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的学校体育健康管理模式构建

2022-10-31王红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2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青少年

王红

(滨州学院 山东滨州 256603)

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提升免疫力的重要手段。长期进行体育运动可以有效改善人体各部分机能,增强体质,且体育运动对多种心理疾病有明显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躁郁症等多种心理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高糖高脂类食物的摄取量明显上升。可以预见,未来青年体力劳动缺乏与营养摄入过多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势必会阻碍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鼓励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可以增进学生健康,作为学校管理层,应当结合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开展体育管理工作,设计出一套适用于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的体育管理模式。

1 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相关概念与学校体育健康管理的内容

1.1 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相关概念

1.1.1 体质健康

大部分学者认为,体质与健康两者的关系已经约定俗成。该文认为,体质健康指的是人体的体质水平所达到的理想状态。而理想状态指的是达到了某项规定或要求。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目的是不断改善学生自身的健康水平,行动宗旨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1.2 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指的是利用各种练习手段和方法,结合其他人为和非人为因素,以促进身体发展、增强体质为目的的身体活动。体育锻炼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体育锻炼具有规律性,它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状况,遵循基本的运动原理;第三,体育锻炼的内容很丰富,所有的体育项目都可以是体育锻炼的内容;第四,体育锻炼是一个过程,体育锻炼虽然不同于体育竞技,但是其目的的实现也需要长时间努力。在此基础上,内心具有坚持运动的信念,并付诸自觉行动的行为被称为运动习惯,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个体在长期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运动健身认识不断升华并将其内化成一种坚定执着的信念,在这种信念指引下所形成的需意识参与和意志努力的自觉锻炼行为。

1.1.3 体育锻炼的协同治理

体育锻炼的协同治理指的是在政府引导下,吸引政府机构、各类型社会组织、校方和公众共同参与,协同处理关于青少年锻炼的相关事务。该文认为,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协同治理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学校要发挥主要作用,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不断强化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习惯。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协同治理是一个过程,该过程应当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要不断优化治理主体、改进工作方式、改善治理目标。

1.2 学校体育健康管理的内容

学校体育健康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服务,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在教学中运用终身体育的理念,强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二是提升教师素质,定期组织多元化的培训;三是强化体育健康知识的影响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四是建立与终身体育相协同的制度文化。

2 基于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的学校体育健康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改善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我国现有体育管理制度下,学校体育存在学生缺乏上体育课的兴趣、运动技能不足、学生体质下降等问题。现今交通日益发达,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便捷,青少年上下学的主要工具变为地铁、公交车和私家车,上楼下楼有电梯,社区内部锻炼身体的设施过少。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场地、器材和设施对青少年来说不再是影响其能否参加运动的决定性因素,但作为重要的硬件指标,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仍需不断积极完善,否则会导致学生的锻炼机会大大减少。强化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减轻青少年心理压力,由内而外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

2.2 有利于转变学校对体育锻炼的态度

以往学校在日常管理与教学中,忽视了体育教学,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制度。在我国多种教育制度中,对学校体育教学影响最大的是高考制度和校内体育教学评估制度。高考制度对于青少年行为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虽然历经多次改革,但我国的高考制度依然存在一考定终身和忽视综合能力的问题,这是造成学校体育教育不力的根本原因。从学校体育健康管理模式入手,全面改革体育管理制度能将体育健康的理念贯彻到学校多层次的工作中,由内而外、由上而下全面转变学校对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

2.3 有利于构建健全的学生健康管理模式

目前,学校针对学生健康所设置的服务内容包括体育部门的体质测试和校医院提供的诊疗服务。

2.3.1 助力体育部门的体质测试工作

教育部一直重视青少年的体质测试,但在不同学校的实际落实中,效果并不乐观。根本原因在于测试项目有限,数据繁杂难以整理,没有搭建一个可供各方主体共同利用的体质健康数据平台。

2.3.2 改善校医院的服务

学生遇到健康问题首先想到的求助部门就是校医院,因此校医院必须根据学生需求,不断丰富自己的职能建设。虽然校医院也会记录每位就诊的学生的相关数据,但在建档之后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充分分析,没有建立学生的健康预警机制。校医院除了能够应付一些突发疾病和常见流行性疾病,没有承担起健康管理职能。不断扩大的师生规模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与校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艰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推进青少年全面健康管理工作中,学校体育部和校医院可以建立信息化长效健康管理机制,为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提供可凭借基础。

2.4 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性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青少年教育中的角色和地位一直被弱化,体育教师长期处于闲散状态。体育教师的地位尚且如此,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也就可想而知了。实施高层次、全面化的健康管理模式能够突出体育教师队伍在学校育才中的地位,保障其在学生健康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3 基于青少年锻炼习惯养成的学校体育健康管理模式构建

3.1 实施青少年体质健康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学校应分配一部分资金建立针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评价的大数据中心,结合智能可穿戴设备,开发运用智能终端APP和线上数据分析平台。利用信息追踪和结果反馈与分析技术,更高效地配合学校体育锻炼习惯管理工作,提升各部门的健康习惯管理质量。建立全流程追踪,各部门紧密配合,以保障学生身体锻炼习惯为目的的校方管理体系。校医院和心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个人体育锻炼习惯信息档案进行评估,加强体育锻炼习惯干预,将分析结果传递到校级管理部门和学生本人。在实现体育锻炼习惯信息共享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锻炼,使学校的体育锻炼习惯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服务。

此外,还要推进校际间合作,建立学校与学校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形成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管理服务网络。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学校之间资源的共享,可以建立线上体育锻炼习惯虚拟服务,解决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问题。

3.2 尊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主体地位

在学校体育管理模式建立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励学生的锻炼行为。学校要留心学生的锻炼过程,及时了解青少年的体育锻炼需要,不断改善学校的锻炼条件。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物质上的供应和精神上的鼓励。除了建设学校的基础设施之外,还要向学生传递体育精神,给予适时鼓励,协助解决体育锻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2.1 引导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的锻炼习惯

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而小学生阶段正是培养锻炼身体、遵守规则等习惯的关键时期。首先,要教导学生遵循体育活动的基本原理,掌握体育运动要循序渐进、劳逸结合、饮食合理等原则。其次,要根据学生平时的爱好为其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设置恰当的运动强度。在综合考虑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前提下把握运动节奏。再次,要教会学生如何自主观察自己的身体状态。当身体出现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时,要及时调整运动方式,但是不要停止运动。最后,要让学生在坚持自己喜欢的运动的同时,掌握多种运动方式,以实现对身体多个部位的锻炼。当学生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不便时,就可以换用其他运动方式。

3.2 2 引导学生组建自己的锻炼群体

学生拥有稳定的锻炼群体,可以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增加运动乐趣。建立运动锻炼群体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提高运动技能,减少疲劳,消除无聊。学生最好找一个或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或朋友一起运动,或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社团中。

3.3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

3.3.1 建立新型校园安全观

校园体育活动无法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害怕校园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会避免在课堂上使用某些“危险器械”或者停止一些“危险活动”,使体育课能够开展的活动大为减少,甚至某些学校的学生学了一整个学年的太极拳。这种因为校园安全负担所产生的缩手缩脚的现象广泛存在于多个学科之中。但是由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更容易出现事故,这一现象在体育课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这就需要学校在校园中建立新型的校园安全观,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互信,增进校园内部事故分类与解决能力。

3.3 2 拓展体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体育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要鼓励学生融入社会体育大环境之中,增强学生发掘校外体育资源的能力,学校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在社会上发挥自己的特长,磨炼体育本领,更为热爱体育。

3.3 3 增强学校的体育运动氛围

要强化学校的体育氛围需要从课外氛围和专项体育竞赛两方面来实现。良好的氛围能强化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动性。如果学校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任务都寄希望于体育课和体育教师,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教学量将大大增加,实际的效果恰恰相反。今后,高校应当从制度方面着手,增强整体体育氛围。一是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例如课间休息可以组织学生到教学楼下运动。二是设立专门的体育周,扩大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在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三是改革体育竞赛办法,引导多数学生参与到体育竞赛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技观念。

4 结语

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要尊重体育教师的主创性和主导型,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他们最清楚学生的需求,学校要为其工作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学校要发挥好外部资源的协调作用和外部环境的构建作用,做好保障工作。此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实施校际间合作,形成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管理服务网络,及时处理各种突发问题。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青少年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小小“运动员”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