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化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2-10-10魏庆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住院精准冠心病

魏庆华

(鄄城县人民医院,山东 鄄城 274600)

目前临床上针对冠心病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就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但是介入治疗术后极易诱发皮下血肿,皮下血肿的形成与诸多因素存在紧密联系,例如术中穿刺、术后压迫止血、使用抗凝药物,患者年龄以及合并高血压等[2]。精准化护理是基于现代医学一种全新的护理方式,优势在于比传统的护理模式更加精确,更具有人性化。基于此,本研究将精准护理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133例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6例,男35例,女31例;年龄46~70岁,平均(58.14±3.27)岁;伴高血压33例,糖尿病21例,心功能Ⅱ级7例,心功能Ⅲ级5例。观察组67例,男38例,女29例;年龄47~70岁,平均(58.68±3.45)岁;伴高血压32例,糖尿病23例,心功能Ⅱ级8例,心功能Ⅲ级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稳定性心绞痛和单支简单病变者;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心绞痛者;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符合介入手术指征者;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退化性弥漫狭窄,桥血管闭塞者;严重出血或高凝血倾向者;临界性狭窄(小于50%)者;血管钙化比较严重且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者精神障碍者;不配合介入手术者。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饮食、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术中监测生命体征,配合医生手术;术后观察患者的皮肤有无肿胀、有无出血、血氧饱和度有无下降,观察血流情况,定期检查血凝。

观察组采用精准化护理:(1)由科室主任与护理人员统一制定具体的精准化护理方案,方案执行人员需要统一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2)手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意义、必要性和安全性,以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指导患者完成相关检查。 根据需要行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或上肢备皮及清洁皮肤。冠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前做碘过敏试验;穿刺股动脉者应检查两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标记,以便术中、术后对照观察。 训练患者床上排尿,指导患者着病员服,术前排空膀胱。术前无需禁食,术前一餐饮食以六成饱为宜,可进食米饭、面条等,不宜喝牛奶、吃海鲜和油腻食物,以免术后出现腹胀。 术前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3)严格控制患者血糖及血压。(4)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缓解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不良情绪。同时保证患者静脉通路通畅,准确及时给药,术中做到准确递送所需各种器械,完成术中记录。另外,备齐抢救药品、物品和器械等。(5)手术后管床护士与导管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连接心电监护仪器。患者回到病房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隔30分钟测量患者的血压,如果患者存在焦躁与疼痛的情况,可以根据病情增加测量血压的次数,直至病情稳定改为1次/h。加大病房巡视力度,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姿势,以免患肢受到压迫,并且确保患者高质量的睡眠。紧密观察患者被压迫部位皮肤与渗出的状况,掌握患者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叮嘱患者手术部位如果存在疼痛、肿胀等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观察患者凝血状况。叮嘱患者保持良好舒适的体位,不能压迫患肢。告知患者在排便与排尿时不可太过用力,手术后少量饮水,将术后4 h的排尿量控制在800 mL以内。术前与术后6 h对患者右前臂臂围肿胀值进行测量并记录。

1.3 观察指标(1)肿胀值:干预前后患者右前臂臂围之差。(2)焦虑自评量表(SAS):采用4级评分,共20个项目,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3)抑郁自评量表(SDS):以标准分≧50为有抑郁症状。(4)视觉模拟评分(VAS):分数为0~10分,0分为无痛,≦3分为轻微疼痛可忍受,4~6分为有疼痛且影响睡眠可忍受,7~10分为有渐强烈的疼痛、难忍且影响食欲与睡眠。(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由9个自评和5个他评组成,以此评定受试者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总分0~21分,分数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6)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与肿胀值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肿胀时间比较,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与肿胀值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与肿胀值比较(± s)

组别 n 住院时间(d) 肿胀值(cm)观察组 67 5.69±1.53 2.46±1.23对照组 66 7.47±1.48 4.25±1.26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VAS、PSQI评分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VAS、PSQI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VAS、PSQI评分情况比较(±s,分)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 VAS评分 PSQI评分观察组 护理前 67 58.79±4.35 63.25±3.75 6.25±1.35 12.68±2.46护理后 67 32.41±2.12 46.46±3.24 2.63±1.22 4.24±1.24对照组 护理前 66 57.65±4.56 62.57±3.82 6.33±1.28 13.22±2.53护理后 66 36.58±1.89 49.03±3.11 3.33±1.25 6.55±1.32

3 讨论

冠心病好发于老年人群,并且大部分患者合并高血压,动脉血管的弹性较差,血管张力过大。所以老年患者穿刺部位愈合比较困难,并且极易发生皮下血肿等并发症[3]。通过对冠心病介入术患者的整个围术期精准化护理,可有效强化患者心理素质,提升患者承受能力,使患者可以更好的配合介入手术;也可有效强化患者的心肺功能且安全有效[4]。研究结果表明,精准化护理可以根据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和自身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巩固治疗效果,提高疾病的恢复速度。首先,这种护理模式可以加深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措施的认识,消除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的负面影响,树立治疗信心,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其次,术中和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宣教,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动态监测,测量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生,有效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饮食指导,特别是控制术后饮水;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利于术后早期开展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精准化护理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疼痛度,增强疾病治愈信心,确保睡眠与生活质量,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住院精准冠心病
妈妈住院了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