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对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产生的影响

2022-11-02李韶宏

福建茶叶 2022年7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政治

李韶宏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6)

1 茶文化分析

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主要在饮茶的过程中形成,并通过一些茶故事、茶学、茶道进一步展现出来。我国最早出现茶文化,茶文化启蒙是在秦汉时期,随后在南北朝时期萌芽,兴盛繁荣是在唐宋时期,茶文化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在明清时期。上流社会最先流行茶文化,通过饮茶活动表达情感、交流思想,最终形成可以寄托人文精神的一种文化,也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文化之一。人在饮茶过程中其习惯逐渐发展成为茶文化,并从物质和人文等方面凸显茶文化特点。人文主要指的是茶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茶文化是一种隐性形式存在的,容易受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还会涉及到哲学与社会习俗对茶文化的影响。儒家茶文化在发展中强调以和为贵,充分体现和谐、中庸思想。佛家茶文化主要表现茶性温和的特点,在饮茶过程中达到修生养息的目的,茶文化中的无私奉献精神、淡泊名利思想都可以很好地成为培养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美好品质。

2 茶文化对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

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优秀茶文化作为重要构成部分,不仅是几千年来古人智慧的凝聚和结晶,更是培养个人修养、良好品质的有效文化底蕴。茶文化中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与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较为契合。思政教育开展中茶文化的特殊成长性可以与思政教育的相关观点有机融合,并给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带来相应的影响。思政教育可以同茶文化中的儒家与道家等思想精髓结合,运用一种道法自然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思政能力和意识。茶文化中的一些思想主张:人在茶室活动中应该休养生息、与人和谐相处。客观公正的理念是茶文化蕴含的主要内涵,该理念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相呼应。在哲学思想中强调人应该运用客观辩证的方法看待事物,茶文化强调客观公正理念看待事物,二者存在一定的一致性。茶文化中忘我和奉献精神与思政教育培育人、教育人的相关目标重合。青年大学生是新时期背景下最具年轻活力、热情的一代。通过先进的思想可以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但是也很容易受到其他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在社会环境生存与发展中受到很多多元文化的冲击,所以导致其思想观念发生偏移,很多学生也面临着就业、创业、情感等相关压力,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需要结合茶文化。茶叶和茶性温和淡然,最早将茶文化融入教育当中的是儒家相关教育,所以新时代的学校思政教育应该与茶文化结合,不断为学生营造放松身心、体悟茶文化精神的良好境界,让学生对自身的不良习惯有所改变,积极主动参与愉快的生活中去。

3 将茶文化渗透到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中华茶文化不仅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还具有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它是华夏民族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时时刻刻指引着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要推动力。而思政教育则是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必然方式。现阶段将相关文化渗透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能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还有利于更好地将茶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使得中华茶文化享誉世界。由此可以知晓,将茶文化渗透到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具有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4 茶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青年大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新时代对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提出的新要求,更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如何才能使大学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坚守本心不仅是学生父母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中国茶文化涉及到的内容非常之广,不仅包含了茶道等基本内容,更有着发人深省的茶精神等哲学内容,对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虽然国内大学都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但与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对青年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还相差甚远。这是由于茶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4.1 思政教育不受重视

青年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思政教育课程,学校对思政教育课程内容的安排比较多,课时相对来说也比较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起学校、教师或者学生的重视。实际上,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以及用人单位人才引进的标准的影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对于一部分思政教师而言,他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比较死板、不懂得变通,几乎完全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学生上课。但是,教学大纲仅仅是一个参考,思政教师并不应该完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学生上课,而是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与中小学生不同,在培养青年大学生时并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但显而易见,不仅部分思政教师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而且很多大学生也降低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求,不但“逃课”是常态,在课堂上也仅仅是睡觉、玩手机或者闲聊,根本没有摆正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态度,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如同虚设。

4.2 授课教师没有将茶文化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

自改革开放以外,中国的经济实力、教育水平、政治地位、军事力量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升,这一方面要归功于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已经传承有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其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向人们介绍了很多关于种茶、采茶、选茶、制茶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包含了很多发人深省的哲学道理。因此,学习茶文化不仅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培养文学素养,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虽然茶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显而易见,但是许多学校思政教师未能合理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茶文化,所以也未能把茶文化转化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健康发展的有效助力。当然,教师的这种做法还影响到了茶文化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承和发展,不利于茶文化的传播和完善。

4.3 教学方式过时

与其他课程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关注对学生正确思想和观念的培养,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未来发展自信心。大学生属于“一只脚已经迈进社会的特殊群体”,虽然他们已经基本成年,但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经过社会的磨难,心智发展并不成熟,所以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和核心,也是思政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首先应该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思政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听课兴趣。然而很明显,虽然我国很多大学都在不断推进新课改教育模式,但“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模式仍然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主流。这就意味着当前思政教育方式已经过时,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而且还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5 茶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

在茶文化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既符合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未来发展需求,同时也是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必然选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茶文化的潜在价值,不仅要把茶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当中,更要着重培养学生茶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高度与品德高度,为社会各界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提高企业对高等、高职教育事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5.1 提高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和价值,学校必须要转变对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态度,不仅要加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资力度,更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除此以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渠道,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从思政教师的角度来讲,他们作为课堂主体之一,更应该把握好教学方向,不但要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并赋予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而且还要加强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一方面增强对学生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当然,思政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管理,及时纠正学生不文明的学习习惯。

5.2 将茶文化融入到思政教学内容当中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不仅政府要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大学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成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是大学践行素质教育的重点。首先,大学生对各种各样的茶饮品并不陌生,甚至对于个别学生来说更是如数家珍,所以这就意味着学生可以通过不断接触茶饮品来间接学习茶文化;其次,青年大学生既要学好专业文化知识来保证自己能获得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同时还要自主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和发展下去,做到薪火相传。为此,思政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茶文化,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以茶文化为课堂互动的话题,通过课堂互动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印象和理解。只有采取多种手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茶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才能实现。

5.3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坦白来讲,当前多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都不尽人意,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思政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老套、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听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思政课程缺乏兴趣,那么课堂教学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为了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思政教师可以借鉴一些与翻转课堂有关的育人思想,提升教学互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人。当然,思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并且将新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教学法、项目实践教学法等,这些都可以与实际教学工作结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快乐。只有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精神高度也才能不断提升。

5.4 茶文化与思政教材之间融合

思政教育工作在开展中,思政教育教材是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满足自身学习需求的重要基础。在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中,学校需要提升思政教育教材建设力度,发挥思政教育教材的基础作用,并将学生和人才培养作用体现出来。在思政教材与茶文化的融合中,学校需要将茶文化的相关教育内容与思政教育教材内容之间融合。在对教材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探究茶文化和相关理论教学的融合点,对茶文化的德育价值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培养效果,加强品德修养内容和教材的创新,对现阶段教育教材中人文知识点缺陷问题进行弥补。与此同时,学校应该确定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结合的目标,让教育结合学生培养目标提升教学有效性。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结合茶文化对学生学习理念、行为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学习认知和传统文化接受能力。学生在感受茶文化期间,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茶艺文化宣传价值观内容,使学生形成新时期下的正确价值观。

5.5 思政课堂教学中融入茶文化

思政教育在开展中,思政课堂作为主要平台,可以将茶文化有效地融入在思政课堂教学中,结合茶文化的相关理念和价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教师可以在二者的深度融合中,通过茶文化完善思政课堂教学资源,在讲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探究文化和思政育人内容的契合之处。比如,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教学中,可以讲解与茶文化有关的内容。其主要原因是马克思哲学中的科学世界观和茶文化的相关观点具有相似性。通过二者之间的结合,能够让学生高度认识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茶文化诞生、演变、发展成为历史,其没有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时俱进发展、善于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很多文化遗产同样不断创新与发展,然后形成文化底蕴与内涵。通过结合讲解的教育方式,增加学生思政课学习质量。再如教师在讲解相关思政教育知识时,可以组织饮茶、品茶等茶文化经典活动,通过茶人、茶室向学生传递茶文化,达到教育教学工作合理开展的目的。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开展茶文化选修课堂活动,在选修课堂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感受茶文化理念,对背后的文化魅力和气质进行挖掘,使学生能够强化精神道德品质。使学生在一系列的创新性的教学环境下,增加学习的认知。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茶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茶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就必须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创新。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政政治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办公室政治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