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平市延平区艾草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2-09-27游建华

山西农经 2022年17期
关键词:艾草中草药农药

□游建华

(南平市延平区农业农村局,福建 南平 353000)

艾草(Levl.et Van)是菊科、蒿属植物,别名家艾、艾叶、陈艾、大艾等,多年生草本呈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分布广泛,全国各地除西藏以外均有分布,多生长于荒地、坡地、森林及草原地区,具有温经、活血、安胎等作用。

艾草是应用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之一,很早就应用于养生。随着国家对中医的重视和人们养生意识的提高,艾草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艾草不仅可以当作艾灸产品运用,还可以作为添加物用于养生食品、肥皂等。

1 艾草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艾草作为一种药食同源中药材,自苗期均可以应用。庾韦花等(2020)研究发现,艾草挥发油中含樟脑、1,8-桉叶素、龙脑、崁烯、石竹烯、4-松油醇、α-松油醇等主要成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记载,艾“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草、艾烟具有抗虫、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饲料添加3%艾草粉能够促进蛋鸡产蛋,提高鸡蛋品质,增强鸡蛋的抗氧化能力。艾草还可以用来杀虫除螨,应用越来越广泛。艾草可以作为植物性土农药原料。

2 延平区地域特点与优势

延平区为非艾草优势产区,于2019 年从南阳引进南阳市艾品种于当地种植,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目前延平区艾草规模栽植面积超过13.3 hm,艾草产量达到30 t/hm,产值超过33 000 元/hm。延平区艾草产业发展初期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艾草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延平区应及时分析问题并予以解决,助力艾草产业发展壮大。

2.1 生态环境优良

延平区是闽江源头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面积18.84 万hm,森林覆盖率73.6%,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13.8 万个/cm,被称为“天然氧吧”。境内山多地少呈“八山一水一分田”,以丘陵、山地为主,低山广布,河谷与小盆地错落其间。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延平区艾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种植环境。

2.2 地理条件优越

延平区地貌特征明显表现为丘陵山地,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低山丘陵分布广,是典型的山区县。延平区境内水系十分发达,河网密布,境内72 条支流纵横交织,除“一江三溪”(闽江、建溪、富屯溪、沙溪)以外,流经延平区境内的闽江分支流还有武步溪、吉溪、高州溪、斜溪、新岭溪、西芹溪、照溪、王台溪,河流年径流量达97 亿m。

2.3 气候条件适合

延平区气候属温和湿润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1981—2010 年气候资料,延平区年平均气温为19.8 ℃,最热月为7 月平均气温为29.0 ℃,最冷月为1 月平均气温为10.0 ℃,极端最高气温41.8 ℃,极端最低气温-4.7 ℃,全年无霜期305 d,平均年降水量1 647.7 mm,光照时间长,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 758.8 h,辐射能充足,热量资源集中。

2.4 区位优势明显

延平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是闽江的起点城市,境内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距离福州市高铁站开车不到1 h,距离沙县机场开车30 min。延平区全境列入福州都市圈范围,是南平对接福州的“桥头堡”,毗邻长三角、珠三角旅游区,辖区内现有合福高速铁路,南三龙、鹰厦、外福、峰福4 条铁路,福银、浦南、南平联络线、京台、延顺等5 条高速公路,205、316 两条国道,正在建设延平港洋坑港区,未来1 000 t 级轮船可沿闽江直溯沿海港口,交通十分便利。

2.5 土壤条件良好

延平区境内山地丘陵土质疏松,结构良好,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腐殖质含量较多,土质以灰泥田为主,土壤pH 值在5~6.5,偏酸性,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种植。

3 延平区艾草产业的发展现状

3.1 艾草种植历史悠久

延平区清明节有食“艾粿”的习俗,将艾草捣烂,与粳米混合成艾粿,颜色鲜绿,艾香扑鼻。延平区端午节还有在门口挂艾草、蒲草辟邪的习俗,通常将艾、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延平区家家户户还有备艾的习惯,一般都会将艾草、艾梗、艾根备在家里阴干,头疼脑热时炖生姜艾汤、煮艾蛋祛火气,还可用于安胎。

3.2 艾草种植分散,种植大户少

目前延平区艾草种植总面积53.3 hm,规模种植艾草的乡镇有南山镇、巨口乡。延平区艾草种植以小面积分散种植为主,集中连片种植的地区较少。延平区艾草种植的区域在全区分布虽广,但多为农户房前屋后种几株备用,艾草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3.3 以种植大艾为主

延平区艾草种质资源丰富,大体可分为以野生为主的小艾和人工种植的大艾两种类型。小艾多野生于荒地、路旁、河边等,在清明前后采嫩叶用于制作艾粿。人工种植的大艾,多连根阴干,艾叶炖鸡蛋,艾秆、艾根煲汤。

3.4 艾草种植效益明显

艾草一次种植、多年采收。以延平区南山镇引进南阳艾种植为例,每年可采收3 次,采收时间为5 月、7 月、10 月,可产艾草30 000 kg/hm,当年艾单价为4 800 元/t,3 年陈艾9 000~12 000 元/t,种植效益高。

4 延平区艾草产业发展优势

近年来,延平区各乡镇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中药材,栽植面积逐年扩大,截至2020 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33.3 hm,产量达300 t,中药材种植品种主要有南方红豆杉、黄栀子、百合、艾草、鱼腥草等。各具特色的中药材基地,使延平区中药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和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促进了艾草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推动了延平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高了广大农民收入。

4.1 得天独厚,适合多种中草药种植

延平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力肥沃,适宜中草药种植,民间应用中草药的历史悠久。延平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根据中草药不同的生长特性,选择不同的种植模式,适合多种中草药种植。

4.2 政策支持,支撑中草药艾草产业发展

2020 年4 月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出台的《南平市延平区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坚持“循序渐进、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的工作思路,把握“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统筹协调、全面振兴,改革创新、彰显特色,农民主体、激发动力”的原则,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支持延平区中草药艾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艾草产业基地建设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4.3 做好产业配套,补齐短板,全力攻坚提速

延平区始终立足特色发展之路,发展“一村一品”,创建“一村一企”,优先鼓励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减肥、降药”生态农业,积极谋划产业布局。抓好艾草特色产业发展,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这对于促进延平区艾草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意义重大。

4.4 产业规划先行,做强做大特色产业

近年来,延平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区、乡(镇)、村三级同步推进,突出培育特色,创新机制,强化示范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区245 个行政村全面振兴。2020—2023 年,争创一个产业带动型省级重点特色镇,打造3 条具有延平特色、相互融合的特色产业、水美经济、生态休闲示范带,探索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乡风培育、乡村治理、生活富裕、集体经济壮大的乡村振兴新机制、新模式,为艾草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5 延平区中草药艾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1 种植面积分散,规模化程度低

经调查显示,2020 年延平区中草药种植面积约120 hm,其中红豆杉种植面积占60%~70%,其余30%~40%种植黄栀子、艾草、百合、鱼腥草等,然而80%以上均为散户种植。延平区艾草种植面积53.3 hm,艾草种植多以小家庭零散种植为主,规模化种植仅13.3 hm,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不高。传统的种植方式大大阻碍了延平区艾草产业的发展。

5.2 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

延平区艾草利用历史悠久,多以食用为主,在艾草功能开发方面的研究薄弱,产业链短,仅出售初级产品,附加值低,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5.3 产业基础薄弱,艾草产业发展受限

延平区非传统中草药种植优势区,产业基础薄弱,发展艾草生产受限。专业种植户仅凭看好艾草发展前景而一腔热血投入生产,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无法与成熟市场对接,更不用说进行产品研发,只能生产艾条、泡脚艾粉等大众产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5.4 相关技术落后,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缺少规模化种植经验,相关种植管理技术不足,导致新加入种植户畏难情绪,对于扩大规模发展生产信心不足,种植积极性低,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6 延平区艾草产业发展对策

6.1 加强产学研合作

夯实艾草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开展全链条开发利用艾草,通过技术创新尽可能向上下游拓展实现产业聚焦,增加艾草产品附加值,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乡村振兴。

6.2 优选品种,推广GAP 种植,培育品牌

在艾草种植品种选择方面,建议优选延平区当地高产品种,开展品种对比试验,选育适合延平区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并推广种植。充分利用延平区纳入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整区域试点县的机会,开展全国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艾草生产基地试点创建,创建延平区艾草品牌。

6.3 开展艾草植物性土农药开发

1959 年我国进行植物性土农药普查并编著了《中国土农药志》,共收集了522 种土农药,包括植物性土农药、矿物性土农药及其他土农药混合制剂,为植物性土农药开发提供参考。巩芳娥等(2015)研究了核桃青皮在植物农药中作为杀虫剂、抑菌剂等方面的利用状况。曹丽敏等(2012)在湘南地区植物源农药资源的初步研究表明,植物性土农药应用广泛。艾草植物性土农药虽药效不如化学农药,但成本低,无药害、无残留、无污染。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使用植物性土农药防治病虫害。可以将开发艾草植物性土农药使用作为延平区艾草产业主要发展方向,创建农业生产降药示范县。

6.4 开展艾草饲料添加剂生产

张旭等(2020)研究了艾草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发现艾草粉作为添加剂能提高蛋鸡的产量、品质。艾草含有的多种有效免疫成分,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饲料中添加艾粉,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和转化,还可以改善肉品质。延平区是全国重点生猪养殖大县,也是养鸡大县,开发艾草饲料添加剂生产大有可为。

7 结束语

延平区艾草产业发展前景光明,但发展中存在不少难题。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开发艾草新应用,扩大种植规模,延长艾草产业链,打造延平区艾草品牌,提高延平区艾草产业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艾草中草药农药
大力发展艾草种植,铺就百姓致富之路
艾草粑粑
艾草飘香
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第十八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
关于召开“第一届中国农药行业HSE培训班”的通知
2013年第一批农药企业原址更名名单
三束艾草(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