资讯,2014(11):241-242.

[4] 戴玄,钱军平.大师名校: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魂”之所在[J].重庆高教,2011(3):19-21.

作者简介 王春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教学资源制作。崔亚强,硕士,副研究员,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教育技术、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与应用。温静,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音视频制作。

猜你喜欢

传承大师
大师剪我也剪
大师画,我来做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
“宣讲大师”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