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存在对跨境交付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生产性与消费性服务的异质性

2022-10-09姚宜君

中国商论 2022年18期
关键词:东道国生产性服务业

姚宜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29)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业正不断克服不可贸易性,不断扩大贸易种类和贸易规模。2011年以来,服务贸易迅速扩张,发展速度超越货物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增长点。

服务贸易与传统货物贸易在贸易模式上存在巨大差异。根据乌拉圭发展回合制定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服务贸易的模式可分为四种:跨境交付(模式一)、境外消费(模式二)、商业存在(模式三)和自然人流动(模式四)。

其中,跨境交付和商业存在多由专业化、商业化的法人提供,有较强烈的国际化动机,且可以对标制造业的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所以学界主要针对模式一、模式二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

在已有研究中,蒙英华(2010)提出,将商业存在(即FATS)划分为水平型FATS和垂直型FATS后,模式一和模式三之间仍然存在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服务贸易在出口与对外投资的关系上,与货物贸易存在差异。

然而,既有研究只关注了商业存在对跨境交付总量和分部门的影响,而未对服务进行生产性和消费性的划分。实际上,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在性质和影响因素方面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FATS对跨境交付影响机制的差异,并最终导致影响效果的不同。

本文对跨境交付的服务贸易进行了生产性服务贸易和消费性服务贸易的分类,对商业存在的服务贸易进行了水平型商业存在和垂直型商业存在的分类,并分别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商业存在对跨境交付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对跨境交付进行生产性服务贸易和消费性服务贸易的分类后,结果依然不变,且商业存在对消费性跨境交付的贸易创造作用大于对生产性跨境交付的贸易创造作用。(2)水平型商业存在对跨境交付、生产性跨境交付和消费性跨境交付都存在促进作用,垂直型商业存在对跨境交付的影响不显著。

1 文献综述

由于分模式的服务贸易统计尚未建立,故在早期研究中,学者大多用服务贸易(FDI)代替(FATS)进行研究。例如,Li,D.,等(2003,2005)使用保险和金融服务业的FDI数据,认为金融和保险业的FDI能明显促进模式一和模式三的贸易额。

随着数据可得性的提高,Lennon,C(2007)首次用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的境外商业存在(FATS)服务贸易额数据,得出结论:商业存在对服务贸易跨境交付的效应比其促进货物贸易的效应大。蒙英华(2010)进一步根据FATS的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目的地,将FATS划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发现两者都对跨境交付存在正向效应。

2 模型搭建及数据使用

本文研究的核心是商业存在贸易额对跨境交付贸易额的关系,使用引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在数据方面,使用2009—2019年美国对68个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的面板数据,加入个体和时间固定效应进行回归。为解决美国与东道国间距离不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引入“实际贸易成本”的概念,将距离与当年的国际油价相乘,再进行对数化处理,使模型可以进行时间固定效应的回归。

其他控制变量方面,构造衡量ICT指标的变量,取手机用户、固定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百分比的算术平均值度量东道国ICT发展水平。最终修改后的引力模型如下:

具体变量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变量声明与数据来源

3 实证结果及分析

3.1 商业存在与跨境交付的关系

在第1部分的研究中,本文重点关注商业存在作为贸易模式的特征,研究服务贸易模式三(即FATS)对模式一(跨境交付)出口的效应。

考虑到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在性质上的差异,本文将跨境交付按行业异质性划分为生产性跨境交付和消费性跨境交付,并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本文关注的解释变量——商业存在模式的出口额,取得了显著且为正的结果。具体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业存在的出口额平均增加1%,将使跨境交付的出口额平均上升0.431%,该结果印证了现有的研究结果,商业存在对跨境交付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

基于行业异质性,将跨境交付贸易分为生产性跨境交付和消费性跨境交付后,商业存在出口额和GDP的系数估计值均得到了显著且正值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同时,比较表2中(2)、(3)列系数估计值的大小,发现商业存在对消费性跨境交付的出口效应更大。

表2 引力模型回归结果

3.2 商业存在模式和跨境交付模式的关系

在第2部分,本文在兼顾商业存在贸易特性的同时,关注投资属性,将商业存在指标分为水平型商业存在(FATS)——向母国以外其他国家出口的服务贸易量(包括东道国和其他国家)和垂直型商业存在(FATS)——向母国的母公司出口的服务贸易量,并将两者加入计量模型,新的引力模型如下(表3):

表3 新的引力模型

在此基础上,以跨境交付、生产性跨境交付和消费性跨境交付为被解释变量,分别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基于水平型FATS和垂直型FATS的回归结果

对于文章关注的解释变量FATS 而言,水平型FATS(FATS_host和FATS_other)在回归中均取得了显著且为正的结果;而垂直型FATS对跨境交付的促进效应不显著,认为垂直型FATS对跨境交付没有影响。

依据跨境交付服务的异质性,进一步分析水平型FATS,发现:(1)FATS_host对消费性跨境交付的效应大于对生产性跨境交付的效应。(2)FATS_other对生产性跨境交付有正向效应,对消费性跨境交付的作用不显著。

3.3 结果分析

3.3.1 水平型FATS对跨境交付的促进

(1)服务提供方式的特定性。在货物贸易领域,传统理论认为,水平型FDI替代贸易,垂直型FDI促进贸易。服务贸易之所以与该理论发生偏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服务贸易的提供方式往往具有特殊性。某些服务行业一般只通过特定的贸易模式进行提供,如产权交易和网站服务一般通过跨境交付模式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一般只通过商业存在提供等。故很多境外附属机构为当地或其他地区提供的服务内容,与跨境交付提供的服务内容存在本质不同,所以不具备相互替代的条件。

(2)业务上的促进性。一些提供生产性服务的商业存在具有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作用,这种作用同样可以外延至服务业,促进跨境交付贸易的实现。比如,金融、保险业的商业存在,其本质功能是降低交易风险,促进交易达成,所以同样能帮助服务贸易克服汇率等交易风险,促进跨境交付出口的增加。LI,D.,等(2003,2005)通过研究保险和金融服务业的FDI,验证该观点并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3)水平型FATS对生产性跨境交付的促进:作用于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追逐”制造业的鲜明特点,且会间接影响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尤其是水平型生产性服务业FATS,可以同时提升母国和东道国生产性服务业水平,进而促进两国制造业的发展。“生产者服务业作为高级要素投入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是制造业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自身效率,降低了制造业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最终提高了制造业的竞争力。”两国制造业的提升会引发更多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最终促进了生产性跨境交付的出口。

(4)水平型FATS对消费性跨境交付的促进:适应当地需求。消费性服务业的出口直接面对进口国的消费者,满足其生活性的需要。不同于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的服务内容,消费者往往具有地域性鲜明的消费偏好。水平型商业存在在东道国发挥“进出口服务、接受订单和仓储服务、产品推广和销售、收集产品信息、联络客户和售后服务等”职能,可以更近距离地接触消费者群体,了解当地偏好,进而将信息传递给国内跨境交付服务的提供者,使跨境交付服务能更好地迎合进口国的消费者需求,提高出口量。这或许就能解释为什么水平型FATS中,只有对东道国的出口(FATS_host)会产生促进跨境交付的效应。而对附属机构东道国外其他国家的出口(FATS_other),由于缺乏东道国的消费者信息,也就无法对跨境交付至该国的出口产生显著的影响。

3.3.2 垂直型FATS对跨境交付影响不显著

服务业企业进行国际扩张的动机主要是寻求市场,促进最终品的出口,而非寻求效率,以促进中间品的进口。垂直型FATS的交易更多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行为,使企业内部可以协调资源配置、转移核心能力或利用关联企业交易合理转移定价达到税务筹划优化的目的,且服务的生产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程度尚不高,不太存在多环节专业化生产的情况。综合这两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垂直型FATS对跨境交付无影响的原因。

4 结语

本文聚焦商业存在对跨境交付的出口效应,且对商业存在和跨境出口都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得出不同投资性质的商业存在对不同服务内容跨境交付的影响效果。水平型的商业存在能较大地促进消费性跨境交付,为我国制定相应的服务贸易政策提供了思路。

(1)在服务贸易自由化平均程度较低的当下,提高服务市场准入,应对不同贸易模式做通盘考虑。提高服务业外资的准入,可能带来跨境交付进口额的协同增长。

(2)积极推动我国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带动跨境交付出口的增加。

(3)构建服务业的信息共享体系,尤其是鼓励对外投资的服务贸易企业为我国消费性跨境交付服务提供者分享东道国的市场信息,提高跨境交付出口商应对当地响应压力的能力,提高服务贸易的质量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东道国生产性服务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亟需优化
东道国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竞争力变化对跨国公司总部策略的影响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国公司本土化研究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国家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