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关键指标对比研究*

2022-10-12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9期
关键词:指标标准体系

文/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梅 阳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程 莹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云燕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薛晶晶 董海军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 谭 斌

在力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绿色建筑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实施碳减排、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的重要方向。随着绿色建筑的持续发展,国内一大批项目获得国内外绿色建筑认证。由于目前的评价体系以符合性的加分为主,导致个别项目为了获得评级而进行相关技术的堆砌,并未达到技术与经济完美结合的目标。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的基础上,选取国外应用范围广、认可度高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关键指标与我国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下文简称我国绿标)进行对比分析。

1 我国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自20世纪末住建部开始实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开始,我国绿色建筑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逐步加大,21世纪初开始实施生态住宅;2002年,《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作为科技部“奥运科技十大专项”之一启动,明确了绿色建筑的理念,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实施内容,并首次制定了切实可操作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5年,住建部、科技部联合颁布《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制定了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大类指标的评价系统。2006年,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布,成为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首个国家标准,该标准按照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一星、二星、三星3个等级。2007年与评价标准配套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颁布。2014,2019年,我国绿标经过两次修订,创新构建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五大指标体系,每类指标均设控制项、评分项,并统一设置提高与创新加分项;与之配套的《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也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随着绿色建筑项目的持续增多,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的评价标准逐步颁布,形成目前国家层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如图1所示。

1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在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基础上,相关学(协)会、各省市推出了适合本行业和本地区的评价标准和实施细则,形成从国家到地方,涵盖各种建筑类型和各阶段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2 国内外评价标准基本情况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较早开始推广生态环保理念和绿色建筑,并编制实施了相对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本文根据国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影响力,选取美国LEED、德国DGNB、英国BREEAM、日本CASBEE4个国际标准与我国绿标进行对比研究,其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各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基本情况

由表1可见,各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在制定背景和实施状况方面各有特色。

1)标准编制和管理 我国绿标是国家标准,由住建部组织编写和管理,属于基础性、示范性标准,其推行是自上而下的性质;而国外评价标准大部分由协会发起和管理,在协会全世界会员单位及项目中自愿采用,具有开放、灵活、自下而上推进的特点,可申请设计评价、竣工后评价、运营评价等阶段性评价。

2)实施时间和影响力 美国和英国评价标准实施相对较早,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认证项目超100万个;中国绿标虽2006年才开始实施,但是由于是自上而下推行,评价项目数量正在迅速增长。

3 评价指标与评价等级对比

3.1 评价对象

各国标准由于要与本国或者相关协会的标准体系相协调,因此适用范围各有特点。

1)我国绿标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要求对参评建筑进行全寿命周期技术和经济分析,选用适宜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过程控制评价。将绿色建筑评价分为两个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待项目竣工后方可进行正式的绿色建筑星级评价。

2)LEED标准形成了涵盖建筑设计与施工(BD+C)、建筑运营与维护(O+M)、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与施工(ID+C)、社区开发(ND)、小型住宅(Homes)、城市或城区(C+C)、重新认证(R)及零碳认证(ZERO)八大评价模块。

3)DGNB标准是可以对办公、教育、住宅、酒店、大型超市、购物中心、商业建筑、物流和生产9种建筑在内的大部分单体建筑、建筑群和城区进行评级的综合评价体系。目前,DGNB采用6个维度共41条标准进行评价。

4)BREEAM标准包括社区、公共项目、新建、家居、运营、改建和装修六大模块。评价由第三方特许评价师执行,对建筑进行10个大类指标的评价。

5)CASBEE标准主要针对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创新提出建筑综合环境绩效评价机制,将建筑定义为由“虚拟边界”划分的内(Q)、外(L)两个空间因素,采用建筑环境效率指标BEE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分。

3.2 评价指标体系

各评价标准的一级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

由表2可见,各标准均将创建健康居住环境、降低建筑能耗、节约资源等作为评价指标,反映了绿色建筑的两大核心要点:①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为宗旨;②以为居住者提供健康、宜居、高效的使用空间为目标。各标准的评价指标各有侧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评价指标评分 5个标准均采用评分制进行绿色建筑评价,LEED标准按照各分项指标打分进行加和的方式,各指标不设权重,但是有先决条件和得分表,先决条件是对LEED项目的控制性要求,也是最低要求,因此可能会出现为了加分而进行绿色技术的堆砌,而不考虑采用最适用的技术;我国绿标也未采用权重,但每类指标都有控制项和最低得分要求,必须满足全部控制项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低于其评分项满分值的30%,才可进行绿色建筑星级评价,一定程度避免了技术堆砌,但无法完全避免;其他3个标准则以打分+权重的形式进行评价,在各分项技术满足程度方面值得借鉴。

2)评价指标导向 我国绿标在绿容率、工业化设计、BIM等方面给予评分奖励,要求进行碳排放分析,要求设置能源管理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用水远传计量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智能服务系统等智慧运行管理系统。这与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碳减排、建筑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政策导向和行业现状有直接关系。国外相关标准评价指标,如交通运输便捷性、环境污染评价和生态价值评价、挥发性材料应用等方面的指标更加细化和明确。

3)评价指标涵盖度 BREEAM体系涵盖的范围最广,贯穿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从建筑设计、管理、运行、资源和便捷应用等方面都进行了规定,并将健康、废弃物分别单列评价。我国绿标由于要与绿色施工评价等相关标准配套,因此其涵盖的指标主要为与建筑设计和运营相关的指标。LEED体系将设计与运营相结合,从节地、节水、节能、室内环境和运营维护的周期来考虑,但是除材料外,几乎不涉及施工方面指标。DGNB将社会文化及功能质量单列一项并赋以22.5%的权重,值得借鉴。CASBEE则从一个项目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维度,对建筑的声、光、热环境实现及资源和能源利用进行评价,将保障室内环境和能源有效利用作为最重要的两项指标。

4)评价结果 5部标准均通过评价获得不同级别绿色建筑标识和认证,DGNB钻石级评价与其他级别和标准不同,要求在获得金级或铂金级的基础上评定,重点评价方案阶段的创意设计和建成以后的建筑质量。

5)创新导向 我国绿标、LEED和BREEAM都单独提出相关加分指标,LEED还设定了整合设计的分值,BREEAM创新项的内容更加倾向于建设方自查,这对建设方主动创新有促进作用。

6)绿色建材 我国绿标虽然明确了一体化设计、高强材料、工业化部品、可循环材料和绿色材料打分细则,但未涵盖施工阶段,仅在节材部分规定采用利废建材。LEED、BREEAM和DGNB均涉及减少建筑垃圾、充分采用利废建材的相关打分项,提出对建材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分析,实现降低碳排放量的目的。CASBEE从资源和材料负荷的角度对采用绿色建材作出规定,未明确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标。

4 结语

通过将我国绿标与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其关键指标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和政策导向相符,但仍有可改进之处。

1)在评价对象方面,国外评价标准逐步丰富,已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建筑类型和指标对应关系更加完善。我国绿标是单一的基础性标准,可执行性好但是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的灵活性不足,未涉及或细化的项目由相关标准补充,造成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参照多本标准,在未来进行标准修订和体系搭建时可考虑整合。

2)虽然我国绿标在术语中已明确绿色建筑是全寿命周期的高质量建筑,在条文说明中提出建筑物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行使用及最终的拆除全寿命周期,但是在评分标准中并未纳入施工阶段,仅在提高与创新部分提出按照绿色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与管理,大部分与施工阶段绿色相关的内容均未涵盖,建议在未来修订时细化绿色施工相关内容,并将其纳入必选项。

3)我国绿标未明确给出碳排放指标的计算方法,建议未来修订时纳入基于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计算相关内容,以完善标准指标体系。

猜你喜欢

指标标准体系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忠诚的标准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党员标准是什么?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