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全过程、立体化”体系构建与实施途径研究

2022-11-07陈廷薇

运动精品 2022年2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技能

陈廷薇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

1 核心素养

2014 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教育工作者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品格与能力。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形态。核心素养统领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中的具体化表现。

核心素养统领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支点。体质与健康、体育技能、体育社会情感是个体都应具备的体育核心素养。尚力沛认为体育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核心”,说明这种素养是关键的、核心的,是最实用、最稳定的,是伴随个体一生的素养且会使人受益终身。苏格拉底说:“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所以,体育核心素养是个体需要具备的重要素养,它丰富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为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如果我们没有健康的身体作为保障,其他素养也无法实现。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相应的学段学习相应体育课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品格与能力。运动技能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品德与情感是学生必备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的具体化表现,它与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对象不同,但其最终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2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

公共体育课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身体活动将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运动技能教育有机结合,在意识、能力、习惯上塑造学生。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分别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相补充。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一致。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一、大二所有专业的学生,课程学时为128 个学时,共4 个学期(第一学期为身体适应能力必修课、第二、三、四学期为兴趣选修课),健美操课程为兴趣选修课之一。学者于素梅和胡曼玲都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界定于运动技能、健康知识、社会适应这三方面。研究初步提出体质与健康、体育技能、体育社会情感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体育核心素养。而健康知识与行为、运动技能与习惯、体育情感与品德是学生应具备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2.1 健康知识与行为视角下的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

健康是指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健康,若没有身体健康这一载体,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也无法实现。学校体育是学生习得运动技能的场所,但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健康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在理论课部分,首先让学生了解健美操运动对身体机能的促进作用、了解不同的运动项目常见的预防与损伤以及在运动过程中懂得最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和保护与帮助。其次,让学生学会科学锻炼、科学健身、科学饮食的健康生活行为。例如:学生知道如何去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如何去制定属于自己的运动计划、知道在运动前中后怎样补水,这些都是与学生在日常参与体育运动息息相关的,也是体育学科中需要掌握的重要的核心素养。

2.2 运动技能与习惯视角下的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

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备素养,也是其他素养得以实现的关键和支撑。不同的运动项目是体育学科教学的载体,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的获得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都围绕此进行。不同体育学科的教育价值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其终极目标是希望体育运动能持久而稳定的渗入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无论在校内还是脱离学校教育后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学生通过大学阶段的体育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公共体育课能够基本掌握或熟练运用2-3 项运动技能,以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为例,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的实践课有形体练习、基本步伐、大众健美操等级成套动作等内容,具体的课程内容依据学情来确定。学生在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中学习到的形体练习、基本步伐等运动技能,认识到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这是学生在学习阶段应该掌握和具备的,也是体育学科中重要的学科核心素养。

2.3 体育品德与情感视角下的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

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下,体育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与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利用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情感。情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体育运动是一种面对面的、最直接的、最真实的身体对话的交流方式。所以,体育情感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作为学生应该具备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有着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压力,而体育运动则成为学生情感宣泄的对象。例如,通过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中的时尚健身课,让学生体会到成员间的配合与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中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获得团结、信任、互帮互助等体育品德与情感,是一种基于共同价值观的体育情感互动。体育学科在培养学生情感和品德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就在于其鲜明的互动性、开放性、直观性。

3 健美操课程在公共体育课程中的实施途径

健美操课程是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融体操、音乐、舞蹈、芭蕾为一体的体育项目,深受学生的喜爱。该课程具有增强体质健康,对身体形态、节奏感、审美能力、身体协调性等都有着特殊的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健美操是高校公共体育选修课的热门课程。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旨在为各专业学生的学习、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身心素质基础。因此,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正确地、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提高公共体育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3.1 课堂的“导”与“教”

课堂的“导”是指课堂的导入,有直接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练习导入法以及设疑导入法等。课堂的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与过程,是教师必须准备与掌握的一项教学技能,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必需环节。恰当的课堂导入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课堂的“教”是教师的教法,也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国外学者拉斯卡将教学方法分为4 种方法:第一种,呈现方法;第二种,实践方法;第三种,发现方法;第四种,强化方法。中国学者李秉德教授将教学方法分为5类,第一类,“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第二类,“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观察法。第三类,“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第四类,“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第五类,“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包括发现法、探究法。

3.2 课外的“学”与“练”

课外的“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内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对于课外的“学”,学生要有毅力和计划,并且要正确处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关系。例如:教师在讲授健美操基本步伐的教学内容时,一节课不会把所有的基本步伐都教给学生,若这节课学习的是低冲击步伐,那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对高冲击步伐进行学习与练习。当教师在下节课对高冲击步伐进行讲解与示范时,学生对教学内容可以掌握的更为深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到的知识不断去练习与温习,不是很快乐吗?例如,在健美操课上,有些学生学规定动作学得很快可是他跳起来总感觉少了一些个性化。为什么?这是因为学到的知识在课外练习的不够,所以学和练不能分开。因此,课外的“练”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成果的“秀”与“展”

展风姿,秀成果,促教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成果的“秀”与“展”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教学成果的“秀”与“展”目的在于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提高了学生自主练习的能力以及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运动技能。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潜能,展示出健美操课特色的同时能够推陈出新。例如,在学习完一整套规定动作后,让学生自行组队,进行队形变换的编排,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经过讨论、练习、互相合作,加强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学生对健美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并且在此过程中可以体会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健康行为(锻炼意识与习惯、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与适应环境)与体育品德(体育精神、体现道德、体育品格)。

3.4 成果的“赛”与“演”

成果的“赛”与“演”是学生平时所学知识的一个缩影,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创造能力,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专业技能以及教学质量,教研组要积极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课堂发展模式。通过校内比赛或年级比赛,以赛促练,为学生创造一个舞台,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不要嫉妒、不要失落,使其成为一个胸怀大度、善解人意的人。比赛并不是要争取一个名次或拿奖,而是给学生一个锻炼自信、培养胆量、展示风采的机会,这为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面试都是一个好的铺垫。

3.5 成果的“评”与“感”

成果的“评”与“感”,既是教师的“评”与“感”,也是学生的“评”与“感”。成果的“评”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赛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速度、学习方式不同,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不能用统一的标尺去衡量学生。对于成果的评价,还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等方式进行。对于成果的感受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赛过程和学习成果的感受以及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比赛过程和学习成果的感受。师生共同交流,互相进步,共促教学成果。

4 结语

核心素养是培养人的教育顶层设计,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应该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做出自己的贡献。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引导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与更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学科。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本文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视角提出了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的实施途径,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加有利于自身全面发展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技能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拼技能,享丰收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