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肠道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抗生素治疗

2022-11-04张茂淳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10期
关键词:血清型猪群日龄

张茂淳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寺子川乡畜牧兽医站 甘肃定西 743321)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细菌性的传染性疾病,当前该类细菌性传染性疾病逐渐由条件性致病变成了常发病和高发病,在很多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当中的发病率能够达到50%以上。由于大肠杆菌病的血清型较多,不同血清型的交叉保护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如果不能够选择相对应血清型的疫苗,经常会造成免疫接种失败,并且单纯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无法全面控制大肠杆菌。兽医临床上新生仔猪感染大肠杆菌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最为明显,主要以消化道障碍严重的腹泻,机体脱水为主要特征,断奶仔猪感染大肠杆菌病之后主要表现为水肿病,但该种类型的疾病发生流行率相对较低,造成的死亡率较高。从近些年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流行现状来看,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流行态势,严寒的冬季是该种疾病发生流行的高峰期,春季和秋季的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一般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流行疾病较高,造成的死亡率较高,会给生猪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就需要了解该种疾病的流行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流行率。

1 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的猪群受到大肠杆菌威胁之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仔猪黄痢大多发生在7 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群体当中,其中1~3 日龄的猪群发生流行率最高,流行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往往表现为整窝仔猪全部发病,发生流行率有时高达90%以上,病死率几乎能够达到100%。该种疾病主要是因为带菌母猪通过粪便排出大量的病菌,污染周围养殖环境、饮用水以及母猪的乳房体表皮肤,仔猪通过接触这些污染物或者吃乳、舔舐母猪体表皮肤经消化道感染。仔猪白痢主要发生在10~30 日龄,新生仔猪群体当中,以10~20 日龄的发生流行率最高。发病率在50%,致死率相对较低,主要是由内源性的大肠杆菌感染引发。养殖环境相对较差,圈舍温度突然发生变化,母猪的乳汁品质相对较差,或者过浓均可以促使或加重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仔猪水肿病主要见于断奶仔猪群体当中,以生长速度最快,体格较为健壮的猪群发生流行率最高,常常表现为散发流行,但造成的死亡率较高,以春秋两季发生流行率最高,发病率通常在10%~35%,但致死率能够达到100%。养殖方法比较单一,突然更换饲料配方,养殖环境相对较差,气候突然发生变化,均会促使或加重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

2 临床表现

临床上不同年龄的猪群感染大肠杆菌之后,所表现出来的致病性和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1~3 日龄的仔猪受到大肠杆菌威胁之后,主要表现为严重的黄痢,排出黄色浆糊状的稀便,在粪便当中夹杂有很多凝乳块的小碎片,患病猪身体迅速脱水,肌体消瘦,很快就会昏迷死亡。同窝仔猪出生之后身体状况基本异常,也有个别患病猪突然出现衰竭,迅速死亡,随后整窝仔猪出现症状。10~20日龄的仔猪受到大肠杆菌感染之后,主要表现为仔猪白痢病,先是排除乳白色或者灰白色浆糊状的粪便,排出的粪便粘腻,具有特殊的腥臭气味,排便次数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患病猪身体逐渐消瘦,身体严重脱水,腰背弓起,背毛杂乱,生长发育不良。体温和食欲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发病过程通常在2~3d,长的一周左右,大多数患病猪能够恢复健康,但是会反复流行各种疾病,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甚至停止生长,不得不将猪群淘汰处理。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在断奶仔猪的早期阶段,特别是身体较为健壮的猪群当中发生流行率最高,典型的临床特征是脸部、嘴部、眼睑、结膜会出现炎性水肿,有时颈部和腹部的皮下也会出现炎性水肿现象。断奶初期阶段患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病,精神状态逐渐变差,呼吸急促,随后心跳加快,从口腔当中留出大量的泡沫状内容物,采食量逐渐下降。初期出现了腹泻现象,后期出现便秘,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患病猪的肌肉抽搐,四肢划动,像游泳状,用手轻轻触摸,比较敏感,发出呻吟声,或者叫声比较嘶哑。站立时腰背绷起,全身发抖,四肢乏力,不能正常行走,漫无目的地向前跑,向后退或者做转圈运动。发病时间较短的猪群,一般在几小时之后就会死亡,有个别患病猪的发病周期在7d 以上。

3 科学治疗

当前大肠杆菌病已经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耐药性,多种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效果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大肠杆菌病表现为多重耐药。针对该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在开展临床诊治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药敏试验,筛选出对症的敏感抗生素,如此才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一般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应该选择敏感抗生素,并利用中成药进行协同治疗。当前治疗猪大肠杆菌病比较有效的药物主要包括了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硫酸庆大霉素、盐酸土霉素、恩诺沙星等几种,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该交替使用上述几种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并且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确定最佳的注射剂量以及使用周期,联合使用中成药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4 预防措施

防控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流行,应该从严谨管理、科学养殖、环境清理等几个方面入手,如若需要从外地引种,引进猪群之后一定要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并选择使用相应的抗应激类药物,加强营养补充,提高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通过认真观察,确保健康之后才能够混合养殖。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该执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养殖管理模式,防止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妊娠母猪在养殖管理过程中,营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仔猪的生长发育,前期应该适当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后期逐渐增加营养水平并结合妊娠阶段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专门配合饲料,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所需。仔猪出生之后应该引导其及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从初乳当中获得免疫球蛋白,增强身体抵抗能力,有效预防哺乳阶段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流行。另外在仔猪阶段还需要做好环境的防寒保暖工作,新生仔猪的皮下脂肪相对较少,机体的保温性能相对较差,对寒冷极其敏感,低温环境会加重及体内糖分的过量消耗,导致体温降低,出现低血糖症,极容易出现不良反应。3~4 日龄仔猪要做好补铁工作,避免影响到仔猪的健康生长。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该提早开始补充饲料,一般在仔猪出生5~7d 之后补充哺乳阶段的饲料,促进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另外在仔猪阶段还需要保证饮用水清洁卫生,定期更换饮水,做好饮水槽、饲料槽的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工作,避免猪群和粪便尿液频繁接触,造成大肠杆菌病的传播流行。

5 结语

综上所述,猪大肠杆菌病是由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对生猪阶段以及幼龄阶段的猪群造成严重威胁,主要经肠道感染。目前该种疾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流行,其中以仔猪黄白痢最为常见,发生流行的流行率最高,造成的死亡率较高。由于病原性的大肠杆菌血清型众多,抗原结构十分复杂,在发病过程中经常和其他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严重损伤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再加上不科学的使用抗生素药物,使得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经常会出现多重耐药现象,防治效果逐渐变差。针对这一情况就需要对具体的发病原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掌握该种疾病的具体致病因素,然后提供针对性的防控措施,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血清型猪群日龄
后备母猪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鉴定初情日龄的可能性研究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规模化猪场疾病防疫的对策分析
中国猪文化与国人健康(甲篇)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狮头鹅的饲养技术
蛋鸡合理投料量
2005~2011年厦门市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分析
常德地区鸡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