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

2022-10-20廖武萍黄丽新陈红颖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5期
关键词:熏洗耳穴缺血性

廖武萍 黄丽新 文 莹 黄 苑 陈红颖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广州 510317

卒中相关睡眠障碍(stroke-related sleep disorders,SSD)是指在脑卒中后首次出现,或者脑卒中前已有的睡眠障碍,但在脑卒中后持续存在或加重,并达到睡眠障碍诊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SSD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78%,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增加脑卒中复发风险。根据《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SSD的规范化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药物如苯二氮卓类等虽然可改善睡眠,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可通过体外治疗达到临床效果,副作用少,具有其独特优势。中药熏洗疗法是通过热刺激将药液产生的高温蒸汽熏蒸,调节皮肤腠理,治疗疾病。而耳穴压豆则遵循经络原则,基于全息理论,采用揉、按、压等多种手法,刺激穴位,从而调整脏腑功能。本研究选取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8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特色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8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观察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方法)。对照组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46~88岁,平均(64.65±7.01)岁;缺血性脑卒中病程5~18个月,平均(10.41±3.20)个月;睡眠障碍病程1~9个月,平均(5.02±1.89)个月。观察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47~86岁,平均(65.54±8.18)岁;缺血性脑卒中病程4~18个月,平均(10.23±3.12)个月;睡眠障碍病程2~9个月,平均(5.14±2.0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2022-KY-KZ-086-01)。

纳入标准:①年龄≥40岁;②符合我国各类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要点中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③首次发病,纳入观察期间生命体征稳定:④脑卒中前无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史,脑卒中后出现睡眠障碍,病程1个月以上。排除标准:①病情不稳定者;②合并其他引起睡眠障碍的疾病者;③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或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规律休息,建立良好睡眠习惯及心理、认知行为治疗,14 d 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常规治疗根据指南进行:①饮食宣教,嘱患者减少刺激性强(咖啡、浓茶)等食物,睡前1 h不饮水;②保持大便通畅,便秘应及时使用开塞露,避免腹胀、腹痛影响睡眠;③康复治疗和输液尽量安排在白天,适当运动;④心理疏导,采用认知疗法进行心理治疗,减少不良情绪;⑤夜间给患者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⑥必要时遵医嘱予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熏洗双足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针对SSD气虚血瘀为本,用药以活血通络为主,拟足浴处方如下:牛膝20 g,伸筋草30 g,威灵仙20 g,鸡血藤30 g,丹参30 g,当归20 g,延胡索15 g,赤芍15 g,桂枝15 g,黄芪30 g等,辨证加减,煎煮2次,共煎出药液约500 ml,用温水稀释后熏洗双足,以40℃为宜,1次/d,连续治疗14 d,治疗过程注意预防烫伤,特别针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同时配合耳穴压豆治疗,主穴位为心、肾、交感、神门穴;配穴为耳尖、脑、脾穴。采用华佗牌磁疗耳穴贴,常规消毒穴位皮肤;一手托持耳廓,一手用镊子夹取耳穴贴,对准穴位紧贴于穴位处,局部轻轻揉,时间为1~2 min,以产生酸、胀、麻、痛感为宜;每次贴压5~7穴,按压3~5次/d,2 min/次,每次只贴单侧耳穴,两耳交替;主穴必贴,配穴可辨证贴1~2穴;3 d换1次,共治疗14 d,以14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睡眠质量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睡眠质量均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评价,作为常用的睡眠评价量表。该量表包括7个维度,分别为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每个维度按0、1、2、3分划分4个等级,各个维度评分总和即为PSQI总分。当PSQI总分>7分时,被判定为睡眠障碍,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障碍程度越严重。

1.3.2 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判断指标参考既往研究报道,包括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①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6 h/d,睡眠质量好,睡醒后精神状态好。②显效: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睡眠时间>3 h。③有效:睡眠时间有所增加,但≤3 h。④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且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评分及PSQI总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评分及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助眠药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的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脑组织损伤后缺血缺氧而引起不可逆损伤,与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目前现代医学对SSD治疗以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为主,但其效果有限,而中医药在原发性失眠治疗有效,可能成为SSD治疗的有效措施。本研究结果提示,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的观察组,其14 d疗程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另外,在PSQI单个维度的评分显示,观察组患者14 d疗程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可明显缩短患者入睡时长,延长睡眠时间,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其日间生活障碍,从而减少药物的使用。

失眠在祖国医学属于不寐范畴,不寐者,可因情志所伤、久病体虚等因素所致,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中风是引起失眠的根本,中风后导致气血阴阳失调,风、火、痰、瘀、虚是中风核心病因病机,清窍不利,阴阳失交,导致中风后不寐的发生,病位方面,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是治疗的关键,中医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症位在心,还与其他脏腑如脾、肝、肾等有关,主要提倡以滋肾水、养肝阴、养心安神来达到治疗效果。

人体的足部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六条经脉源于足部,且60多个穴位分布在人体双侧足部。《黄帝内经》认为:“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中医历来对足部的保健与治疗作用相当重视,足部的许多神经连通大脑,通过温水浸泡双足,可刺激足部的穴位,促进人体全身气血运行,同时借助药力,通过肌肤腠理循经入体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中药熏洗疗法通过皮肤吸收药物,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费用低廉、简单易行等优点,可用于睡眠障碍的治疗。耳穴压豆亦为常用的传统疗法,通过刺激耳部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根据中医学的“经穴-脏腑理论”。耳穴压豆法可避免针刺带来的疼痛感和恐惧感,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按压,灵活便捷,接受度较高。耳穴压豆是生物全息论、整体观或全局观的体现,其中人体的交感、脑、神门等穴能改善大脑皮质功能,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心、肾、肝等穴能健脾补肾、养心定神、疏肝、补气血。耳穴压豆通过诸穴合用,针对睡眠相关穴位,以起到宁心安神的效果。张康婧通过实验分析耳穴压豆法对抑郁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影响,结果显示,耳穴压豆治疗抑郁失眠患者效果显著,不仅病情得到缓解,而且睡眠时长延长,睡眠质量提高,不良反应小。沈芝琴等研究发现,通过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实施耳穴埋豆联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提高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本研究将中药熏洗于耳穴压豆二者联合使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14 d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评分及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熏洗于耳穴压豆二者联合使用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护理是临床诊疗的重要环节,现在临床很多具有中医特色治疗项目已纳入护理工作职责范畴,采用中医药特色护理,亦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方案。冯丽雅等研究发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和吞咽治疗配合热敏灸治疗,吞咽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董菲菲等的研究显示,基于冬病夏治理论的中医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肺肾虚寒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雷方等将中药熏蒸应用于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发现中药熏蒸能够改善其焦虑情绪、提高舒适度,促进症状消失与免疫功能提升,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复发率。本研究来源于真实世界的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医特色疗法(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对SSD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其推广运用提供临床依据。但本项目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受时间、研究条件等限制,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证据级别有限,且本研究仅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做短期分析,尚缺乏对长期临床疗效的评价。未来将持续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从而客观、更准确地评价中药熏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睡眠障碍,延长睡眠时间,改善日间功能,提高睡眠质量,且操作简便、经济安全,值得在基层得到推广。

猜你喜欢

熏洗耳穴缺血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耳穴压豆功效多
妙用中药缓解痔疮
哪些中药能缓解痔疮
治阴道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