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武术的视觉文化解读

2022-11-05侯兴羽

武术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后现代武术

侯兴羽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传统的文化交流形式与消费模式已无法满足大众需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直观而感性的图像化、视觉化的现代文化交流趋势,视觉文化在我国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主导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生活。在视觉文化空前发展的当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武术,在其诸多层面上也受到了视觉文化的影响。

2 视觉文化的时代生成

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是指个体通过特定的视觉文本去关照世界万物的生活方式。即个体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关系等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并通过视觉化、图像化的文本加以自我解读从而理解其背后内涵。视觉文化也可称其为后现代主义,以反讽为主要风格特点的后现代,是现代主义和现代文化因自身视像化策略的失败而引起的视觉危机。从2000多年前中国的光影理论再到当今世界的高科技视觉效应,人类对于视觉效果的追求从未止步。现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已然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视觉图像,这种广泛的视觉性已成为现代文化中的主导部分,深刻地改变了众多传统文化的活动形态。海德格尔曾说“世界被把握为图像。”在经济全球化逐渐延伸为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形式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面媒介,而更多的借助各类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来达到综合性、全方位的传播效果,这种将文化进一步把握为图像,通过各类图示化媒介来传播、发展文化的形式,使得主体的审美、情感、价值追求、意识形态等都相应的发生了一系列转变,最终促成了视觉文化时代的形成。

2.1 视觉文化与大众媒介

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分为两大类:印刷类和电子类。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关视觉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更替,视觉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助推了相关大众媒介的繁荣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文本传播媒介向图像化转变,报纸、纸质书籍等印刷类媒介受到电子类媒介的强烈冲击,电影、电视、新兴网络媒体成为视觉文化时代文化传播的主流媒介。20世纪70、8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电影的视觉化效果不断增强,完美的高科技电影使得观众获得了更加直观强烈的视觉感受,新型技术的引入使得电影产业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电影情节逐渐成为视觉奇观的附庸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真人秀节目逐渐被引入中国,我国电视中着力于打造素人明星的各种选秀节目愈发博人眼球,快速激起广大群众的观看兴趣,使得当时的电视收视率一度突破10%。20世纪末,随着各类新兴网络媒体出现,传统的公开性新闻直播逐渐向私人性娱乐直播转变,“抖音”等网络软件成为大众日常娱乐的新兴平台。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后现代因素逐渐凸显,各类媒体、媒介更多的站在受众感性的视角,呈现出新奇与快感的艺术,这种过分追求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人文关怀与思想价值。

2.2 视觉文化与审美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aesthetic modernity)是对现代性的超越与反思,它使得审美主体以其自身的感性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保持对于理性的批判与超越。美学从其诞生之时就体现出对理性的无限反思,沿袭着各类方式不断探讨着人之为人的存在,人应该成为一种独立的主体,成为自我的主宰,成为一种感性的存在。审美现代性始终站在启蒙现代性的对立面,对人自身进行着深入的探索。随着后现代浪潮的席卷而来,视觉文化的不断凸显,使得图示效应越发成为生活的主导模式,在此情形下究竟是感官主体主宰自身世界还是在各类景观裹挟下的主体被动主宰。在后现代社会中,各类景观逐渐打破了少数精英垄断的审美文化,审美文化逐渐向大众文化发展,艺术景观的日常生活化使得更多人得到了审美的享受。但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却难以掩饰其背后的焦虑,后现代“复制粘贴”式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观赏主体愈发沉浸于快速而新奇的直观感受之中,而逐渐缺失了对其内蕴的体味。这种后现代艺术走向逐渐失去了审美现代性的原有特质,也使得平面化、媚俗化、碎片化的艺术充斥于人们生活之中。

2.3 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

消费社会(Consumer society)即后化社会,是指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时代人们对于商品符号价值、精神文化、形象价值的侧重,逐渐使得消费成为了社会生产生活的主导动力以及最终目标。著名哲学家鲍德里亚在对消费社会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消费社会理论,即从人们对于“物”的消费中看到了物对于人的支配以及蕴藏在物消费背后的“符号”消费。这种所谓的“符号”消费进一步阐明了消费不仅仅只停留于物质之上,也包括精神亦或是文化方面。在21世纪的中国,随着我国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提升,消费社会在此时悄然形成。经济社会的逐渐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民对于物质条件的需求,但其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则日益增加,消费社会的新兴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视觉文化横行的当下,各种新兴网络媒体平台的出现与发展,将视觉与消费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带有冲击性、戏剧性的视觉享受作为“符号”及时性的衍化为商业资本,人们被物所役的消费转化为被各类符号支配。无数的景观成为各类符号的载体,逐渐主导了大众娱乐及消费行为,虚无缥缈的符号价值不再受使用价值与劳动价值的制约,而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存在。在视觉文化时代,这种有别于传统消费的新的消费文化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必然现象。综上所述,研究认为大众媒介、视觉技术与消费社会三者之间的不断发展助推了审美现代性的转化,也促成了视觉文化时代的最终形成。视觉文化现象的出现是现代社会文化更替发展造成的所难以避免的结果,我们应该站在理性的角度积极探求在视觉文化时代的深层精神诉求,进而实现时代的超越与反思。

3 视觉文化时代下的中国传统武术

3.1 大众媒介与传统武术

随着后现代浪潮的不断席卷,视觉文化在当今社会各类媒介中得以充分展现,在此情形下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播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武术愈发成为了各类电影、电视以及游戏等媒介的重要文化资源。众所周知,从中国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诞生以来,武术与电影行业息息相关,武侠影片一直是中国商业电影中的重要组成。在20世纪以前,传统武术在武侠电影的引导下一直带有神秘色彩,人们对传统武术的相关技艺空前自信,进而展现出“武术乌托邦”态势。19世纪以来,我国以武术为中心的本土活动受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冲击,人们从电视节目等媒介了解到西方搏击等简易、快捷且具有攻击性技法,开始对本土传统武术的技击产生质疑,且国家为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举全国之力发展竞技体育,传统武术被分化出适应西式制度的竞技武术,在此情况下,传统武术的发展受到制约。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新兴媒介的出现在便利人民的生活的同时也助推了视觉文化时代的形成,视觉文化时代相关网络自媒体的出现,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些碎片化的传统武术负面信息不断传播,但视觉媒介的介入也进一步拓宽了武术的发展渠道。在视觉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媒介对于武术文化的深层影响,已不仅仅限于传播工具层面或固于原有武术立场,而是升华至塑造新的武术文化形态的高度,在视觉文化空间中形成了另一种新的武术文化样式。

3.2 审美现代性与传统武术

视觉文化时代为人类创造了一场场视觉盛宴。在此盛宴中,人们的种种欲望被无意识地勾引出来。后现代中视觉文化的凸显,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武术审美界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武术传统的审美方式、审美追求以及审美价值都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从审美方式来讲,首先中国传统武术的观看方式均以亲临现场观看为主,强调了审美主体的“在场性”,而在当下的视觉文化时代则忽视了武术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在场性”,更多通过相关媒介来使审美主体达到一种跨地域、跨时间的虚拟文化交流。这种跨地域的线上审美方式虽扩大了受众维度,但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审美主客体之间的直接互动与人文关怀。其次,中国传统武术受中国传统文化内倾性的影响,更注重的不是所谓的形式之美,而是内在的意蕴之美,讲求的是武术习练者的内在体悟与观看受众的自身品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快餐式消费形式逐渐与视觉文化时代相契合,快速直接的媒介传播方式牵制了人们的思维,解构了审美主体的想象力。被动的审美无法使得审美主体与习练者产生共鸣。从审美追求来看,传统武术自古以来的审美追求就是达到一种自身意象的韵味体验。在视觉文化时代,传统武术发展过程中过多的视觉技术的干预,则破坏了传统武术审美主体的主体性与独立性,也破坏了武术意象生成的自发性。从审美价值角度来看,审美的价值多在于感官的享乐与伦理的教化。武术的传统审美价值在于其内在的教化性,习练者与受众在通过武术习练与媒介观赏过程中不断体悟传统武术的内在文化价值,进而继承与发展传统武术文化。而在视觉文化时代,各种数字化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武术的审美价值追求愈发以享乐为目的,武术动作在各种媒介的包装下向着对抗性、激烈性、刺激性视觉效果而发展,受众无暇顾及武术内在人文内涵与传统文化,传统武术道德理念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渐次消退。

3.3 消费社会与传统武术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产生于西方的消费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社会也在逐渐由生产型社会模式向消费型社会模式过渡。后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以中国传统武术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文化走出了封闭而内倾的传统空间,在融入大众文化的过程中得到了更为广阔发展的平台。在后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武术借助各类媒介逐渐演化为了一种大众视觉消费“符号”,这种符号形象的生成也使得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带有了双面色彩。一方面,消费社会下的大众消费需求刺激了传统武术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传统武术中的部分组成逐渐被提升到一种高奢性消费之中,这种武术高奢品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的大众的猎奇心态,推动了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提升了传统武术的消费地位。其次,消费社会的发展带给了传统武术新的发展平台,通过各类媒介使更多的受众为武术文化而消费,进一步达到传播和发展传统武术的目的。但另一方面,传统武术繁荣发展却好似流光溢彩的泡沫幻影,当下社会的传统武术在很大程度上一味迎合大众消费的欲望,使得其自身的使用价值与消费价值产生了一定的文化悖论。在后现代的消费社会中,传统武术为吸引大众关注而不断地向竞技化发展,通过各种影视等载体满足当下消费者需求。然而这种消费价值的不断提升使得传统武术的使用价值受到严峻挑战,传统武术的内在技击艺术与传统武术自身已不再是消费的最终指向,而竞技武术中的“高、难、美”演练效果与新奇花样却博得了更多人的眼球,这种对于传统武术消费价值的重新编码,逐渐脱离了传统武术发展初心,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与传统底蕴渐渐缺失。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后现代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中华武术
90后现代病症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武术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