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注式阅读在小说学习中的应用
——以《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

2022-10-17张学军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标题鬼子词语

○张学军

【教材分析】

《小英雄雨来(节选)》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从题材来看是小说,更是一篇长文。批注式阅读对于四年级学生并不陌生,以《小英雄雨来(节选)》这篇小说为例进行批注式阅读的教学实践,应该是长文教学很好的选择。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批注式阅读正是秉承这样的原则,让学生自己浏览文本,自学生字词,发现文本中的疑问点、兴趣点、情感爆发点、构思巧妙点,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解读文本,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批注式阅读不能否认教师的指导作用,师生应该一起阅读文本,通过阅读交流,达成对文本的正确解读。

一、疑问批注,指向问题提出

疑问式批注: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把不理解的字、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示出来。

【教学设计】

师:通过预习,大家有些什么问题吗?

生:有些词语不好理解:晋察冀边区、睁眼瞎、扫荡、劫难、统统、有志不在年高。

生:还有苇絮、糠皮、趔趄。

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文中出现好几次?

师:刚才提到的词语通过查阅工具书等手段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生:能!

师:文中有些词语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很多我们已经不再使用。比如,“扫荡”文中指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进行野蛮的烧杀抢掠活动。现在一般是荡平、彻底清除的意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个关键语句,在随后的学习中我们慢慢体会。

由于本课的时代背景与现在学生生活的环境差异大、时间长,学生可以通过课前搜集相应资料、观看相关儿童电影、视频等途径,深入文本之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在进行批注式阅读的基础上更要精准预设,及时发现学生批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对于文本中的疑问点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勾画,做好标记。再次细读文本的时候,速度适当放慢,对于疑问点再次进行确认。精读文本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疑问点思考解决的办法,对于疑难词语可以采取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按照组字规律猜想来理解。对于有疑问的重点句子可以放在具体情境中反复阅读体会。疑问的自主解决为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要努力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不论大小,只要提出都应该认真对待,以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阅读兴趣。

二、归纳批注,指向整体感知

归纳式批注:从引导学生归纳小标题开始,过渡到归纳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梳理、提取、提炼目的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小组三至六部分的小标题,既有短句,又有文中句子,还有重点词语,请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见。

第三部分:雨来为了救李大叔遇到了危险;“才把缸挪回到原地。”;掩护。

第四部分:鬼子闯进了雨来的家;“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斗争。

第五部分:悲惨的枪声;“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脱险。

生:我感觉第六部分总结得最好,简单而且恰当。

生:第三部分总结得有些啰嗦,第四部分不是以雨来的活动为主,可以分别改成:掩护李大叔;和鬼子顽强斗争。

生:第五部分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有志不在年高”表示。

师:大家的意见都很符合实际,小标题必须要简练,围绕着主要人物来写,用文中的句子表述要选择最符合、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语言。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快速默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无疑是一个难点。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要结合长文的特点,熟悉每一部分内容,为每一部分加一个小标题是把握文本内容的重要手段。学生要初步学会运用不同方法概括小标题并获知文本主要内容。列小标题首先要重视课后例句的作用,感受小标题的言简意赅。同时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进行批注,达成互相对应。其次,要始终以文章中的主人公为重点组织语言,文中的主角是小英雄雨来,每个小标题都以他的活动来组织。再次,小标题可以形式多样。每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是文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简练的句子,还可以是一个或者几个词语,形式不同,但必须要做到提纲挈领,抓住内容要点。无论是在列小标题的过程中,还是在合成主要内容的时候,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总结,同伴之间做好相应的评价。要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是所有小标题内容的简单叠加,而应该结合文本实际“合并同类项”,在反复推敲中达到精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要求。

三、点评批注,指向人物塑造

点评式批注:学生自己表达独特理解和感受。

【教学设计】

师:在第四部分里,雨来说了三次“没看见”,你们应该已经作了批注。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第一次是在鬼子哄骗他的时候,鬼子不但做鬼脸,还温和地说话,还为雨来松绑。其实就是假惺惺地套近乎。

生:第二次鬼子采取的是送糖、送金戒指的手段,来引诱雨来上当,说出李大叔的下落。

生:第三次是鬼子终于露出了本来面目,不断地毒打雨来,此时雨来咬着牙说“没看见”!

师:我们一起来看鬼子是如何折磨、毒打小雨来的,齐读文中的这一段。这一段中就用了四个“又”字,还有“扭、拉、打、揪、拧、碰、抓、撞”等动词,这些地方你是如何批注的呢?

生:鬼子不停地毒打小雨来,小雨来总是忍着。

生:雨来宁死不屈,勇敢、无畏,有中国人的骨气。

生:“又”字虽然简单,但让人感到鬼子毒打雨来,一刻不停,非常残忍,根本不顾雨来的死活。

在小说(长文)的阅读教学中,为了达成教学效果的落实,一定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这种取舍是为了更好地突破文本的难点和重点,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最好是以“一”贯之,通过一个问题的详细解读,最后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在教学中,既要围绕着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重点体会,关注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更要关注侧面描写对正面人物的衬托作用,从正反两个方面达成解读主要人物的目的。在重点段落的解读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让学生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热点、疑点、难点进行深入研究。从字、词、句、段中批注,发现不一样的自我认知,这样的认知是最鲜活的,也是最深入学生心灵的、最值得尊重的儿童视角,能够从不同角度感受文本的无穷魅力。还可以通过读一读、演一演、换一换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文本谋篇布局的精巧、重点句子反复出现的作用,真正达到情感的升华,真正走近文本主要人物心灵,受到精神感染和熏陶。

四、方法批注,指向表现手法学习

方法式批注:学生思考文章的行文构思,与作者交流学习表达的方法。

【教学设计】

师: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到了吗?

生:第一部分的第一段,第五部分的第一段,第六部分的第五段。

师:这些景色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你是如何批注的?

生:第一处我批注的是:突出还乡河的美丽,通过环境描写把读者带入一种气氛里。

生:写出芦花村名字的来历,景色描写引入下文,为后文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生:第二处,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很伤心。

师:这一处描写在电影电视中经常使用,我们称之为“残阳如血”,就是通过这样的景色描写来烘托人们悲伤的气氛。

生:第三场描写体现出人们悲伤的心情,还乡河静静的,其实人们心里一点也不静,因为大家喜欢的雨来死了。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几处环境描写不但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而且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烘托出乡亲们悲伤的心情。

在小说创作中,作者会在素材选择、人物刻画、情感抒发方面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来达成。首尾呼应是小说创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小说内容更加完整、结构更加紧凑、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重点句子的照应,比如“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文中出现三次,正因为第二部分写了雨来在夜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懂得了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鬼子面前,他才能表现得这样英勇。有重点段落的照应,比如文中三段环境描写,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少色彩。还有部分与部分的照应,比如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的照应,雨来能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逃脱与第一部分雨来游泳本领特别好形成了首尾呼应。这些表达手法的学习和应用,将为今后学生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扩展批注,指向多角度表达

扩展式批注: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延伸学习,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

师:关于《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疑问吗?

生:雨来后来怎么样了?芦花村在什么地方?

生:雨来长大以后成为共产党员了吗?

生:我还想了解一些其他抗日故事。

师:解决这些疑问的唯一办法就是阅读。你们知道吗?雨来的家乡就在我们丰润区,他是我们唐山人的骄傲。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抗日小英雄,为了掩护李大叔,他与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他被迫给鬼子带路,把鬼子带到了八路军的地雷阵,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他还巧计护送八路军,夜送鸡毛信。更多精彩的故事请大家课下阅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下面是课后作业,请大家选择一项来完成: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或者全文进行复述,要求用自己的话,按照顺序,抓住重点复述。2.课下搜集相关的抗日儿童团员的故事,包括《二小放牛郎》《鸡毛信》《小兵张嘎》等,召开一次故事会。3.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为小雨来写一篇人物自传,在雨来的塑像前为参观管桦纪念馆的游人讲解用。

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一起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并不意味着对此文本学习的结束。此时,师生可以进行扩展性的批注,充分挖掘文本的内在价值,围绕文本展开但可以不拘泥于文本。教材中入选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但因为侧重点的不同,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很多作品都会被编者删减,虽然我们总说“窥一斑而知全豹”,但有时也难免出现“盲人摸象”的偏差。因此进行扩展性批注首先应该了解文本全貌,对主人公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其次借助现有文本开展复述、讲故事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在课外阅读与文本相类似的作品,对相同时代的作品有大致的整体了解。这样的扩展,紧扣文本,成为文本内容的自然延伸,学习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批注式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更好地挖掘文本的价值。通过批注式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从而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获得丰富的阅读情感体验,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学以致用,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

猜你喜欢

小标题鬼子词语
巧用小标题为作文“点睛”
一个人的抗战
容易混淆的词语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找词语
万国造枪打鬼子
牛山魁打鬼子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艰难的行走(随笔)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