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险股短期机会等待右侧数据确认长期投资价值来自两大核心要素

2022-10-24叶文辉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2年40期
关键词:国寿财险企稳

叶文辉

近期保险板块走势独立,中国人壽6月至今反弹近30%,背后驱动力或来自于NBV下行趋势的减缓,其NBV改善显著优于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三季报业绩方面,低基数下预计人保平安实现个位数增长,而中国财险或以双位数增长领先。

实际上,保险股已经历近5年调整。回看平安、国寿和太保走势,若非2020年底A股市场过热,大部分险企股价高点早在2017年底便出现,当年恰好是行业新业务价值增速由正转负的分水岭。险企由于有大量续保保单干扰,专业投资者常用NBV来衡量每年新业务发展的水平,但该指标自2017年以来持续负增长,这也是保险股多年“一蹶不振”的矛盾根源。

经历5年调整后,公募对保险股的持股比例也大幅回落至2017年水平。比如兴证全球,其对平安的持股已从2018年初7000多万股减持至今年中报不足700万股;保险股PEV估值指标也是跌到近10年来低位。不过,近期保险股开始对利空钝化,当前位置已具备较高安全边际,接下来不妨将精力放在寻找上行催化剂上,关键看两大因素:

一方面是NBV何时见底。2015年代理人考试的开放使得代理人规模得到大幅提升,造就了上一轮(2015-2017)行业的大繁荣,龙头平安在该阶段股价翻了接近两倍;不过随着2017年监管趋严、保险回归保障属性,行业正式告别高速发展进入调整期。

以平安寿险为例,公司月均代理人规模从峰值132万下降到2022年中报的51万;国寿月均代理人规模也从143万的峰值下降到2022年中报的74万,伴随着代理人规模调整的还有人均产值。不过,今年中报让我们看到NBV见底的曙光:一是平安代理人人均NBV开始企稳止跌,同比增长26.9%达到31958元/半年。二是国寿代理人规模降幅也大幅收窄,同比仅下滑9.02%。考虑到未来低基数效应将越来越明显,最快明年或许就能看到行业NBV触底回升。

另一方面来自于经济回暖带动的资本市场企稳。作为超级Beta品种,经济企稳预示利率回升,相应的,折现率提高可让险企减少责任准备金的提取,大量释放利润,与去年由于利率下降/折现率降低、保险公司被迫多提责任准备金形成鲜明对比。同时,经济回暖还将带动权益市场的回升,作为一个投资收益主导利润波动的行业,股票市场的回暖也有望释放巨大的投资收益,推动股价上行。

从历史上看,一旦行业企稳,杠杆更高的险企将享受更高的收益弹性。对比不难发现,国内寿险三巨头(国寿、平安、人保)的经营杠杆普遍在10倍左右,显著高于友邦的5.6倍。杠杆是把双刃剑,行业下行期高杠杆的险企更受伤,典型的像复星,还有此前已被接管的安邦,在本轮调整期,低杠杆的友邦保险股价调整幅度明显小于国内三巨头;而一旦行业回暖,高杠杆也意味着更高的股价弹性,短期保险股的投资更多是等待右侧数据的确认。

从险企生意模式的角度出发,长期来看保险公司要么赚承保利润,要么赚投资收益。

其中,以赚承保利润为主的是寿险。以平安人寿为例,中报实现已赚保费2750亿元,扣减掉赔款支出、佣金支出和管理费后,承保利润高达1258亿元。反观平安财险,中报实现保费收入1467亿元,但承保利润仅37亿元。不过巴菲特对寿险却是“嗤之以鼻”,他认为保单本来就是个很难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商品,加之寿险赔付频率远低于财险,所以服务质量上也很难创造出明显的优势。

但从各家寿险企业的新业务价值率(类似于企业的利润率)来看,差距还是客观存在的。以去年年报为例,友邦保险以59%的超高价值率一骑绝尘,其次是国寿42%、平安28%、太保24%、新华21%。正是凭借超高的新业务价值率,友邦保险才得以通过非常低的经营杠杆(差不多只有平安、国寿的一半)实现了跟平安、国寿差不多的净资产收益率。而超高新业务价值率的实现,意味着需要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代理人团队,同时还得舍弃一部分中低端市场,这也是平安近三年做代理人结构调整的方向;不过经历了三年多的改革,从目前各项指标来说平安“仍在途中”,仅从承保端优势来看,友邦仍是第一选择。

至于投资收益,可以对标的是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实际上,巴菲特对保险的投资都集中在非寿险领域,除了前面提到的竞争优势外,更主要的是利率风险,或者说是长期负债成本锁定与短期投资收益之间的不匹配。寿险保单通常期限长,存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预定利率与实际投资收益的偏离,前面提到折现率对责任准备金计提的影响便是利率风险的直观体现,当利率大幅下行时,保险公司就需要多提责任准备金,影响利润释放。但负债久期在一年内的财险公司往往可以消除这一不确定性。

数据来源:Wind

比如国内最大财险公司人保财险(中国财险),2017-2021年的综合成本率基本在97%-99%之间波动,每年虽说仅几十亿的承保利润,加上每年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国内险企以低波动的债券投资为主),整体净利润的波动比寿险公司要小得多:2017年至今,人保财险的税前利润在235亿-270亿之间窄幅波动,显著小于国寿110亿-580亿的波动区间。目前国内上市险企虽然是综合性金控公司,如中国平安包含了平安人寿和平安财险,但整体利润贡献更多还是来自于寿险部分,因此业绩稳定性方面中国财险暂时还是险企中最强的。

猜你喜欢

国寿财险企稳
市场猪源紧张 猪价企稳回升
药材价格企稳回落
银保监通报:平安人寿投诉4072件增长28%,居寿险公司首位!
人保财险:助力“平安河南”建设
10月汇市述评: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企稳
多重利好袭来 股指震荡企稳
互联网财险投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