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程式语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应用
——以大学英语四级段落翻译为例

2022-09-29胡克莉

文教资料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语块词块程式

胡克莉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英语作为一种全球化的通用语种,是现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语言能力之一,也正因如此,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在学生的毕业、就业以及升学当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随着近年来我国“一带一路”等对外经济政策的开放,需要新时代的从业者不仅能够进行英语基本交流,同时要能在文化互动中准确地介绍中国故事。于是自2013年起,大学生在参加四、六级英语考试的过程中,翻译环节被调整为汉译英整段翻译,且文字主题大多围绕我国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介绍,需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汉语原文转换成120 —180词的英语内容。而这一举措无疑对学生的语言水平提出更多要求,并需要教师寻找更为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双语种翻译转化技巧。

一、程式语的概念内涵

(一)“程式语”解读

关于“程式语”的具体解读,不同语言研究领域均对其有着各自的理解。例如在“语言习得”理论当中,认为程式语具有“范例生成式”特点;“心理语言学”理论中,则将其理解为一种“整存整取”的记忆式学习法;而在“语料库语言学”理论中,则重点关注语言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复现率,以此作为程式语的构建标准。因此根据以上特点,实则可以将“程式语”理解为学习者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词块”“语块”“惯用表达”“预制语块”等,也就是“由个体关联词共同组成的语言序列,其在进行使用过程中往往不经过语言规则进行生成,而是存在学习者的记忆当中,根据使用需求进行提取”。

(二)程式语的分类

根据上述特征,不难发现“程式语”在使用过程中是由学习者根据汉语词义来将不同词块“预制”为连续或不连续的排列结构,并以此对英文语块进行记忆,从而在进行翻译或表达时能够自动将对应的双语序列联系在一起。例如出现“水质污染”时,会自动与“water pollution ”进行对应,“宠物狗”则与“pet dog ”进行对应。而在其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便是根据汉语的表达含义与英语单词以及语法联系在一起。

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习者的语言印象,使其在进行翻译或表达的过程中不再受到母语表达习惯的干扰,而是能够更加准确地将语义和词块、语块联系起来。故而按照程式语的表达特征以及句法功能,可以大致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类。

(1)多词词汇。也就是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拆分的词汇组合,例如private cars(私家车)、by and large(总体上)等;

(2)词汇搭配。主要是一些常用语或复现率较高的词汇,如:I think(我认为)、see you again(再会)、 pay attention to(注意……)等;

(3)句子框架或引语。用于牵引话题或是组局谋篇,如“Most of the views...”(大多数观点)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普遍认为)等。

而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进行翻译的文章段落主要以书面语表达为主,因此程式语教学无疑是能够帮助学生尽快熟练翻译技巧的手段之一。

二、程式语在汉英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一)程式语在汉英翻译中的转换原则

语言“翻译”的过程,不仅仅是语码间的转换,更是强调要将一段完整的语义用另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学习者的目光不能够集中在语言和句型方面,而是要综合对比两种语言形式的文化环境与表达习惯。这一点也正是教师使用程式语为学生开展翻译教学的关键,只有先明确两种语言的区别所在,才能够更加顺畅地建立两种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避免在表达过程中出现混淆现象。

例如,在汉语的表述习惯中,最为明显的特征便是可以通过“语境”来代替主语或宾语的作用,并且其词汇表达很少会受到“时态”与“数量”的影响。而相比之下英语则并不依赖“语境”,在其完整的语句表达中,必须要关注以上语言要素的变化以及构成。只有根据其规约化特征来掌握词与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建立起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联系。

(二)程式语进行汉英翻译的分解过程

1. 梳理段落成分

一段完整的话语,是由多个主题内容按照逻辑结构串联而组成,因此在使用程式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梳理段落中的信息成分,再根据每一部分所表达的具体含义来区分“时态”“数量”以及“主宾构成”。

2. 搭建主句框架

也就是利用英语的5类基本句型(见表1),将各句信息主体表达出来。这一环节是使用程式语的重点以及难点所在,由于语言的实际变化往往要比这些“公式化”句型更为丰富,因此学生在“套用”或“预制”语块的过程中,难以灵活地对其作出调整。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典型句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变化规律,使其能够将特殊含义的语句与局势框架对应起来,如“南方人离不开米饭”(Southerners can’t live without rice);“……比……昂贵”(...is expensive than...)。

表1 英语的基本句式

3. 填补修饰成分

这一环节也就是将“多词词汇”与“词汇搭配”部分填充至文章框架中,使得段落整体内容更加饱满,语言衔接更为流畅,从而达到完整翻译的表述目的。

(三)程式语在英语四级段落翻译中的应用实例

本文以2018年12月英语四级翻译真题《手机依赖》(原文略)为例,讲述程式语在英语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我国群众在使用手机时的过度依赖现象,整体可分为4个部分,按照结构可划分为:① 表达观点(第1句),② 手机的好处(第2—4句),③ 转折(第5句),④ 负面影响(第6句)。根据每一句话的信息主体,可以构成其段落框架。

(1)人们在生活中离不开手机,甚至包括老人(In China ,people can’t live without mobile phones, even the elderly).

(2)通过手机能够拓展社交范围(Using mobile phones can expand the scope of social networking).

(3)还可以进行购物、上网,并且能够随身携带(Shop, surf the Internet, and take it with you).

(4)通信费用比传统电话便宜(Communication costs are cheaper than traditional phones).

(5)然而人们过度依赖手机(However, people rely too much on mobile phones).

(6)年轻人甚至忽视现实中的社交(Young people even ignore social interaction in reality).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便能够进一步根据原文内容在框架支干部分进行填充,使得文章表述逻辑更加清晰,且前后衔接更为紧密。

三、程式语在汉英翻译中的常见错误与纠正技巧

(一)多词词汇错误

四级英语翻译环节,通常是强调学生根据段落给出的话题内容来进行复述,这一环节中不仅要突出重点,还要把握原文的叙述结构来进行“组句成段”。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便会涉及一些关联词或衔接短语的使用,以保证能够完整地还原文章结构,例如对事物“换一种说法”时,对应“in other words”;表达观点的“前后顺序”时,对应“in the first place”;分析观点的两面性时,对应“on the one/other hand”。

然而每当涉及此处,学生常见的错误便是将“in”与“on”搞混,或是将“hand”“place”混淆,且“words”以单数形式出现等。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除学生对“程式语”应用不熟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过于关注语法规则,但是却忽略了根据语言表述目的来进行词汇组合。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类似词块或语块作为语言单位来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并重点指出过度解读以上语块会产生的相关错误,以此实现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的目的。

(二)词汇搭配错误

词汇搭配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便是“虚化动词”,例如“make full use of”(利用),“pay attention to”等,词块开头的动词“pay”和“make”往往并不具备实际含义,仅仅是作为单词组合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很多学生在进行汉英转换的过程中,常常会根据汉语表达的含义来相应地改变词块组合,从而出现类似“take full use of”“take attention to”的错误。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过于关注单个词汇的含义,或是受到语法的“负迁移”暗示,因此忽略了单词组合之间的共现关系。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其将“make”“have”“take”等复现率较高的虚化动词罗列出来,并熟悉其各类动名搭配短语,同时在课堂中利用“给短语寻找合适的虚化动词”等游戏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以此避免类似错误的出现。

(三)谚语错误

由于当前四级英语翻译环节中,最常出现的内容多与国内的社会时事、文化历史相关,因此其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类似于“有志者事竟成”之类的谚语。而这些谚语内容在英语日常表达中往往出现的频率不高,并且其语言组合结构也与英语表达习惯有很大的不符,故而常常导致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困难,并将其译为“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虽然在语法以及词汇组合上并没有错误,但是这样的语句却会在语言结构本身转移阅读者的注意力,使其无法对话语原本想要表达的思想进行领悟与认知。而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通过词汇本身来建立双语联系的方式,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语义表达的方式入手,原文多突出的重点“决心”这一词汇本身便与动词“愿意”“必须”有着强烈关联,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引导学生从“will”作为名词的用法进行思考,以此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四、关于程式语的展望思考

(一)程式语将成为二语词汇习得的重要趋势

传统的二语教学模式中,缺乏对“词汇”与“语法”之间的关联性思考,导致学习者在看待二者关系的过程中始终将其置于彼此割裂的状态。其中比较明显的误区,便是大部分学习者认为“词汇”并不具备“语法”的生成特性,且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受到语法规则的约束。

也正是因为这一因素,使得学习者在接触词汇的过程中,常常会受限于语法影响,仅能够在语法认可范围内对词块、句子以及习语进行使用,而一旦接触到具有鲜明文化属性的词语,如“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等,便无法根据语义而自动生成对应的语块,并受到语法负迁移影响出现不完整的语言转换。

而针对以上问题,程式语给出的解决方案,便是强调学习者突破“词汇”与“语法”相互分割的传统观念。基于功能性及语用角度出发,将词汇理解为“可自动生成”的单词串。例如,程式语在教学过程中,将语言分为了“固定搭配”“多词语块”“半固定搭配”以及“高频搭配组合”等几种形式,学习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再是基于语法规则对语言进行模式化的转化,而是根据语言携带的具体信息,将其与对应的表达模块联系起来,并在语义透明、句法灵活、含有空槽的句式模块中,填入具有代表象征的单词内容。从而使学生不再受固定的语言转化形式困扰,而是能够快速地将关键词汇嵌入预制语言结构中,并节省语言编码时间的同时,也有效提高语言转换的准确程度。从这一点来看,程式语将作为一种更高效的方法取代传统语言学习方式。

(二)语料库将成为程式语学习的重要工具

程式语的两大特点分别是“共现”与“复现”,其中“共现”是指“face a problem”(面对问题)与“take a step”(采取措施)这样的关联词汇,其中应用过程中既可以作为连续组合排列在一起,也可以使用“... if not ... ”进行连接,并在前后嵌入具体内容。而类似这样的词串往往可以直接作为预制结构“存储”在学生脑海当中,并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直接使用。

“复现”则是需要学习者通过语料来寻找高频出现的词束,通过观察其在文本当中的表达方式或使用规律,从而能够将其作为一种不加分析的组块而存储,并能够在使用时根据语言表达需求来整体提取。

而借助语料库,学习者可以将不同的词汇或词块输入搜索选项中,通过检索列表呈现的单词序列,来观察“共现率”或“复现率”较高的语块或是词串,并将其作为程式语的预制结构进行使用。从另一个层面而言,语料库的使用,可以帮助学习者发现语言使用情况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其不但能够满足程式语学习对词汇数量、语言规律以及句式结构的研究需求,更是能够通过数据以及具体语境来为学习者提供实例,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语言意识。

五、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程序语的具体含义与分类,进而在此基础上结合英语四级段落翻译实例,对其在汉英转换中的用法进行了分析。同时,总结了学生在程序语翻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希望本研究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猜你喜欢

语块词块程式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英语程式语可学性的语言模因论解读
基于Motor-CAD的增程式电动车发电机设计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词块教学
词块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增程式电动环卫车APU启停控制策略的设计
从语块类型看英语专业大学生语块获取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词中的词块研究
语块的性质及汉语语块系统的层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