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梁设计中应用隔震设计技术的方法

2022-09-27魏一绗

大众标准化 2022年18期
关键词:隔震桥梁能量

魏一绗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1)

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交通网络布局力度,制定桥梁建设长期规划,实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桥梁建设。根据国家交通部发布的数据,“十三五”期间,共计投入697亿元桥梁建设资金,改造危桥3.4万座,新建桥梁13.36万座。为保证桥梁运行状态,控制病害发生机率,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于桥梁结构的负面影响,施工企业在整个结构规划与施工过程中,应当正视隔震结构设计,通过系统性探讨,逐步完善施工技术体系。

1 桥梁结构隔震设计特点

分析桥梁结构隔震设计原理与特点,施工人员实现了认知观念的全面转换,明确隔震设计基本要点,推动隔震结构设置以及技术应用等系列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1.1 桥梁结构隔震原理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21年国内共发生5级地震37次,地震发生频次明显增加,地震发生后对于桥梁结构稳定性会产生极大破坏作用,降低了桥梁结构强度,压缩了服务年限。近些年来,相关设计团队充分吸收借鉴过往地震灾害经验,在分析桥梁结构对地震动力响应、地震损伤机理以及结构节点抗震性能的基础上,以隔震技术作为切入点,不断修正桥梁结构设计方案,形成稳定高效的抗震体系。隔震技术的目的在于将因地震引发的地面运动与桥梁结构进行分割,将地震灾害危害性控制在有效范围内,保证桥梁结构稳定型。为全面提升隔震性能,隔震技术应用环节,设计人员可以适当调整桥梁结构自振周期,通过自振周期有效控制,阻止地震能量传入桥梁结构,消除桥梁结构位移反应。除了进行自振周期管控之外,在隔震技术设计环节,需要做好桥梁结构阻尼设置工作,通过加大阻尼的方式,提升桥梁结构稳定性,增强地震处置能力,如图1所示:

图1 桥梁阻尼器实物图

为实现减震设计有效性,消除技术设计盲目性,可以采取能量模型,对减震设计进行必要的量化分析,数学模型为Ein=Eve+Ee+Ep+Ei,其中Ei表示隔震设备能量消耗;Eve表示桥梁结构动能与弹性势能综合;Ein表示地震发生后桥梁结构承受的总量量;Ep表示桥梁结构弹塑性变形引发的能量损耗;Ee表示桥梁自身的阻尼消耗能力。借助能量构成数学模型,可以引导设计人员在隔震结构设计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举措,通过消耗地震能量,将桥梁结构塑性耗能控制在合理区间范围内,进而达到改善桥梁结构强度的目的。

1.2 桥梁结构隔震特点

桥梁隔震设计的出发点在于通过引导地震能量,隔绝能力传播路径,达到减震、避震目标。与传统抗震技术相比,隔震结构可以持续控制地震破坏力,借助柔性支撑结构,强化地震能力吸收效能,从而最大程度地改善桥梁结构自身形态,确保结构稳定性,全面提升桥梁结构抗震效能。从过往经验来看,地震发生后,桥梁出现位移的机率较高,位移发生后极易破坏桥梁已有结构。基于这种实际,在隔震设计环节,技术人员通过阻尼器等设备组件,对地震能力进行损耗,逐步抵消桥梁自振幅度,从而将桥梁位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全面提升桥梁结构稳定性,积极应对地震危害性,降低地震破坏。

2 桥梁结构隔震结构主要类型

为全面提升桥梁结构抗震能力,最大程度地降低地震产生的危害性,延长桥梁结构使用寿命,减少病害发生机率。需要综合现有技术经验,全面细致地梳理隔震结构主要类型,增强桥梁结构隔震结构设计有效性。

经过多年技术总结,桥梁结构隔震设计技术体系日益健全,设计团队在总结地震发生规律、桥梁破坏机理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性举措,定向进行隔震技术设计优化,通过结构优化与性能升级,持续改善隔震结构技术形态,实现地震能力有效分割,降低地震对于桥梁结构的危害性。例如,现阶段多数设计团队主要采用地基结构隔震技术、基础结构隔震技术、上部结构隔震技术等新型技术方案,可以最大程度地屏蔽地震能量,达到隔绝地震危害区域,增强桥梁结构稳定性。具体来看,地基结构隔震技术以桥梁地基结构防护作为重点,通过屏蔽隔震以及绝缘隔震等举措,全面提升地基结构对于地震能量应对能力。这种技术处理方式,尽管可以有效屏蔽地震,发挥隔震效果,但是对于直下型输入波,难以发挥有效作用,表现出技术局限性。基础结构隔震技术主要针对于桥梁地基,通过绝缘隔震以及能力吸收隔震等多种方式,持续增强桥梁结构的隔震能力,提升抗变参数,保证结构整体稳定性。上部结构隔震技术主要应用于桥梁上方结构,技术人员通过隔震装置,来完成地震能力的吸收与隔绝,逐步抵消地震能量,实现隔震功效全面发挥,推动桥梁结构隔震工作有序开展。

3 桥梁结构隔震设计技术应用策略

桥梁结构隔震设计技术应用环节,应当在转换技术思路的前提下,以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为框架,通过技术要素合理化应用,设置桥梁结构隔震设计技术应用体系,确保桥梁结构抗震能力。

3.1 地基结构隔震技术应用策略

桥梁地基结构隔震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精准把握技术定位,立足地基结构隔震对象,通过对屏蔽隔震与绝缘隔震等相关路径的构建,持续强化隔震能力,优化桥梁结构布局。实际操作过程中,设计人员在屏蔽隔震技术应用环节,根据桥梁结构规模与施工场景,按照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进行地基可操作处理,将屏蔽板埋设在开挖内,这种结构设置可以有效隔阻地震力学波,实现常态化的地震波应对能力。为提升屏蔽板隔震能力,技术人员需要采取更为直接的技术处理方式,组织人员对屏蔽板进行质量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购计划,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影响最终隔震效果。在进行绝缘隔震的技术处理环节,其原理在于通过刚度较强或者地质较软的地基抵消地震地基输入波,从而产生较好的隔震与减震效果。为达到这种技术目标,技术人员以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为框架,综合桥梁地基地质特性,有序做好隔震技术处理,确保地基结构隔震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3.2 基础结构隔震技术应用策略

桥梁基础结构隔震技术主要作用于桥梁地基结构,在地基结构与上方结构之间,安装隔震装置,从而增强基础结构的抗震能力。实际技术应用环节,技术人员主要利用绝缘隔震、能量吸收隔震两种处理方式,通过多元化隔震方案,搭建起完备化隔震技术体系。实际操作环节,在桥梁基础结构绝缘隔震技术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借助滚动轴承,来起到隔震效果,在轴承参与下,最大程度阻隔地震产生的破坏力。为确保滚动轴承隔震作用充分发挥,技术人员需要严格遵循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综合评估滚动轴承性能,选择轴承类型,采取有效举措,加速现有轴承施工流程的完善,确保轴承施工效果,减少隔震技术漏洞的出现,全面增强隔震技术应用能力。能量吸收隔震在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主要通过减震装置来实现,通过系列设备有效参与,提升桥梁结构抗变能力,从而延长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强化基础结构应变能力。从过往经验来看,部分设计团队在能量吸收隔震技术应用过程中,没有能够吸收借鉴以往经验,对桥梁基础结构的吸收隔震技术模块进行整体评估,评估环节缺失,使得整个桥梁对于地震能量吸收与处置成效受到限制,放大了地震能力破坏作用,引发桥梁结构变形等情况,造成结构损伤。基于这种认知,设计团队在能量吸收隔震技术应用环节,应当坚持问题导向,设置系统化、完备化能量吸收隔震评估方案,对技术应用成效、技术应用可行性进行科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必要举措,进行能量吸收隔震技术方案的优化,通过完善能量吸收隔震施工方案,定向提升桥梁结构的隔震能力,有效解决能量吸收隔震技术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

3.3 上部结构隔震技术应用策略

桥梁上部结构在隔震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依托隔震装置来实现,现阶段相关隔震装置类型较多,技术构成复杂,为保证隔震技术应用效果,技术人员需要从附加振动隔震、能量吸收隔震两种方式来实现,通过隔震技术方案的精准选择,改善上部结构隔震性能,发挥技术部优势。在附加振动隔震技术处置环节,技术人员需要在振动结构周边区域,增设与桥梁本身载荷无关的振动体,一旦地震发生后,桥梁自身受到的振动能量快速转移到振动体,从而消除地震能力产生的冲击作用,降低地震带来的桥梁结构破坏作用。在能量吸收隔震技术规划与应用环节,可以充分吸收借鉴桥梁基础结构能量吸收隔震技术优势,总结施工经验,明确技术要求,搭建起完整的隔震技术应用体系,实现桥梁基础结构、上部结构科学联动,将地震波进行有效转移,隔绝地震能量危害性。例如通过增设阻尼装置的方式,顺利完成地震能量隔绝,通过地震能量科学处置,持续增强桥梁结构整体强度,保证结构稳定性。

4 桥梁结构隔震设计技术应用要点

精准把握桥梁结构隔震设计技术要点,梳理隔震设计技术脉络,稳步消除隔震设计盲区,实现桥梁结构强度的稳步提升,为后续桥梁运行管理等工作有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4.1 细致评估隔震技术应用条件

从现有技术经验来看,桥梁隔震技术类型多样,为保证隔震技术应用成效,发挥桥梁结构对于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有效防范桥梁结构病害,施工团队在整个隔震技术方案规划、应用以及管理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从前期准备入手,组织人员进行实地勘察,评估隔震技术应用前提,结合隔震技术使用条件,开展综合性选择。为确保选择有效性,需要评估桥梁结构是否存在刚性桥墩、桥梁所处区域地震发生概率、桥梁结构下部结构共振可能性,通过系统化评估与综合化分析,科学论证隔震技术方案可行性,避免隔震技术选择不合理,影响最终实际的隔震效果,降低地震对于桥梁结构的危害性,消除潜在安全风险,确保隔震技术应用成效。

4.2 健全完善隔震技术应用原则

桥梁结构隔震技术体系构建环节,为保证隔震技术有效利用,在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引导下,系统梳理隔震技术应用要求,细化隔震技术应用条件,结合桥梁结构隔震设计技术要求以及应用场景,设置隔震技术应用模块,以持续提升桥梁结构隔震技术水平。在科学性原则引导下,施工人员应当综合系列要素,在明确隔震技术原理、隔震流程的前提下,优化隔震技术应用流程,厘清隔震技术要点,通过隔震技术精准化应用,确保隔震设计效果,发挥隔震技术优势。为降低桥梁结构隔震技术应用难度,消除潜在风险,施工人员应当遵循实用性原则,从隔震技术可行性角度出发,兼顾隔震技术应用效果与成本管理要求,逐步增强桥梁结构隔震设计有效性,为后续施工技术应用、施工流程管理等活动有序开展创造便利条件,切实提升桥梁结构隔震技术管理效率。

4.3 持续提升隔震技术应用模块

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可以从粘滞阻尼器、铅芯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等技术类型选择入手,通过隔震技术合理化应用,持续提升桥梁设计有效性,增强桥梁抗震能力。具体来看,粘滞阻尼器作为常见能耗装置,在适应过程中,应当综合桥梁所处区域的气候、地质等环境要素,采取相关技术方案,对粘滞阻尼器参数进行必要调整,通过技术调整,提升变形应对能力,持续改善隔震技术水平,确保桥梁合理化应用水平。铅芯橡胶支座应用中,施工人员需要确保分层橡胶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通过分析力学特性,做好技术设备选择,通过设备选型,提升铅芯橡胶支座的耐疲劳性能,确保设备刚度与屈服度,通过性能优化,将地震产生的能量进行有效损耗,从而发挥技术优势。

5 结语

桥梁规划设计环节,隔震技术方案的合理化应用,对于桥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有着极大裨益,是全面增强桥梁抗震能力重要举措。文章在分析桥梁结构隔震基本原理与技术特点前提下,多维度出发,探讨桥梁结构隔震设计方法,明确隔震设计应用要点,形成系统完备隔震技术模式。

猜你喜欢

隔震桥梁能量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能量之源
市政桥梁工程中的隔震设计分析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关于公共建筑防震减灾新技术应用的研究
开年就要正能量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