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料实证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2-10-08姚积群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7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教学内容

姚积群

(肥东县撮镇中学 安徽合肥 231602)

历史教学除了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外,还要重视学生对历史的感悟,提升其历史综合素养。史料实证被广泛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形成历史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史料实证,主要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真实的历史资料来还原知识情境,引导学生解读史料,内化历史理论知识,获得对历史的感悟。同时,利用史料开展教学,能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完整叙述历史事件,对历史人物进行正确评判,结合历史思维分析社会现象。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史料实证,将史料融入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

一、借助史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新课教学的首要环节,其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在以往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并未充分认知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往往采用复习旧知识的方法导入新课,使新课导入有效性降低,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导入环节,还应在该环节引入针对性的史料实证,借助真实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鸦片战争的必要性,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寻找鸦片对当时我国人民健康所产生的影响、危害的视频或者图片,将那个年代鸦片对人民群众的荼毒景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视觉、听觉及心理等均产生刺激作用,在正式上课前先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在导入环节融入史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对课文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结合以往所学知识,教师予以引导,学生发现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况。此时引入新课:“在中国急需被拯救的时期,发生了什么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事件?让我们共同探究。”借助史料导入新课,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主动探究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知识。

二、借助史料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事件庞杂琐碎、历史知识抽象,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有较大难度。同时,每节历史课均有重点难点知识,这些知识又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只有突破这些重点难点,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在重点、难点教学时,教师在课前收集符合教学内容的史料实证,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使重点、难点知识变得更为具体形象,使学生更深层次理解相关知识。例如,在《戊戌变法》教学中,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是本课重点难点内容之一,为了鉴别“公车上书”这一内容,教师在课前收集相关史料实证,主要有康有为的《我史》和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其中均说到“公车事件”是真正开展过的;而茅海健的《公车上书考证补》和欧阳岳峰的《公车上书,康梁编造历史神话》均认为“公车上书”不可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上述四则史料实证展现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其通过分析史料来鉴别该事件。在史料实证的指导下,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更具有说服力,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还提高了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三、借助史料丰富内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历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历史知识,还需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仅围绕教材,而由于教材内容有限,学生无法全面了解相关历史知识,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其综合素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史料实证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培养其综合素养。例如,在《儒家思想》教学中,教师可列举有关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的名言,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孟子的“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等,让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和儒家思想名言,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通过这样的史料实证,学生能学习到更多相关知识,还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学完成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更多的儒家思想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人文素养。

四、借助史料布置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作业是巩固知识和复习知识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选择题海战术,这极易导致学生对作业出现厌烦心理,长此以往则会降低其作业效率。因此,在布置作业环节中,教师可适当结合史料实证,让学生在阅读、分析史料实证过程中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知识。这样既能有效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升其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抗日战争》教学完成后,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布置作业,主要为北大学者胡昭衡的两则日记:一则描述在抗战爆发初期,胡昭衡弃笔从戎加入八路军,通过打游击的策略抗击日军的装甲骑兵部队;另一则描述胡昭衡从事宣传工作时跟随部队行军百里,不仅要面对恶劣的环境,还要躲避敌机的空袭。让学生根据这两则日记来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并写下自己的感悟。在第二节课中,教师让几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交流和讨论。结合史料布置作业,能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中总结出相关历史知识,深刻记忆课堂所学知识。同时,在史料实证作业中,学生有所收获和感情,形成了良好的历史综合素养。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挖掘更多史料实证教学资源,并将其合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史料实证资源来分析教材中知识,形成历史思维。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应用史料实证尚处于初期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实践,以使史料实证资源更好地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教学有效性。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