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语文本色,强化素养考查
——2022年全国乙卷评析兼谈教学备考启示

2022-10-17安徽陈士同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乙卷课程标准命题

安徽 陈士同

与以往的全国卷相比,近两年的全国乙卷,不论是体例样式,还是题型,都有一定变化。随着高考改革向纵深推进,高考命题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相关精神的贯彻更加深入,学科特色更加鲜明。

就语文学科而言,教学与考试经过“知识技能”“三维目标”阶段,正式进入了“学科素养”时代。语文学科以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功能日益显著。鉴于此,试题除了要考查学生必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关键能力的训练情况外,还要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进行综合考查。这种思想很好地渗透到了2022年全国乙卷试题之中。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稳中求变,体现学科应有特色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具有“稳中求变”的特点。这既立足学科本位,紧扣《课程标准》,符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又关联社会的发展。

2022年全国乙卷的整体样式没有发生变化,题量仍为22道题,试卷结构依然为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四个部分,考查的六个能力等级也没有改变。命题文本采取语段和语篇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设置问题,考查运用语文学科素养在特定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现代文阅读既有对理性逻辑思维的考查,也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以及感性形象思维的运用。古代诗文阅读仍然考查经典文言文选段、名家的非著名诗歌作品和名篇名句的理解性默写。写作仍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型上,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除了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还考查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

与2021年相比,2022年全国乙卷除了上面所述的“稳”,也有适度的创新:题型比例分配有变化,客观题由原来的13道题减少到10道题。主观题的比重增加,一方面增强了对“阅读与鉴赏”能力的考查,另一方面强化了对“表达与交流”和“梳理与探究”能力的检测。文言文阅读中古代文化知识题变为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加强对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凸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价值;阅读理解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为叙事散文,一封家书展现了姐弟情深;文言文阅读选取《说苑·贵德》中的语段,引导学生领悟儒家思想中“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和“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这种取材世情生活、观照社会人生的语料,不仅极富审美情韵,还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变化较大,调整为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成语题要求根据上下文语境填写恰当的成语,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素养;对人称用法的理解,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由“眼中风”衍生出对“打笔仗”的个性化解读,侧重于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病句题把辨析与修改有机结合,考查规范使用语言表情达意。这些不仅是对语文学习“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能力的综合检测,也是“用语文学科的东西考查语文学科素养”的基本体现。

2.立足素养,落实《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精神

高考进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时代,不论是考查形式还是命题的思想与理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语文学科最贴近社会与现实生活,这决定了高考语文考查的内容除了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还有对审美情趣和文化理解的考查,即回到语文学科本身,用语文的思维解决语文的问题,用语文的素养观照文本,用语文学科的能力解决现实问题。

通过分析2022年全国乙卷命题文本及试题可以发现,试卷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等考查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材料与试题中,通过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回答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语文是语言的学科,语文考试最直观的是考查学生的语言素养。一份试卷是由多种类型的语言材料组成的,阐述道理的理性论述、介绍知识的科学说明、饱含情感的感性表达……要准确理解,需要综合调动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如《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序》以理性思辨的方式论述了中国叙事学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再如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三则材料,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科学家对雪花六瓣原因的探索和雪花形成的物理学知识。

语文学科的考试,对审美素养的考查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具体来讲,《“九一八”致弟弟书》借助一封家信,深情地表达了姐姐对弟弟的关爱,娓娓道来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字里行间透露着浓郁的情感。把这篇文章放置到特定的背景下,文本表达对弟弟这样的爱国青年满怀希冀,充满着对祖国深沉的爱。一篇文章,把“小”家的亲情与“大”家的爱国情融为一体,人情美与人性美相得益彰。《白下驿饯唐少府》是一首送别诗,虽不是名篇,但也是一首极富审美意蕴的佳作。诗歌本身的审美情趣,送别诗难舍难离的惜别深情,都极富美感。

3.设题灵活,“双减”导引关联教材

与以往试题相比,2022年全国乙卷尽管在题量上没有增减,但是题型和考查侧重点都有了很大变化。这种改变既体现“双减”元年高考的特点,也为2023年的高考做铺垫。

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决定了不论是命题材料还是试题,都应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综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从整套试卷看,命题材料以丰富的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涉及的话题有学术、科普、政治、友情、生活等多个方面。命题材料涉及的话题丰富,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并非远离现实生活。不可否认,材料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生活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还为灵活命题和答题创造了条件。

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强调深化基础,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有意关联教材,创新试题形式,引导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授课、提升课堂质量,引导学生减少“机械刷题”、提高能力素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了落实这一精神,2022年全国乙卷的试题以具体的语言情境为命题依托,问题的指向更精细,问题的解决方式也更多元。不仅如此,立足材料设题时,恰当地把材料与学习实际相关联。这样不仅拓宽了答题思路,也为考生开放性答题创造了条件。比如第6题,“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对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该题由两个问题组成:第一个问题针对材料本身,第二个则与考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解答这道题,既要结合材料(局限),又要联系生活实际(开放)。又如,第8、9两题不是宏观性地对文本内容进行考查,而是聚焦文本细节;第15题“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衔接课内与课外,设置比较类阅读,考生既要熟悉课内所学,也要理解试题文本;第18、20两题,把教材学习与生活积累相结合,综合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关于不同人称的使用及次数多少的不同表达效果,不仅要分析表达的内容,还要分析情感用意;由“眼中风”联系到“打笔仗”,解释其含义并分析得名的缘由,解答这道题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一定的语文学科素养。另外,试题的考点、考查形式较以往也更加灵活,比如,文言文阅读的第11题,由原来侧重于记忆能力的古代文化知识考查过渡为侧重理解文言实词的考查;成语题由客观的选择题变为根据上下文语境填写成语的填空题。这些“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变化,既很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贯彻了“双减”的指导精神。

分析和研究高考试题,除了要弄清楚“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更要把握高考发展的趋势与走向。明确考查的形式和内容,吃透考查精神,能为后期的教学与备考提供有益的借鉴。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教学备考中,需要精耕细作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关联教材,熟稔教材内容

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和新高考的全面推进,语文学科教考分离的状况逐渐得以改变,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学与考之间慢慢找到了对接点。从2019年全国卷Ⅰ《理水(节选)》第8题到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9题,再到2022年全国乙卷古代诗歌阅读的第15题,试题内容与所学教材内容结合。另外,从近几年高考语文的命题趋势看,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也开始在教材中挖掘命题点。随着新教材的使用,整本书阅读涉及的《乡土中国》《红楼梦》和《论语》等,在未来高考中都可能成为考查的内容。由此可见,精耕课堂教学、重视教材学习应成为未来语文教学关注的重点。

2.精研真题,吃透考查精神

从高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角度看,高考真题对于教学备考具有重要价值。因此,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对有效复习备考有重要意义。这里所说的研究以试题为切入点,分别从语言材料、试题命制、问题设计和答题角度等方面入手,诸如根据语料确定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层级;设计的问题在材料中的对应点,以及材料和问题如何衔接;答案在材料中的呈现方式,以及答案的具体样式等。当然,明确试题考查的内容在《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是如何要求的,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需要注意的是,研究高考真题,不仅要关注试题具体形式和内容,还要挖掘出隐含的命题意图、考查指向和检测目标,把握高考可能的发展趋势。

3.回归现实,培养情境意识

笔者认为,从命题文本涉及的内容看,一套试卷就是浓缩版的社会世情风景画,谈及的话题都贴合寻常生活、关注俗世人生。如2022年全国乙卷,叙事学中写作视角的表达效果的探讨、六瓣雪花形成的科学原理的探寻、姐弟情深的抒写、治国施政方略的讨论、离情别绪的表达、照相与“眼中风”生活琐事的叙写等,这些无疑与每个人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鉴于此,在教学备考中,师生在专注于教材学习、备考技法和试题训练的同时,也要适时把目光投向社会生活,即在学习与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而语文实践活动的情境性,即语文素养的培养,需通过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实现,这决定了不论文本学习还是备考,都应强化“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2年全国乙卷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了适度创新,把“三种文化”的精神要义融入到试卷中,突出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强化对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的检测。分析和研究真题,了解试卷特色与试题特点,把握命题意图和考查指向,为教学与备考积累经验,以有的放矢地面对考试。

猜你喜欢

乙卷课程标准命题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2年全国乙卷化学模拟试卷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乙卷)评析
勘误说明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乙卷)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