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花刀的传承及发展研究

2022-11-05高红建孙茂君

武术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发展

陈 琳 高红建 孙茂君

1.郑州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孔子家语·相鲁》中记载:“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文事,文德教化之事;武备,武装之力量,军事之装备。武术伴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经千年,成为炎黄子孙的生存技能,刀作为冷兵器时代的重要武器,伴随中华文明而发展,它浸润、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钢铁刀保家卫国,奋勇杀敌,被世人赋予了浓厚的文化气息,也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刀所表现出来的侠义洒脱,在其外形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武术花刀作为中国刀的代表之一,包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对武术花刀的研究,可以推动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也可以促进武术花刀的发展。武术花刀的当代发展也应继承历史传统文化精神,在兼顾保留传统的同时,注意结合时代的发展改革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今时代的发展,使武术花刀的发展既有传统文化特色,又有当今时代气息。

1 武术花刀的历史传承和演变

武术花刀是指脱胎于军阵武术用刀,并流传在民间的刀术,其功能主要是用于武术竞赛演练、娱乐表演、健身养生、修身体验等功能的武术演练用刀,其结构主体包括刀柄、刀首、刀身、护手盘等。

1.1 武术花刀的起源

武术刀起源于原始社会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至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时期,历经了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武术刀种类完备、工艺先进、造型正直、内涵丰富,同时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制造工艺更是举世无双,反映了当时军工技术的成就和兵器发展的最高水平,兼具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武术刀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具有割、削、刮等功能的石刀、骨刀等生产工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刀被广泛运用于战场,部族之间战争的需要促使了武术刀的产生。我国考古人员早在原始时期的众多考古遗址中就出土了多种形态的石刀、骨刀。在原始时期,人们利用坚硬石料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用来砍削木器或动物,用贝壳、兽骨磨制轻便锋利的骨刀,适合狩猎和采集。在《贾子新书》中有记载“操刀必割”指的就是黄帝时期的事。在原始人的生产生活中,原始人不仅要狩猎与兽搏斗,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私有制的产生,部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此时用于生产劳动的石刀、骨刀就被运用在了战斗时的武器。这些被用于战争和战斗中的石刀、骨刀就是武术刀的起源。在《龙鱼河图》中有“造立并杖、刀、戟、大弩”的记载,可见在原始社会末期,各原始部族间的争斗加速了原始工具的改进,促进了原始器械的制作,刀的制作也被进一步进行了改进。刀最早是一种“以单手持握,藉刃部切割劈斩”的工具,其后偶然地或刻意地被赋予了武器的属性。

1.2 武术花刀的发展

武术刀的发展是在秦汉三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主要由青铜制造,青铜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短兵器,这一时期运用于战场的长兵器主要有矛、戈、戟、殳等。由于青铜器质地脆弱,主要用于刺杀的技击功能,铁器质地坚刚柔韧,便于击刺的功能外更适用于劈砍等技法。战国末年,骑兵的出现导致战场上对劈砍式武器的需求增加,由于在马背上剑的尖峰以及推刺的作用施展不明显,急需一种更为合用的兵器来提升战斗力。在汉代,刀被作为军队中的正式装备,周纬在《中国兵器史稿》中写道:“重刀之习,起于汉代。”刀开始在军队中成为主要武器装备。西汉初期,“环首刀”应运而生,它一侧有刃,另一侧则做成厚实的刀脊,厚脊薄刃既利于劈砍又不易折断。汉代骑兵作为战场上杀伤力最强的兵种之一,促使了战场上使用刀的频率慢慢增加并逐渐取代了剑,成为战场上的必备武器。这一时期代表性的是环首铁刀,并且还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家。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环首长刀,代表了这一时期的刀型,在河南江苏等多地的西汉墓地里也发现了不少的出土环首长刀。用于战场的刀主要是出现在冶铁技术成熟的汉代,刀完成了对剑的替代,大量投入战争,成为中国古代刀主剑辅的分水岭。

魏晋南北朝是武术花刀诞生的雏形时期。至汉代起,环首铁刀的使用已经慢慢取代了青铜剑,魏晋南北朝刀已经成为当时非常通用的短兵装备,而且制作做精美,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日常佩代的防身之器,现在我们通常用的“单刀”一词,见于魏晋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相关武术器械的表演活动,如一些“跳剑”和“跳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舞刀的表演的节目,武术刀已经不只运用于战场,还较多的运用在娱乐活动当中,应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武术花刀的产生的雏形。

1.3 武术花刀的兴盛

武术刀的兴盛处于唐宋时期。唐代民间的角抵、相扑活动已经十分流行,是武术从战场流入民间演化成的社会娱乐活动,唐代的舞剑更是增加了很多的艺术表演性。至汉代以后刀已经成为军队中的主要武器装备,唐代主要有四种刀,如仪刀、障刀、横刀、陌刀。“挥戈舞剑刀制百人”《太白阴经·阵将篇》“白刃交兮宝刀斩。”《吊古战场文》等都是讲刀术技击战斗厮杀的发展到宋代刀种类有很多,有掉刀、屈刀、偃月刀、凤嘴刀、笔刀等,这种长柄大刀成为宋军中相当重要的武器装备之一。宋代有很多关于使用大刀的记载,王向春在《齐音》中说,“宋将关胜善用大刀”,在水浒传中有关于大刀关胜的记载。宋代的民间武术活动,非常兴盛,出现了很多的民间结社组织,他们广泛开展习武活动,刀作为宋代重要的兵器,在民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出现了专供市井娱乐消遣的瓦舍勾栏,其中表演的节目名目繁多,如:相扑、使拳、使棒、女飐、套子等形式的表演比赛。宋朝时期的一些武术已经慢慢演变为一种表演性质的艺术武术。在宋代,刀是宋元时期民间武术活动中的常用兵器。宋代刀的形制有了新的改进,从狭长的长方形刀头改成刀头前锐后斜的形状,并有护手,出现了近似现代的刀。

1.4 武术花刀的演变

明清时期是武术刀的演变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武术涌现出大量的拳种,门派林立。火器在战场上的使用,也使得冷兵器的战阵武艺渐渐失去用武之地,流传向民间。明代的刀型多为宋代遗留下,也有自己改造发明,还有日本传过来的刀型。根据《江南经略》以及《阵纪》等书所记载,明代的刀法有十多家之多,如:偃月刀、太平刀、定容刀、凤嘴刀、将军刀等等。戚继光曾说“世传刀法甚多,使其妙者绝寡”。由此可以看出真正适合战场上用的刀法是比较少的,各式刀型多流于演练性质,用来锻炼身体素质和灵活性。到了清代战争用刀更是演化为多种多样的用途,民间不断演化出各式各样的刀,如:太极刀、少林刀、八卦刀、梅花刀、心意刀等等。清朝时期,拳众门派,秘密结社活动频繁,如:会党组织、教门组织、拳会组织等多种武术团体,这些武术团体练习的主要内容就是舞刀弄枪,作为主要的武术技术内容之一,在这些拳会组织中广泛流传。民间的拳术练习,渐渐的脱离了战争,远离了实战,反而更多地成为一种武技锻炼方式。这一时期主要流行的拳种有太祖长拳、少林拳、八卦拳、内家拳、梅花拳、太极拳,洪拳、形意拳等等,各拳种门派使用的刀都有自己的拳种特点。清代在军队中有长柄刀,例如:“绿营宽刃大刀、绿营虎牙刀、绿营片刀、绿营流风刀、藤牌营挑刀等,短柄刀有朴刀、腰刀、顺刀、船尾刀以及各种配套的握刀。”清代关于刀的代表作有何端柱著的《单刀谱》一书,从中可以发现清代刀的种类多样性。

不管历史上武术刀的形制怎样变化,在基本构造上大体都有刀尖、刀刃、刀背、刀柄和刀盘护手五个部分。随着火器在战场上的广泛运用,武术刀渐渐的退出战场,转而流入民间,在民间植根,被运用与防身自卫、走镖、武术表演娱乐等多种功能。当武术刀渐渐失去战斗功用,其健身、娱乐、表演、竞赛等功能不断增强时,武术刀的形制也随着需求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其重量变轻,造型更流畅,更利于表演欣赏,这时的武术用刀由于价值重心的改变,被人们慢慢称为了花刀。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刀术成为主要发展的武术项目之一。为便于武术的竞技表演和练习,加上武术刀的技击功能需求的减弱,基于表演竞技的需要,套路武术刀渐渐演化成一种用于表演,利于套路操练,以至于导致这些刀已渐渐的脱离了战争用途而成为了一种适用于套路练习的表演性用刀,这样的刀渐渐的已经成为花刀的形式。用于战场的武术用刀被不断的改进,形成了适用于竞赛表演的武术花刀。所谓的武术花刀是发展到现代社会对武术竞技或表演用刀的一种通称。

2 武术花刀中蕴含的“尚武精神”和“侠义精神”

2.1 武术花刀锻造以及形制中蕴含的“尚武精神”

武术刀在中国古代的锻造要经过复杂的手工工序,首先要经过普通锻打和折叠锻打,将折叠锻打之后的复合加钢,置于一千三百度的炉火锻烧后再经锻打,使三者粘合为一体以达到“外坚内软”的最佳物理状态。武术花刀中体现了“千锤百炼方得圆满”的人生哲理和坚持不懈的尚武精神。经过加工而成的武术花刀,坚硬且不易折断,可谓刚柔并济,在“阳刚”的同时也不落“阴柔”,使人们在勇敢、刚毅的同时也保留一份谦逊与柔和。武术花刀中体现的尚武精神从古到今也是连绵不绝,从自江口海战,令倭寇望而胆寒的唐横刀到喜峰口古长城下那一柄柄战无不胜,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抗日大刀,刀中体现的尚武精神给人们留下的都是积极向上的印象,武术刀更是中国文化符号,象征着国人团结一致,勇敢对外的中华精神。

2.2 武术花刀中蕴含的 “侠义精神”

自古宝刀赠英雄,在中国古代,英雄多是侠义之士,正义的化身。“侠”的概念,最早见于《韩非子》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救人于“急难之事”,除暴安良,解国于“困厄之时”。武术花刀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侠义精神”。岳飞的《宝刀歌书赠吴将军南行》有证:“使君试此刀,能令四海烽尘消,万姓鼓舞歌唐尧”。由此可见,赠刀在当时是一件十分庄重高的礼节,侠骨柔情,在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花刀中体现的侠义精神正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中所缺失的,武术花刀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3 武术花刀的发展构思

3.1 传承优秀文化,凸显项目特色

在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引领下,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各国人民的青睐与关注,武术花刀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代表,在提升中国形象中也发挥着其自身的价值。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累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有多种多样的体现形式,每一种文化其产生与发展都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历史在发展,文明在继承创新,传统的文化也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促使自己的发展,突破旧的枷锁,结合时代的价值需求,产生更适合时代发展的文化。对于一个重视文化传承的国家来说,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是时代的强音,我们要不遗余力的尽最大努力保护、传承并继承好每一项优秀文化。武术花刀属于武术文化中的器物层文化,凝结着中国武术的历史基因,是历史精神传承的载体。武术花刀被广泛运用于武术表演、武术竞赛、武术娱乐、健身等多领域,越来越发挥出其重要的价值功能。武术花刀能被广泛运用是中华武术传承优秀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传播中国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武术花刀有多种,有单刀、双刀,又有各种拳种的代表刀术,不同的拳种流派,代表着不同的文化项目,也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刀的形制,武术花刀会在传承历史上做出重要的贡献。武术花刀要结合不同拳种的特点和文化传承的需要而改良,既要有历史的传承特点,也要有新时代的创新发展需求,武术花刀在表演、竞赛的未来发展道路当中要凸显出各个项目的特色,结合本身项目的特色进行改革与发展,使中国的刀术能够在新时代以新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健康、体质锻炼,文化感受、竞技、表演、养生、健身等多种用途。

3.2 适应 市场需求,完善项目体系

需求就是生产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文化想要传承出去,就得满足世界以及人类对它的需求,武术花刀想要在新时代更好的发展就要满足人类对其的需求价值。只有武术花刀的价值能够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满足人类的需求,武术花刀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开拓发展。武术花刀的功能有多种,虽然现代社会的需求性减弱了其技击功能,但是其本身的技击功能还是存在,其在锻炼人身体力量、速度、协调、灵敏等多方面素质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是促使人们身体及精神全面发展非常好的运动。武术花刀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人精神精的境界,提高人们对武术文化的认识,让人们感受传统文化,并通过武术花刀的表演带给人们精神的享受,给人娱乐的体验,从身体到心灵再到审美,都会给人全方位的提升。

中国的花刀有很多种,各门各派各拳种,都有适合自己的花刀形制。要想使花刀能够更好更完善的发展就要完善每一个花刀项目体系,如南刀、柳叶刀、八斩刀、太极刀、八卦刀等等,每一项武术花刀要形成完善的体系,要形成完善的竞赛表演、文化传承的体系。健全内容体系、制度体系建立,促使中国花刀进一步向推进。新时代武术花刀推广的先行条件,要构建各个不同券种花刀的价值体系,构建不同的内容体系和传播体系。如果能够全方位的建立,将对新时代体育健身项目、器械创新有很大的作用。将市场的需求,也就是人类对武术的需求,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我国花刀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打破瓶颈推陈出新的决心。要创新完善项目体制,进行精准的体系建立,要从武术花刀器械的材质、器械的内容、从器械的项目、器械的传播途径以及器械的实施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统一规划构建,并不断地纳入实施途径,更好的对接市场需求,从而更有效地推进武术花刀在新时代的发展。

3.3 接轨国际市场,制定发展战略

当今世界已经发展为地球村,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的便利,世界的国际化、信息、化全球化变得日益显著,国与国之间的文化、政治、经济交流日益密切,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国际化市场,武术花刀的未来前景才能向着更高、更远的明天前进。在武术花刀各方面改革完善之后,就要朝着更进一步的国际化进行推广。武术花刀这个项目,要面向国际化,面向国际市场制定全球化发展战略,与国际接轨,制定出适应国际全球化发展的武术花刀体系。不管是从武术花刀发展的理念、项目类型、器械样式、项目内容、体系制度、竞赛规则、推广方式、传播途径等等各方面,都要与国际市场相结合,与各个国家体育项目发展的战略相结合,制定出适合国际化发展的项目体系。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全世界,文明因交流而更加繁荣,武术花刀要体现中国的历史文化,更要能适应国际性发展。要能真正把武术花刀这一项目推行向国际化,让武术花刀的价值功能可以更好的为全世界、全人类服务是中国武术的光荣。对接国际市场,要有更高的发展战略,要有更细致更实际的落实方案,真正脚踏实地的将中国武术花刀文化传承创新,向着更开阔的未来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刀最早出现在中国, 历史悠久,种类完备,内涵丰富,制造工艺举世无上,传承百代而不衰,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武术刀逐渐蜕变为当今社会上流行的武术花刀,其功能主要是用于武术竞赛演练、娱乐表演、健身养生、修身体验等功能的武术演练用刀。武术花刀伴随着中华文明所产生,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武术花刀中蕴含的“尚武精神”和“侠义精神”,在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对武术花刀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进行的梳理,对武术花刀今后的发展提出理论性建议:根据时代发展特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出了传承优秀文化,凸显项目特色;对接市场需求,完善项目体系;接轨国际市场,制定发展战略的三大发展建议。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发展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华武术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武术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