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音乐节目的守正创新
——广东卫视《流淌的歌声》节目实现“突围”原因解析

2022-11-04顾熠男周昱含

传媒 2022年19期
关键词:音乐节目受众音乐

文/顾熠男 周昱含

电视音乐节目一直是我国综艺节目市场的主流类型之一,在娱乐大众、社会教化等方面具备重要功用。但近年来,模式创新乏力、音乐比重下降、受众审美疲劳等问题日渐显现,一些曾创下收视奇迹的头部卫视“现象级”电视音乐节目也尽显疲态,不但没有使音乐产业勃发生机,反而变成音乐产业的消耗品。在此背景下,关注电视音乐节目的守正创新,培育更具价值的本土电视音乐节目具有重要意义。

被业界誉为“全国首档华语乐坛全明星KTV节目”的广东卫视《流淌的歌声》节目,播出三季以来在官方和民间话语场实现了“叫好又叫座”。节目连续获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省级卫视年度品牌影响力节目”;不仅在传统收视端的收视率进入同时段省级卫视第四,创广东卫视新高,而且在互联网端的传播量逾26亿,B站评分9.8分。这档实现了非头部卫视“综艺突围”的节目为电视音乐节目守正创新提供了有益范本。

一、独具匠心的节目定位

节目以中国精神传播者和大众文化引领者为定位,将节目思想性和提高受众欣赏水平、审美能力有机统一。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在内地流行音乐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广东,通过音乐节目讲好中国故事、阐发中国精神是广东卫视作为主流媒体的应有之义。节目以不同时期反映党领导中国人民奋进追梦的经典歌曲为媒介,奠定了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节目基底。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节目的主题调性。节目第一季和第三季适逢建国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因而设置了“歌唱祖国”“青春中国”“眷恋祖国”“不忘初心”等分期主题。不仅有来自各个年龄段的“时代传唱人”演绎《歌唱祖国》《唱支山歌给党听》《共和国之恋》《新的天地》等饱含家国深情和红色精神的经典曲目,带领观众在主旋律中汲取精神力量;还有来自港澳台及海外的华语歌手演唱《七子之歌》《故乡的云》《落叶归根》等歌曲,在流淌的歌声中赓续炎黄子孙精神生命中流淌着的文化血脉。同时,节目还注重挖掘音乐故事以植入红色元素,如蔡程昱在献唱《歌唱祖国》后热泪盈眶地分享自己出演电视剧《百炼成钢》后对老一辈革命家精神产生更深刻理解的心路历程。此类人文故事的表达为主旋律歌曲传播提供了更有效的情感通路。

改革开放精神和特区精神是广东最鲜明的时代精神特质。如广东广播电视台台长蔡伏青所言,《流淌的歌声》“将赤诚的心、火热的爱,汇入新时代的大合唱,用经典讴歌新时代的精气神”,节目设置的“风起南方,潮涌珠江”“我的芳华”“激情岁月”等主题在回望从经济特区设立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将时代变革与个体奋斗相切合。第一部反映打工者生活的电视剧《外来妹》的主题曲《我不想说》等曲目聚焦宏大叙事下的个体命运,讲述工厂“外来妹”为了理想和家人辛苦打拼、憧憬未来的心声。具有时代典型性的个体故事让受众能够联想到自己或身边人在改革开放浪潮下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存在与痕迹,从而建构起具有时代特色的集体记忆,引发深层次的情感共振。

电视音乐节目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其诞生、发展和转型始终处于大众文化的场域之中。近年来,不少电视音乐节目为迎合大众审美,以流量为歌手招募标准,以网络热度和简单易学作为曲目遴选标准,在节目中仅对歌曲进行简单改编或包装,以期实现制造话题、提高收视的目的。这些旋律单一、编曲单薄的“网络热歌”固然能赢得一时的传唱,但对提高大众音乐审美、推动音乐创作却很难说有所裨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节目在选曲和改编等方面成为“众声喧哗”中的清流,体现出大众文化引领者的节目定位。在集结了100多位德艺双馨歌手的基础上,节目选曲秉持音乐的娱乐性、审美性和文化性构成价值基础的原则,既不唯流量,也极少围绕一己悲欢、情情爱爱,而是让经过时间洗礼、具有正向娱乐价值和文化审美价值的经典老歌重返舞台,以展现时代风貌和民族风采。以第二季第八期“多彩中国”为例,节目选用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来体现中国之“多彩”。《乌苏里船歌》改编自东北赫哲族民歌,描绘赫哲族人在党领导下通过辛勤劳动过上幸福生活的景象,南方传统民乐《彩云追月》、新疆特色民歌《打起手鼓唱起歌》、具有蒙古长调韵味的《天堂》……无不以质朴的歌词体现深刻的立意,充分展现各族百姓的生活风貌和思想感情。此基础上,节目引领受众加深对民族音乐的认识,激发受众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的兴趣。

大量欣赏优秀作品是提高审美素养的必由之路,音乐也不例外。节目对经典歌曲精心改编,实现高水平的再创作。当耳熟能详的旋律与新颖的编曲同时出现,其产生的听觉冲击便可能激发受众对音乐的探索兴趣和深度思考。同时,节目并不囿于电视音乐节目直接播放原曲伴奏或五人配置小型乐队的常见伴奏形式,转而设置了规模更大的现场伴奏团队,不仅有吉他、键盘、贝斯、鼓和打击乐,还有十余人的弦乐团和阿卡贝拉人声乐队。和声方面,节目设置了高低声部四部和声,使听觉效果更具层次感和空间感。这些做法不仅提供了更大的歌曲改编空间,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受众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判断力。

二、返璞归真的节目形式

在节目板块架构上,节目一改同类节目不断“做加法”的常态,将节目形式化繁为简。通过“演绎”“互动”“致敬”三个环节,节目用纯粹的音乐演绎、沙龙式的对谈分享和庄严的媒介仪式给观众带来沉浸体验和价值认同。

音乐综艺具有音乐和综艺两个要素。部分音乐综艺节目过分强调综艺要素,通过环节设置的复杂性和新奇性吸引受众。情节和感官的刺激虽然短期内可以提高收视率,但程式化、套路化的设计往往不具备可持续性。《这!就是原创》的节目总监制刘栋的受众调研发现,普通电视音乐节目爱好者最能听懂或最在意的是歌曲的旋律、歌手的嗓音和歌词。因此,音乐元素应当在音乐综艺节目中占据首要地位。

节目的“演绎”环节就是从音乐的本质出发,把歌曲的完美呈现作为第一要义,以期满足观众的长效需求。一方面,通过细致的编曲和丰富的配器给受众带来听觉盛宴。如糅合京剧《新贵妃醉酒》与黄梅戏《女驸马》的改编版《南腔北韵》,通过极具京剧韵味的念白开场,用木鱼、檀板、建鼓、铙钹等乐器把观众带入传统戏曲的意境;再加入西洋传统乐器巴扬、竖琴、音束排铃,根据旋律走向与中国传统乐器分句配合,为整首歌构建出对话感、层次感。另一方面,在“世界被把握为图像”的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效果也是电视音乐节目的常态表达机制。节目从舞台背景、道具、灯光、舞蹈等方面还原歌曲意境以配合歌者演唱,丰富受众感受。陈明演唱《路灯下的小姑娘》时,灯光、地屏配合磁带、收音机等年代物件,将现场还原成20世纪80年代的留声厅;黄绮珊演唱《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时,一群女孩穿着一身红色球衣展示足球,将观众的思绪瞬间拉回到为女足呐喊鼓劲的年代;蔡程昱演唱《歌唱祖国》时,青年合唱团伴唱青涩稚嫩但又朝气蓬勃,尽显当代青年风采。70、80、90后等不同代际的受众都能在节目中找到自己的青春回忆,引发强烈的共鸣与共情。

竞演类音乐节目和选秀类音乐节目是当前电视音乐节目的主要类型。这两类电视音乐节目中,“竞”和“选”的要素使评委、观众和表演者之间必然存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也因此出现了刻意煽情、过度作秀、毒舌评价等违背音乐艺术规律的不良风气。

节目的“互动”环节则采用形式宽松、关系平等、气氛融洽的沙龙对谈模式,让歌手、听享团、主持人边聊边唱,自主决定“说什么”“对谁说”。他们可以一面畅快分享自己的经历、作品幕后故事等,一面即兴演唱与主题相契合的歌曲。如第二季第六期嘉宾阎维文在完成《一二三四歌》的演唱后,还介绍了军旅歌曲的分类,让现场嘉宾直呼“长知识了”。而当被其他嘉宾问到创作灵感时,阎维文不仅详细分享了他为鼓舞士气,以部队里最常见的口号“一二三四”为主题写下这首歌的创作过程,还情不自禁地展示了即兴舞蹈和快板,让听享团在肃然起敬的同时改变了“军旅歌手严肃古板”的刻板印象。轻松平等、开放包容的氛围中,真挚的情感被充分释放,音乐、故事、时光与回忆交织融汇。这样的情感氛围还藉由视听媒介从现场弥散至屏幕外,使电视机前的受众也产生“在场”感,不仅更细致地了解了相关音乐知识、更深刻地体悟了歌曲承载的个体成长和时代发展的印记,还获得了沙龙座谈的情绪体验。

仪式的结构和流程对引导认知、共享价值和聚焦情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节目在“演绎”环节和“互动”环节后设置“致敬”环节就属于典型的在“竞赛”“征服”的基础上延展至“加冕”的媒介仪式,并通过适宜的视觉符码和听觉符码予以结构。在该环节,一组冰屏从舞台中心上方缓缓降下,成为舞台主体。冰屏画面打出充满怀旧感的特效歌词,配合以深红色和金黄色交织的灯光,通过视觉符号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气氛,建构了一个富有美学意义的仪式空间。随着歌手走向致敬台将话筒放入话筒架,现场的音乐也由庄严的弦乐切换为节目所致敬的原版歌曲。同时,主持人饱含深情地宣读出歌曲的词曲作者、原唱、发行时间以及演唱者,强化其仪式属性。“致敬”环节完成庄严神圣的仪式氛围营造,使节目达到情感的最高潮。无论是现场的观众还是屏幕外的观众,都参与到这场媒介仪式中来,通过“情感的变压器”产生持续而稳定的情感认同。这种认同不仅仅是对于一首歌的认同,更是对节目、对音乐的价值认同。

三、多元创新的传播方式

节目在传播上体现了多元创新,既通过台网联动以拓展播出平台,也通过跨媒互动使用户参与内容。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从博弈逐渐走向共生、竞合。台网联动是电视综艺节目拓展播出平台、提高到达率和收视率的传播方式。节目在广东卫视、腾讯视频和B站同步播出。透由电视媒体的传播主要符合中老年受众的收视习惯,而通过视频网站传播则是希冀满足年轻世代随时点阅、即时讨论的需求。节目还把内容作品转变为内容产品,将节目的优秀音乐和其他亮点、热点、花絮等剪辑成短视频或短音频,嵌入抖音、快手、酷狗音乐等平台。台网联动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各类受众群体的需求特点,为促成多领域、全方位的讨论,提升传播热度打下基础。

跨媒介(Transmedia),既强调通过不同媒介对内容进行扩展,也强调用户通过聚集和分享内容中不同元素而实现参与内容的过程。节目在主体节目之外与受众开展了大量的跨媒介互动。节目开播前与播出过程中,节目组在“全民K歌”、抖音等平台发布“流淌征歌令”,联动全国的音乐爱好者重新演唱时代金曲。获赞量最高的网友有机会登上节目舞台,与“时代传唱团”同唱经典。“流淌征歌令”累计征集作品2万余首,播放量近2000万。节目组还推出了节目“番外篇”——“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流淌的歌声》六一儿童节公益音乐会”线上直播活动。“番外篇”邀请节目嘉宾和现场观众以幸福拍手接力的形式互动出题,畅聊不同年代的童年记忆,唱响了横跨两个世纪的经典儿歌,在网易云音乐、网易新闻客户端、快手、微博等近十个平台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回忆杀”。节目的跨媒介互动让观众自己决定听什么、唱什么,玩什么,大大增强了节目内容的扩展性、多样性和沉浸感,激发出电视音乐综艺更大的潜能与价值。

四、结语

《流淌的歌声》作为本土电视音乐节目,在节目定位、节目形式和传播方式上守正创新,为电视音乐节目的培育和产制提供了思路。在传播环境和受众特征不断变化的当下,音乐节目制作者只有不断追求突破,才能延续电视音乐节目的生机,助力电视综艺和音乐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节目受众音乐
2012-2021年间关于音乐节目主持人的研究综述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与创新
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传播分析
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传播分析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的创新思路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