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2022-11-05朱飞跃

乐府新声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安采茶戏小戏

朱飞跃

[内容提要]采茶戏是中国地方戏中的一大类,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诸省区,是在民间灯会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我国的采茶戏剧种有20 多种,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亲缘关系,如从传统唱腔上归纳,这些采茶戏可分为三大家族,而各族内的采茶戏剧种大多是依行政区划而确立的。

目前,我国各地区的戏曲剧种有三百多种,采茶戏是其中的一大类。

各地采茶戏的冠名,是上世纪50 年代由政府文化部门陆续确定的,此前,这些地方小戏的称谓非常驳杂,诸如“小戏”、“采茶”、“花灯”、“三角戏”、“三角班”等等。

我们现在所说的采茶戏,首先是类名,即对一类地方小戏的统称,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有云:江西采茶戏,戏曲剧种,江西各地采茶、花灯等民间歌舞的统称[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146.。其次,采茶戏又作品种名,如上述之江西采茶戏,就有九江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赣东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高安采茶戏等十数种。

自上世纪50 年代以来,对采茶戏的认定一直存在着文化主管单位、研究机构和民间的三重认识,所以采茶戏的数量难以有定。

最早对采茶戏剧种进行统计的,是1962 年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一处编印的《全国戏曲剧种名录及流行情况》[3]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一处编.全国戏曲剧种名录及流行情况[Z].内刊,1962.,这册内刊资料的附录中,对采茶戏进行了造表统计,全国采茶戏共24 种,分布在六个省区。分别为:

安徽省:霍山采茶戏、祁门采茶戏

福建省:福建采茶戏、闽南采茶戏

湖北省:黄梅采茶戏、通山采茶戏、五峰采茶戏

江西省:南昌采茶戏、赣南采茶戏、宜春采茶戏、吉安采茶戏、萍乡采茶戏、抚州采茶戏、高安采茶戏、武宁采茶戏、崇仁采茶戏、上饶采茶戏、宁都采茶戏、万载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丰城采茶戏

湖南省:采茶戏

广东省:粤北采茶戏、粤西采茶戏

《全国戏曲剧种名录及流行情况》显示,上述24 种采茶戏,除安徽的霍山采茶戏、祁门采茶戏,福建的采茶戏、闽南采茶戏及湖南的采茶戏为业余活动外,其它采茶戏至迟在1962 年间,均有过职业的表演艺术团体。

其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于1981、1982 年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的上报资料,编订有《中国戏曲剧种表》[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588-589.,该表将采茶戏分列一处,计18 种,分布六省区。分别为:

福建省:采茶戏、三角戏

湖北省: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

江西省:抚州采茶戏、赣东采茶戏、赣南采茶戏、高安采茶戏、吉安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九江采茶戏、南昌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萍乡采茶戏、武宁采茶戏

陕西省:紫阳民歌剧

广东省:粤北采茶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采茶戏

1980 年,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编纂《中国戏曲志》,动员了数万名专家和戏曲工作者参与,可以说是最具权威性的戏曲专志。《中国戏曲志》按行政区划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单独立卷(台湾暂缺),下限1983 年,各卷本中,第一称谓为采茶戏的计有19 种,分布五省区。分别为:

福建省:采茶戏

湖北省: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

江西省:南昌采茶戏、武宁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赣东采茶戏、高安采茶戏、袁河采茶戏、瑞河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吉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赣南采茶戏、赣西采茶戏、萍乡采茶戏

广东省:粤北采茶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采茶剧

对比1962 年、1981 年以及1995 年完竣的《中国戏曲志》中采茶戏的相关记述,不难发现,我们对采茶戏的认定一直在变化。一是名同实异。如1961 年采茶戏统计中的安徽霍山采茶戏,所唱实为“东腔”(今名东路花鼓戏),祁门采茶戏所唱为“秦腔”、“拨子”等(即赣剧),湖北五峰县采茶戏所唱为当地文工团创作的歌舞剧。二是名异实同。如1962 年采茶戏统计中的崇仁采茶戏、丰城采茶戏,这两种采茶戏实际上与高安采茶戏同属一种。

故此,在1981 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戏曲剧种表—采茶戏”一栏中,不再有霍山采茶戏、祁门采茶戏、五峰采茶戏、崇仁采茶戏、丰城采茶戏。但此表将福建的三角戏和陕西的紫阳民歌剧归入采茶戏剧种。此外,还新增了九江采茶戏、广西的采茶剧(又称桂南采茶戏),并将“上饶采茶戏”改名“赣东采茶戏”,“宜春采茶戏”改名“袁河采茶戏”,“通山采茶戏”改名“阳新采茶戏”等等。

由于文化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对采茶戏的调查研究不断深入,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新认识,数量也就有了相应的变化,至《中国戏曲志》的编纂,我国的戏曲大家族中,被称为采茶戏的地方小戏共19 种,应该说这种认定具有相对的科学性。分析这19 种采茶戏,虽然历史上名称杂乱,但其流行地域、活动方式、表演形态上有如下总体特征:1.流行地多为产茶之地。2.早期的演出为两小戏、三小戏形式,而且与民间灯会相伴。3.在周边地区,必定有相类的剧艺,它们彼此之间有共同的剧目和唱腔。以上三点是入卷《中国戏曲志》的19 种采茶戏的一致性特征。换言之,在一定的地域内,凡有上述特征的地方小戏,均可归入采茶戏类。因此,在《中国戏曲志》中,采茶戏类的地方小戏至少还包括如下几种,实际上,这些地方戏在过去都有过采茶戏的称谓。

安徽省:黄梅戏

福建省:三角戏

江西省:万载花灯戏、赣中花鼓戏、湖调

浙江省:睦剧

综上所述,如按《中国戏曲志》[2]2017 年,文化部再一次进行了全国戏曲剧种普查,各省普查报告已于2021 年结集出版,由于笔者掌握的材料有限,对此次普查中有关采茶戏类剧种的情况,本文暂不做论述。记述为准,至少流行着25 种采茶戏类的地方戏,如加上台湾的客家三角采茶戏,全国的采茶戏26 种,在1980 年代前后,这些采茶戏都有一定规模的演出活动。26 种采茶戏跨八省区。其中,江西是采茶戏的大本营,采茶戏遍及全境,达17 种之多。除台湾客家三角采茶戏和广西桂南采茶戏以外,其它省区的采茶戏,其活动区域均在与江西的接壤处。

采茶戏剧种多,彼此之间有着明显的亲缘关系,大致可分为鄂东、赣中、赣南三个家族,而各族内的采茶戏剧种大多是依行政区划而确立的。

鄂东族:流行范围以鄂、皖、赣三省交界处为中心。即北自湖北黄梅,南至江西靖安,东达安徽安庆、江西景德镇乃至浙江淳安、福建邵武等地。鄂东族采茶戏包括黄梅采茶戏、阳新采茶戏、黄梅戏、武宁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赣东采茶戏、南昌采茶戏、靖安湖调、睦剧、三角戏。

赣中族:流行范围包括整个赣中地区,西抵与湖南交接的萍乡、莲花、永新等地,东越省界至闽西。赣中族采茶戏包括有高安采茶戏、瑞河采茶戏[1]《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西卷》认为瑞河采茶戏和高安采茶戏是同一个剧种,未单列。、袁河采茶戏、赣中花鼓戏、万载花灯戏、抚州采茶戏、宁都采茶戏、吉安采茶戏、赣西采茶戏、萍乡采茶戏以及福建(闽西)的采茶戏。

赣南族:流行地区为赣南地区、粤北(韶关)地区以桂南(钦州、玉林)地区。赣南族采茶戏流行地有明显的地缘特征,除桂南钦州以外,其它地区均为客家人集聚地,因此从民系上看,台湾客家三角采茶戏也应在赣南族之列。故赣南族采茶戏包括赣南采茶戏、粤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和台湾客家三角采茶戏。

采茶戏三大家族的区分除地域因素外,主要是依据它们的传统剧目及其唱腔结构的同一性。

采茶戏的传统剧目有两大类:大戏和小戏。大戏又称本戏,指那些故事曲折,场上角色较多,可演一两时辰的大型剧目,如《菜刀记》、《乌金记》、《天仙配》、《白扇记》等。小戏即二小戏、三小戏以及折子戏之类的短剧,如《卖杂货》、《送同年》、《扳笋》、《睄妹子》、《秧麦》、《打豆腐》等。

采茶戏的大戏和小戏,是两种不同的表演形态,在三大家族中,鄂东族和赣中族两者兼有,赣南族在过去除桂南钦州一带的采茶戏有少量本戏,其它如赣南、粤北以及桂南玉林一带的采茶戏一直没有本戏出现。

根据大戏和小戏的使用情况,采茶戏的传统唱腔分为主腔和杂调。学术界通常把大戏所唱的曲调称为主腔,小戏的曲调统称为杂调。在过去,大戏和小戏兼有的如鄂东族、赣中族采茶戏中,二者之间唱腔是不共用的,泾渭分明。也就是说,大戏不用杂调,小戏不唱主腔。赣南族采茶戏因无本戏,所唱均为杂调。

主腔在鄂东族、赣中族的采茶戏中,往往由多支曲调组成,称谓不同,功能各异,可以分为本调、神调、川调三类。这三类均为板腔体。所用情况见表1:

表1.

本调:在鄂东族、赣中族采茶戏中为最常用之调,是为主唱、正调。本调的基本结构有六句式、四句式、二句式三种。

鄂东族的本调为六句式,如黄梅采茶戏、黄梅戏、阳新采茶戏、武宁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赣东采茶戏等,只是各自称谓不一,黄梅采茶戏称【七板】,黄梅戏称【平词】,阳新采茶戏、武宁采茶戏称【北腔】,景德镇采茶戏、赣东采茶戏称为【本调】或【湖广本调】,为男女分腔演唱,男宫女徵。

六句式本调,由六个基本乐句组成,结构为: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

此六句中,第一、第二句为起板句,第五句、第六句为落板句,第三、第四句为核心乐句,可做无限反复。因此这六个乐句可敷唱大段唱词。

四句式本调,为赣中族采茶戏所用,男女同腔,徵调式。抚州采茶戏、高安采茶戏、瑞河采茶戏称为【本调】,袁河采茶戏称为【河南板】,宁都采茶戏、吉安采茶戏称为【青龙山调】、【毛朋记调】等等。

四句式本调的结构为:

起板上句→起板下句→‖简板上句→←简板下句‖→起板上句→起板下句

四句式的本调中,第一对上下句为起板句,第二对上下句为核心部分,称为【简板】,可自由反复,四句式本调在使用中最大的特点是起板句又作落板句用,也就是说【简板】无论反复多长,最后都要回到起板句上收腔。

二句式本调,以南昌采茶戏为代表,男女同腔,徵调式,上下两个乐句,自由反复。

本调为主腔的基本之调,上述各族采茶戏在本调基础之上,又派生出其它的板式,鄂东族(六句式本调)派生板式有【二行】,如黄梅采茶戏和黄梅戏;也有【二流板】,如武宁采茶戏、阳新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还有【二拨子】,如九江采茶戏等等。二句式本调(南昌采茶戏)派生板式为【连板】、【快板】等。赣中族(四句式本调)派生板式为【叠板】、【层板】、【垛板】等。

这些派生出的板式通常与本调连用,以表现跌宕起伏的唱词意境。

川调:川调是赣中族采茶戏的主腔之一,应用仅次于本调,川调的结构有【单句子】和【整句子】之分。【单句子】又称【单川调】,其显著的特征是以两个对称的腔节(中间用过门断开)组成一个乐句,来演唱一句词。换言之,即一句唱词两句腔。【整句子】又称【双句子】,其结构为一句词、一句腔的上下句式。川调的板式变化较为简单,有【快川】、【数板】。

川调源自川东的【梁山调】,它是云、贵、川、湘、鄂一带花鼓戏、花灯戏的主调,由此也可以看出赣中族采茶戏和花鼓戏、花灯戏的亲缘关系。

神调:神调是专用之腔,为神仙、魂灵所唱。神调的应用情况在鄂东族和赣中族采茶戏中有所不同,鄂东族采茶戏中的神调有两支,一支是神仙专属,称为【仙腔】或【汉腔】,另一支为魂灵专用,称为【还魂腔】、【阴司腔】等。赣中族采茶戏中,神调只有一支,为神仙、魂灵共用,称为【神调】或【服药调】等。

神调是专用之调,在主腔中,为附属地位,是本调的辅助性唱腔,它的结构受本调影响很大,如鄂东族的【仙腔】,其结构形式与本调相同,为六句式,可视为本调的翻版,而南昌采茶戏的【神调】与其本调在结构、板式变化上几无二致。鄂东族的神调则是川调【双句子】的变体而已。所以有些著作如《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在赣西采茶戏的曲调分类上,将神调归入川调。

因是辅助性,神调板式变化很简单,仅【数板】、【叠板】,不及本调丰富。

以上是鄂东族、赣中族采茶戏主腔之述要。

杂调,是采茶戏中的另一类唱腔,它是小戏(二小戏、三小戏)唱腔的统称,所有的采茶戏都有杂调。

采茶戏的传统小戏在曲调上为专戏专曲,曲调名往往随戏名或唱段名,如《观灯调》、《打豆腐调》、《秧麦调》、《瞧相调》、《卖杂货调》、《对花调》等等。

杂调多为小曲体,即“短小的独立歌调,不同小曲各有其大致固定的句段结构和腔调样式,‘扩展方式’一般为原样反复。”[1]“小曲体”一说,见路应昆《从上下句到板腔体》,文载于《戏曲学报》(台湾戏曲学院)2016 年第二期。在各采茶戏的杂调中,以二句式、三句式、四句式结构最常见,通常称之为两句回头、三句回头、四句回头。杂调以曲调见长,许多小戏皆因有动人的小曲而久传不衰,如黄梅戏《打猪草》、南昌采茶戏《秧麦》、赣南采茶戏《睄妹子》、高安采茶戏《采桑》、袁河采茶戏《盘歌》等等。

采茶戏中,主腔和杂调是两类不同的唱腔,主腔为板腔体,它以上下句的方式对应着唱词做反复或生发板式变化,在一个唱段内,唱词可长可短。而杂调则不然,其为段落反复的小曲体,即二句回头、三句回头、四句回头等,因此,对各段唱词的句数、各句的字数以及衬句、衬字的位置都要趋于一致,如此,方能以一支歌调套唱。

采茶戏的三个家族之间彼此同类、互相牵缠,比如本戏的剧目,鄂东族与赣中族采茶戏相同者众多;在小戏上,赣中族与赣南族采茶戏的交流更为广泛,很多杂调是共用的。

采茶戏的传统唱腔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从北部(鄂皖赣三省交界处)的黄梅采茶戏、黄梅戏、阳新采茶戏、九江采茶戏、武宁采茶戏至赣中的抚州采茶戏、高安采茶戏、宁都采茶戏再至粤北、桂南一带的采茶戏,地域愈南,其板腔程度愈低,是以鄂东族的板腔最为丰富,赣中族稍逊,而赣南族全唱杂调。此种原因可能是晚清以来,鄂东一带乃徽戏、汉调、京戏、高腔的集聚地,其完备的板式为此地采茶戏唱腔的发展提供了参照。

采茶戏的三个家族均有族源,鄂东族在鄂皖赣三省相邻(今湖北黄冈、江西九江、安徽安庆)地域,赣中族发源于江西高安一带,而赣南族祖居在江西赣州地区。原发地采茶戏在向外的播布中,逐渐开枝散叶,各自形成家族,这也带来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家族中,处流行地边缘地带的,其演出的剧目数量和唱腔板式的丰富程度不及原发地的采茶戏,如鄂东族的浙江睦剧、福建三角戏、江西湖调等即如是,也就是说,在鄂东族采茶戏由原发地(鄂皖赣交界)向外传播过程中,其剧目、唱腔在数量和色彩的构成上,会被一路递减。赣中族采茶戏中,闽西的采茶戏也属于这种情况,相较与高安、宁都一带的采茶戏,其剧目、唱腔都很有限。同样,赣南族的桂南采茶戏,其在艺术表现上与赣南采茶戏不可以道里相计。

猜你喜欢

高安采茶戏小戏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研究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吉安采茶戏的产业化研究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南昌采茶戏与萍乡采茶戏之比较研究
且慢过度夸赞“小戏骨”演技
我爱家乡的采茶戏
小戏骨
凤凰涅槃 再续辉煌——高安城乡广播“响起来”的做法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