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新旧高中物理教材对比分析
——以“摩擦力”为例

2022-10-08董爱军

物理之友 2022年8期
关键词:启发性摩擦力教材内容

李 俊 董爱军 杜 昆

(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 引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明确指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1]因此,教材内容的编写应通俗易懂,与生产生活相联系,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课程标准还提出物理课程应符合学生特点和年龄特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材编写要面向大众,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教材内容安排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学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笔者根据课程标准中关于“摩擦力”的学习目标以及主要学习内容要求,分别从4个方面对两版次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1)教材内容的模块划分;(2)教材编排顺序;(3)物理知识内容;(4)生活化探究问题。

2 教材内容

与2004年人教版教材相比,2019年版教材删减了“摩擦力”“滚动摩擦力”的内容,仅保留了“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表1)。2019年版教材既满足了课标要求,知识点也更为简洁明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更为突出,教材重难点的精细化分解更富有启发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通过两版次教材对比可以发现2019年版教材内容安排更具有启发性,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表1

3 教材编排

两版的教材内容顺序不同,具体见表2。

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9年版教材与2004年版教材相比,对“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学习顺序进行了调整。“滑动摩擦力”在先,“静摩擦力”在后,从初中已学的知识(滑动摩擦力)过渡到未知的知识(静摩擦力),其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种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教学安排,可促进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学生在学习静摩擦力时可类比滑动摩擦力,针对其产生条件进行自主探究,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2019年版教材的编排顺序更具有优越性。

4 教材内容呈现

首先,情境引入方式发生变化。2004年版教材中以“摩擦力的定义”引入,单刀直入。2019年版教材则以“问题”创设情境引入(表3)。

表3

2019年版教材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二是既可以检测学生的认知情况,又可以检查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认识中是否存在错误的前概念,若存在,要帮助学生实现有效转变。因此,相比2004年版教材直接以摩擦力定义的方式引入,2019年版教材更具有启发性、发展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

其次,两个版本在“静摩擦力”部分关于最大静摩擦力的实验探究方式有所不同(表4)。

表4

2019年版教材相比于2004版教材更具有启发性、时代性特征,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

5 生活化探究案例

在“生活化探究”方面,2004年版教材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了“知识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的物理课程特点,如图1、图2所示,2004年版教材在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的理论知识后设置了“说一说”“做一做”栏目,在滑动摩擦力的理论知识后安排了例题,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2019年版教材仅在“滑动摩擦力”部分以例题的方式设置了生活化问题。对比分析发现,2019年版教材缺乏科学知识学习后的生活实践探究,未能做到在系统学习之后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2004年版教材在每一知识内容学习后,都会提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

图1

图2

6 总结

通过对两个版次教材的对比分析发现,2004年版和2019年版教材各有特点,存在较大差异。2004年版教材编排是按照摩擦力分类展开的,知识较为全面,但部分知识(摩擦力定义和滚动摩擦力)只是对初中已有知识的简单重复,缺乏新意与时代感。

在研究2019年版教材时笔者发现:(1)其教材编排更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引入了数字化实验,操作简单,结果明显,更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其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材内容编写由已知向未知过渡,更好地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且注重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自主探究能力,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3)教材编写注重以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更具有启发性。

对比2004年版教材,2019年版教材内容缺乏生活化探究事例,未能关注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7 实施策略

根据以上的教材对比分析,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教材中部分学习内容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了较多的重复。教材内容选取应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明了学生当前学习的重难点,知道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不要过多重复已学知识,若需要唤醒学生已学知识,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进行教学;(2)教材内容选取时应联系科技的发展,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抽象的概念、理论变得具体、直观;(3)在提出问题或进行总结时,可以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比较典型的素材,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在教材内容安排方面,由已学知识向未学知识逐渐过渡,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记忆,此安排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猜你喜欢

启发性摩擦力教材内容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摩擦力三个特性的应用
自不量力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探究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神奇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