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报纸版面如何创新
——《解放日报》新闻版面荣获中国新闻奖的秘诀探析

2022-11-04贺娟

传媒 2022年19期
关键词:解放日报手绘版面

文/贺娟

版面语言是巧妙表达思想、观点、情感的有效手段。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新理念新手段充实到版面语言中,有助于平面媒体丰富话语体系,进一步提升传播力。构筑大格局大视野,从源头上全面准确把握所呈现新闻的真实价值、全面价值,从而做到守正创新,巧妙驾驭新型版面语言。2020年9月9日,《解放日报》全国抗疫表彰大会1版和4版打通制作的通版版面,获得第3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体现了诸多新型版面语言的特点。

一、平面媒体立体化表达,兼收并蓄后发制胜

媒体融合是新闻采编各流程要素的重塑和再造。在纸媒版面设计中,也融合了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创新方式,这在《解放日报》获奖版面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新闻采编是一个由事转识、由识转智、由智转诗的过程。中国抗疫斗争,是一部伟大的史诗。《解放日报》版面气势恢宏,通版设计意味着重大、荣光和艰辛,这是最直接的寓意,此为寓意之一。以全国抗疫表彰大会消息为版心,标题多达五行,其中两个肩题分别表达“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铸就伟大抗疫精神”“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主题为“中国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两个副题介绍了领导人出席会议和颁奖的情况。稿件标题并没有使用新华社电讯稿原题,而是做了修改。“不是说新华社电讯稿原题不好,而是作为地方党报,站在上海这个层面,解放日报社一定要做出自己的东西来,同时,改题也是为了与整个版面相匹配。”《解放日报》要闻编辑部首席编辑倪佳解释。这些多行标题,表达了这场战役上下同心,全民抗疫全民认同的过程和结果,此为寓意之二。在这个版面上,既有家国之大义,也有平凡的闪光。手绘人物,源于抗疫现场,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版面右上角,还做了特刊导读“每个人都可以是英雄”,与手绘相呼应。这表达出了人民至上、关爱生命、命运与共的交响,此为寓意三。这些寓意,撑起了抗疫史诗的恢宏厚重,也彰显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史观。

《解放日报》获奖版面就像一部大剧,不仅有光明的结果,更有对此过程的巧妙讲述。在版面左上部分,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勇气和坚韧不拔决心,同时间赛跑……”为题,梳理2019年以来抗疫大事件。版面下半部分的手绘,以5个场景串起代表性抗疫故事,对应诠释伟大抗疫精神,角色饱满,人物故事令人难忘。随着时间线的拉长,人物的出场,读者的记忆闸门由此打开,无数身边的、听闻的感动人心的故事,纷至沓来。同时还可以看到,版面左右分别以黄鹤楼和“湖北”字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和“上海”字样,让两个遥远的空间因为抗疫命运相连、守望相助。空间延展,带着读者的视野跨越山水。时空延展,一些题中应有之义不言自明。

《解放日报》获奖版面的手段运用独具匠心。一个版面上,融合了手绘与正常文图编排两种手段,所占篇幅基本相当,是一种大胆创新。这摆脱了非此即彼,或者手绘仅作为配角使用的窠臼。手绘采用简洁明了的灰色,稳重深沉。版面上半部分红色标题的使用,则洋溢着浓郁的自豪自信。这种色彩搭配,具有深厚历史感和情感上的丰富层次。手绘本身的特点,则让版面在感官上具备了一定的立体感。可以看到,经过巧妙创新,版面语言瞬间立体起来,鲜活生动起来。尽管并非颠覆性创新,但在具体运用上的匠心,让手段与目的高度匹配,成为表达手段深度融合的一种典范。

二、聚焦“人与事”,让“说话”更有力量

《解放日报》获奖版面通版贯穿“用事实说话”的理念,借鉴新媒体思维,努力聚焦人和事,客观巧妙地发挥了导向作用。这是主流媒体在重大新闻报道中体现喉舌作用的精彩实践。

新闻版面要树立强烈的“说话”意识。新闻舆论必讲导向,导向功能是新闻主要功能之一。新闻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新闻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在媒体融合时代,主流新闻媒体更要坚持内容定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研究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在理论、思想、实践三个方面同向发力,知行合一,承担起新闻舆论工作的历史责任、时代使命。《解放日报》获奖版面之所以打动人,背后源于这种强烈的“说话”意识、引导职责。通过有限的版面,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讴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题入脑入心,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新闻版面要提升“说话”技巧。新闻“说话”,与言论“说话”不同。前者强调用事实说话,一般并不直接表达观点。胡乔木曾说:“新闻就是这种无形的意见。愈是好的新闻,就愈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愈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解放日报》版面报道会议,报道抗疫进程,报道感人故事,都在围绕“人和事”铺陈展开。在这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图片和手绘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大约有三分之一。《解放日报》当天还出版特刊,也说明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给手绘和图片留出这么大的空间,有审美需要,更有可视化表达的匠心。媒体融合背景下,“可视化”成为读者用户接收信息的主流趋势之一,报纸版面对于可视化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手段也更加多样。

新闻版面要优化“说话”的音色,《解放日报》获奖版面的手绘作品,所描绘场景皆有出处。其中,最右侧一幅手绘展现了上海首位援鄂医生钟鸣出征的场景。2020年1月23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单枪匹马赶赴武汉支援。他是最早援鄂的上海医生,也是最后一批返回上海的援鄂医生。75天时间里,他一直奋战在武汉金银潭医院ICU病房。中间一幅手绘,则重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医生刘凯陪同八旬患者看夕阳的画面。志愿者帮忙拍下的这张照片,火速出圈,成为抗疫经典镜头。这些场景,已经被媒体广泛报道,在这次版面制作中,如果使用图片、文字,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手绘的运用,以诗意的手段,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版面语言的音色响亮和谐。实际上,这也契合了“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表达”的融媒体内容生产理念。策采编发的流程再造,对于新闻版面制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巨大且不可忽视的。

三、深情厚植家国情怀,大格局真感情凝聚穿透力

《解放日报》获奖版面给我们很多启示,所谓“居高声自远”,要从大处着眼,深刻领会“国之大者”,从而一览全局,讲好中国故事。

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瞭望者和时代记录者,必须强化“政治家办报”理念,胸怀全局。全国抗疫表彰大会不仅是一次表彰,更是一次中国人民取得又一次重大成功的深刻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上下同心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史诗级画卷,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次伟大宣言,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扫清一切障碍的共识和能力的生动写照。这样伟大的成功,说明了中国模式、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艰辛的抗疫砥砺磨炼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伟大抗疫精神留下宝贵财富。《解放日报》获奖版面从细节安排到整体布局,无不体现出高站位和宽视野。“功夫在诗外”,这是整体办报能力的集中体现。主流媒体无论何时都要牢记使命职责,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始终与党和国家前进的方向保持一致,同中华民族命运前途保持一致。唯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笔下才有力量,“语言”才能经得住检验。

主流媒体要坚持党性、人民性和新闻性的统一。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这其中,永葆人民情怀是根与魂。在党领导下的全民抗疫,感天动地,优秀媒体要为这段难忘的历史留下宝贵见证,《解放日报》做到了。《解放日报》获奖版面“鲜明留下全国抗疫表彰大会这一历史时刻的媒体表情,以手绘构成的特殊版面形式呈现英雄群像形象,感情浓烈”。尤其是抗疫典型场景选用,既记录着抗疫的坚强、奉献、团结、友爱的难忘场景,又代表着千千万万感人肺腑的故事,代表着走向胜利的每一份努力。表现力极强,让人记忆深刻,源于真实事件,很有说服力。“我很平凡,我们很伟大”,这种情感油然而生。人们对于党和国家的热爱发自内心,对于未来的美好前景信心十足。因为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自信奋发的中国人民,一定会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解放日报》获奖版面给人们传递了这种力量。

我们正面临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流媒体如何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巨大的时代课题。媒体融合为中国主流媒体走出去创造了新的机遇。强大的中国,呼唤强大的媒体。要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历史使命感,面对重大主题、重大事件,主流媒体要丰富话语体系,创新表达手段,从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入手,进一步提升正面宣传能力水平,让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从自己手中飞向千家万户、飞向世界各地。《解放日报》获奖版面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建设与中国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媒体影响力,要从大脑深处的革命开始,从每一件重大报道、重要选题开始。

当前,主流媒体面临对内对外传播的新使命新局面。随着媒体融合的推进,主流媒体发展进入新阶段,取得新成果。观察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不仅要从新闻专业本身去看,更要放在时代浪潮中去看,放在中国发展和全球媒体舆论格局中去看。厚积而薄发,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全力以赴尽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努力做强做优国际传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解放日报手绘版面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手绘精彩《追梦》创刊等
创意动物手绘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Fine—grained Sentiment Analysis in Chinese
《解放日报》与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建构(1941—1946)
手绘
版面撷英
手绘二十四节气
延安时期博古党报思想探究
舒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