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仔猪水肿病的诊断

2022-11-04许景伯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圈舍猪群断奶

许景伯

(河北省文安县农业农村局新镇镇动物防疫站 河北廊坊 065802)

仔猪水肿病又被称为肠毒血症,是断奶仔猪初期阶段发生流行率相对较低,但致死率相对较高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是由某种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引发。近些年在很多生猪养殖场,尤其是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当中仔猪水肿病的发生流行率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对现代生猪养殖业造成危害日趋增大。从仔猪水肿病的发生流行特点来看,主要发生在断奶后的仔猪群体当中,尤其是个体较为健壮的断奶仔猪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在一些规模化养殖场当中发生率在10%~25%,致死率高达90%。临床上患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变差,不能正常的行走,全身肌肉颤抖,四肢滑动,用手触摸体表敏感发出呻吟声或者嘶叫声,站立时腰背鼓起,全身发抖,全身出现匀速性的麻痹,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眼睑水肿,有时会波及颈部和腹部的皮下。最急性型患病猪在发病几小时内就会死亡,一般发病过程通常在1~2d,有的患病猪发病过程在7d 以上。目前对于仔猪水肿病的发病机理尚没有完全了解。一般认为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与饲养管理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致病性大肠杆菌在仔猪哺乳阶段就会少量存在于肠道当中,但在哺乳条件下,由于抗体水平相对较高,不利于大肠杆菌的繁殖生长,断奶之后由于受到内外部双重因素的影响,引发胃肠道紊乱,肠道内部的微生物平衡被打破,促进了溶血性大肠杆菌的增殖,产生大量肠毒素,最终引发水肿病。

1 病例探讨

2021 年4 月初某村的一个养殖户向当地兽医站反映,他养殖的32 头断奶仔猪群体当中出现了一种发病情况,患病猪发病时采食量逐渐下降,喜欢喝污水,不会出现腹泻现象,仔细观察,患病猪精神萎靡不振,卧在墙角,不愿意走动,腿部背部肌肉不断地震动,强行驱赶猪群行走患病猪站立不稳,突然倒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滑动。仔细检查能够发现患病猪的眼睑水肿明显,眼结膜充血,从眼角流出很多清澈的内容物,患病猪体温升高到39℃,最高升高到42℃,心跳急速。最急性型的患病者在发病几小时之内就会死亡,其他患病猪的发病过程较短,一般在1~2d,有个别患病猪的发病周期超过了7d。发病期间养殖场尝试使用青霉素、链霉素类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随即将病情上报当地兽医站,通过对发病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能够得出养殖场的整体卫生环境普遍较差,养殖密度相对较大,断奶之后不注重做好养殖环境的有效调控,圈舍的防寒保暖性能相对较差,湿度较大,再加上没有对猪群做好妥善有效的免疫接种,很容易造成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根据患病猪的临床特征,初步判定为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随即采集了病死猪的典型病变组织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能够分离到一种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来的粉红色致病菌菌落,将菌落转移到伊红美兰培养基上会生长出紫黑色带有金属光泽的致病菌菌落,随后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生化鉴定和致病性试验,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特征,病原菌能够使小白鼠死亡,表现为肝周炎,表示分离出来的大肠杆菌具有致病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严格的药敏实验,筛选出了几种敏感药物,并为养殖户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短时间内控制了病情,避免死亡率进一步增加。

2 临床症状

通过对患病仔猪进行问诊、视诊、听诊、触诊,对临床症状做出科学有效的诊断和分析。该养殖场的患病猪主要发生在断奶10~15d 以内,发病较为突然,患病猪主要表现为采食量逐渐下降,精神状态逐渐变差,萎靡不振,卧在圈舍的一角,不愿意走动,腿部和背部的肌肉不断地出现震颤现象,随后能够发现眼睑出现水肿,眼结膜充血潮红,拿木棍驱赶猪群,患病猪左右摇摆,站立不稳,随后突然倒地不起,或者行走几步之后突然卧地不起。用手轻轻触摸患病猪的背部,患病猪表现为十分敏感,发出嘶哑的叫声。选择使用听诊器对患病猪的心跳进行测量,能够发现患病仔猪的心跳能够达到130 次/min 以上。养殖场发病较为突然,发病过程相对较快,发病过程较短,短时间内患病猪就会表现出严重的呼吸障碍,呼吸急促,最终窒息死亡。

3 病理特征

通过对病死病例进行认真细致的解剖,可以发现大多数猪群会出现严重的贫血和体表皮肤苍白的现象,眼睑水肿明显,流出的水肿液呈现透明色胶透状。肠壁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现象,主要以幽门部位的肠壁肿胀最为明显。将肿胀的肠壁横切之后,从中会流出很多胶冻样的水肿液,切面上也能够看到水肿液浸润在黏膜和肌层之间,外观呈灰白色或者黄白色质地呈胶冻状。胃底部会出现弥漫性的出血现象,大肠和结肠呈现胶冻样的水肿,肠道周边的淋巴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现象。患病猪的呼吸道黏膜表面也会存在大量点状出血,肾脏周围组织水肿明显,全身淋巴结水肿充血,有时在淋巴结表面还能够看到大量的出血点,以肠系膜淋巴结地肿胀水肿最为显著,心包、胸腔、腹腔当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液现象。

4 科学治疗

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水肿病具有发病急,发病过程短的特征,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识别,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将中药治疗西药治疗有效结合,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现象。一方面要做好整个猪舍的封锁隔离工作,将猪群转移到有阳光、干燥整洁、通风良好的地方,必要做好污染圈舍的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消毒一次,连续使用一周。消肿解毒加速肠道内容排除可以选择使用硫酸钠15g 口服,服用2 次/d,连续15d,同时使用10%的氯化钙5mL,50%的葡萄糖50mL,甘露醇30mL,VC 4mL 腹腔注射,使用1 次/d,连续使用5d。结合筛选出来的敏感抗生素,选择使用新霉素,每头猪使用30 万IU,肌肉注射,1 次/d,连续使用3d。中药可以选择使用茯苓12g、石斛、陈皮各20g、金银花、木通各25g、冬瓜皮35g,混合之后水煎煮,温度适宜之后一次灌服,服用1 次/d,连续使用3d 为一个疗程。按照上述综合防控方案,一般进行为期3~5d 的治疗,养殖场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不会继续出现发病情况。

5 预防措施

预防是防范大肠杆菌病感染断奶仔猪的一个重要举措。仔猪在断奶阶段一定要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养殖管理模式,避免从外地随意引进,不能够从发生过仔猪水肿病的养殖场引进。母猪在临产前可以免疫接种仔猪大肠杆菌病(K88+K99+987P)、产气荚膜梭菌(C 型)二联灭活疫苗,按照使用说明书对母猪进行肌肉注射,确保母乳当中有充足的免疫球蛋白,更好的满足猪群的生产发育所需,保证仔猪阶段,不发生仔猪水肿病。14~18 日龄仔猪免疫接种仔猪水肿病三价蜂胶灭活疫苗(O138 型SD04 株+O139 型HN03 株+O141 型JS01 株),颈部深层肌肉注射2mL。另外对于养殖场的断奶仔猪一定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改变饲料配方,不要引起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缓慢地过渡到断奶阶段,保证猪群能够更好的适应周边的生态环境。此外,断奶仔猪饲料在搭配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科学合理,营养价值全面,可以适当增加青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的添加量,定期对圈舍器具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保证整个圈舍干燥整洁卫生。加强对断奶仔猪针对性的养殖管理,要保证圈舍当中不能够养殖其他禽类动物和畜类动物,定期对猪群进行驱虫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尤其是在饲料搭配过程中,应该保证锌元素和维生素的科学添加,锌元素和V 素E 在机体当中共同参与到抗氧化防疫体系,两者有着复杂的补偿和协同作用。当机体缺乏硒元素和VE 时,免疫器官的正常结构就会遭受严重的破坏,免疫功能逐渐降低,抗病能力减弱,引发猪群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逐渐下降,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到正常的消化机能,消化机能紊乱,肠道pH 值和正常的菌群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导致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增殖,产生毒素,引发水肿病的出现。所以在饲料搭配期间,需要保证锌元素和VE 的科学添加,满足断奶仔猪的生长需求。

6 结语

综上所述,仔猪水肿病是多诱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由于仔猪断奶之后缺少母源抗体的保护,造成仔猪发病。针对养殖场未发病的猪群,一定要加强针对性的管理,将防重于治的原则,充分落实到养殖的各个环节,注重做好圈舍环境的卫生消毒,保证整个圈舍干燥整洁,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对于已经发病的猪群,应该坚持中西结合手段,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消肿解毒的措施,保障患病猪能够在短时间的恢复健康,尽量降低仔猪水肿病发生流行对生猪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圈舍猪群断奶
羔羊安全过冬留意五方面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Hunter—Gatherers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疫的对策分析
中国猪文化与国人健康(甲篇)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断奶并不是“咔嚓”一下就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