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辽韩经贸合作对策分析

2022-11-05赵红娟

北方经贸 2022年4期
关键词:辽宁领域贸易

马 赛,赵红娟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一、辽宁与韩国经贸合作现状

(一)总体合作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和拓展两国经贸合作,深化彼此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韩于2015年签署了《中韩自贸协定》。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7年7月韩国政府公布“国政百大课题”,由北方经济合作委员会专门负责落实“新北方政策”的具体事宜,“新北方政策”成为韩国政府推动多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中韩合作,“新北方政策”将重点放在了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和与东北三省开展合作方面。

辽宁省作为中国面向韩国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建设省份,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历史交融的文化发展等作为契机,在中韩经贸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及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迅速推进,辽韩自贸区建设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承载着辽韩双方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景,大大促进辽韩之间经贸合作。

(二)双边贸易额和投资情况

1.辽韩双边贸易额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唯一沿海沿边开放的省份,辽宁省拥有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雄厚的科教实力,开放优势明显,与韩国开展合作交流具备良好的基础。辽宁高度重视与韩国地方政府间建立长期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积极促进双方在文化旅游、智能制造、科技教育等领域对接,建立健全交流合作机制,不断深化助力中韩关系稳定健康发展。这是辽韩经贸合作良性发展的最有力体现,同时也展现出了双边贸易往来的蓬勃活力,为以后的继续深化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韩国是辽宁第三大贸易伙伴,近五年对韩出口增速起伏较大,2017年对韩出口50.54亿美元,同比增长25%;2018年对韩出口47.81亿美元,下降51%;2019年扭转局势对韩出口50.0亿美元,增长4.3%,对韩出口占总出口额比重略有上升,从2015年的8.9%升至2019年的11%,是辽宁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其中,2019年辽宁电子电气设备行业对韩出口额最高,为14.3亿美元,占行业出口总额的14.3%,其次是钢铁行业,对韩出口8.0亿美元,占比为20.9%,辽宁对全球出口的前十大行业中矿物燃料对韩出口额占比最高,达48%,为4.5亿美元。2015年以来自韩进口占总进口比重略有下降,从2015年的9.3%降至2019年的5.9%,2019年自韩进口35.4亿美元,是辽宁第五大进口来源地,其中,进口有机化工产品18.9亿美元,占比最高达40.8%,塑料制品行业进口额为1.5亿美元,占比为15.5%,其他行业自韩进口额占比均不足10%。

2.韩企在辽投资情况

辽宁是韩企对华投资的主要地区,2005-2008年韩企在辽投资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由原来的零星化、松散化逐步转向系统化和大项目化,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所产生的“奥运效应”使中韩贸易额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促进了韩企对辽投资,2008年实际投资总额为16.22亿美元。2009—2013年韩企在辽实际投资额稳步增加,进入战略调整时期,以2013年为分界点,由2009年的15.6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0.12亿美元,增长29%。2014年以后,我国政府陆续取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韩国经济也由于受到严重的外部冲击,对外投资能力大幅下降,自2014年以来,韩企到辽宁的投资规模呈现锐减的态势,2014年韩企在辽实际直接投资额9.16亿美元,比2013年下滑54.4%。2015年韩企在辽实际直接投资下滑势头并没有遏止,实际利用外资额仅7992万美元,比2014年下滑91.3%。2018年,辽宁省实际利用外资48.96亿美元,韩企在辽实际投资额仅为3681万美元,比2017年减少40.84%。辽宁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社会生活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了韩资企业在辽宁投资的盈利空间不断缩小。另外,中国国内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日益增强,直接导致韩资企业传统技术优势日渐萎缩。

二、“一带一路”倡议给辽韩经贸合作带来的机遇

(一)辽韩经贸合作的主要动力

1.辽宁经济稳定增长

在中央推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部署下,作为东北地区的工业大省,辽宁省的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25115亿元,比上年增长0.6%,进出口总额6544亿元,是1979年的35.9倍,年均增速达11.2%。2020年月1-11月全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3.1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200多个投资项目落户辽宁,辽宁自贸试验区在开展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连、沈阳先后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率先在全国探索创建省级“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由此可见,辽宁经济的稳定增长,韩国作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国家,促进了辽韩之间的经贸合作。

2.产业的互补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利用外资,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出口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以低成本的劳动付出创造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创新的需求导向更加剧了出口贸易的竞争。进出口的贸易范围扩大到建筑行业、服务行业、金融行业等多方面的产业融合。而辽宁与韩国在不同领域有着各自的优势,跨境交融正是双边产业互补的一个表现。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下辽韩双方的经贸合作不仅能够促进中韩两国的共同繁荣,对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二)中韩FTA的缔结给辽韩经贸合作带来的机遇

根据以往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可以看出辽宁主要对韩出口水产品、钢铁制品、纺织品、矿产品以及电子电器原件和设备等。辽宁对韩贸易合作一直秉承着“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随着中韩FTA缔结,辽宁对韩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也相应地有了改变和调整。从大规模的出口钢铁制品,转变到电子电气产品的大量输出。这也显示了辽宁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提高了竞争力。在“引进来”方面,近年来辽韩经贸合作也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服装、日化用品的大规模进口,韩企知名品牌的直营入驻,以及中韩自贸区的建立,都体现了辽宁在对韩贸易方面“引进来”的成功。自2015年中韩FTA实施以来,双边零关税贸易额覆盖率达55%以上的缔结,目前双方已六轮升级谈判,这将给辽韩企业带来更多机会,当前中韩之间的多边合作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已签署,也可以有效推进中日韩三方FTA尽早达成,增加了双边贸易合作的灵活性。

(三)“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下的合作前景优越

1.辽韩经贸合作的有利政策

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积极响应。韩国作为沿线战略支点国家,看到了“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希望吸引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并推动更多的韩国企业打开中国市场。“新北方政策”已成为韩国政府推动多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一带一路”同韩国的“两新政策”实现了战略对接,中韩实现了战略方向上的相向而行。韩方领导人已多次表态希望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新北方政策”也将重点放在了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和与东北三省开展合作方面,对于辽韩贸易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平台搭建广泛,投资、服务领域投资量扩大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韩国“新北方政策”正式运行,中韩经贸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新的平台、新的领域、新的合作模式,都为辽韩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其中,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量成几何数量增加的情况就是很好的体现。服务贸易不仅是中韩两国合作的新空间,也是贸易结构升级的新方向,给双方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中韩服务贸易合作也有众多的有利条件:新技术革命为进一步拓展两国服务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的支撑;消费结构升级提供了新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辽宁与韩国开展服务贸易合作,可以促进双方服务业的发展,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国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3.中韩自贸区的成功建立

近几年来中韩交流日益增多,尤其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韩国也积极地响应,提出的“新北方”政策促进了两国的贸易往来。经过最长20年的过渡期,中方91%的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韩方92%的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这对促进两国出口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辽宁与韩国地理位置临近,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相似,韩国商品一直深受中国百姓的喜爱,赴韩旅游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化妆品、生活用品、服装、电子产品等成为赴韩游国人的购物首选。随着RCEP的签署和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达成,双方超过90%的商品将实现零关税,对中国消费者而言,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韩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消费者可以不用去韩国、不用代购,在国内就能买到样式丰富、价格低廉的韩国商品。

三、辽宁与韩国经贸合作现存问题

(一)对韩货物贸易领域产品结构有待优化

过去辽宁与韩国产品贸易互补度较高,韩国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辽宁利用其在廉价劳动力及配套组装能力方面的优势,自韩国进口电子元器件、零配件和中间产品,承接来自韩国企业的产业转移,发展双方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再将最终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但是2009年以后双方贸易产品互补度呈下降趋势,根据海关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辽宁对韩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钢铁制品、矿物燃料等,出口值都在10亿元以上,就进口而言,有机化工产品的进口也在130亿元以上。从目前辽韩贸易的产品领域来看,有比较严重的趋同性,都是以制造业为主,部分产品开始呈现出一定的竞争性。这就导致辽韩不仅在国际出口市场上会有一定的竞争,争夺相应的能源以及原材料,容易出现贸易摩擦,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辽韩之间的经贸关系。

(二)投资的规模偏小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虽然辽宁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面临着高新技术产品占比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市场观念落后等问题。目前,辽宁自韩国引入的外资主要集中在餐饮娱乐业、制造业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对辽宁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国有企业改造、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参与度并不高。韩企在辽投资中考虑的主要因素还是为了利用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进入中国市场,显然对辽宁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没有起到促进作用。从目前的现实来看,韩国垂直一体化的投资对于辽宁省获得资本和技术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但吸收韩国水平一体化的投资应逐渐成为努力方向。

(三)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层次较低

服务贸易领域是辽韩双方合作的新空间。中韩建交以来,双方在货物贸易、投资等领域合作进展较大,但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却相对滞后,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合作较少,仍然以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在医疗、文化、金融、物流等服务贸易领域合作更少,辽韩服务贸易领域合作也是如此。而实际上,辽韩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的空间是巨大的,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随着双边交通的便捷性提高,结合辽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韩国地区服务领域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都为双方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促进辽宁与韩国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拓宽贸易合作领域

辽宁与韩国的经贸合作有良好的基础,“一带一路”建设总体方案与韩国推进的“朝鲜半岛新经济构想”具有有效对接的广泛空间和巨大发展潜力,辽宁将以“中韩+”模式参与中韩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和中韩产业园合作机制,探索合作新途径。要扩大辽宁具有竞争优势的机电产品、钢铁制品、纺织类产品出口,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出口效益,着力扩大成套设备出口规模,辽宁出口的增加必将带动省内相关优势产业的发展并增加就业。也要扩大韩国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家电、化妆品、医疗和光学设备等优质产品的进口,当然个别产业和领域可能会因为进口规模的扩大受到冲击和影响,但对于辽宁企业而言,与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企业开展更多交流合作,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二)提升双向投资水平

近几年,辽韩双向投资总额有所下降,但企业投资合作项目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对辽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省政府主办的招商活动对韩资企业比较重视,2019年8月同韩国忠清南道召开双向投资推介会,加强在先进装备制造、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同时,辽宁对韩国投资规模也较小,中小企业居多,以房地产、金融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服务类产品为主。随着RCEP的签署和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达成,预计会有更多的辽宁企业赴韩投资,投资的行业领域将更加多元化。

1.加强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合作

制造业是辽宁地区的王牌专业领域,在以往的中韩合作方面,辽宁在制造业领域的输出一直处于佼佼者的地位,尤其在电子元件及原材料的制造方面。随着韩国科技产业创新举措的不断推进,在造船、电子产品制造、家用电器等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辽韩应该强化制造业领域的合作,辽宁省要积极地引进韩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投资,从供给侧角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践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

2.强化政府引资决策

一是为做好引入决策、优化引资结构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辽宁应基于招商引资专业化和精准化,树立招大商、引好资的新理念,促进辽宁省的大开放与大发展。同时,应加强与韩国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交流,以深入了解韩企的实际需求,也可到韩国建立投资促进机构,随时了解韩方的投资意向,并据此建立吸引韩资企业进入辽宁省市场的长期有效的投资合作平台,选择性引进能促进产业成长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韩资,提高对韩招商引资质量。

二是基于韩企类型实施不同引导策略。为使韩资企业能够参与到新一轮辽宁省振兴发展战略中,政府应针对产业或领域的变化进行适时指导和引导,当地政府政策的变化可通过企业代表会议、投资合作平台等进行介绍和说明,也可通过讲座或讲习班的形式进行及时培训。

三是加大对符合辽宁省投资领域的韩国中小企业的引资力度。韩国对辽宁省投资的中小企业因其具有“集群化”特点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因而辽宁应为韩国中小企业创造更优质的投资环境。具体应比照先进发达地区解放思想,遵循“非禁即允”的原则培育发展外商投资企业,同时应着重建立改善投资环境的有效工作机制,为韩资进入辽宁省提供便利条件。

(三)促进现代服务业领域合作

现阶段,我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逐步向以消费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也给辽韩双方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方面的合作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辽宁应依托中韩人文融合的基础,提升双方在影视、动漫、创意设计、会展等文化领域的合作水平,简化签证、入境及边防手续,继续推进旅游领域合作。充分利用辽宁在电子商务、网络支付、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发展优势,加强双方在金融创新领域的合作。韩国在养老、医疗健康产业运行模式比较成熟,可以为辽宁服务企业提供经验和借鉴,是双方今后经贸合作新的亮点。同时也要抓住中韩自贸协定谈判升级的机遇,充分利用沈阳、大连、营口在保税仓储、运输、港口等方面的优势条件,打造“韩国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加强双方在航运、航空、物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构建东北亚物流合作区。

猜你喜欢

辽宁领域贸易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辽宁风采
辽宁之光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读辽宁 爱辽宁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