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践及意义

2022-11-05党美莹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群众建设

党美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 710311)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创造性运用。没有群众,就没有共产党的生存空间,是群众哺育了我们的政党。新形势下,群众路线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进一步证明了它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

一、群众路线的内涵

(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政党从来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只有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在自己的一切工作中,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历史和实践证明,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人翁责任感,一切工作都是纸上谈兵。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人公身份。“到群众中去”就是要让我党的理论大众化、人民化。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即深刻理解理论的精髓,抓住理论核心部分反馈到群众中。正确的领导方法,就是将群众的反馈收集起来,及时有效地反映给干部,经过共同协商制定出相应的利民政策,同时实践于群众、接受群众的检验。通过这样的“来”与“去”的循环反复,使党的执政能力逐渐提升,使党员干部的工作水平及工作效率逐渐进步。

二、群众路线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

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表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进了一步,新形势下,我国脱贫效果明显,但缺乏长效机制,很容易出现返贫。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为中心的党中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生产能力薄弱、农村基层建设尚且不足、村干部人才老龄化严重、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生态环境被破坏等问题阻碍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步伐。基于此,就以上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

(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恩格斯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也就是说,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后才可能实现精神的解放。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开展要靠经济基础来支撑,目前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经济问题大部分是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水平落后导致的。乡村的经济发展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大多有且仅有一条主线,如北方地区多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南方地区则是水稻,少部分地区则是畜牧业,加之生产理念和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基础就会薄弱。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首先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党和国家坚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首先,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让农民“把心踏实放在肚子里”。其次,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科技园区,不仅使务工者与承包户实现双赢共赢,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而且扩大了资金来源,让农业成为聚宝盆、摇钱树。最后,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国家农业投入增长机制,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更全面地为农产品的安全保驾护航。

(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现阶段,乡村治理机制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阻碍了实现乡村振兴的步伐,为加强乡村政治建设,政府在坚持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应不断完善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建设。基层干部是走群众路线的第一线,是收集群众意见、向群众宣传党的思想的第一人。基层干部必须认真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必须认真系统地学习党的决策和决议,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基层干部要到群众中去学习,认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要先当群众的学生,再当群众的教师。只有党员干部自身素质过硬,处理问题及时有效,人民群众才会信服,才会心甘情愿听党话跟党走。摒弃“形式主义”“走过场”“完任务”等错误思想,用实际行动为人民干实事,定期主动登门走访、登记、答疑,真正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为农村群众切身利益服务在路上。

2.培养青年党员干部。年轻党员干部是国家事业的主力军,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新时期新目标、新阶段新方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接受国家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定期进行思想汇报,在耳濡目染中增强党性,相较于老党员干部更易接受新鲜事物、解决新问题,带领基层群众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政府应逐步完善对青年人才返乡助农的政策,鼓励新鲜血液驻扎乡村,解决村干部青黄不接的现状。

3.完善党群沟通机制。发挥人大代表的积极作用,确保通过层层筛选后,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仍可以清晰完整地被上传。同时利用电话、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向群众传达党的政策,确保政策下达的真实性、有效性。历史和实践表明,农民群众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体,要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结合群策解决问题。毛泽东同志说:“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鱼儿在水中才能存活,共产党只有在人民群众的依托下才能存在。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是整个社会生活进步的标志,文化振兴上的精神收获是衡量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尺度。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激发群众创造活力、有效动员社会参与的重要前提。

1.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乡村便捷自助式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给人民提供广阔的学习场所;充分利用新媒体,政府定期安排党群干部下乡给农村群众培训,提高乡村获取优质信息的效率。同时建立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根据当地居民的具体需求给予公共文化服务,做到资源最大化整合利用。

2.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特别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精神风貌是乡村文化的最直观体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让群众做“时代的弄潮儿”。注重树立典型,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深入贯彻落实新农村新人才的培育理念,塑造出一批新时代农民的先进典型榜样。同时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户大众评比等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可爱干部等表彰活动,激励广大群众在竞争中提高个人思想道德品质。最后,开展乡村文明建设,要坚持贯穿“双主体”原则,将乡村民众作为文化振兴的主力军与享用者。不断丰富文化娱乐活动内容,创新娱乐形式,结合当地特色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如举办各种文艺演出、扭秧歌、旗袍秀等文娱活动,以此传递正能量,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吸引更多村民积极参与,主动投身于乡村文化建设之中,增加村民的集体感、责任感、荣誉感,让人民真正找到归属感。

(四)加强生态保护,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而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参与者,是根本力量。因此,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同样离不开群众路线,只有贯彻落实好群众路线的方针政策,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路线才能更好地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才能更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首先,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保护环境、返还自然的规章制度约束群众的行为,使人民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重视生态保护的工作。例如针对农村工厂的污水排放的问题,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严格控制排放指标,对于不达标的工厂明令禁止。其次,着力提升村容村貌,让人民住得舒心、住得愉悦。对乡村老旧危宅进行整改,根据乡村文化和地质特点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建筑;加快推广乡村地区新能源的使用,对先天条件有优势的乡村,政府可以牵头引导社会资本入驻乡村,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共建共享机制,打造绿色健康的美丽乡村。最后,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形成生态产业链。作为主体力量的人民群众,依托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农家乐、乡村写生、民俗文化等方式,既实现了生态保护,又推动了经济增长。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坚持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开始,就把群众路线作为工作的基本准则并落实在各项行动中,始终坚持并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努力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幸福。群众路线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进一步表明其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时代性

党在实现全面脱贫后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这是党根据社会现实的发展要求,及时调整更新我国发展前景的阶段性规划,是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时代体现,源于党始终站在群众角度,为了群众并且依靠群众的底线原则。正是因为党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才能及时洞察社会问题并发布解决方案;正是因为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才能始终充满朝气和锐气,书写百年的不朽传奇;正是因为党,才能始终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才能立于当代,展望未来。

(二)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这是对群众路线的充分解读和诠释。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工作的首位,不放弃不抛弃,追求的发展是有利于人民的发展,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乡村党员干部把人民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工作,带着真心、带着感情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实利,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有利于激发人民的主动性,鼓舞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我党自诞生以来,无论革命、建设、改革,一切奋斗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当然,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仅是喊口号,更要落在实处。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更大程度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党贯彻群众路线,在为人民做好服务的同时,也在调动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在乡村振兴中的系列惠民政策,激发人民群众弘扬奋发进取、埋头苦干精神,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人民自己投身于实践,以振奋的精神状态开拓进取,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无私奉献,以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书写历史。

中国共产党始终与时俱进,根据时代背景及时调整方针政策,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将群众路线贯穿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各方面,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争取群众利益最大化,始终和群众一条心,永远和人民一路行,思百姓疾苦,谋富民之策,在为人民、靠人民中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群众建设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不怕群众找我,就怕群众不理我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