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增长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耦合关系研究
——以四川省为例

2022-09-29陈雨欣

文教资料 2022年11期
关键词:格兰杰中等职业四川省

陈雨欣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文件开篇便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的地位有了质的飞跃。2022年5月1日,刚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即将实施,新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规定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由于长久以来受到“学而优则仕”等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人们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这种思想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学业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纵观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十三五”期间更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兼顾升学与就业的双重属性,新时代赋予了中等职业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实现就业市场的供需平衡,促进劳动力结构的合理稳定,必须坚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因其特殊属性,与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工作要点》指出,我国正全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其中一点便是要推动职业教育“长入”经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将科学技术在人力资本的作用下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前的中等职业教育是否适应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不适应的话,原因为何?四川省是我国西部职教大省,据《2021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学校)482所,招生42.2万人,在校生102.7万人,约占全国在校生人数的6.5%;2021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53850.8亿元,约占全国总量的4.7%。本文以四川省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对近20年经济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相关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四川省经济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耦合关系,为四川省经济与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互动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以期使四川省经济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达到双向互动的动态平衡关系。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类型之一,中等职业教育是学生继初中阶段教育后参加的一种教育,兼具升学和就业双重属性。中等职业教育(简称中职教育,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四大类)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出现是适应于工业化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教育类型,主要是指“对从事某种职业提供必需的职业能力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与劳动力市场结构联系紧密的“实用性”教育,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后续阶段、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中间”色彩更加明显,兼顾学生的就业和升学的特色更加鲜明。

(二)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是相对于经济增长的概念,主要包括质量与数量在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仅是数量的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国家在长期范围内,因整体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带来的全体社会成员收入的增长,或经济总量的增长,最直观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三)耦合

耦合,本为度量模块间关联程度的一个物理学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致联合起来的现象”。在社会科学领域,耦合是指两个不同的社会现象的要素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表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借用“耦合”的概念,用于衡量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具有交互作用,且探究这种作用是单向的还是双向互动的。

二、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假设

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程宇认为“中国职业教育带有更强烈的‘经济属性’”,周宏等人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发现,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且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为明显,在分析职业教育规模和质量对经济的影响时,王伟等人的研究表明,“职业教育规模和质量均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左芊对湖南省2015—2017年教育投入和经济总产值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对湖南全省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4.7%,而高职教育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6%”。李洪平采用丹尼森和麦迪逊的算法,研究发现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高于同期高等教育。因此,研究假设为: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高度耦合的,即经济发展自觉承担了对职业教育的责任且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二)变量选择

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评价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的指标通常为:“职业学校数量、职业学校在校生数量、生均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以及专业数量等”,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一般为“GDP、人均GDP、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速度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等”。本文选取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单位:万人)表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标,记为ZS;选择人均GDP(单位:元)作为经济增长指标,记为AG。同时,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选取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选择2005—2020年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相关变量数据。

(三)实证分析

1. 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概况分析

2005年至2020年期间,得益于全体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四川省人均GDP总体呈增长态势,由2005年的8828元增加到2020年的58009元,15年间增长约5.57倍。在此期间,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现基本稳定到2005年水平,从在校学生人数波动情况来看,中等职业教育较低迷的发展状况可见一斑,具体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2005年至2020年四川省人均GDP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变化

2. 单位根检验

时间序列分析的假设是:随机误差是平稳过程。事实上,经济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往往并不平稳,而平稳和非平稳(带有趋势性)的时间序列在性质上会有很大的差别。非平稳序列,由于外生冲击对该序列的影响,无法预测未来走势,而平稳序列则可以。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对统计数据构造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同时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前提应保证序列的平稳性。因此,为了防止出现数据假回归现象以及替代抽样随机假定,需要对数据本身的平稳性进行分析。本研究选择标准检验方法——ADF(单位根)检验用来检验时间序列平稳性,如表1、表2所示。

表1 四川省经济发展变量ADF检验

表2 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变量ADF检验

3. 格兰杰因果检验

根据上述ADF检验结果,经济发展一阶差分时间序列数据是平稳的,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变量时间序列数据是平稳的,这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为了更进一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需要进行变量间的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于平稳序列而言的,而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对于非平稳时间序列同样具有一定可靠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四川省经济增长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结果分析:从表3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对于第一个假设,其统计量的值为0.37,值为0.55,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接受原假设,即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是引起四川省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第二个假设中,统计量的值为18.72,值为0.001,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经济增长是引起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格兰杰原因。

三、四川省经济增长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耦合关系研究结果与反思

(一)实证结果

经济增长与中等职业教育在理论上应是相互作用的双向耦合关系。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2005—2020年四川省经济增长变量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经济增长是引起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格兰杰原因,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是引起四川省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检验结果表明,四川省经济增长与中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着单向耦合,而不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即四川省经济的增长承担起了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适应了中等职业教育的需要,而中等职业教育却没有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

(二)关于实证结果的思考

经济的增长承担起了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教育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经济的增长可以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源”,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也影响着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中等职业教育因其“特殊性”,在教学设备、实训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远远高于同等级的普通教育。根据教育部近10年的教育经费统计公千来看,虽然在全国层面依然普遍存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教育资源短缺的影响的问题,但对职业教育甚至多年都高于普通教育。从研究结果来看,经济增长自觉承担了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任务,该结果也与经济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相契合。

中等职业教育却没有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与劳动力市场结构联系紧密的“实用性”教育,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加快,单凭教育规模的扩大并不足支撑经济发展的弊端日益凸显。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肩负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稳定就业市场供需平衡的重任。由于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办学水平、学生管理、毕业生职业前景等都有待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较低,经济增长与中等职业教育之间仅存在单向耦合的关系,“经济职业教育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三)对策建议

1.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

首先,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减少专业重复设置和盲目设置,增强新设置专业的可行性分析和远景规划,提高教育对经济的服务效率。其次,做好人才市场预测分析,达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以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知识和内容,更新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使专业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匹配,进而缓解区域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供需矛盾。

2. 优化区域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县级政府统筹为主,学校缺乏话语权导致造成区域中等职业教育有时会严重脱离经济发展实际,通过全面统筹布局,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以期全面提高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激励作用。有研究表明,从全国范围来说,四川省属于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最弱的地区 之一,究其原因与资源分配不均有着紧密的联系,提升区域间资源贡献与援助,以期提高教育对经济的服务效率。

3. 加强政府的引导,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大部分是非“自愿”选择,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因此,招生数量和生源质量难以保证。今后应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提高民众对中等职业职业教育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格兰杰中等职业四川省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及缺陷
数据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