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意象思维的设计方法探析

2022-10-12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9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意象建筑

文/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丁 顺

0 引言

意象思维可建立建筑语言、空间感受、形式细部等建筑造型要素与社会背景、文化传承、大众认知、生活体验等意象参照物之间可想象感知的关联性,并通过转译后的创造性重构,形成可被人们理解与体验的建筑形象,实现建筑、事物本质与人本认知的统一。

意象思维常运用于城市标志性公共建筑设计、文化类建筑设计及位于独特场域环境的建筑设计之中,在其他类型建筑中也运用广泛。本文分析意象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可行性方式,并提供其作为重要切入点的思考方式。

1 建筑形式原型的意象性运用

1.1 特定情感联想的原型运用

在公众性事件中大量或反复出现的物象可成为事件集体记忆或经验的载体。将其物象的特点抽取出来,通过跨尺度再现,成为回望事件的载体与情感的投射,从而建立隐藏的情感连接,让建筑更具直击人心的力量。

胡慧姗纪念馆由建筑师刘家琨主持设计,以“5·12地震”的救灾帐篷为原型设计供逝者灵魂栖居和遗物存放的处所。纪念馆位于僻静角落,其外壳为青灰色但包裹着的内在是柔美的粉色,寓意温暖的内心和短暂生命的明媚,体现出对灾难中逝去的生命的珍视。

1.2 类型模式的意象性运用

某些特定类型的建筑体现出其应对社会文化问题、气候环境的解决策略。当代建筑设计通过新的构想放大或优化这些建筑类型中某些特质,可综合解决类似问题,更具有创新的适应性。

土楼是客家民居独有的建筑形式,利用集合住宅的方式将居住、贮藏、商店、集市、祭祀、公共娱乐等功能集于一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土楼外部的封闭性可将周边恶劣的环境屏蔽,内部的向心性又创造出温馨的小社会。都市实践的土楼公舍项目借鉴客家土楼内院空间大、抗风抗震的技术优点,空间模式较板式宿舍更具亲和力,有助于建立社区邻里感,成为当代城市低收入人群新的集合式住宅模式。

1.3 某种原型特性的意象性运用

找寻数理规则、几何基本型、绘画乐理等背后的逻辑特性与建筑空间形式的共通性,并将其作为设计概念和意象参照的起点。建筑师斯蒂文·霍尔提出Porosity(多孔性)概念,并将其首次运用于2000年建成的荷兰Sarphatistraat办公楼。概念源自门格海绵,因奥地利数学家卡尔·门格尔在1926年的描述而得名。通过对类似海绵体的分形几何进行全新图解,荷兰Sarphatistraat办公楼既保留有初始的完形,又以弥散的多孔打破了内外的分隔性,形成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对话与相互渗透(见图1)。不同尺度的方孔将空间分割后衍生出诸如壁龛、夹层、楼梯半层休息平台等内部子空间,既具有手法和空间体积上的自相似性,又保持其完整性,并形成层层递进的空间层次。立面开窗形式参照大提琴音乐乐理,令人联想到乐符的律动规律。

1 荷兰Sarphatistraat办公楼(图片来源:网络)

2 符号要素的提取与转译

提取共识性、地域性的符号要素,将具象且具有符号化意义的物象进行抽象化演化,使其成为建筑形式语汇的一部分。

2.1 传统建筑语汇的当代演化

在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洗礼演变的影响下,形成了亲切宜人的民居建筑、庄重严肃的宗教建筑、雍容华丽的宫殿建筑与温婉秀丽的园林建筑。不同类型和地域的传统建筑均有约定俗成的形式语汇,如徽派建筑的四水归堂、马头墙、粉墙黛瓦等是公认的特色性语汇。通过对具体的形式语汇进行创新性演化,形成对传统建筑背后文化的指向性和特定性联想。

何镜堂院士设计的大厂民族宫位于河北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当地政府旨在建造一处以民族文化、民族团结为主题,以博览和观演为主要功能的复合型文化综合体。大厂民族宫在布局上以“天圆地方”反映中国文化,在立面细部则运用了回族伊斯兰清真寺中的特征性符号,如色彩、拱券、花纹、穹顶,演化创造出圣殿般的建筑(见图2)。

2 大厂民族宫中的伊斯兰建筑语汇符号(图片来源:网络)

2.2 地域性文化要素的感知联想

文化要素包括特有或闻名的历史故事、地理特性、稀有动植物、民族民俗等,体现对特定区域文化基因、某种特殊内涵或特殊意义的传承思考和应对态度。Tabanlioglu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达喀尔国际会议中心通过建筑语言体现了历史上国王们在树下受冠及树荫下与使者谈判的故事传说,同时,树下空间在塞内加尔的文化里常象征着政治的中央广场,与国际会议中心的政治意义不谋而合。因此,建筑采用上部树形结构单元和下部功能体量的形式策略,在树形上回应标志性的猴面包树。

在云南文山民族大剧院项目中,笔者以文山最广为人知的文化要素作为建筑设计的形式意象,将自治州少数民族牵手相连的状态抽象成建筑外围护结构,将文山闻名的三七花含苞和绽放的状态抽象成主体承重结构,将当地多民族文化共有的铜鼓中间的“太阳芒纹”造型抽象成具有张拉之力的中央屋顶结构(见图3),呈现“盛世繁花,汇聚绽放”的景象。

3 云南文山民族大剧院中文化要素与形式要素相结合(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3 地域印象的演绎

地域印象是指当地风貌特色中倾向性、概括性的整体印象,故在意象参照物的选择上不拘泥于绝对独有性,而是贴合当地风貌气质。上海崇明岛整体风貌充分体现“中国元素、江南韵味、海岛特色”,由此笔者在崇明陈家镇公园配套设施项目中提取了中国传统的木质建构、江南文化的延绵瓦檐、海岛风情的风帆昂扬与飞鹭展翅,形成“林间堂·飞鸟驿”的形式意象,在自然中描摹出大拙至美的画卷意境(见图4)。

4 贴合地域印象的崇明陈家镇公园配套设施设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4 象形化的文化联想

象形化并非简单的形式模仿,象形化的文化联想应具有复杂暗示特征的象征性,介于可与不可、似与不似之间,具有似是而非的模糊感观。其关联性想象常具有普世性,可激发不同的情感共鸣,虽解读不尽一致,却有一象广意的效果。

笔者主持设计的深圳西方美术馆项目,利用朴素直白的言说、抽象与具象的艺术化表达拟态写意。整个建筑外形寥寥几笔,相依交汇,似山石,似行舟,似飞檐……建筑通过意蕴绵长的文化隐喻,融于水绿之间,让人感受万物自然,体味艺术的广博。以帆影云舟的艺术联想、文化基石般的拙朴体量展现宁静而包容的气质。“一”字象形在水岸边尤显长天一色的简素大气,体现“一卷山水、一湖风月”的情境(见图5)。

5 拟态写意的深圳西方美术馆(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 意境的联想与营造

意境是指基于意象的抽象性、体悟式氛围和整体感知,强调融情于景、物境合一,由类比和象征的建筑语汇和材料表现结合场景体验触发主观感受。

MAD事务所设计的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日间,建筑犹如雪山的一部分,“飘落匍匐”在雪地之上,消隐于大地之中,展现出北国冰雪天地的大气之势。起伏的屋脊线如雕刻在大地上的雪痕,呼应远处雪山轮廓的波纹。夜幕降临后,灯火通明的建筑又如同雪地帐篷,形态飘逸的形态及安静素雅的气息与天、地、雪、林融为一体,呈现自然与艺术相融合的大地景观。

笔者参与设计的成都双流市民中心将成都的宽窄巷与瓦园抬升至空中,形成多层巷道,人们可在空中穿行与俯瞰(见图6)。此设计理念来源于对《邪不压正》中“屋顶上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的想象,有着肆意的艺术张力。将黄龙溪古镇的坡屋顶形态置入,作为地域传统的现代演绎,人们穿梭于屋顶之上看秀、漫步、浅酌、种植等,感受生活的魅力与张力,既是“上房揭瓦”传统街巷的新模式,又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新意境(见图7)。

6 成都双流市民中心(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 结语

基于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中东方文化圈注重文化性、地域性、氛围性的形式需求,意象思维作为融合了建筑形象和感知联想,且成为情感的投射与载体的设计思维方法,在引发公众共鸣、建立集体记忆、塑造动人情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意象思维因具有关注主观表达和人本主义认识的特点,成为以人为本、实现诗意栖居的重要探索方式。对意象思维的设计思考与运用,不可一概而论且非刻意为之。形式意象也绝非流于表面、凌驾于所有建筑要素之上,需成为建筑设计逻辑的一部分,综合解决设计问题,才能实现兼具合理性与落地性的精彩“意象”。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意象建筑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抚远意象等
从艺术创造的自觉到追求诗歌意象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