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肝母细胞瘤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对比

2022-10-20黄子栋袁蔡辉黄赵洋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25期
关键词:预测值例数阴性

郑 巍 黄子栋 袁蔡辉 黄赵洋 占 伟

江西省儿童医院影像中心,江西南昌 330000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儿童原发肝脏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初发病时症状特异度较低,且病情进展较一般恶性肿瘤更迅速,使患儿在就诊时肿瘤已发展较大。能否完整去除肿瘤是影响患儿治疗后存活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治疗,因此对肿瘤情况做出清晰、快速地诊断是手术前的重要基础。HB病理上主要由软骨、胚胎间叶组织、上皮组织等构成,这种特殊构造使得肿瘤在影像学上与正常组织出现明显差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临床上十分常用的检查方式,根据检查后影像学表现不同,可以对肿瘤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在后续评估患儿预后上也能起到重要作用。CT可以观察到肿瘤位置、大小、转移情况及肿瘤周围淋巴结状态。MRI由于其无创、无辐射的特点,更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除了能评估肿瘤情况外,因为其对于软组织的高分辨率,检查得到的肿瘤成像也更加清晰,医师更易判断肿瘤分期,本研究通过对HB患儿CT、MRI检查结果的对比,进一步提高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认知,旨在探讨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差异,为临床选择检查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疑似HB的7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31例;年龄1.5个月~7岁,平均(4.13±1.02)岁;临床表现:腹胀13例,腹痛8例,上腹部肿块76例,反复低烧3例,其中68例患儿为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阳性(>20 ng/ml)。纳入标准:①符合HB诊断标准;②病例资料完善。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②对于检查用试剂过敏或不耐受;③已进行其他治疗患儿。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HHUY00-310)通过,患者及家属了解并知情同意。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CT、MRI检查。

CT检查:使用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仪进行检查,患儿取仰卧位,参数设置为管电压100~120 kV、管电流80~120 mAs、层厚5 mm、层距5 mm,对患儿肺底直至骨盆入口进行扫描。若扫描结果不佳则需注射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一般选择碘海醇,根据患儿的体重每公斤用药1.5 ml,注射时间20秒完成,流速是药物的总量除以20秒。

MRI检查:采用GE Signa HDxT 1.5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检查,采用常规SE序列T1WI(参数设置:250/ 15 ms,500/15 ms),FSE序列T2WI(参数设置:1761/ 96 ms,2000/80 ms)进行横断面扫描,再经肘静脉推注造影剂(钆喷酸葡胺)以0.05~0.10 ml/s的流速对患儿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T1W1进行扫描,造影剂用量为患儿的体重毎公斤用药1.5 ml,对于无法配合检查的年幼患儿,可给予10%水合氯醛口服,用量为0.5~0.8 ml/kg。

两项检查结果分别由两位具有丰富影像学经验医师进行阅片,判断检查对象是否为HB患儿,对存疑病例可与其他医师一同讨论得出结果。但需保证两方对彼此数据互不知情。CT检查可见肝内有结节聚合成的实质肿块,肿块内部密度大不均匀,部分肿瘤可见不规则钙化,四周见晕影征则可判断为HB。MRI检查可见肝内实质肿块,T1WI常呈现低等信号,中心可见混杂信号,T2WI可见肿块内多个细小高信号则可判断为HB。

1.3 观察指标

对患儿进行CT、MRI检查,比较CT、MRI检查对HB的诊断率。将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病理检查)进行对比,计算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Kappa系数等诊断效能。准确率=(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真阴性)例数;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阳性)例数;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假阴性+真阴性)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CT检查:肿瘤表现为低等混杂密度肿块,其中60例呈光滑类圆形,17例呈不规则分叶形。54例能观察到与肝实质的清晰分界,23例与肝实质分界稍显模糊。33例包膜完整;69例肿瘤密度低于肝实质,且肿瘤内可见大小、分布、数目均无规律的裂隙状更低密度影,14例患儿伴有钙化发生,12例患儿出现瘤内出血,8例出现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39例患儿可见不同程度的右肾、腹主动脉、肝静脉等脏器血管受肿瘤压迫情况。

MRI检查:肝脏内可见类圆形肿块42例,且肿瘤边缘较清晰其T1WI多见低信号,在巨大肿瘤中央可见因坏死、出血表现出的斑片样或点状高信号、更低信号。T2WI多呈现高信号,但瘤内坏死、出血、血窦等位置可见更高信号。瘤内出血11例,T1WI表现为高信号,T2WI为混杂高信号。瘤周可见绕肝血管影,41例患儿出现血管脏器受压。

2.2 CT、MRI对HB的诊断效能

CT诊断HB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系数值分别为95.65%、75.00%、93.51%、97.06%、66.67%和0.669;MRI诊断HB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系数值分别为98.55%、75.00%、96.10%、97.14%、85.71%及0.778。两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2)。

表1 CT、MRI对HB的诊断结果(例)

表2 CT、MRI对HB的诊断效能

3 讨论

目前对引发HB的病因尚不明确,难以预测疾病高危人群,且HB前期症状较隐匿,肿瘤易发展到中后期,因此临床检测需要提高诊断率与精确度,以做到对HB进行早期干预,降低患儿死亡率。CT、MRI可以通过无创手段直观表现肿瘤情况,反映治疗效果,方便医师制订手术方案。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CT、MRI已是临床使用率较高的检查方法,两种检查方法均能反映肿瘤位置、密度,病灶周围血供。CT检查主要依据不同组织对于X线吸收的差异,在图像上放映出的密度不同来判断病变区域,病变区域主要呈现低密度病变或等密度病变。但对于密度与正常肝脏组织查差别不大的病变部位,CT平扫易出现漏检现象。且CT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不清晰,对读图医师经验要求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CT诊断HB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系数值分别为95.65%、75.00%、93.51%、97.06%、66.67%和0.669;MRI诊断HB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系数值分别为98.55%、75.00%、96.10%、97.14%、85.71%及0.778。CT检查显示,肿瘤表现为低等混杂密度肿块,其中60例呈光滑类圆形,17例呈不规则分叶形。54例能观察到与肝实质的清晰分界,23例与肝实质分界稍显模糊。33例包膜完整;69例肿瘤密度低于肝实质,且肿瘤内可见大小、分布、数目均无规律的裂隙状更低密度影,14例患儿伴有钙化发生,12例患儿出现瘤内出血,8例出现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肿大。39例患儿可见不同程度的右肾、腹主动脉、肝静脉等脏器血管受肿瘤压迫情况。MRI检查:肝脏内可见类圆形肿块42例,且肿瘤边缘较清晰其T1WI多见低信号,在巨大肿瘤中央可见因坏死、出血表现出的斑片样或点状高信号、更低信号。T2WI多呈现高信号,但瘤内坏死、出血、血窦等位置可见更高信号。瘤内出血11例,T1WI表现为高信号,T2WI为混杂高信号。瘤周可见绕肝血管影,41例患儿出现血管脏器受压。相比于CT检查,MRI扫描成像方位更多,对于肿瘤位置、形状等基本情况检查更准确,病灶部位图像表现多为圆形或分叶状的肝内实质包块,且T1WI常见低、等信号,T2WI常见等、高信号,可准确地区分白、灰质,检查分辨率更清晰,更易评估肿瘤分期。MRI扫描无需造影剂就可看清病灶血管,减少了年幼患儿对造影剂不耐受情况,检查手段更安全。但MRI检查价格较高,容易受到患儿姿势等外界因素干扰,且对钙化敏感度低于CT检查,因此医师在制定检查方案时应以患儿具体情况为主。

综上所述,MRI在诊断HB上具有更高的价值,早期明确肿瘤情况,制订手术方案。但本研究只探讨了CT、MRI两种检查方式,后续可以增加检查方案,如超声等,进一步为临床选择检查方法提供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预测值例数阴性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临床应用分析
季节模型在某医院月门诊量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