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粤东诗歌总集编纂考述

2022-09-29

文教资料 2022年11期
关键词:闺秀总集粤东

宋 迪

(韩山师范学院,广东 潮州 521000)

粤东地区包括今汕头市、梅州市、汕尾市、潮州市、揭阳市五市,也称岭东、潮嘉地区。虽然隶属广东,但其文化与以广府文化为代表的岭南文化相比,独具特色。“虽然学界日渐注重区域文化研究,但通常都是将行政区域与文化传统混而为一,以‘岭南文化’来涵盖整个广东的历史、文化。而实际上,地处‘岭东’的潮嘉地区,无论方言、习俗、历史、文化乃至学术资源,均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明清时期,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与前朝相比有极大的发展,粤东文化随之发展,同时具有自己的特色。

明清粤东地区诗人辈出,诗坛兴盛,涌现了大量优秀的诗人,如丘逢甲、黄遵宪、林大钦等。目前研究者整理、点校的多为别集,总集还未得到重视,相当一部分尚未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历史上粤东诗歌总集始于南宋知州常祎,元《三阳志》云:“古瀛集,帙三,凡著述之关于州,常侯祎命编为集。”此说已见引于王象之《舆地纪胜》。《永乐大典》(卷五千三百四十五)“潮”字号所录“题咏”一门,殆即出自常氏之集,其中多难见之篇,如陈知柔“读潮本韩集”。然此书早已亡佚,明时潮志简略,于诗未有专辑。清代至民国时期,粤东大量致力于保存发扬乡邦文化的有识之士搜集整理前人诗作、编纂总集,现存的粤东诗歌总集基本都是这段时期刻印刊行的。

据饶宗颐《潮州艺文志》、骆伟《岭南文献综录》等目录书,共整理出1949年以前粤东诗歌总集41种,现将笔者经眼的15种分类介绍如下。

一、粤东诗歌总集

(一)温廷敬《潮州诗萃》50卷,1915年前后

目前规模最大、收诗最多、保存资料最为齐全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为手抄本、孤本,正楷抄写,线装,两卷合为一册,现藏于汕头市图书馆,是现存最有价值的潮汕文献之一。甲编12卷,乙编36卷,闰编2卷,共25册,精抄工整,选辑了自唐、宋、元、明至清末的潮籍诗人436人,只录往哲先贤,不收当世存者,每人名下有小传。诗歌6530多首,凡百余万字。2001年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整理点校本,加入了温廷敬《潮州名媛集》的序、例言及原书闺阁卷所未收的三位女诗人的作品作为闺阁卷的附录。

温廷敬在粤东诗歌总集的编纂方面可谓泰山北斗,他以一己之力编纂了多部总集,如《潮州唐宋元人吉光集》、粤东唯一的闺秀诗总集《潮州名媛集》,还编有自周秦至隋唐女性文学总集《宫闺古藻集》、文集《茶阳三家文钞》,以及这部集大成之《潮州诗萃》,饶宗颐称其“条流昭晰,闳博精详。考作者生平,兼扬榷其风格,古今作品,咸萃于斯,诚海涵地负之巨观,足为来学矜式,厥功伟矣”。

(二)陈珏《古瀛诗苑》5卷,1715年

初刊于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年),现存最早版本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凤城世馨堂补刊本,汕头市图书馆藏。1997年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据韩山师范学院吴榕青教授自广州购得世馨堂本影印出版,品相不如汕头市图书馆所藏版本。此集共5卷,卷一为前集,收宋、元、明三朝潮州人诗作,自陈希伋至梁之鼎,共39人;卷二、卷三为今集,收清代前期潮州人诗作,自陈衍虞至陈王猷共18人,附方外5人、闺秀5人;卷四、卷五为别集,收宦谪游寓之作,自韩愈至洪份,凡130人,附方外2人。总269人,诗609首。温廷敬《潮州诗萃》即仿此书体例。是集人无论显晦,时不分远近,一以得诗之先后为次,以便后至者续入。

陈珏(1654—1731年),字比之,一字双山,海阳郡城(今属潮州湘桥)人。太学生。陈衍虞第六子,在七子中最为知名,与从子陈王猷共同编选《古瀛诗苑》,有《砚痕堂集》《过庭集》行世。

(三)杨天培《潮雅拾存》不分卷,1770年

此书仅存清抄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善本。此本笔者未见原书,仅得中山大学《全粤诗》项目组成员自国家图书馆手抄后整理录入电脑的文档。自宋陈希伋至清饶时英,收潮州诗人、闺秀、释子共131人,诗745首,每人名下有小传。因该书为抄本,未刊刻成书,错漏颇多,目录中诗人顺序与正文相左处不少。

据《潮州艺文志》著录:“(杨天培之)子钟跋云:先君自壬午教授惠州时,即有志辑潮雅,至庚寅授徒惠来,汇为一集。因诗存人,不因人存诗。”可知,此集成于庚寅1770年。或许为现存最早已成书的粤东诗歌总集。

(四)吴鸿藻《潮州灵光集》6卷 稿本(尚未编辑完备)

现藏汕头市图书馆,善本。此书为自唐至民国潮州人诗文集,始唐陈元光,迄民国饶锷,共110人。唐宋1卷,明1卷,清3卷,以文为主,诗极少。书前有吴鸿藻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自序。编辑大意云:“先正著述,不特年远者,吉光片羽,弥觉可珍,即世近而人已亡,遗文上有十之一二,足以彰潜德,励后人者,皆辑而录之,定名曰《灵光集》,窃取汉鲁灵光殿岿然独存之意,以志庆幸。”

(五)温廷敬《潮州唐宋元人吉光集》4卷 稿本

现藏汕头市图书馆,收潮州唐、宋、元三朝34人诗、偈51首,文54篇,奏议略6首,遗句4则。始唐陈元光,终元释与性。书前有温廷敬民国十一年(1922年)自序:“潮州唐宋人之诗文集,无一存者。即志乘所采,亦寥寥可数。余窃病之暇日,就所见辑得数十首,虽一鳞片甲,然要多吾潮人向所未睹者,名曰‘吉光’,以示物少见珍之意。后有所得,当更续补之。”

二、区域诗歌总集

(一)饶鼎华《汇山遗雅》12卷

现藏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古籍库,民国印本,具体刻印时间不详,书前序最晚为民国十八年(1929年)温廷敬序,或为1929年印本。辑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先达遗诗,首夏一泓,终范蒥淑,凡19人。

温廷敬为此集作序,序中解释书名缘由:三河镇在潮梅交界处,汇汀河、梅河、清远河为韩江,经丰顺、潮安入海,前人又称其为汇川。此处之山或许为作者名为汇山。

温廷敬在序中亦将其与《潮州诗萃》做比较,与《潮州诗萃》互相参照,选诗旨趣有所区别,同时亦有补阙之功。

此集虽仅限汇川诗人,范围狭小,诗人数量不多,但所选诗作已略备众长,诗人小传也是宝贵的文献资料,可参补邑志乘。体例严谨,编辑质量较高。

(二)张榕轩、张耀轩《梅水诗传》,1901年;《续梅水诗传》,1911年;《梅水诗传再续集》,1978年

为古梅州(嘉应州)宋末至清末及民国初年嘉应五属先贤之遗诗选集,有《初集》(又称《前集》)10卷,《续集》3卷,《再续集》2卷,共7册15卷,收入635位诗人的诗作3千多首,始宋蔡蒙吉,终古荣喈,每人名下附有小传。《初集》于1901年刻印出版,《续集》于1911年出版,《再续集》于1978年在台北出版。自《初集》至《再续集》,前后竟相距77年。可见“写书难,编书难,出书更难”。2005年三集再版。《初集》由张榕轩、张耀轩辑刊,张芝田、刘燕勋编订,《续集》由张榕轩、张耀轩辑刊,张芝田、张麟寓、黎茂仙编订,《再续集》由张芝田、黎茂仙选编,管又新校订,黄仁荪增补。

三、家集

(一)杨立高、杨少山、卢蕴秀著,王定镐编选《三渔集约钞》1916

父子媳三人诗总集,2册4卷,计渔父杨立高《爱吾庐吟草约钞》1卷,共收录诗作65题102首;渔子杨洪简少山《澹如书室诗集约钞》2卷,共收录诗作198题451首;渔妇卢蕴秀《吟香阁集约钞》1卷,共收录诗作58题72首。

此集初刊于民国五年(1916年),30年代翻印一次。十年浩劫中,书、版均荡然无存。1996年4月,杨世华先生尝以电脑打字横排刊印,因印数不多,流布未广。2011年夏,杨氏裔昆觅得原版影印件,于2012年编辑整理并重刊。

此集为家集中唯一一部将女性诗人几乎置于与男性诗人同等地位的诗集,独具特色。

(二)郭汉鸣《缨溪集》铅印本,1947年

汕头市图书馆藏。郭汉鸣集其先人缨溪、铜君、芹甫等十四人之遗诗为《缨溪集》,诗136首。以辈序长幼排列。每人诗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为序分类,共五类。附录五篇散文。

(三)刘志学《东湖胜概集》,存《潮州桃坑刘氏族谱》

据1992年《潮州桃坑刘氏族谱》之周成《〈东湖胜概集〉序》后编者按:“本文原无写标题,根据饶宗颐《潮州志·艺文志》载,乃我十七世祖志学公编著《东湖胜概集》之序文,并说明集中编入东莆(林大钦)先生序文。今读其文意亦至为明显,故而加上标题,至于《东湖胜概集》之内容及范围并无说明,是否序文之后《祖居山水》以及所有诗篇均为其内容,惜未发现此书为憾耳。”

饶宗颐《潮州艺文志》集部·总集类第一便是《东湖胜概集》,著录如下:“《东湖胜概集》明海阳刘志学编存。载钞本《刘氏族谱》。志学字行甫,号肯斋,东津人,嘉靖戊子(1528)举人,福建漳州府同知。东湖在韩山后,为刘氏胜游之地,是集又有林东莆序。”下有周成序全文,并无林大钦序文,且周成序录自《东津刘氏族谱》,或许饶公亦未见过《东湖胜概集》原书及林大钦序文。

《潮州桃坑刘氏族谱》中周成序后有咏东湖诗作33首,其中18首无作者。有姓名者15人,只有盛端明一人为潮籍人士。若此即为《东湖胜概集》原貌,则可能为现存最早的粤东诗歌总集。按现存集中内容,归入家集类似有不妥,但因其载族谱之中,姑且归入此类。

四、唱和集

(一)丁惠衡《荔枝唱和册》,1882年

初刊于光绪八年(1882年),汕头市图书馆藏民国五年(1916年)重印本,百兰山馆藏版。此书为丁日昌、何绍基吴门唱酬墨迹集成。

(二) 《金城唱和集》岭南宝经阁刊本,1899年

汕头市图书馆藏。丘逢甲、王恩翔唱和之诗集。王恩翔序云:“仲阏来持菽园书索余与仲阏唱和诸作,因谋钞寄菽园。计余来潮,在戊戌之秋,凡四阅月。两人得诗二百首,其不愿以示人者,则化灰和泪吞之。综两人诗,犹得百五六十首,不忍泯没,姑名之曰《金城唱和集》云尔。其他由所作,非唱和之什不入焉。”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丘逢甲与挚友王晓沧居潮州城内,王晓沧将他们两人4个月往来唱和的诗作交给时在新加坡的丘菽园。1899年春,经时敏学会会董之一的邓纯昌校对过的诗集,由位于广州双门底的书坊宝经阁刊刻印行。

(三)陈龙庆《龙泉岩游集》,1918年

初于民国七年(1918)春月印行,汕头市图书馆藏。2016年陈琳藩将其与陈龙庆别集《百怀诗集》合为一集影印出版,为大型丛书《潮汕文库》之一种。正集及补遗共121家,杂文15篇、诗673首、词43阙。自序云:“蓬洲西郭外有山曰‘龙泉岩’,前明翁襄毅读书处,亦即余小子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游钓之处也。虽无东山丝竹之情,而凭吊流连亦足骋怀娱目。故当春秋佳日,结伴游遨,每有良朋,仅多高咏。洵足壮山川之色,通声气之缘。庆自甲申岁始学为诗,迄今三十年。其关于斯岩之诗文,积稿亦多。今岁重阳日及重阳后五日,远近吟侣惠然肯来。借从公之余闲,开登高之胜会,一觞一咏,一唱一和,莫不钩心斗角,尽态极妍。视从前世袭珍藏之诗篇,约得十之四,亦云盛矣。汕岛同人题名勒石,李君耀宇由摄影以赠,同人更足为斯岩别开生面。庆前惧诗篇之散失也,业经编成三卷,抄录成帙。同人见而韪之,怂恿付梓。于是重加编次,广为搜罗,自明嘉靖甲辰起,迄今年甲寅止,相距三百七十一年,得诗若干首,以年代先后为次序。古作仅百分之一二,而近作特多。在前贤吉光片羽固自可珍,在时贤巨制鸿篇允堪共赏。”

(四)杨光祖《西湖唱和集》

杨光祖、辜师陶等人游潮州西湖,唱和之作。

五、闺秀

温廷敬《潮州名媛集》抄本,1913年。汕头市图书馆藏。收自宋至清潮州女诗人22人,诗作158首,每人名下有小传。

除上述15种外,还有26种笔者未经眼的,分列如表1。

表1 潮州女诗人诗集26种

续表

综上,笔者知见的粤东诗歌总集合计41种,内容比较明确的有39种,分类如表2。

表2 明清粤东诗歌总集分类情况

五类中以家集数量为最多,其次是唱和集,闺秀集最少。家集多说明潮人重宗族传统,唱和集多说明诗人往来交流频繁。闺秀集最少是正常情况,其他地区也是如此,有些地区甚至一种都没有,粤东地区有温廷敬编《潮州名媛集》一种,是整个广东省仅有的两种闺秀总集之一,实属难能可贵。但后人将其作为《潮州诗萃》的附录收入后,粤东闺秀总集的数量也几乎为零了。6种区域诗歌总集中有5种是今梅州地区的,梅州地区虽自古以来皆为潮州府所管辖,整个粤东地区的诗歌总集都是冠以“潮”或“瀛”字的,但自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潮州府析出嘉应州后,嘉应州便独立存在,从总集编纂情况也显示出客家文化独立于潮州文化之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当时客家人的文化自觉意识。

前两种及闺秀集编者大多以诗存人,家集及唱和集编者大多亦兼有以人存诗。因此,粤东诗歌总集质量参差不齐,许多总集已经湮没无存。如前文所述,大量粤东诗歌总集尚未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从地方文献的保护和传承的角度来说,还有很多工作有待 开展。

猜你喜欢

闺秀总集粤东
《闺秀》
黄花闺秀,蕙质兰心——茶人曹锦旺说黄花茶
一部清诗研究的力作*——评夏勇《清诗总集通论》
目录学视域下的地域总集范畴辨析
粤东剧界演变发展及其戏剧史意义
清代闺秀赠妾诗词的情感诉求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唐宋元人总集考辨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
传统目录著作中总集类发展史略
八乡山——粤东革命的摇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