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及发展趋势

2022-10-27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2期
关键词:土法改良剂重金属

张 嵘

(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进程加快,其间出现大量环境问题,尤其是未经处理的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含有多种污染物,若不进行有效的处理,大量污染物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将会转移到土壤中,土地资源将会受到严重的损害。随着农业集约化发展,耕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塑料地膜等,大量有害物质在土壤中残留,严重破坏耕地的生态功能,粮食安全也受到威胁。目前,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约有2 000 万hm,占耕地总面积的20%,石油开采、农业发展、矿产开发等污染了大量土地。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很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大力度保护未受污染的土壤。当前,必要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使受污染的土壤重新获得生态环境功能。

1 污染土壤形成的原因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土壤环境也不可避免,土壤环境污染直接威胁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有3 个方面。

1.1 土地资源管理不当

工业和农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国家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当前,农业的集约化、机械化发展使得化肥、农药等物质大量使用,而能够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是有限的,剩余物质将会在土壤中不断富集,破坏了原有的土壤生态环境。工业生产更是产生了大量污染源,而且污染物种类繁多,部分企业为了经济利益,忽视土壤环境监测,肆意排放污染物,导致土壤污染。主要原因是土地资源管理不当,管理制度不完善、不严格,使得一些污染现象成为常态。当前,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督力度,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

1.2 污染场地修复资金匮乏

污染场地修复周期较长,而且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大量支持,尤其是资金方面。目前,我国土壤修复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国家财政拨付的款项较少,地方财政难以给予支持,修复后的场地难以及时再利用,经济效益差。

1.3 其他因素

污染场地涉及的主体较多,而且不同地方的管理部门不同,存在主体交叉、管理交叉的现象,进而导致场地污染责任不明确、管理不清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壤污染物种类出现一定变化,污染原因和污染程度也发生变化,再加上修复技术相对滞后,使得场地修复工作难以实施。

2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应用现状

2.1 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是根据土壤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采用适宜的化学药剂与污染物进行反应,使其降解或者转化为低污染的物质。土壤修复中应用的化学技术较多,目前常见的有氧化还原技术、化学脱卤法、淋溶法和改良剂修复技术等。

土壤污染物以重金属和有机物为主,因此可以采用氧化还原技术和化学脱卤法进行处理。淋溶法是利用化学淋洗液将土壤中的重金属转化为液相,然后对含有重金属的废水进行处理,该方法对重金属污染物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但是,淋溶法在去除重金属的同时,还会带走土壤中的其他营养物质,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风险。改良剂修复技术是在土壤中投加改良剂,使其和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改变污染物形态,实现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恢复土壤生态功能。该技术的关键是选择经济、有效的土壤改良剂,目前应用较多的改良剂有石灰、沸石、磷酸盐和一些有机物。针对不同的污染土壤,可以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改良剂进行修复。改良剂修复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但是并不彻底,需要辅助其他处理技术。

2.2 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是根据土壤中污染物的物理性质,采用适宜的物理方法将污染物分离,实现土壤修复的目的。物理修复技术操作简单,处理效果良好,应用较多。这一技术在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土壤原有的营养物质。有机物及重金属是土壤中常见的污染物,其主要的物理修复技术有热处理法、蒸汽提取法、固化稳定化法和换土法等。修复时需要结合实际土壤污染情况和修复要求等,选择适当的物理修复技术,避免不同技术的相互阻碍,同时保证土壤结构稳定。

换土法是一种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不受自然环境的限制,适宜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它是将受污染的表层土壤置换成未污染的土壤,再对受污染土壤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例如,我国东北地区土壤镉含量可达56.13%,采用换土法对其表层15~30 cm 的土壤进行置换,然后用该土壤种植水稻,水稻镉含量相比原来降低了50%,说明换土法可以有效降低重金属污染。和其相似的物理修复技术有客土法和深耕翻土法。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物理修复技术,例如,电动力修复是一种土壤原位修复技术,该技术是在污染土壤中放入电极,然后施加电流,在电场作用下使土壤中的污染物发生转移,然后对其进行收集再处理。

2.3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或者植物治理土壤中的污染物,该技术二次污染风险低,适用范围广,而且工程操作简单。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水、CO、脂肪酸等无害的物质;微生物还可以吸收重金属,之后可收集微生物,再对重金属进行回收和利用,实现土壤修复。但微生物对生长环境有一定要求,需要适应的土壤环境才能发挥净化能力。因此,同样的微生物在不同土壤环境中的修复效果不同,要寻找繁殖能力强、适应环境能力好的微生物,不断提高土壤修复能力。很多植物有着发达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能够降解和吸收有机物、重金属。研究表明,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有很强的吸附能力,Cu、Cd、Zn、Ni 等都能被吸收,不同的植物对重金属呈现出不同的吸附能力,例如,蓖麻对土壤中的铜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蕨类植物对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目前,可利用的植物有400 多种,可以结合自然环境和污染土壤类型进行选择,保证土壤修复效果。

3 土壤修复技术的展望

经过多年的发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标准要求更加严格。土壤修复技术需要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土壤修复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土壤的生态条件,进而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当前,环保要求不断提升,土壤修复技术不再是单单降解土壤污染物,需要朝更加绿色、环保、综合的方向发展。

3.1 环境友好型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修复周期较短,而且效果显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或者改变土壤中的污染物,因此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化学修复过程中,土壤会残留一些化学药剂,其污染性较差,但是会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影响土地资源的后续利用。环境友好型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处理土壤中的污染物,同时不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就目前的修复技术而言,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纳米零价铁技术更为接近环境友好型修复技术,应用前景较好。这三种技术的特点不同,优势也不同。植物修复技术可以实现环境污染治理的同时进行土壤修复,适用于不急于耕种的土地,如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是环保性强,而且不影响土地耕种,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而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比植物要快,因此,微生物修复技术适于治理受到污染的农田;纳米零价铁技术能够去除多种污染物,而且对土壤环境没有危害,处理效果显著,周期快,但其修复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面积的土地修复。

3.2 复合型修复技术

不同修复技术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而实际土壤修复面临的情况复杂,污染物种类繁多,而且各自的特性不同,单一修复技术难以满足修复目标和实际需要。因此,常常采用多种修复方法联合治理,以保证修复效果。目前,常用的土壤修复联合技术有物理化学联合修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等。例如,场地修复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且污染面积和深度不大,适宜采用物理化学联合修复;若污染场地面积和深度较大,且涉及周边水系,则适宜采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3.3 原位土壤修复技术

目前,物理修复技术和化学修复技术种类较多,而且修复效果较好。其主要是结合异位修复方法来治理土壤中的污染物,土壤修复成本高,而且挖掘、运输过程中存在污染其他土地的风险。对于面积较大的污染场地,修复费用较高,阻碍了土壤修复。原位土壤修复技术是指原地对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这样节省了土壤开挖和转移的费用,大大节省了修复成本。针对污染场地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分区或者分阶段修复。原位修复技术设备要求较高,因此,要加大设备研发力度,不断提高修复技术水平。

4 结语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应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防治污染扩大。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土壤中的污染物,并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随着环保力度的提升和环保意识的觉醒,我国土壤修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目前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土壤修复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研发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土壤修复功能和修复成本等。此外,还要从环保制度、清洁生产方面入手,从源头减少土壤污染,科学使用土地资源,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土法改良剂重金属
砂质潮土施用改良剂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滴灌条件下条施钙基改良剂对重度盐碱地的改土效果
“土法”养殖水蛭效益高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新型复合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鱼头中重金属含量真的很高?
吃蘑菇不会重金属中毒
改良剂对铅锌尾矿砂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吴世忠呼吁:加速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向源头转变
李燕杰:“土法”健脑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