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2016-08-19陈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西藏高校转换教材内容

摘 要 西藏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应针对问题及其原因,以满足藏族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教学内容进藏族大学生头脑为落脚点,做到吃透教材读懂学生关注现实、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相融合,以及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相结合。

关键词 西藏高校 思政课 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 转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西藏高校加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力度,教学效果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整体上思政课仍难以引起藏族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解决其学习疑点、思想困惑以及实际需要及问题,被视为没有用的“副科”,听课成了走形式拿学分。

1原因分析

1.1教材方面的因素

一是西藏高校思政课使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针对的是全国高校所有大学生,因而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可能做到关照民族地区高校和少数民族学生并凸显一定的“民族特色”,致使教材内容与藏族大学生固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和道德观点等有一定的差异,使其有一种陌生感、距离感;二是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重复包括中学思想政治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虽然教材内容的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简单、缺乏深度和广度的重复则使教学易存在假大空、炒剩饭、不新鲜、跟不上时代的感觉,作为大学生对这种简单重复容易产生厌倦、拒绝接纳的心理取向。另外,教材内容本身属于间接经验和知识,且与藏族大学生的固有认知构成、思维习惯还有一定的差异,若“没有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这些知识是很难被受教育者完全接受或消化吸收的”,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制约了其学习兴趣的激发。

1.2教师方面的因素

一是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非科班出身较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欠缺,科研能力不足,忽视对教学内容、课程本身以及教学问题的研究,难以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藏族大学生学习的难点疑点并实现二者的有效对接,对现实问题、藏族大学生实际需要及问题的解释解决能力不足;二是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形成过程中,普遍“缺乏建构富有思想与逻辑的教学理路之能力;缺乏适应学生认知水平与成长需要设计教学体系之能力;缺乏理论联系社会实际的能力”,让课堂教学停留在照本宣科、就理论讲理论,或脱离教材、偏离教学主题;三是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为汉族教师,其语言文化背景、行为习惯、认知风格和思维习惯等与藏族大学生有显著差异,使其缺乏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影响其主动了解藏族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以及自觉认同“不同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逻辑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均有明显差异”,不利于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1.3学生方面的因素

(1)藏族大学生普遍基础理论知识较差、汉语表达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抽象思维能力欠缺,对接收理解理论性与逻辑性强的思政课造成较大的障碍,纯理论到理论的讲授往往也让其产生畏难情绪;(2)藏族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压力小、学习动力不足以及强烈的功利意识,以工具性价值来确定学习思政课的态度,有用则有意思,没用则没劲儿,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3)藏族大学生场依赖型认知风格、自律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和抗挫能力欠缺,学习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一旦学习上受挫则容易失去学习热情;(4)藏族大学生是有着特殊的精神特质、文化特征、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其日常生活、行为特征、认知风格和思维习惯等方面已深刻的烙上了藏传佛教的印记,干扰了藏族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思政课的理解接受和认同。

2转换的有关要求

2.1以满足藏族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

藏族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西藏高校思政课将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的出发点,因而,其转换应坚持在内容构成方面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针对性是指转换后的教学内容要体现教学对象的“民族特色”,满足的是藏族大学生而不是其他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从藏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其具有与汉族大学生不一样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逻辑判断和逻辑思维能力,针对藏族大学生应该理解接受认同的理论知识、价值观念和政治观点,应解决的思想认识困惑、现实需要和实际问题,需要获得的素质、能力和觉悟。因而,转换后的教学内容应当是有助于缩小藏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国家要求和个人发展需要之间的差距的知识、能力、觉悟等,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教材的重点难点。实用性是指转换后的教学内容要突出“管用”,是为了解决藏族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的实际需要和问题,而不只是传授教材上的知识体系。要能够解释藏族大学生的学习难点、思想疑点、认识盲点,解决藏族大学生的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和成长成才实际问题,能够就藏族大学生日常不良行为、引导其确立规范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做人做事准则等。因而,转换后的内容应当有助于藏族大学生“明确关键问题、症结问题所在”,把握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解释解决自身需要及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过于关注教材的理论性思想性。层次性是指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要条理清晰、逻辑顺畅、层次分明,这是由教材内容体系的层次性、教学目标内容的层次性和教学对象思想认识问题的层次性决定的。教材内容体系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的课程;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中心的课程;以初步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为重点的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划分为思想素质目标、政治素质目标、道德素质目标、法纪素质目标和心理素质目标等等;藏族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的层次性则体现为个体方面的学习、人际关系、情感、择业等问题以及社会方面的权利与义务、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问题。同时,凸显层次性也有助于精简教学内容、改善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的情况。因而,西藏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要以问题为切入点,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藏族大学生思想认识现状,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教学内容体系。

2.2以教学内容进藏族大学生头脑为落脚点

西藏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内容进入藏族大学生头脑,因而,应其转换应在内容呈现上坚持现实性、基础性和通俗性的统一。

现实性是指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要理论联系实际,让教材上冰冷的概念原理散发出时代的气息。据调查,“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思政课实现‘入脑入心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在于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因而,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一方面要突出其“三贴近”,贴近藏族大学生的所生活体验的社会现实、所需要解决的现实困惑及问题、所需要获得的现实态度情感;另一方面要贴近时代,与世界及中国社会及西藏发展的新变化、新问题和藏族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新变化、新问题进行有效对接,这不仅能将不可避免的重复内容进行一定广度深度的提升,也有助于不断呈现更鲜活的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做到常讲常新。基础性指的是转换后的教学内容要难易适中,要从藏族大学生的学情出发,跟藏族大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汉语言表达理解能力不足、抽象思维较差、抗挫能力欠缺等实际情况相适应,既能满足藏族大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又有助于促进其学习新知识,还有助于提高藏族大学生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否则太深奥易让藏族大学生退怯,太简单会让其感觉简单重复。因而,转换后的教学内容“应当浅易一些,重点对学生加强基本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而非纠缠于思想政治理论与知识本身的系统性与深刻性。”通俗性是指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要通俗易懂、藏族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而不是就理论讲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艰深与晦涩的语言历来就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忌”,也是汉族教师向藏族大学生传递思政课教材内容的大敌。如前文所述,多数藏族大学生汉语理解表达能力欠缺、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和理论基础知识较弱,通俗化的呈现方式不仅能够拉近汉族教师与藏族大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有助于藏族大学生理解接受理论。因而,西藏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转换要用具有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语言,最好是汉藏结合的双语教学,把陌生的内容变得亲切,把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使复杂的道理变得简单,以提高藏族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学习参与度。

3转化的几点建议

3.1吃透教材、读懂学生、关注现实

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的前提是要吃透教材、读懂学生。(1)吃透教材。“吃透教材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基本功。对教学能力普遍存在不足的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而言,吃透教材首先要吃透课程,“了解这个课程体系中每一门课程的设置目的,尤其在培养、塑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的独特地位、功能”,准确把握每门课程的课程定位,理清每门课程的价值、目标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其次,对教材内容要“了然于胸”,理解教材编写者意图,全面把握教材内容体系、结构布局、逻辑脉络,厘清其主线,抓住其主题,确定其重点难点,透彻理解基本概念、理论,避免“消化不良、理解有误、运用不当、含糊不清等。”最后要积极主动使用新教材,要有“教材版本意识,领会最新修订的要求,掌握最新修订的内容,弄懂最新修订的原因”,并及时将最新修订的教材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而不是置教材版本修订于不顾,同样的教材、教案、课件用好几年。

(2)读懂学生。教学是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的最终还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认同;藏族大学生是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具有与其他大学生群体不一样的道德观念、政治观点、思维习惯、认知风格等,因而,西藏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必须读懂藏族大学生。首先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下实践和网络平台等渠道洞察藏族大学生的思想世界、走进其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既要了解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式、兴趣爱好等,进而准确把握他们的认知水平,又要在了解青年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成长环境、现实诉求”,全面准确了解藏族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其次要研究藏族大学生的新变化,“经常地审视和研究产生于青年大学生中具有普遍性、深刻性的新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趋势,预测其变化带来的影响等,并在此基础上决定对这些变化的态度及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最后要本着同理心去理解藏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方面与国家及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问题,而不应大惊小怪或者责怪埋怨。这是提高广大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素养的内在要求,更是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所在。

同时,藏族大学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环境下的活生生的个人,其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准则、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都受到当下时代变化、社会转型、西藏实现环境等的渗透和影响,并对思政课教学效果有一定的消解作用,而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藏族大学生对新生事物和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涉及个人发展、民族发展和西藏发展的现实问题都较为关注,渴望教学内容紧贴社会实际和现实生活,因而,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必须比教材更加丰富、更有新意、更具现实性。关注现实一方面可以及时扩充教师的知识面和信息量,避免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老化,而难以对重复的教学内容在深度广度进行提升,致使藏族大学生误认为思政课纯粹是炒陈饭,是脱离实际的说教, 而产生“厌食症”;另一方面能“让理论与时代发展和社会现实联系更密切,使教学内容中所呈现的一些观点与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相符合”,改变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状态,并能提高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保证教学能做到常讲常新,消除藏族大学生视思政课为一套空洞无用的过时理论的误解。

3.2重点 热点 难点 疑点相融合

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的关键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藏族大学生学习现状及学习特点,以问题为切入点,将教材重难点、社会热点焦点及藏族大学生的学习难点、思想疑点及现实需求和问题进行有效对接与整合,实现教材内容与社会现实及藏族大学生实际的深度融合。之所以要实现这种融合,一是为了实现教学内容贴近现实、贴近实际、贴近藏族大学生,增强其现实性和针对性,提高藏族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的有效性;二是为了提高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研能力。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通过教研结合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定位能力、教学内容的阐释能力、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和批判能力以及对藏族大学生的把握能力,实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达到教研相长;三是为了提升西藏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传授能力。关键就是能将理论与社会现实及藏族大学生的实际进行深度融合,让理论变得更亲近藏族大学生。一方面通过教师加强对课程、教学内容、社会现实及藏族大学生的研究,可以不断夯实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提高相关的专业知识素养,避免对本学科的相关基本理论缺乏深透理解,致使理论阐述缺乏论据,理论的内在逻辑混乱;另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关注学术前沿,解释社会现实,回应社会思潮,解决藏族大学生思想困惑及成长问题,避免教学“浮于表象,缺乏理论深度和学术性,只是重复学生已经知道的、教材中写的、媒体中讲的东西”。因而,西藏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应着力解决教材重难点、社会热点角度及藏族大学生学习难点思想疑点深度融合问题,以促进教学内容进入藏族大学生头脑,实现藏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由“现有水平”向“应有”水平的提升。

3.3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

藏族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难以接收、理解、接受和认同,既有藏族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欠缺的原因,也有教师没有将理论讲清讲透的因素。教学内容转换要实现进入藏族大学生头脑,就要注重将理论讲透讲清,做到以理服人。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藏族大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理性思想能力不足,要真正做到以理服人,一是要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在逻辑展开上遵循“是什么”、“为什么”及“怎么样”的思路,立足藏族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避免逻辑上的较大跨越,不能不讲 “为什么”而直接就去讲“为什么”及“怎么样”,并由贴近藏族大学生实际的现实生活例子或小故事导入,塑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保证整个教学过程要做到目标具体、层次分明、指向明确,避免逻辑混乱;二是从“主要讲清‘是什么转变为主要讲清‘为什么”,“为什么”的讲授要考虑到藏族大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辅以几个短小的案例以摆事实讲道理,将逻辑和分析方法贯穿起来,做到逻辑清晰,详略得当,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避免就理论讲理论;三是注重引导藏族大学生弄清楚“怎么样”,培养其反思及批判能力,将提高客观看待问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理性处理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并进行适当的拓展思维训练,帮助其掌握理论工具。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情动人,将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结合起来。因民族心理的缘故,藏族大学生普遍高认同本民族文化,对主流文化或意识形态认同度不高,易导致狭隘民族主义的心理倾向,因而,思政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要以藏族大学生的角度来进行。首先要根据藏族大学生的学习现状、认知特点和思维习惯,选取合适的较为柔软的方式,既要说理充分,又要动之以情,做到“情理相融”,不能不顾及藏族大学生的心理感受,完全照搬教授汉族大学生的方式,生硬灌输或高高在上的空洞说教;其次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有一种对藏族大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多走进、多联系、多交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来体现爱意,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藏族大学生的距离,满足藏族大学生渴望获得教师理解认同和尊重的心理需求;最后要善于发现藏族大学生的闪光点,接受并认同其民族特性,重视并针对其出现的精神空虚、思想困惑、前途迷茫等问题,给予精神关怀与鼓励支持,引导其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促进其健康成长。

基金项目:本文为西藏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支持计划立项课题“‘立德树人视角下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QG20156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玲(1980-),女,河南罗山人,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部,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参考文献

[1] 周伟.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困境与突破——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169-170.

[2] 李毅弘.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难点透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98-101.

[3] 李学民.民族地区高校汉语授课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素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3):23-26.

[4] 王天恩.问题逻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2011(7):38-42.

[5] 佘双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北京教育:德育,2012(5):21-25.

[6] 李忠军,孟宪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年度发展报告(2013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50.

[7] 侯保龙,李森林.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整合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4):153-155.

[8] 周亚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J].江苏教育研究,2013(2):34-36.

[9] 陈占安.关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1(10):4-9.

[10] 杨建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四个要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

[11] 陈文泽.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65-69.

[12] 关凤利.思政理论课教师职业情感的重要指向[N].光明日报(理论版),2016-5-19.

[13] 吴倬.论研究型教学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5-49.

[14] 顾钰民.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能力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11(10):43-45.

[15] 艾四林.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需要处理好的六种关系[J].北京教育(德育版),2012(8):12-14.

[16] 陈秉公.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猜你喜欢

西藏高校转换教材内容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