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祠建筑装饰的营造工艺与传承保护*
——以湖南洞口宗祠为例

2022-10-12席智慧靳晓彤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9期
关键词:宗祠洞口营造

席智慧,靳晓彤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0 引言

宗祠即祠堂的一种。最近几年,湖南省洞口县宗祠建筑群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宗祠之美为世人惊叹,一大批宗祠建筑陆续被列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知湖南洞口县已经有19座宗祠属于文物保护单位。洞口县的宗祠建筑群在湖南省乃至全国属于典型集中代表,目前仍保存完好的宗祠有近百座,也是全国目前保存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落之一。

1 湖南洞口宗祠建筑装饰特点与价值

1.1 特点

1)建筑装饰手法多样 洞口祠堂建筑对门、窗、壁、梁、柱、柱础等结构尽可能进行装饰。工匠们熟练采用石、砖、瓦、木、竹、矿物颜料等做材料,在石刻、木雕、灰塑、彩画等艺术形式方面创造了大量的艺术精品。

2)建筑装饰题材来源广泛 不论是民间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中的典型人物,还是各种带有吉祥寓意的纹样、文字装饰图案,都能被运用到祠堂建筑装饰中。丰富多样的装饰题材充分表现出当地人对大自然的尊敬与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积极向上。

3)具有地域特色的装饰技艺 建筑彩画起初是为了防止建筑木料腐烂,在木材建筑材料的表面涂上矿物质颜料以及刷上桐油等物,隔绝空气与水分,后慢慢发展成在建筑表面涂刷各种彩画图案。洞口祠堂建筑继承这一传统的装饰手法,在颜色的搭配和绘制技巧上结合地域性审美特点。洞口祠堂建筑彩画在颜色的使用上多用补色,色彩艳丽,具有强烈的视觉对比与冲击,对人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刺激,也表现出了湖湘人民嗜辣的性格;在绘制技法上用“晕”的手法,使原本强烈的对比色经过“晕”的转变,显得浑厚自然。

1.2 价值

1)历史价值 宗祠是地方宗族兴衰的象征,宗祠建筑反映了当地各历史时期建筑的发展水平及历史文化特点。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宗祠建筑反映了不同时期地方建筑的建造水平、工艺及材料的发展变迁,现存的洞口宗祠建筑是难得的历史实物见证,是整个南方宗祠建筑的代表性遗存。

2)艺术价值 洞口宗祠建筑营造手法师于古代,但不拘泥于古代,在建筑艺术表现形式上,分别采用了木雕、石刻、彩绘、泥塑、堆瓦等多种传统技艺,使得洞口宗祠建筑艺术风格多种多样、精彩纷呈。文学及书法艺术突出是洞口宗祠的又一大特点。

3)科学价值 现存洞口宗祠建筑的结构形式、装修样式等代表了当时该地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平,具有浓郁的地方建筑特色。建筑结构形式是明、清时代湘西南地区传统建筑的代表,对于研究我国地方古建筑种类、建造技术的发展是较好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4)文化价值 洞口宗祠蕴藏着丰富的传统礼孝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以家族族谱的形式记载祖先的起源、家族人口的繁衍和宗族发展等重要事件与重点活动,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为后人研究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保留了有价值的实物证据,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5)社会价值 宗祠是当时宗法社会的产物,集中体现了当地的宗族制度、伦理道德和生活方式的传承和发展,能够凝聚宗盟与宗族的凝聚力与团结力,进而达到尊敬先祖的目的。并且宗祠的建成对于稳定地方家族的整体团结具有很大作用,进而促进村落和谐共处、社会稳定发展(见图 1,2)。

图1 潘荣宗祠

图2 萧氏宗祠

2 湖南洞口宗祠建筑装饰的营造工艺

地方祠堂建筑装饰的规模、特点、结构以及营造工艺都会受到地域差异与地方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湖南洞口宗祠的建筑装饰艺术特色主要是利用当地材料的特点塑造不同的装饰形态,达到独特的装饰效果。精美的木雕工艺、丰富的雕刻图案、华丽的灰塑工艺、生动的彩绘技法,这些建筑装饰的营造工艺无一不表现出洞口人民精湛的装饰技艺,洞口宗祠建筑装饰的营造工艺经过了上千年的积淀,带着时间的痕迹与历史的烙印,为现代建筑装饰技艺打下基础,为当下建筑所学习借鉴。

2.1 木雕

木雕技艺作为洞口宗祠建筑装饰中最古老也最基础的工艺之一被人们熟知,木雕原本是雕塑技艺的一种表现形式,后被洞口人民用作宗祠建筑装饰,主要有浮雕、透雕与立体雕三种类型。洞口宗祠建筑中的木雕工艺应用在方方面面,尤其体现在梁枋、藻井以及门窗等构件上。洞口宗祠的木雕装饰题材受到湖南地区独特的环境与文化背景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木雕植物图案主要是兰花、梅花,动物图案主要是鸟类,人物图案主要是二十四孝图,浮雕、透雕、立体雕三种雕刻方式组合表现,做工精良、惟妙惟肖,整体表现出了湘西人民淳朴自然的风俗特点。

2.2 石雕

石雕工艺即以石头为雕刻材料的营造工艺,洞口宗祠建筑装饰虽然以木雕技艺为主,但是为了防止木结构建筑随着时间遭到破坏,因此木结构通常会配备一个石制的基底,石制基底的出现必然会带来石雕工艺装饰,给石雕创造了条件。洞口宗祠的石雕装饰营造工艺主要体现在抱鼓石与一些石像雕塑上,洞口人民雕刻的石狮、石像将它们的神态与活力刻画得淋漓尽致,也表现出了洞口人民的工匠精神。

2.3 灰塑

灰塑技艺是在用白灰或者贝灰制成的灰膏涂满的墙面上进行图案创作的一种建筑装饰表现形式,最终表现出的效果与砖雕类似,色彩多样,但以白色与红色为主。在洞口宗祠建筑群的建筑装饰中主要表现在屋脊、墙体以及门楼上,所用到的题材也十分广泛。

2.4 彩绘

彩绘工艺在洞口宗祠建筑装饰中出现得较少,但也是营造工艺之一,宗祠彩绘虽然使用较少,但每每出现,都是宗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宗祠彩绘主要运用在墙体、藻井上,彩绘的图案与色彩鲜明但不俗气,不仅表达了后代人对祖先的尊敬,也表现了对后辈的美好期待与祝愿。

3 湖南洞口宗祠建筑装饰的传承与保护

3.1 传承

对于现代建筑,洞口宗祠的建筑装饰工艺应合理地传承,对其精华部分尽可能吸取借鉴,对其存疑部分也应该适当舍弃。洞口宗祠建筑装饰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受封建社会与封建思想的影响形成的装饰方式并不适合现代社会建筑的发展,也不适合现代社会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因此,在对洞口宗祠建筑装饰艺术的研究与学习借鉴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辨别哪些内容是现今社会所需要的,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要有目的有方向地合理运用。在对洞口宗祠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装饰内容与工艺手法进行收集提炼,并结合各种渲染色彩的手法,将这些提炼出来的要素合理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让洞口宗祠的建筑装饰特色最大程度得到合理传承与保护。

1)营造工艺的传承 在对洞口建筑装饰营造工艺的传承中,工艺传承人起着重要作用,工艺传承人要充分意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装饰的材料或许有变化,但是营造工艺的主旨并没有改变,工艺传承人想要更好地传承洞口宗祠建筑装饰的营造工艺,就要学会理解营造工艺的核心主旨,并且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将新建筑材料与营造工艺融合发展,将相似的营造工艺用不同的装饰材料将其呈现。装饰材料与营造工艺的结合是实现洞口宗祠建筑装饰艺术传承的基础手段,因此,在营造工艺的传承方面,工艺传承人的培养十分重要。

2)题材内容的运用 建筑装饰题材内容的运用是对洞口宗祠建筑装饰艺术传承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进行现代建筑装饰时,将洞口宗祠建筑装饰题材有选择地应用能够明显提升建筑装饰的特色性。例如洞口宗祠建筑装饰中运用的植物或者动物纹样以及人物几何图案都能直接运用到其他建筑装饰中,达到特色文化寓意表达的效果。

3)图像符号的再生 针对洞口宗祠建筑装饰艺术的传承不仅是将工艺与内容直接拿来应用,也是在原有的图案符号表达基础上进行的创新与再生,将宗祠建筑装饰中的图案进行提炼,简化转变为一种符号,赋予其新时代特征,再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建筑设计,也是对洞口建筑装饰文化的一种传承。

3.2 保护

洞口宗祠建筑群虽然被人们逐渐了解,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长久的雨打风吹,宗祠建筑装饰逐渐遭到破坏。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宗祠建筑装饰亟需受到保护,免遭更严重的损坏。因此针对宗祠建筑装饰的保护工作需要学者参与、媒体推动、政府重视、群众主动,只有这样保护工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1)在宗祠建筑装饰艺术保护工作中,学者可以从专业角度提供相应的建筑方面理论指导,这是保护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学者通过运用自身拥有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针对洞口宗祠建筑装饰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意见与方案,使得保护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有效,避免由于保护失当产生的二次破坏,同时使专家学者根据研究材料与实例,多方面多角度地对湘西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与剖析。

2)新媒体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的流通更加便捷,并且也渗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因此针对洞口宗祠建筑装饰文化的宣传与传播,媒体推动与互联网的运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推广洞口宗祠建筑装饰艺术,使社会大众能够了解这一装饰艺术,深刻理解宗祠文化,使民族文化、宗祠装饰与宗族文化不再仅存于一些宗族观念较重的地区,媒体推动简便快捷,事半功倍。

3)群众是宗祠建筑装饰艺术保护的主要群体,在政府决策、媒体推动后,装饰艺术的保护工作主要还是依靠民众的力量进行,民众的力量是装饰艺术传承发扬与保护的关键所在。只有民众提升保护意识,群众加深对建筑装饰艺术的理解与认知,才能将积淀了上千年的宗族文化与工艺进行传承,尤其针对营造工艺的保护与传承方面,需要发动民众力量,寻找工艺传承者,最终实现宗祠建筑装饰艺术的保护。

4)政府的重视是宗祠建筑装饰艺术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政府的决策是一切保护工作开展的依据。政府相关部门针对宗祠装饰艺术的保护决策应该考虑得更加全面,无论是建筑内部外部,还是建筑整体或建筑细部,这些内容都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与政策,从政府的角度与层面规范保护工作的实施,避免人为随意破坏或者阻挠保护工作,有效保障保护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保护效率。

4 结语

宗祠是地位与等级的标志,是当地宗族最重要的精神符号与心灵暗喻的载体,宗族通过自身的聪明才智对载体符号加以包装装饰,使其不但适应了社会的物质功能需要,更反映了当地人们的民俗个性、伦理道德、审美价值取向、信仰传统等的精神需要,反映出当地人的文化个性、伦理道德、美学价值取向、信仰传统等文化需要。洞口宗祠的主体建筑作为湘西南民俗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主体,其建筑造型多以湘楚民俗和宗教信仰为依据,并在生产活动中充分运用了本地宝贵的物质资料,因此有着一定湘西以南地区的民俗特征与地方特点,是我国乡土建筑艺术和设计文化,以及中国古代祠堂文化中的艺术珍品。

猜你喜欢

宗祠洞口营造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宗祠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开洞后内力变化分析
重生
营造温馨如家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