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稳健性、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决策

2022-11-05孙齐齐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稳健性管理层过度

孙齐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稳健性日益受到重视,作为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之一,它要求企业在处理会计信息时,以十分谨慎的态度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进行充分考虑,该原则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有助于缓解企业因环境不确定性等因素而作出的错误决策(谢伟峰等,2021)。

由于企业治理机制的不健全,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许多企业存在投资过度行为。其中,产能过剩在部分行业,如煤炭行业中已经成为常态,这一现象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经营状态,阻碍了企业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的存在,企业管理者往往会选择侵害股东利益的方式,如将资金投入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以追求私利,或者因过度自信而高估项目盈利能力以及企业能力,作出不合理决策,如将资金投入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增长或者完全与企业实力不匹配的项目,进而导致过度投资现象的产生,严重损害企业价值。会计稳健性通过抬高好消息的确认标准,进而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损失的及时确认和报告,及时将坏消息传递给各信息使用者,如股东、消费者等,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监督,进而有助于消除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降低企业因错误决策而抑制投资效率现象产生的几率(沈瑾,2021)。因此,本文基于会计稳健性视角,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决策的影响,以期对我国企业进行合理决策提供些许参考。

二、管理者行为与企业决策之间的关系

管理者的非理性心理往往使得他们在作决策时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决策风险,这使得他们得到的信息不够准确,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心理学界认为,过度自信这一非理性心理普遍存在,并且在企业管理层中,这种心理倾向更为普遍,这一心理往往导致管理者在获取和理解信息时存在些许偏差,因此而造成的非理性行为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有学者认为,导致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投资(尚慧等,2021),企业的投资效率会随着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的提升而降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会导致他们作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进而导致企业投资过度,甚至有时还会因投资的不全面性,使得企业在某些领域出现投资不足现象(祁怀锦,2019)。不少学者指出,对股权融资和现金流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更加敏感(魏羽佳等,2020)。并且,对于融资和并购等,他们更容易作出决策,大量进行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也是管理层过度自信的明显表现。在企业决策、融资等方面,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使得企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会计稳健性视角下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一)债务融资方面

在中国特殊制度背景下,许多企业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内部管控力强。有学者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导致企业出现过度负债的情况,因而加重企业的债务负担,并且在资本市场环境较好、融资约束较低的情况下,企业更容易出现过度负债的现象。同时,大股东很可能与有过度自信心理的管理层达成共谋,使得企业的过度负债程度进一步恶化(黄鑫,2021)。

研究发现,企业的债务融资规模会随着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加而扩大,并且,会计稳健性可以在这个关系中发挥显著的调节效应,该指标越高,二者之间的正相关性就越强(蒋愉琪,2020)。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的债务融资规模扩大的过程中,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借入较多的短期负债来支付相对较短的投资回收期所需的资金(西爱琴等,2014)。并且,会计稳健性对二者关系的正向影响在非国有控股的公司中更为显著。在债务融资约束方面,因产权性质的差异,非国有企业往往面临更严格的融资约束,为了生存和发展及缓解融资约束,非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会计稳健性这一途径,向外界提供质量更高的会计信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身的融资约束,这有利于非国有企业更多地获取债务融资。但是,这种途径也可能会使得非国有企业中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出现投机行为,即他们可能会以提高会计稳健性的方式来放宽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约束,以此来获取更多融资(蒋愉琪,2020)。

管理层在企业中拥有较高的权限,作为其工作的重点内容,在进行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受到管理者作出的错误的决策的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进程也会因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而发生改变,为企业的发展埋下如现金流流动异常等安全隐患,而会计稳健性的提高又会加重负债,企业和社会应对此多加关注。

(二)投资决策方面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在公司治理机制方面仍需攻克难题,提升机能。研究表明,企业投资水平受到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的显著影响,投资规模的不同,会使得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选择正常、合理的项目进行投资,或者基于非理性,出现过度投资的现象(梁超等,2016)。充裕的自由现金流对于一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相关研究发现,拥有充足自由现金流的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受到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的显著影响,企业拥有的自由现金流越多,管理者越自信,就会导致企业的过度投资越严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在非国有企业中,主要表现为过度投资,而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在对其投资不足方面的显著影响(吴传清等,2017)。还有学者发现,就不同的管理层而言,其过度自信的心理对投资水平的影响也略有不同。例如,作为董事长,企业投资水平会因其过度自信的心理而直接改变,同样,投资对经营现金流的敏感性也会随董事长的过度自信程度的提升而降低。相较之下,总经理的过度自信心理的影响就较为缓和,其只对企业的投资水平产生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一些企业中,董事长和总经理是二职合一的,作为这样的管理者,企业的投资水平往往更容易受到他们过度自信心理的影响(刘柏等,2016)。

在企业过度投资与管理层过度自信心理的相互关系中,会计稳健性可以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提高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能够减弱二者的同向关系(阎逸夫等,2017)。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抑制作用因为产权性质的不同,在非国有企业中较强,在国有企业中较弱(张芳等,2017)。研究表明,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提高会计稳健性这一途径来约束,解决企业所有者与管理层的代理问题,有助于抑制投资过度。此外,会计稳健性会加剧企业投资不足问题,从而给企业投资效率带来负面影响(王桂花,2015)。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运用会计稳健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股票价格方面

投资者的行为所传递的信息会影响股票价格的变化,投资者通常会对股票的价格进行预期,当他们的预期与股票的内在价值存在偏差时,证券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就会发生波动,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股票的内在价值与其市场价格会发生偏离。同样的,股票价格也会因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行为而发生波动,若管理者因非理性而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行为,那么股票的价格也会发生偏离,进而无法准确地反映企业价值。

我国股票市场还存在市场机制建设尚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全面、委托代理不专业等问题,并且中小投资者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居多,他们接收和理解信息的能力较低,无法正确估算股票的基本价值,羊群效应显著,进而导致股票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学者们对股价大幅下降带来的股价崩盘风险已经做了许多研究。例如,从企业层面出发,相关学者认为,如果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比较低,就会造成信息不对称,那么股价在未来发生崩盘的可能性就会增加(Jin & Myers,2006)。如果一个企业重视会计稳健性原则,在进行决策与记录时,他们会更谨慎,进而在未来,即使股价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波动,但发生崩盘现象的可能性会比较小(Kim & Zhang,2016)。通过实证分析,学者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是通过减弱投资者的异质信念、对负面消息及时识别这种途径,从而降低了企业股价未来可能崩盘的风险(张多蕾等,2020),并且这一缓解作用会随着会计稳健性的提高而增强。因此,企业通过实行会计稳健性原则,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企业信息的透明度,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也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

(四)公司并购方面

并购作为企业快速扩张方式的一种,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资本要素在市场中的流通等,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通过并购来实现企业扩张,但并不是所有的并购行为都会给企业的绩效带来提升,错误的并购行为甚至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研究发现,公司的并购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的影响。在企业并购中,管理者首先搜集足量的市场信息,然后根据信息的具体内容做出是否并购的决策,如果管理层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没能深入地发现市场规律,并购决策就难以实现预期的良好效果。例如,影响企业在合并后的市场价值、影响企业股价的长期预估等等。

我国金融市场中,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往往高估企业股价,并基于此收购其他企业,并且,他们往往会因为观念偏差的存在,忽视并购工作存在的风险,低估并购后企业文化的融合难度,可能导致企业在并购后市场价值降低。Malmendier & Tate(2015)研究发现,当企业拥有盈余的自由现金流时,相较于向股东发放现金股息,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利用这些现金流更多地去投资,这就使得企业的决策可能是低质量的,相关的并购活动甚至可能会损害企业的整体价值。有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与企业的扩张水平同方向变化,并且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选择扩张的方式也不同。其中,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企业更倾向于外部并购(曹崇延等,2020)。同时,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也会有损企业的并购绩效。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在企业中,通过将董事长、总经理二职进行分离或者扩大董事会的规模,可以明显抑制过度自信心理产生的负向影响(王思瑶等,2021)。

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学术界对其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已经进行了许多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有助于缓解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越高,在作出并购决策时就越谨慎。并且,会计稳健性的程度与企业的并购绩效显著同方向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可以显著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刘峻豪,2017)。

结语

管理层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价值的实现与他们的心理、行为和决策直接相关。非理性因素的存在不利于管理者正确地作出决策,他们可能会因为非理性因素的存在而高估自己的能力,出现错误判断,不利于企业发展。现有研究表明,会计稳健性能够通过治理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对企业决策带来影响,进而缓解管理层行为偏差对企业决策产生的影响。关于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使得企业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稳健性程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稳健性管理层过度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计量
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不确定性、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
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述评
关于审计准则中管理层舞弊的思考
光明乳业管理层激励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