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文化传承内容及路径研究

2022-11-07陈赞銮福建警察学院警训部

灌篮 2022年8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文化

陈赞銮 福建警察学院警训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传统武术的认识也越来越模糊,传统武术与现代武术相比并不是具体指一方面的内容,而是在结合传统武术基本功法的基础上,将现代人的理念和思想融入其中,由此形成的武术文化为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弘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武术文化内容分析

(一)武技

武术技术体系的形成是武术文化形成的关键,武术技术动作演练不仅是一种形体文化,更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于武术技术动作的运动形式是决定事物属性的关键指标。因此,人们必须在探究武术文化时,了解和掌握武术技术的相关工作,然后在武术动作的基础上,将武术动作紧密的连贯在一起,才能在不断实践每个武术动作的过程中,形成完整的武术技术动作。现代体育运动学原理针对武术动作的修正,不但体现出了体育竞赛中武术动作具有的高、难、美技术特点,而且发挥出了武术技术动作在健身娱乐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所以,武术技术动作作为武术最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对于武术文化传承的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

(二)武礼

崇礼是武术套路中的伦理道德基础。这里所说的礼既是特定时期内形成的制度规范,更是人与人交往时必须遵循的礼节。由于我国古代的等级制度与师传徒受制度中针对君王、前辈形成的敬重,确保了礼的规范体系的顺利形成。所谓未曾学艺先学礼,在分析武术礼仪时,让人一旦想到武术就会先想到抱拳礼。比如,左掌右拳动作暗示的就是武术者一生追求的一种精神意境;一指左手为文,右手为武则指的是修武者文武兼修的一种理想,暗指虚心求教的谦逊态度。左掌大拇指弯曲表示的是不会骄傲自满,约束人们过分的勇武行为,多指先礼后兵之意。所以深入分析和研究武术礼仪中包含的内容丰富的文化属性,对于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弘扬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武德

以传统农耕经济为主体发展而来的中华文明,作为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向型文化形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武术历史的发展同样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我国的习武者都是希望通过练习武术的方式提高自身内在的修为,其作为对君子品性的追随,意在制止不良行为,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古人常说的未曾习武先习德,正是这个道理。与武术一脉相承的冷兵器时代,习武者的技击性要求武术传承者必须具备德行兼备的品行,才能实现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而这也说明了,武德对于习武者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武术技击性虽然在时代发展的冲击下出现了逐渐弱化的发展趋势,但是武术的精神内核仍然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只有具备了良好武德的武术练习者才能肩负着维护社会秩序的重担。

(四)武术精神

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后,在长期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培育和发展了完善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体系,而且将崇仁爱、重民本、诚实守信、求大同等思想以及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作为新时期的习武者来说,其体现出的武术精神则主要包括了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等几方面的内容。在这其中,自强不息在武术中指的是习武者必须保持勇武向前、坚韧不拔的状态,由于武术的练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半途而废的话,必然不可能取得相应的成就。厚德载物则指的是习武者在武德的熏陶下形成的良好德行,不仅为人们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提供了便利,而且促进了人们思想境界与精神追求的全面提升。

(五)武术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是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几个层面出发,推动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武术的核心价值观则要求习武者必须从个人求实创新自强不息精神、社会兼容并蓄和谐精神以及保国安民尚武精神等几方面着手,树立正确的武术传承思想意识,严格按照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和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展保驾护航。另外,武术倡导的重德行修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倡导的敬业、诚信、友善等个人品格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武术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观表现,所以,武术核心价值应该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价值理念,深度挖掘武术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属性与精神内涵,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同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氛围,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武术保护和传承的具体措施

(一)推进武术进校园活动

非遗背景下的武术文化传承具有口传心授特点,决定了武术文化与众不同的传承方式,虽然血缘传承、师徒传承、地缘传承、业缘传承等常见的非遗背景下的武术文化传承方法,在传承和弘扬武术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武术文化传承方向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非遗文化传承提出的要求,所以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武术文化传承者应该彻底打破传统单一传承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文化传承主阵地的优势,将非遗文化引入到学校教学中,创新和改革武术文化传承的途径,提高武术文化传承的效果。由于部分地区并未将武术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所以现阶段我国的武术文化传承仍然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当前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相关部门必须从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培养环节着手,将武术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效果。教育部门开展的武术进校园活动,促进了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提升,加快了传统武术在社会各个领域普及的速度。武术进校园作为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不是简单地将武术文化与校园教育融合在一起,确定校本课程编写的方向和要求,而是应该根据各个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写科学合理的校本教材。通过对我国中小学师资力量分配现状的分析发现,中小学武术课程师资人才力量严重不足,不仅制约了武术文化在中小学教育中融合发展的速度,而且挫伤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此外,由于武术课程并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武术特有的魅力,所以学校应该定期举办校园级武术交流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武术交流比赛,通过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分析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高武术课程教育教学的质量,营造良好的武术文化传承和保护氛围。

(二)创新武术传承的方式,扩展武术文化传承的视野

因为冷兵器时代长期战乱对人民的生存和生活产生无法挽回的影响,所以习武者在练习武术时注重的是实战与一招制敌的技击性。随着和平年代的来临,武术的技击性在逐渐弱化的同时,更加关注武术的娱乐与健康属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武术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思路,为武术文化的大范围传承和弘扬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另外,为了确保武术文化的长盛不衰,相关部门应该正确认识历史观,明确武术文化溯源的基础,站在不同的角度创新武术体系,推动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深入分析武术发展的趋势,将武术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紧密融合在一起,创新武术传承的方式,扩展武术文化传承的视野,站在科学的视角下建立完善的武术文化传承体系,扩大武术文化的传承范围和影响力。

(三)依托武术开展多种产业融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强大的经济技术是所有项目和产业发展的关键。相关部门在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时,应该构建以城市消费商业竞赛与俱乐部经营模式为基础的乡村振兴旅游经济发展模式。首先,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针对各地区武术分布不均匀且具有显著地域特色和民族倾向的特点,树立求人不得、反求诸己的思想意识,将具有民风民俗特色的武术文化资源与旅游节目表演结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武术文化传承氛围。其次,打造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旅游+节日+武术展演为主体的全新消费模式。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以及精神需求的日趋强烈,不仅创造了武术文化传承的空间,而且带动了区域内经济的全面发展。虽然相关部门在城市武术文化传播中采取了商业竞赛和俱乐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加快了城市武术文化传播的速度。但是由于武术商业竞赛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品牌化决策、识别界定、管理规划等诸多挑战,而且经常因为受到人为因素和资金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武术商业竞赛活动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俱乐部武术文化传承模式存在着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武术文化传承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教练员专业知识教育培训的力度,才能发挥出俱乐部经营模式在武术文化传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此外,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加快农村地区特色旅游的发展速度,带动本地区武术产业的全面发展,才能在推动传统武术不断发展的同时,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

(四)构建完善的武术文化推广机制

虽然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但是由于影视武术产业的发展为传统武术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所以相关部门在开展传统武术文化的推广时,应该从技术层面和武术特色文化内涵等几方面着手,构建完善的传统武术文化推广机制和制度,加快武术文化的推广速度。随着2016年国家健康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相关部门提出了加快治病为主的传统医疗模式向预防为主的健康模式转变速度的理念,武术在全民健康中也随之进入了新的推广阶段。另外,近年来体医结合的发展,武术为人们提供了预防疾病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由于武术具有的养神属性,对疾病预防到身体康复等各个环节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充分重视挖掘和推广武术文化的重要性,加快武术文化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速度,牢牢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契机,将武术运动推向全世界。

(五)创设完善的武术制度保障

完善的制度是确保项目顺利发展的关键。武术在体育教学、体育竞赛、体育健身等活动中的开展离不开完整的组织形式和制度保障。正是因为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是决定武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相关部门在开展武术文化传承活动时,应该制定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根据武术文化传承的实际情况,从管理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制定以及人才培养等几方面着手,构建完整的武术文化传承制度。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在武术文化传承方面的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完善武术文化传承的流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武术文化传承发展规划,避免因为武术文化传承工作过于盲目,导致相关工作出现失衡的情况,影响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此外,人才培养是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人的综合素质与素养是决定武术文化传承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相关部门必须针对当前我国武术文化传承的现状,加强工作人员教育培训的力度,制定完善的武术文化传承人才业绩考核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调动工作人员参加武术文化传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武术文化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以及大众体育等诸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关部门在开展武术文化传承活动时,应该在注重武技、武礼、武德、武术精神等核心价值传承重要性的基础上,彻底打破传统武术文化传承过于注重理论阐发、教育普及、传承创新、产业发展、传播推广、实施保障的现状,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文化自信倡导,将武术文化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结合在一起,站在多维视角,创新武术文化传承方式,推动武术文化在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文化
传统武术文化资源治理的逻辑与路径研究
数字经济视域下我国传统武术发展路径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我爱传统文化
探究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现状探析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