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理念下的中考微专题复习课实践与思考*
——以“等腰三角形之答案不唯一微专题”一课为例

2022-10-08袁良同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27期
关键词:等腰三角分类解题

袁良同 左 敏

(1.庐江县乐桥镇初级中学 2.庐江实验中学 安徽合肥 231500)

近几年,中考微专题复习课研究已成为数学教研的一个新视角。这类课选择学生薄弱环节或某一考点切入,由浅及深地对一个图形或某个性质、某种解题策略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学以致用,在校际公开课上执教了一节微专题复习课,课题为“等腰三角形之答案不唯一微专题”。下文梳理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反思,供研讨。

一、以生为本,设计目标

以生为本的中考微专题复习课,要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练习。学生在解等腰三角形之答案不唯一类问题时,易出错或漏解。为分析学情,笔者和学生面对面交谈,在交流中发现学生审题、分类讨论标准的确定等都存在问题。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将教学目标确定为:重温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轴对称性,能够灵活运用性质来解决问题;当等腰三角形的边角位置不确定或形状不确定时,训练学生用分类讨论思想来分析题目和解题。“如何确定分类讨论的对象与标准”是复习的重点,“选择恰当的分类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再逐一分析使结果不重不漏”是复习的难点。

二、专题跟进,解决问题

(一)前置练习,先学后教

教师适当布置一些前置性小练习,让学生在课前有预习和思考的过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否则课堂上的以生为本就是一句空话。教师安排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习题。具体设计如下:

1.旧知回顾: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轴对称性。

2.前置练习。

例1 在等腰三角形△中:

(1)底角∠=50°,△另外两个角度数为。

(2)如∠=50°,△另外两个角度数为。

(3)如∠=50°,那∠的度数为。

例2 在等腰三角形△中:

(1)腰=5,底=3,△的周长为。

(2)边=5,边=3,△的周长为。

(3)边=5,边=2,△的周长为。

设计意图:重视审题教学,教会学生“咬文嚼字”,明确条件中所给角和边的位置不确定时,需将角分底角或顶角进行讨论、将边按底或腰进行讨论,在严谨、严密的逻辑推理中应用分类讨论思想。

例3 在等腰△中,是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40°。画图并求顶角∠的大小。

预设:(1)等腰三角形按角如何分类?画出各种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

(2)依据文字画出图形,然后求顶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动手画三种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让学生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不同,导致高的位置可以在形内、边上或形外,为求顶角∠的大小搭建脚手架,降低问题的难度。

3提炼升华:归纳答案不唯一成因,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

设计意图:回顾解题过程,思考哪些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哪些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怎样对研究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再逐一分析使结果不重不漏。在反思中编织“竖成线、横成片”的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二)课堂反馈,建立模型

生本课堂上,学生不能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应当积极投身课堂探究之中。师生在课间积极交流,共同经历观察、猜想、实验、探究等过程。在课堂反馈环节,师生共同释疑,在合作中整合知识,形成技能,提炼方法,形成等腰三角形解题的思维框图,构建完整的分类讨论思想体系。

设计意图:发挥信息技术的助学作用,在反馈时用几何画板形象展示,当角或边的位置不确定时,等腰三角形的形状不唯一、三种三角形高的位置不一样,让学生先直观感知后抽象思维。在生生合作和师生交流过程中,运用自拍的视频建模解题过程,师生一起梳理所学,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变练演编,深化提高

知识学了就要用,课堂练习是对教学效果的最佳检验。以两道等腰三角形的例题来检验课堂所学。

例4 (1)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为(2,2),点在轴上。若△为等腰三角形,求点坐标。

预设:审题时,让学生知道“线段位置不确定,可能是腰也可能为底”,找到点位置是解题的突破口。

变式练习:如点在坐标轴上,你能找到多少个符合条件的点?写出点的坐标。

图1

图2

图3

(2)四边形为矩形,边,的长分别为6和8;点在矩形内部,点在边上。如△∽△,且、、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长。

预设:没给出图形的题目答案多不唯一,画出矩形,思考怎样确定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践行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教学生用尺规帮助找点(见图2、图3),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求的长。实践证明,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后,答题正确率更高。

三、教后反思,提升效果

(一)信息技术的助力作用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信息化给数学的教与学带来巨大改变。教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紧随教改之潮流,注意发挥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课堂上,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例1、例2中边角位置的变化情况,例3中高的位置随三角形形状变化的情况,在数学建模环节借助自拍视频总结归纳解题过程,构建完整的分类讨论思想体系。在技术条件下,创设声色并茂的动态课堂,学生学习兴趣高涨,都能积极主动投身复习之中,这比教师枯燥讲解下被动接受知识的效果要好很多。

(二)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

以生为本的复习课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笔者先“问诊”学生出错的原因,然后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微专题跟进辅导,训练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想学生之所想,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计复习课,紧扣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和强化训练,在由易到难的梯度设置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三)问题驱动的探究学习

复习课上老师所授的内容多是已学的旧知,学生容易产生一种“炒冷饭”的感觉,他们在复习课上的学习兴趣没有在新授课上高。对此,教师可设计系列探究性问题,精选典型例题,以“问题链”形式驱动课堂教学。本课以等腰三角形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以探究为方法,以利用抽象分类讨论思想解题为目的,在系列探究性活动中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提炼解题方法、培养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等腰三角分类解题
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巧用比妙解题
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联手解中考题
解题勿忘我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