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药物治疗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观察

2022-10-10陈素娥

健康之友 2022年19期
关键词:高脂血症类药物脑出血

陈素娥

(湖北省阳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管理中心 湖北 阳新 435200)

近年来,随着动脉粥样硬化人数的不断上涨,由其所致的脑卒中患病比率也在不断加剧,该症所致的严重后果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诱因就是高血脂。若患者同时发生高血脂症,则不仅会加大临床治疗的难度,还极有可能发生无可挽回的不良后果。目前,针对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多以对症用药为主,因此,如何为患者选择有效性更高,且风险性更低的药物种类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实践研究发现,为此类患者选择他汀类药物的效果较为理想,这种药物可在缓解其相关症状的同时,为患者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且风险性较低[1]。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他汀类药物在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中的治疗效果展开研讨,旨在为今后的相关治疗提供有力依据,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20年3月1日——2022年2月28日期间,由我院接收并实施诊疗的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2例,并以掷骰子方式作为分组标准,将其分成参照组(56例)和研究组(56例)。参照组包含女性病患26例,男性30例,年龄在45周岁以上,77周岁以下,平均为(58.26±4.72)岁,伴有其他疾病情况:伴有高血压症38例,伴有糖尿病症18例,为其实施常规疗法;研究组男女病患人数分别为29例和27例,年龄在47周岁以上,79周岁以下,平均为(59.13±4.85)岁,伴有其他疾病情况:伴有高血压症36例,伴有糖尿病症20例,为其基于常规疗法之上应用他汀类药物。所有参与患者基本资料均由专业研究人员进行收集、归纳和整理,以备后续展开组间数据分析与对比,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与患者均已通过相关检查,且检查结果与权威文献规定的诊断标准一致。②患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且能全力配合医护工作。③通过了解,患者及家属愿意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相关文件。

排除标准:①短时间内参与过其他类似研究的患者。②拒绝沟通或存在家族遗传精神病基因的患者。③身体其他器官或系统功能异常者。④无法坚持到本次研究结束就要退出者。

1.3方法

1.3.1参照组

为本组患者行常规疗法,合理应用常规针对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的药物。若患者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则需服用相应的降压及降糖类药物辅助治疗。此外,还要为患者实施必要的健康、疾病、治疗等相关知识宣教,同时,提醒患者注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整与管控,按照医师嘱咐适当运动,并尽量不食用那些危害身体的食物,还要叮嘱患者一定要确保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以免影响其身体恢复[2]。

1.3.2研究组

为本组患者在上一组基础上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干预。本次所选他汀类药物为辉瑞制药公司提供的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执行标准为:国药准字H20051407,规格10mg/s。初始用药应遵循10ng/次,每日1次的药量执行,随后按照患者病情发展及身体恢复情况,若需要对药量进行调整,则需至少间隔4周以上,但服用量最多不得超过每日80mg[3]。此外,该药物于餐前餐后的任意均可服用。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与疾病相关症状已完全好转,且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已趋于正常,未再出现脑出血等恶性事件;有效:与疾病相关症状正在逐渐好转,且患者的各项相关指标明显有所恢复,未再出现脑出血等恶性事件;无效:患者所有症状未见好转,或有加重迹象,相关指标数据无明显变化,个别患者甚至再次出现、心梗、脑出血等恶性事件。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血脂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予以详细记录和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出血相关指标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的血清一氧化氮(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进行检测,并予以详细记录和比较。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参照组显效23例(41.07%),总有效率78.57%(44例),而研究组分别为31例(55.36%)、96.43%(54例),二者组间相比,研究组疗效更为理想,(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例(%)]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血脂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无明显区别,(P>0.05),而治疗后组间相比,研究组各项指标更低,(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血脂水平

2.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出血相关指标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无明显区别,(P>0.05),而治疗后组间相比,研究组各项指标更理想,(P<0.05),详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出血相关指标水平

3 讨论

高脂血症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也是伤害心脑血管及导致脑出血症的主要元凶,一旦救治不当或不及时,则很可能会造成无可挽回结局的发生。高脂血症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而产生的常见慢性病,根据诱发因素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即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多与先天基因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大部分原发性患者均在基因缺陷的前提下,造成患者体内相关功能及细胞发生异常,从而产生高脂血症。而继发性高脂血症的产生多与患者身体代谢功能障碍、不良生活方式、过度劳累或长期的不良心态息息相关[4]。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各指标水平都会异常增高,故而,也可将其作为判断病症的标准。脑出血患者的年龄普遍偏高,且多发于冬春季节。多数患者发病前未见明显征兆,只有少数患者会发生头痛一场、恶心、呕吐等症,且随着病情进展,这些症状会愈发严重。大部分患者在发生脑出血后,都会出现活动受限、偏瘫、语言障碍等症状,还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患者会时常发生眩晕、呕吐等症,这主要是由于脑出血过程中,患者颅内压力随之增高,进而刺激脑膜所致。脑出血后,许多患者都会发生意识障碍,严重者还会出现嗜睡或深度昏迷状态,其严重程度与患者的病情发展存在一定关联,急症患者还会发生两眼凝视麻痹等危险症状[5]。

由于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极易发生生命危险,因此,为其在第一时间采取对症救治措施非常必要。以往针对此症的常规药物疗法,多以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等配合降糖或降压药物共同治疗,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效果尚未达到预期,患者容易发生心梗或血栓等不良后果。经过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研究发现,在常规基础上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效果较为理想。此类药物进入人体后,能迅速控制患者体内的总胆固醇水平及脂蛋白水平,并同时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产生。再加上其对机体颈动脉斑块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因此,能促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并在减少血栓生成的同时,降低炎性反应[6]。本次研究中,为研究组患者基于常规疗法之上应用他汀类药物后,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另一组,且血脂各项指标数值明显降低,脑出血各项指标数值更理想。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他汀类药物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一应不适症状,包括意识障碍、呕吐、头痛等,还能将相关指标调节至正常水平,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在脑出血合并高脂血症中的治疗效果理想,应用价值较高,可作为今后相关治疗的首选方法放心使用。

猜你喜欢

高脂血症类药物脑出血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与肝细胞癌发生风险的关系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