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

2022-10-17李跃京王豪孔凡国

颈腰痛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非甾体硬膜外出血量

李跃京,王豪,孔凡国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骨科,河南洛阳 471000)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 TLIF)可有效实现脊柱复位、融合和稳定,并减少神经根牵拉,避免对硬脑膜囊的过度损伤,保留更多的后柱结构[1]。术后硬膜外血肿(spinal epidural hematoma, SEH)是TLIF的并发症之一,症状性SEH的发生率约为0.02%~4.6%,可导致感染、硬膜外纤维化或神经压迫,严重者可能导致下肢瘫痪,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TLIF术后发生SEH的患者资料,探讨了术后SEH的风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7例TLIF术后发生SEH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本院行TLIF手术治疗,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出现下肢由远向近发展的胀痛、麻木,严重者出现痛觉消失、双下肢肌力及反射进行性消失,神经障碍平面多位于手术平面以下,经MRI证实为硬膜外血肿;②临床资料完整,可供分析。同时按照1:3比例抽取同期在本院接受TLIF且术后无SEH的1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排除既往有腰椎骨折、手术史或合并腰椎肿瘤、结核等疾病者;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者;先天性脊柱畸形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资料收集

翻阅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其性别、年龄、伴随疾病、个人史、既往史、体质量指数、术前检查结果、手术原因、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节段、失血量、引流量、是否输血等资料。患者年龄根据常用老年分界,分为<60岁和≥60岁;伴随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均按照患者入院时诊断进行提取;个人史分为吸烟和饮酒,均按照患者入院记录提取;既往史包括入院前是否服用非甾体类药物;体质量指数以<18 kg/m2定义为消瘦,18~23.9 kg/m2定义为正常,24~27.9 kg/m2定义为超重,≥28 kg/m2定义为肥胖;术前检查结果包括术前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platelet, PLT)、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partial activated prothrombin time, AP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Ratio, INR)、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型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自变量,赋值后引入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吸烟、术前非甾体类药物、手术节段、手术类型、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Hb、PLT、ALb、TP、TT、是否输血等资料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饮酒、高血压、血型、手术原因、手术时间、RBC、CR、PT、APTT和INR水平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以是否发生SEH为应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自变量赋值后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翻修手术、TT>16 s、出血量≥400 mL是影响TLIF术后发生SEH的风险因素(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续表1

表2 影响TLIF术后发生SEH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SEH通常分为无症状型和有症状型两种类型,无症状型SEH发生率可高达33%~100%,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手术治疗;一旦血肿压迫脊髓和损害脊髓功能时,可引起感觉障碍、肌无力和尿失禁等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3]。症状性SEH是导致TLIF术后二次手术的重要因素。了解其风险因素并加以预防,对于减少TLIF患者术后SEH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年龄高于对照组。随着年龄增长,患者硬膜外间隙变窄,在同等血液蓄积量下,因为硬膜外间隙变小,脊髓受到的压力更高,可能更易出现临床症状[4]。本研究中,术前应用非甾体类药物患者的SEH发生率升高,但平衡其他因素后未显示出显著差异。既往有研究显示,非甾体类药物可增加出血风险[5],本研究病例中未观察到上述风险因素,结果提示,术前仅有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史可能不增加TLIF术后SEH的发生风险。

本研究收集的术前凝血指标检查中,SEH患者的TT高于对照组。TT可反映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机制的共同作用终点,也是患者凝血功能的敏感指标[6]。研究显示,长期TT升高是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后迟发性血肿形成的风险因素[7]。本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一致,这些结果提示,术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增加了术后SEH的风险。本研究显示,出血量≥400mL是SEH发生的风险因素。鲁天祥等[8]研究显示,出血量增加是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术后的风险因素。本研究结论与其一致,其原因可能是出血量增加往往意味着硬膜外操作增多,增加了硬膜外静脉丛损伤和SEH发生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翻修手术是SEH的风险因素。翻修手术是硬脑膜破裂的常见风险因素,患者多存在硬膜、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环境的不同,硬膜外操作增多,增加了硬膜外静脉丛损伤和SEH的发生风险[9]。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手术类型、凝血功能和术中出血量可影响TLIF患者术后SEH的发生,术前应严密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对翻修手术和年龄≥60岁的患者应注意术中严格止血,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减少SEH发生。

猜你喜欢

非甾体硬膜外出血量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人文关爱护理与体位护理联用效果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预防和治疗
怎样合理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