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认同:武术入奥的路径选择

2022-11-05张家明

武术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竞技武术

张家明 温 搏

1.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吉林 长春 130022;2.韩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文化的繁荣兴盛,使得国家繁荣富强,使得世界文化多元璀璨。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进入新时代应进一步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武术受中华文化滋养,正是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然而,在当前的世界体育文化格局中,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引领时代潮流,东方传统体育文化则处于劣势地位。新时代厘清东西方文化差异,武术与奥运精神,揭示武术未能入奥的根本原因,为武术在新时代早日入奥奠定基石。

1 东西方体育文化差异

东西方体育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两朵奇葩,因不同地理环境、历史演进、风土文化差异导致文化构成的不同。研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必须弄清楚“东方”“西方”都包括哪些体育文化。东方是由中、印、日、韩、伊等文化组成,而西方则由澳洲、西欧、北欧、北美等文化构成。

1.1 东方传统体育文化

东方体育文化因受地理条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农业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以养生保健为主体的传统体育文化。同时,东方的儒家、道家、阴阳家、兵家、玄学、医家以及佛家等对东方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道德经》中老子谈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阐述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使其更加注重天人合一以及身体和心灵的统一,充分反映了宗教对东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中国武术和印度瑜伽是东方体育文化中的代表项目,都是以静为主、动静相结合的养生运动,共同体现了东方体育文化的和谐尚中、统一平衡的特点。武术在发展中与医学、易学相融合,充分体现了的东方体育的身体和心灵的统一以及天人合一、练养结合、动静平衡的思想,是东方体育的终极追求。印度瑜伽同印度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反映着东方体育的特点,它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的方法达到心灵和身体的统一。

1.2 西方竞技体育文化

西方体育文化与东方体育文化相比之下有着显著的差异。西方竞技体育具有三大特征:首先西方竞技体育发源于希腊,希腊三面临海,海路交通发达,岛屿众多,大陆、丘陵纵横交错。在这样的环境中使希腊人不得不与自然搏斗,在海上谋求生存,同时希腊在公元前800年形成奴隶制国家,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发展至鼎盛时期,此时雅典和斯巴达的体育是其他种族望尘莫及的,如斯巴达人全民皆兵,通过“纪录片”可以看到斯巴达人骁勇善战、素质极佳。同时希腊也是环境、气候最优美的地方,形成了人民以自由为主,文化开放的格局。因此在环境、征战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西方体育文化形成了以追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为主的文化特征,延续至今天形成了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体育理念。其次在文艺复兴的推动下,希腊得以“再生”与“复兴”。苏格拉底、柏拉图等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体育思潮的代表人物,苏格拉底大力主张“坚韧不拔”的去努力锻炼身体,还强调“做任何事都不能离开强健的身体和精神”,这符合当时资产阶级追求“享乐、幸福、自由”的生活方式的价值取向,同时体现出西方以人为核心的体育思想以及对身体第一性的高度重视。再次体操和板球运动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体操更是重视人体的生命活力,重视发展和完善人的自身,更重视人的健美和均衡发展,动作舒缓优美富有艺术性,使用的器械丰富多样,更加科学合理,形成了西方体育文化注重对人体塑造和培养的多元价值风格。

1.3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内在联系

东西方体育文化都源自古时人们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通过身体活动和大脑思考创造出来的。古时东、西方人们为了生存在追逐捕猎的过程中通过跑、跳、投等动作,发展了自身的速度、力量、协调、灵敏等素质。东、西方体育文化与宗教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儒、道、佛等宗教对古代东方体育文化的形成影响深远,其中儒家与道家更是中华文化的两大支柱,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深受其影响,因此形成了以养生保健为主的东方体育文化;而西方人们在生存的过程中与自然搏斗下形成了对自然的依赖和敬仰,这正是人们信仰神的客观条件,每当祭神与庆典的时候,古希腊民族便以竞技的方式进行,显示出了西方体育文化与宗教的密切关系。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商人、军队等驻留中国期间开展的体育活动、洋务运动聘请西方教师来华教课、留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宣扬等使西方体育文化迅速涌入东方,在救亡与启蒙的发展中也意识到西方体育思想和文化对于强国强民的意义,开启了东方学习西方文化的思潮。在“早日举行奥运会”口号下,1910年我国用奥运的方式举办了国内最早的运动会。这一时期西方的体育在东方扎下了根,并成为推动东方体育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中华武术作为传统东方体育文化的典范在此期间初步探索现代化的发展道路,组织系统的确立、教学的规范化、传播手段的现代化等使两种体育文化共同开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现代东、西方体育文化呈现出对竞技赛事的完善和对生命的探索。东方体育文化表现为民族性强的同时符合西方竞技体育要求,呈现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而西方体育则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理念,因此在现代东西方体育文化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并非完全对立。西方竞技体育所面临的问题,正是东方体育所能解决的。东西方体育文化是引领世界体育的重要文化,应交流互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奥林匹克不应在像公元前778年那样只有西方竞技体育,而应是呈现多元化的世界体育盛会。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倡导的奥林匹克运动也并不是狭隘的单一形式,而是超越了年龄、性别、种族、宗教等影响的全球体育盛会。东西体育文化在不断的碰撞与交流中更应在“求同存异”的发展中丰富体育思想的内容,推动现代体育文化向前发展。

2 奥林匹克精神与武术精神

2.1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呈现出拼搏进取、战胜对手地精神。每一场精彩的比赛,每一个新动作的呈现,都是奥林匹克积极进取、勇与拼搏、挑战自我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使运动员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超的同时,也促使着社会大众的不断的自我完善。人们在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迸发出的热情、积极进取的以及自我挑战的精神使人们在面对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的时候不再悲观消极,而是用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奥林匹克呈现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战胜对手的精神在促进大众心理健康的同时,更加促进社会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奥林匹克呈现出交流团结、参与合作地精神。“任何人都不受歧视的享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利,奥林匹克的举办给各国创造交流的机会,同时促进了团结友善、重在参与的精神”。人们在闲暇时间进行大众健身、参与社区体育竞赛而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拥有乐观开朗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情。这种积极自信、充满热情的生活态度是人民在生活中迎接挑战,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源泉。同时奥林匹克重在参与、团结友谊精神促进竞争与合作的道德教育与大众体育健身的发展,使人们在参与和观赏竞技体育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竞技体育的价值,而且还丰富了社会交往、建立了友谊。奥林匹克呈现出科学健康、公平竞争地精神。科学健康和公平竞争是奥林匹克屹立于世界舞台的基石,公平、公正展现了奥林匹克极大的魅力。科学健康、公平竞争精神无论在现代社会、古代社会还是未来社会都是人们追求的至高精神,且引领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和精神风貌。奥林匹克精神使人们自身精神世界更加富足的同时,通过观赏高水平赛事感受澎湃的生命力。运动员展现的动作美、身体美、技术美激发了人们对竞技运动的无限向往之情。力与美的结合、谋与智的较量、高技术与高能力的结合,都是在科学健康、公平竞争的精神支柱下展现的。奥林匹克呈现出追求卓越、勇于奉献地精神。奥林匹克不畏艰难、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善于合作都是追求卓越、勇于奉献精神的体现。现代奥利匹克在不断追求动作的“高、难、新、美”的同时更加重生“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体育理念,开创了体育的新时代,奥林匹克已成为风靡全球的体育盛会。顾拜旦一直倡导身体和心理的和谐统一,并把教育与文化结合起来为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2.2 武术精神

武术呈现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地精神。”人应该效法天地自然,不断的完善自己努力向前。“周易”卦辞中谈到:“天的运动刚劲有力”,习武之人也应坚毅有为、坚韧不拔、刻苦努力的练习武术;“大地具有和顺厚实的气势”,习武之人也应具有宽广的心胸与情怀、不断提升自身的美德与修养、做到容乃万物。习武之人的品格中也应包含着刚健和柔顺两种截然不同的品质,标志着习武之人人格发展的全面性。

武术呈现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地精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东方思想的普遍追求,《中华大辞典》中谈到的“天人合一”深深地折射出了以武术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并且与中国古哲学思想的内涵相辅相成,人才能顺应自然,才能得到发展和生存。《道德经》中老子的:“人法道道法自然”的超高哲学思想表明人应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中国武术贯穿中国历史,受中华文化的滋养,其拳种、拳理正是顺应天道、顺从自然。如太极拳的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正是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武术呈现出崇德立品、技道并重地精神。崇德立品是武术人的精神之魂,培养出刚正不阿,内秀外中的新一代青年,激发保卫国家的爱国热情。日赴一日的习武不仅能提高健康、练就一身武艺,还磨练出坚毅不拔、勇于奋斗的精神。技道并重的精神使武者武艺高强的同时更加注重道德修养,培养习武之人与人为善、淳厚朴实、和睦相处、容乃万物的气度。新时代树立技道并重、尚武崇德的精神,有助于培养新一代年轻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勇于夺取胜利的信念。武术呈现出师者为尊、尽忠报国地精神。武术培养了人们尊敬师长,遵循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同时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武之人见到师傅要抱拳体现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与文化修养。精忠报国精神则是个人面对国家利益、国家存亡的时刻,敢于牺牲一切。宋有岳飞抗金,清有霍元甲、黄飞鸿这样的尚武英雄挺身而出,体现精尽报国的无畏精神。武术呈现出兼容包并、和谐友好地精神。当西方竞技体育在东方大地广泛传播的那一刻,中国的武术并没有被西方的竞技体育取代,而是保留自身和谐尚中精神的基础上,逐渐吸取西方竞技体育好的元素,不断完善自身,体现出武术兼容并包的精神。武术呈现出的和谐尚中、兼容包并精神不仅体现出东方体育的哲学思想,更体现出东方体育对养生保健的不懈追求。

2.3 奥林匹克精神与武术精神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奥林匹克精神和武术精神共同坚持整体唯一地社会健康观。奥林匹克运动与武术运动在推动大众健身、娱乐、教育等领域的目标是一致的,都为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在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西方竞技体育运动与东方武术的传播,以及体育赛事的主办,不仅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更是激起了大众的热情。人们利用闲暇时间从事体育运动,强健体魄的同时也得到精神世界的满足、娱乐身心的同时促使人们在工作中更加积极进取。太极拳以是风靡全球的运动项目,一动一静之间使人顺应自然,促进血液循环,脉道通力,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奥林匹克精神则倡导更快更强的竞技理念,促进大众体育参与,增强人们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从事体育运动的人群很少患有抑郁、自闭、轻生等心理疾病。积极进取,刚健有为、豁达开朗已是从事体育运动人群的代名词。奥林匹克运动与武术运动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体育竞赛规则的学习,体育文化的渲染,使人们学会了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的思想,培养了人们懂得尊重他人的美好品德。在竞赛的过程中,每一分的争夺,每一个动作的创新,培养了当代人们不放弃,敢拼搏、勇创新的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和武术精神共同坚持整体唯一地世界健康观。世界的和平稳定离不开各国的辛勤努力,而政治、经济、文化是各国和平稳定、繁荣富强的基石。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武术都是构建世界健康观的利器,两者在此的追求是一致的。在政治方面,奥林匹克与武术的传播发展促进了各国的交流对话,1972年总理接见基辛格,基辛格邀请中华武术团访问美国,于是1973年中国武术队赴美进行体育外交。在经济方面,奥林匹克与武术赛事的举办,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对本国和他国的经济都起到了助推作用。经历千年演变的奥林匹克文化与武术文化同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新时代在保留本民族文化核心的同时,应吸收其他文明中优秀的元素,让民族文化紧跟时代潮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顾拜旦复兴奥运的初心就是奥运不受政治干扰,没有歧视,并具有卓越的奥运精神,以友谊、团结、互助的体育运动来培养新时代的青年,为建立和谐美好的世界做贡献。武术的精神和奥林匹克的宗旨不谋而合。

3 武术入奥的时代特征

时代性是与时俱进,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标志与特点。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呈现标志新时代国际社会文化交流繁荣兴盛的时代特征。在此中国武术应与时俱进站在世界舞台上,以武术为标志向世界呈现中华文化蕴含的魅力,进一步拉近中华民族与各国友谊的同时得到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可。实现体育强国是我国新时代发展中的又一重要目标,在“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就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体育建设。而武术进入奥运会是新时代中国建设体育强国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建设体育强国、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进入奥运会与国家的强盛,文化的传承有着紧密的关系。新时代武术站在大国崛起的背景下,推动民族文化向世界传播,通过构建中西文化认同使武术一举进入奥运之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武术自申奥以来的艰苦历程,看到在这个历程中武术不断与时俱进茁壮成长,初步具备了入奥的条件。与时俱进踩着时代的节拍将中华文化一举推向世界,新的时代武术将保留民族之魂的前提下继续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完善,以构建文化认同为路径一举迈进奥运之门。

3.1 新时代的视角看武术申奥历程体现出文化的缺失

武术受中华文化滋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月8日武术成为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是武术自申奥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新时代回看武术申奥的艰苦历程我们必须自知中国的历史。自乾隆皇帝颁布闭关锁国开始到近代西方列强用舰船大炮打开中国大门那一刻,西方文化思潮涌动,中国文化则固步自封。陈独秀等一批爱国青年高呼民主为社会体制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提倡科学唤醒了国人的思想,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变革,同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以及中国恢复在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体育界涌现《强国梦》,并在第一次全国武术会议上提出“要积极稳步把武术推向世界”实现武术国际化的长期目标,使武术走进奥运之门,使武术文化在国际传播成为主流文化。然而竞技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身体文化相碰撞的产物,竞技武术本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深邃的内涵,同时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形态特征与价值目标相一致。但是竞技体育却一头扎进模仿西方体育的泥潭中,一味向竞技体育靠拢的同时丢掉了中国武术应有的魂。因此建国以来中国武术申奥历程可谓异常艰苦,自1936年以来中国武术的申奥之路可以归结为四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是竞技武术形成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是竞技武术不断完善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是竞技武术成熟的时期,21世纪初至今是竞技武术传播的时期。2002年8月的瑞士洛桑奥委会工作会议,拒绝了将武术运动纳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提案。2011年,国际武联第3次向国际奥委会提交武术入奥申请,入围2020年东京奥运会8个备选项目,但最终均无缘入选。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的失败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缺失,而今天武术未能进入奥运的原因可以归纳成两点:一是武术被西方文化捆绑,造成内在文化的缺失。二是武术自身各个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3.2 新时代武术再次申奥必须以实现东西方文化认同为路径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在新时代我国既要实现体育强国建设,更要实现武术入奥的目标。武术进入奥运之门必须以实现文化认同作为重要路径。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更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但自从申奥以来却被西方文化捆绑。在申奥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国家只看到了武术撞破头想进奥运会的决心,却看不到武术中蕴含着勃勃生机的中华文化。致使奥运之门从未向武术敞开。新时代面对武术入奥问题首先要内视武术蕴含的价值,厘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武术所蕴含的内容是其他文化所不具备的,东方本身是农业古国,武术中的技击都是来自劳动生产与搏斗,一招一式间透露着东方人民的智慧与生活的哲理,其内蕴含的文化深邃。西方体育则是人在自然中生存并与之对抗形成的身体文化。因此用西方体育的方法来阐述东方武术是行不通的,武术一味的模仿西方的形式争进奥运会也是行不通的,更是一种文化的倒退。

新时代看中国的发展从解放时期的贫穷到新时代的富强,处处显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强大根基,这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习近平谈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就没民族的伟大复兴”。此时我们看武术的发展亦是如此,要发扬优秀民族文化,又要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为武术入奥运奠定基础。武术目前在世界各国都有群众基础,武术能带给人们健身、娱乐、竞技的体验。但武术依旧在奥运大门之外徘徊,因此要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使各国人民了解解读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在世界绽放其璀璨的光芒,被世界其他民族人民认同与接纳,同时增强中华文化自身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为武术再次申奥开辟了道路。

民族文化在迈向强国的路途中发挥着擎天柱石的作用。展望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我国要建成文化、体育等强国,实现强国的进程中,武术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国民素质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站在新时代起点上必须实现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以大文化观为引领承接奥林匹克精神,以构建文化认同为路径,完成武术进入奥运会的重要使命。

3.3 新时代进一步实现文化认同推动武术入奥的举措

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加强“中国东欧17+1”等合作,在推进合作过程中秉承共商共建、开放包容原则的同时加强文化交流,使更多国家和组织参与进来,传承丝路精神,传播中华文化,在交流合作中互利共赢,增进中国与其他民族情感中把中国故事讲给各民族听。把中国武术传播出去,使各民族认识中国人民的友善,使各民族认识中国文化的韵味,认识中华武术的博彩。通过2022冬奥会传扬中华文化。举办冬奥会把世界各民族人民的视线聚焦到我国。冬奥会本身对文化的传播,政治的交流,经济的合作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此时在冬奥会期间设置冰雕雪雕、文化街、文化桥向国外友人展示中华悠久的武文化。揭掉外国人心中武术神秘的面纱,促进武术文化在国际上进一步的传播,为武术再次申奥奠定基础。通过网络传播中华文化。互联网+武术已被写入武术发展规划,新时代应进一步利用好互联网+的重要作用。互联网联通了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使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通过手机电脑直接获得知识,增强人们对文化体验感。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体现出了互联网+的重要作用。疫情居家隔离,互联网联通了人与人的距离。增进了国内与外国的交流合作,同时促使国外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新时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的作用,推进武术文化在国内国外的传播,为武术再次申奥战略注入新的活力。

树立中国是朋友的国家形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便在国际社会上倡导和平,中国也是最早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国家形象的树立,使各民族认识友善的中国,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而不是跟随某些国家丑化中国、敌对中国,把中国妖魔化。新时代积极树立是朋友的国家形象,使民族文化的传播向涛涛江水奔流不息,为武术再次申奥奠定坚实基础。

新时代武术进一步发展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自身。首先着力抓好武术人才培养,培养高水平、高素质、高境界的武术人才。高水平体现在具有较强的武术专业技能,能胜任武术在国际传播进程中的工作;高素质体现在具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根据时代的发展勇与创新敢于探索;高境界体现在为中华武术在国际扎稳脚跟的进程中尽职尽责,有实现中华武术进入奥运会的远大理想抱负。其次加强武术产业的发展,迎合十四五规划促进国内武术产业高质量的发展,同时促进国内国外武术产业双循环。再次应进一步优化申奥项目,升级项目评分系统,加强武术动作创新,使其内有民族文化之魂,其外有奥林匹克之精神。最后紧密联系国际武联加强交流合作。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竞技武术
中华武术
竞技精神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武术
花与竞技少女
头脑奥林匹克
竞技体育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