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时俱进,语文现代文阅读命题新探索
——第二届命题征集活动优质创新试题选登

2022-10-17河北山东宁夏田莲青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份子盆景事儿

河北 王 玲 山东 赵 凯 杜 娟 宁夏 田莲青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传统历史小说中,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态度是严肃的,“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传统历史小说的基本写法,已有历史定论或详细记载的史实不能虚构,只能在小的人物故事上发挥适度想象。网络历史小说有以正史为据的贴近传统历史小说的作品,但更多是偏想象虚构的。

不同于姚雪垠的《李自成》、唐浩明的《曾国藩》、凌力的《少年天子》等历史小说通过正说历史去总结历史教训,不同于苏童、格非、莫言等作家创作的“新历史小说”以个人体验去解构宏大历史,重想象的网络历史小说在确保不偏离历史走向的前提下,凭借天马行空的虚构和恣意的想象,去建构和叙述历史中关于人、关于家国与时代、关于奋斗与梦想的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历史小说是一种表达情绪的小说,与真实的历史相比,书写个体的情感变化、生命逻辑、人生轨迹更重要;与严谨的从史料出发的历史小说相比,总结历史经验让位于书写丰盈的生命感,读者在阅读这些故事时,人物的真实感扑面而来,从人物身上见到自己内心的渴望与冲动,见到面对艰难险阻时个体的犹豫与徘徊,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历史小说是对“五四”新文学以来“人的文学”的另一种回归。

网络历史小说以想象力激活了历史小说的活力。它充分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一些网络小说中,常以生活细节与人际关系表达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寻常百姓的生活,谴责战乱中那些不顾百姓死活的历史野心家。事实上,很多历史小说创作者有很好的历史学素养,对历史有清晰而严谨的研究。他们穿越历史烟云,以现代观念重新激活历史,演绎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故事,以有网感趣味的故事叙述赢得了读者,实现了历史小说的创新。

网络历史小说还传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文人情趣”,如很多小说对古代风俗、人情、历史知识的详尽介绍,对魏晋风流式的清谈、雅趣的历史考据,对宫廷服饰、中医、茶道的细致描绘等,让小说多了些古雅,可读性也更强。这种“文人情趣”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被视为“闲笔”。网络小说继承了这一传统,让小说故事张弛有度,内容更加绵密结实,成为有“干货”的“硬核”小说。这些“文人情趣”与以主角为中心的故事共同营造了一个似真亦幻的诗情画意的历史文化空间,借此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追慕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对网络历史小说的价值进行理解的同时,也应看到网络历史小说存在的诸多问题:以个人成功为故事线的爽文写法,增加了小说的白日梦性质,一味沉溺于“爽感”,导致作品内容缺乏深度和力度;有些小说穿越到封建时代,实现坐拥三妻四妾“开后宫”的男性梦想,还有些作品缺乏批判意识去表现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有些小说的故事想象完全脱离历史发展的逻辑性,陷入历史虚无主义,让作品失去了以史为鉴的意义与价值;故事跟风模式化,缺乏创新,如“技术碾压流”风行,主角或依靠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以及对历史的了解打败对手。这些问题影响了网络历史小说的艺术品质与社会价值,限制了网络历史小说的发展。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原因在于很多网络作家并未受到专门的训练,他们的历史修养与写作功底不足以支撑以“严肃历史”为基础的写作,只能借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弥补自己创作能力上的不足,过分追求“爽感”容易导致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偏移,这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外部原因主要是很多读者喜好网络历史小说,他们对网络作家如何处理历史题材并不在意,只要作品能满足其阅读心理期待与猎奇心理,就会被读者所接受,形成稳定的读者群。

历史给了网络作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网络作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网络作家的历史修养与写作功底,直接关系着作品的逻辑性、文学性、细腻度、创新性。对于众多网络历史小说作家来说,他们需要不断提升学养,以正确的历史观去处理历史题材,“爽感”要为“历史感”让路,提升作品的艺术品相与思想内涵,让网络历史小说既传得开又叫得响。

(摘编自陈经纬《网络历史小说:“爽感”为“历史感”让路》)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历史小说的基本写法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网络历史小说也采取这一写法。

B.网络历史小说不顾及历史的真实,侧重于书写个体的情感变化、生命逻辑、人生轨迹。

C.网络小说为营造似真亦幻、诗情画意的历史文化空间而继承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人趣味”。

D.要一分为二看待网络历史小说,既要理解其价值,又要理性面对其存在的诸多问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历史小说凭借天马行空的虚构和恣意的想象,建构和叙述不偏离历史走向的故事。

B.网络历史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中“文人情趣”能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多一些古雅特点。

C.网络作家的历史修养与写作功底不足、过分追求“爽感”是造成网络小说问题的内在原因。

D.只要网络历史小说作家以正确的历史观去处理历史题材,就能创作出传播广泛的作品。

3.下列选项,对原文主要观点概括最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

A.读者阅读书写丰盈生命感的故事时能感受人物的真实感,这源于网络历史小说对“五四”新文学以来“人的文学”的回归。

B.历史小说创作者以现代观念重新激活历史,演绎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故事,关注生活细节,充分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C.网络作家不能只追求“爽感”而放弃“历史感”,应该以历史为基础,提升作品的艺术品相与思想内涵,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D.网络历史小说读者并不在意网络作家如何处理历史题材,只在意作品能否满足自己的阅读心理期待与猎奇心理。

4.文章有何论证特点?请简要分析。

5.传统历史小说和网络历史小说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D 2.D 3.C

4.①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行文,开篇先由历史小说引出论证对象,再分析网络历史小说的特点和问题,进而分析原因,最后得出“‘爽感’要为‘历史感’让路”的结论,层层深入。②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手法,如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③开篇通过与传统历史小说的比较,引出网络历史小说的特点,引人深思。④语言表达准确严谨,逻辑严密。

5.①传统历史小说只在小的人物故事上发挥适度想象;网络历史小说更多是偏想象虚构。②传统历史小说或通过正说历史总结历史教训,或以个人体验去解构宏大历史;网络历史小说建构和叙述历史中关于人、关于家国与时代、关于奋斗与梦想的故事。③传统历史小说的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态度是严肃的,比较严谨;网络历史小说侧重于表达情绪。

(作者单位:河北正中实验中学)

二、现代文阅读Ⅱ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别有天地

聂鑫森

半个小时前,他和他还素昧平生。

半个小时后,他和他大有相见恨晚之慨。

他是深巷中这座小庭院的主人,叫卓天成,一个退休快十年的园艺工人。

他是偶尔经过这里,因院门未关就进来了的不速之客,自报家门“小于”,四十岁出头,斯斯文文的样子。

这是个仲春的上午,日色温润,云色也温润。庭院东隅的玉兰树上,疏疏密密的花,硕大而洁白,散发出清雅的香气。空坪隙地,错落地放置着被称为“托”的石架、木凳,“托”上是形状各异的紫砂盆,盆里峙立着“缩龙成寸”的山岭丘壑。

他和他在盆景边,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话也随脚步,长长短短,短短长长。

“卓老,你把几十年的业余时间,都丢在盆景里了,采集材料不易,塑山造水尤难,连一个苔斑都培植得活活有生机,宛若自然天成。”

“无非是痴迷而已,居城市而有山林之思,烦恼就少了。”

“你的山水盆景,不像海派、苏派,也不像岭南派、剑南派,但又取各家之长,有了自己的东西。”

“海派、苏派讲究比例合度,手法精细;岭南派崇尚色彩艳丽,大俗大雅;剑南派注重雄与险。皆是地域山形水貌所致。我的呢……”

“一言以蔽之:野、怪、辣、拙!”

“小于,你出语不凡。”

他和他在玉兰树下坐下来喝茶,石桌上的花影深深浅浅,浅浅深深。茶味儿也跟着深深浅浅,浅浅深深。

“你为这些盆景节衣缩食,可想过售之于人?”

“也想过,但到底舍不得。”

“我好像在别处见过先生的作品。”

“家里断断续续总有些难事,不知怎么人家就知道了,主动上门给办了。我也没什么可谢,就送个不值钱的盆景吧。”

“什么难事呢?”

“儿子下岗要重新安排工作,老伴儿开刀要找家好医院,孙子大学毕业了要找个去处……唉!”

“你应该办个展览,这么美的东西,何不让世人共享?展览标题就写‘别有天地·卓天成盆景艺术展’!”

“谢谢你的赐名,可我不敢奢望啊。”

话说够了,茶喝淡了。

他站起来,拱了拱手,说:“打扰,打扰。卓老,我该告辞了。”

人影缓缓飘出庭院,一下子不见了。不知客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水流云散,了无痕迹。

卓天成发了好一阵呆,他快步走进庭院上方的一栋老屋。老屋里寂然无人。老伴儿出门买菜去了。儿子、儿媳、孙子,中餐和晚餐都在这里用。俗事缠人啊,卓天成叹了一口长气。

他寻出一本相册,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细细地看。那里面嵌的都是平生所制的山水盆景照片。《独峰揽大风》《万壑起狂涛》《云谷野路仄》《怪石穿空鸟飞绝》……有的呢,原物还在;有的呢,换了主人。他眼里忽地涌出了泪水,抹了又有,有了又抹……

几天后,他曾经供职的碧湖公园,邀他去那里举办盆景艺术展,展厅在湖畔的“柳风榭”。场地费有人付了,海报也贴出去了。

似梦,非梦。如幻,非幻。

到了将要布展的前一天,院门被小心地推开,进来一群搬运工人,交给他一封信,放下好几盆奇山异水,然后笑吟吟地走了。卓天成拭拭眼,竟是他此生最称意的几件作品,怎么齐刷刷地回了家?

他急急地拆开信,一行一行看下去。信上说:这些盆景是你平生的心血之作,理应物归原主。我调任贵地不过两年,有人便得知我的业余爱好,喜欢侍弄这些盆玩。或称是自制,乞我帮忙养护;或说是交流技艺,以优品换走我的劣作。初未在意,时间一长,便生疑窦,执意追问,方知这些盆景皆来自尊府。你是一位老工人,解决你的困难,本是各级干部应尽之责,为何不请自来?其意在你的盆景,得之则又为馈赠于我。上之所好,下必投其所好,古人之言甚确。今后,我必舍此嗜好,再不与盆景结缘。先生之大展别有天地,我定会前来一赏。信尾落款:小于。

就是那个贸然来访的小于?

小于是谁?从行文口气揣测,应是市里一个地位不低的领导。这办展览一事,是他策划的?

开幕式是在一个上午举行的,观者如潮。卓天成没有看见小于的身影。

快到中午时,展厅里的人少了,稀了。

卓天成突然看见,有一个熟悉的人影从容地走进门来,分明是小于……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用“四十岁出头,斯斯文文的样子”来介绍小于,这看似无意,实则暗示了他的来历。

B.卓老培植的山水盆景,并不是为了卖钱,主要是他厌倦了城市生活,借此消除烦恼,寻得宁静。

C.文章写小于从卓老家出来便“水流云散,了无痕迹”给人一种神秘感,暗示小于身份与众不同。

D.小于主动打听卓老家的难事,主要是想了解山水盆景的去处,也体现了他对老工人的关心照顾。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走停停”“长长短短”“深深浅浅”等叠词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卓、于二人对盆景的热爱。

B.搬运工人送给卓老的信,在文章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解开了卓老的疑团,又为后文小于的出现做铺垫。

C.文章以小于在庭院出现开篇,以小于在展厅出现结尾,首尾照应之余,又在结尾留白,引发读者思考。

D.文章构思独特,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小于和卓老的交往过程,暗线是小于了解卓老、帮助卓老。

8.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小说标题的含义。

9.文中画横线部分用大量的笔墨介绍卓老的盆景。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6.C 7.B

8.①照应文章内容。标题名为“别有天地”,文中卓老山水盆景展览的名字亦为“别有天地·卓天成盆景艺术展”,二者相呼应。②概括卓老异于别家的山水盆景的艺术特征。“小于”将其归纳为“野、怪、辣、拙”,是为“别有天地”。③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别有天地”指“小于”清正廉洁的品格:虽爱盆景,但绝不接受他人以各种理由馈赠、“交换”盆景的变相贿赂。

9.①交待小院清幽不俗的环境特点。②侧面烘托人物。此处描写展现了卓老高超的盆景技艺,烘托卓老和小于高雅的审美情趣。③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从环境写到盆景,承接上文二人一见如故,为下文一系列的故事做铺垫。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 山东省平邑赛博中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侯 爷

周东明

侯爷是三胜戏班儿的净角儿,没有演过头牌,演二牌。也难怪,在梨园行,打金少山之前,挑头牌的非旦即生。金少山因和梅兰芳合演《霸王别姬》出了名,挑班演戏后,净行才开始挂头牌。

侯爷在三胜戏班儿,在松州城,虽然没挂过头牌,但是红,红得直窜火,侯爷就是一出戏,《连环套》打了响吆,侯爷在戏里演窦尔墩,演得活灵活现。你这么说吧,在松州城的戏迷里,不痴迷侯爷《连环套》的人,没有。侯爷如果连演三天《连环套》,松州城的戏迷就连看三天;连演七天《连环套》,松州城的戏迷就连看七天,从不腻烦。

热河有一个坤伶,叫章小霞,青衣、花旦都唱,人长得俊,扮相漂亮,嗓子脆、甜,用梨园行话说,是祖师爷给饭吃。

章小霞在热河也很红,三胜戏班儿的班主就约章小霞来松州三胜戏班儿唱几天戏。

头一天晚上,章小霞的大轴戏是《贵妃醉酒》,压轴戏是侯爷的《连环套》,戏园子里坐得满坑满谷,一连三天,都是坐满堂了,章小霞很高兴,说,松州城的戏迷就是懂戏。

第四天头上,章小霞一看连着三天,戏票卖的这样好,就找班主,要涨戏份子钱。

班主找来管事儿的,把章小霞要涨份子钱的事情,和管事儿的说了,然后问,你说咋办吧?

那还不好办,羊毛出在羊身上,戏票涨价呗,一张加三毛钱。管事儿的说。

你还没明白我的意思。班主说。

哦,那你是什么意思?管事儿的问。

你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啊,你说,给章小霞涨份子钱,行,可是侯爷呢?给他涨不涨啊?

噢,对对,我咋把这碴儿给忘了呢?管事儿的挠挠头,又说,三七开,章小霞七侯爷三,行吗?

好吧,先看看再说。

松州城的戏迷只要能看上好戏,就行,毫不在乎那几毛钱,当晚戏票涨价了,也卖了个满坑满谷。

散戏后,管事儿的把侯爷叫住,要给他份子钱,侯爷一看,钱数比过去多了,就问管事儿的是怎么回事儿,管事儿的就把涨份子钱的事儿,对侯爷说了。

侯爷一听,把头摇的像拨浪鼓,连连说,不行不行,我侯爷没那个规程。

两个人正在撕吧着,章小霞气呼呼地走过来,冲着管事儿的说,怎么着,用主角号召加的票价钱,给配角提份子钱,这算怎么回事儿?

章老板,这侯爷不是也唱压轴戏了吗?提点份子钱,也是合情合理的。管事儿的说。

那也得看是谁的号召力啊,是我,是我章小霞!

管事儿的愣了一下,赶忙陪着笑脸说,再说,您看见了,侯爷也没收钱啊。

他也得配,还有这压轴戏,别总是《连环套》,三胜戏班儿,没别人了吗?

好,好。管事儿的答应着。

第二天晚上,压轴戏撤了《连环套》,换成了《打渔杀家》,大轴戏是章小霞的《杏元和番》,这是一出唱功繁重的旦角儿戏,也是章小霞的拿手戏。就是这出戏,章小霞在热河演时,热河的戏迷们也是百看不厌,一票难求。

章小霞提前就到了后台,化妆,贴水鬓,踌躇满志等着开戏。

大幕拉开,章小霞往台下一望,怎么啦,今天晚上台下咋没有坐满堂啊?一个晚上,章小霞心里都堵得慌,散戏后,她坐在化妆台前,愣着神儿,管事儿的走到她跟前,说,章老板,该回了。

这个时候,章小霞才醒过神来,瞅着管事儿问,您说,我的戏不好吗?

这是哪儿的话呢,您的戏当然是很好了。

为啥今儿晚上没有坐满堂呢?

管事儿的听了她的问话,没有言语。章小霞紧接着又问,我打炮这几天的戏票卖的都不错啊,今天晚上是咋啦?

管事儿的又沉思了一会儿,说,章老板,不是您的玩艺儿不好,是松州城的戏迷不太认,演几天就好了,前几天戏票卖的好,因为压轴戏是侯爷的《连环套》给垫着呢。

啊?章小霞这时才醒过腔来,马上又皱起了眉头,戏约还有三天才到期呢,剩下来三天的戏,怎么唱,章小霞犯难了,拿个回头,再请侯爷唱压轴戏,不能,那就栽在松州城了,不拿回头,可戏咋唱呢?

这时,管事儿的看出了章小霞的心事儿,说,章老板明天改改戏码吧。

咋改?

改《霸王别姬》,怎么样?

嗯,行,可……

谁演霸王?有现成的。

一听管事儿的这话,章小霞笑了,是会意的笑。

第二天早上,管事儿的找来了侯爷,告诉他,今儿晚上大轴戏是章小霞的《霸王别姬》,还说让侯爷唱霸王。

侯爷略微愣愣神,说,行。侯爷说得很脆生。

那天晚上的戏好坏,不用我说,谁都能猜到。刹戏后,侯爷往家走,有人在半路上拦住他,侯爷一看是章小霞,忙问,您有事吗?

章小霞把一个布袋子递给侯爷,说,这是上次的份子钱,是您的那份。

侯爷把章小霞递过来的布袋子推了回去,说,章老板,您多虑了,我就是个二牌,二牌干嘛的?是捧角儿的。

(有删改)

10.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园子里坐得满坑满谷,一连三天,都是坐满堂了”属于侧面描写,通过看戏的观众多来衬托章小霞和侯爷的戏唱得好。

B.小说第一段中,“侯爷如果连演三天《连环套》,松州城的戏迷就连看三天;连演七天《连环套》,松州城的戏迷就连看七天,从不腻烦”为下文章小霞独自演出时观众没有坐满堂埋下伏笔。

C.侯爷听说让自己唱霸王,“略微愣愣神”,是因为他没有演过头牌,只演二牌,且除了《连环套》以外,没唱过其他戏。

D.章小霞要涨份子钱并阻拦管事儿的把钱分给侯爷,声称自己才是戏票大卖的号召力,而侯爷不配分钱,侯爷两次拒绝拿钱,体现了二人不同的处事原则和性格。

11.请结合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简要分析侯爷是个怎样的人。

12.请结合章小霞对侯爷态度转变的过程,谈一谈你的思考和感受。

参考答案:

10.C

11.①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侯爷戏唱得好,如“侯爷在戏里演窦尔墩,演得活灵活现”,在松州城,没有不痴迷侯爷的戏的人。②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侯爷是个遵守行规,不贪财的人。章小霞看到台下座无虚席就要涨份子钱,管事的把钱分给侯爷,侯爷却坚决不收。③运用语言描写,写侯爷不计较、谦虚随和,能认清自我,不会因为受欢迎而迷失自我,德艺双馨。他同意演霸王,回答得干脆,戏火了以后,他仍然说自己是“二牌”“捧角儿的”。

12.梳理过程:①章小霞是热河很火的旦角,她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次松江演出的成功是因为自己。②等到戏火爆后,她伸手要份子钱并且非常鄙视侯爷,认为他不配拿这个钱。③后来得知演出不火爆的原因是侯爷没有参加,她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欣然接受让侯爷演主角,并在演出后拿出上次的份子钱给侯爷。

表达看法:①一个人即使再成功,也不该骄傲自大,不把同行放在眼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只看到自己的作用和光芒,却把别人看得很低,这是团队合作的大忌。②一部戏的成功主角是关键,但团队配合也很重要,队友真诚团结,才能赢得真正的成功。③知错能改才能成就更好的角色和人生,德艺双馨才能在专业领域走得更远,品德高尚才能在人群中站得更稳。

猜你喜欢

份子盆景事儿
关于睡眠那些事儿
圈里事儿
微型盆景欣赏(二)
微型盆景欣赏(一)
微型盆景欣赏(一)
让人轻松的“份子钱”
让“份子钱”回归正常
孕吐那些事儿
岂不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