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代谢性骨病高危新生儿营养补充现况调查的应用研究

2022-10-10叶赣辉梁志媚

健康之友 2022年19期
关键词:代谢性骨病矿物质

叶赣辉 梁志媚 罗 艳

(兴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普儿科 广东 兴宁 514500)

代谢性骨病(MBD)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是由骨矿物质不足引起的疾病,包括生长发育缓慢、骨质疏松、骨折等[1]。有研究报道,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容易发生MBD,这是因为子宫内钙磷的积累发生在妊娠晚期,但早产儿的矿物质储存量不足,虽然可通过强化配方奶粉增加对早产儿的矿物质输送,但早产儿的肠道发育不成熟,会阻碍矿物质最佳吸收,从而增加MBD发生风险,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MBD检出率呈增加趋势[2]。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出生体重<2300g的早产儿中发生骨矿化不足的概率约为23%,在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中发生骨矿化不足的概率者高达55%[3]。MBD一般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的10-16周,但大部分新生儿在骨质减少20%-40%时才被确诊,其骨折结构受损,骨的基质及矿物质比例持续降低,会导致骨皮质变薄、软化及骨折疏松,以骨质变薄变脆为特点,会增加骨折发生风险,严重影响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4]。目前,临床上将存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矿物质摄入不足、长期应用利尿剂等危险因素的新生儿视为MBD高危人群[5]。《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临床指南》明确指出,对于存在MBD风险的新生儿应予以营养支持。但关于MBD高危新生儿的营养补充现况调查,相关报道比较少,其临床应用现况尚缺乏充分的数据支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临床对MBD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重症新生儿监护室(NICU)收治的200例MBD高危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营养补充情况、骨代谢相关实验室指标及MBD发生情况,以期指导MBD高危新生儿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期间重症新生儿监护室(NICU)收治的200例代谢性骨病高危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早产儿;(2)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500g),或者是胎龄小于32周;(3)肠外营养支持(PN)时间超过4周;(4)出生24小时内入院,健康存活;(5)家长对研究知情,且愿意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1)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2)遗传代谢病患儿;(3)严重先天性胃肠道畸形者;(4)家长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者;(5)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6)因各种原因难以坚持到研究结束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研究方法

⑴基本资料:采用本科室自行设计的基本资料调查表采集200例新生儿的基本资料,包括其性别、胎龄、住院时间、体重(出生及出院)、头围(出生及出院)、身长(出生及出院)等,计算住院期间的体重及头围、身长平均增长量。

⑵营养补充情况:记录200例新生儿住院期间的每日肠内营养(EN)中钙摄入量、磷摄入量为、每日总钙摄入量、每日总磷摄入量、每日维生素D剂量,相关公式如下所示:

①每日EN中钙摄入量(mg)=EN每日奶量(ml)×该配方奶含钙量(mg/ml)

②每日EN中磷摄入量(mg)=EN每日奶量(ml)×该配方奶含磷量(mg/ml)

③每日总钙摄入量[mg/(kg·d)]=[PN每天补钙输入量(mg)+EN每天钙摄入量(mg)+静脉中补充钙量(mg)]/体重(kg/d)

④每日总磷摄入量[mg/(kg·d)]=[PN每天补磷输入量(mg)+EN每天磷摄入量(mg)]/体重(kg/d)。

⑶骨代谢相关实验室指标:采集200例新生儿入院时及出院时的早晨空腹肘静脉血5mL,置于EDTA管中抗凝,于台式离心机中以3000r/min的速度旋转20min,分离血清置于-70℃冰箱中保存待用,采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采用希莱恒H900电解质分析仪检测血清钙、血清磷水平。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00例代谢性骨病高危新生儿的基本资料

200例新生儿中,男106例,女94例,胎龄32~38(34.04±1.17)周,住院时间14~57(44.29±5.10)d,体重增量(19.36±4.28)g/d,头围增长(0.27±0.10)cm/d,体长增长(0.39±0.14)cm/d。见表1。

2.2 200例代谢性骨病高危新生儿的住院期间营养补充现况

住院期间,每日EN中钙摄入量为5.72mg/(kg·d),磷摄入量为4.50mg/(kg·d),每日总钙摄入量为22.25mg/(kg·d),每日总磷摄入量为15.42mg/(kg·d),每日维生素D剂量为895IU/d。

2.3 200例代谢性骨病高危新生儿的入院及出院时骨代谢相关实验室指标

出院时,新生儿的血清磷、血清钙水平显著高于入院时,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00例代谢性骨病高危新生儿的入院及出院时骨代谢相关

2.4 200例代谢性骨病高危新生儿的代谢性骨病发生情况

随访6个月,200例代谢性骨病高危新生儿中共有17例发生代谢性骨病,发生率为8.5%。

3 讨论

早产儿MBD是因其骨矿物质减少及代谢紊乱引起的骨化异常,多发生于出生后的6~16周,其发生概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具有密切连续,其中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MBD的风险远高于正常体重初生儿。MBD的发生与多个危险因素相关,包括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母亲孕期营养状况、孕期服药影响钙磷代谢的药物等,早产是MB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约有80%的钙磷储备发生在妊娠晚期,胎龄越小则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钙磷越少,胎儿其钙磷储备不足,缺乏合成骨骼的主要无机质,出生后钙磷摄入不足,加之出生后几周新生儿的骨骼迅速生长,尤其是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胃肠道发育功能不成熟,在出生后短期内很难实现全肠内营养,难以有效对新生儿进行钙磷补充,导致MBD发生风险增高[6]。母亲孕期的营养状态直接影响胎儿的营养状态,若孕期母亲营养不良,缺乏钙、磷及维生素D,会导致胎儿营养供给不足,母体输送给胎儿的钙磷减少,增加MBD的发生风险。

对于MBD高危新生儿而言,良好恰当的营养补充对其远期生长发育尤为重要。这是因为MBD高危新生儿伴随着大量的骨质破坏,需要骨质重建,所以需要补充大量的骨矿物质以满足正常的生长代谢[7]。但收治于NICU的新生儿在感染、呼吸机使用及肠道喂养不耐受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新生儿的基础代谢增加,加之NICU新生儿提前出生,其器官及组织发育尚不成熟,需接受抗生素、呼吸机、利尿剂等长期干预,会影响新生儿的内分泌激素代谢,进而影响其骨矿物质代谢,导致骨质破坏速度加快[8]。预防新生儿发生MBD的主要措施是提高充足的营养物质,补充钙、磷及维生素D,临床需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在住院期间密切检测新生儿的血钙、血磷、维生素D等变化,及时调整喂养方案,在母乳喂养的同时添加母乳强化剂,及时补充钙、磷等,将MBD发生风险尽量降到最低,并最大程度降低严重MBD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推荐,MBD高危新生儿每日平均摄入热量80-100Kcal/kg,且随着体重增加而逐渐增加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9]。对于MBD高危新生儿不仅满足每日热量需求,还需补充适量的钙、磷等矿物质,并需要定期动态监测MBD高危新生儿骨代谢水平的变化,综合评估的骨代谢指标,包括血清磷、血清钙、血清碱性磷酸酶等,制定个性化的最佳磷钙补充剂量。本研究结果表明,住院期间,每日EN中钙摄入量为5.72mg/(kg·d),磷摄入量为4.50mg/(kg·d),每日总钙摄入量为22.25mg/(kg·d),每日总磷摄入量为15.42mg/(kg·d),每日维生素D剂量为895IU/d。提示我院NICU收治的MBD高危新生儿每日钙、磷及维生素D摄入量距离营养指南的推荐量还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结果发现,出院时新生儿的血清磷、血清钙水平显著高于入院时,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合理的营养补充能够改善NICU MBD高危新生儿的骨代谢指标,满足其正常的骨矿物质代谢需求[11]。本研究结果发现,随访6个月,200例代谢性骨病高危新生儿的代谢性骨病发生率为8.5%(17/200);提示营养合理补充能够降低代谢性骨病发生率。

综上所述,调查代谢性骨病高危新生儿的营养补充现状,为临床代谢性骨病高危新生儿的营养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可指导营养合理补充,满足新生儿的需求,降低代谢性骨病发生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发育,为同行开展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代谢性骨病矿物质
减肥和改善代谢性疾病或有新途径
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骨病的疗效观察
足月儿和早产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氨基酸浓度的比较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地方病防治核心知识大骨节病
喝矿物质水还是纯净水?
骨病义诊进社区三分钟推拿受追捧
不育男性年老时代谢性疾病风险更大
新国标定稿 “矿物质水”要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