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介背景下文艺电影的发展趋势与创新

2022-09-22

电影文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文艺片文艺媒介

崔 颖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中国的电影市场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国电影观众给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路径。近些年来,中国的电影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文艺电影的发展却面临着艰难的困境。与此同时,商业电影的发展十分迅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文艺电影的发展,导致文艺电影票房惨淡。随着时代不断前行,不断发展,电影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正在日益变化,观众开始更加注重电影本身的品质。因此,文艺电影应该注重市场观众的喜爱以及观影爱好的变化,做到票房以及口碑的双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传统的文艺电影已逐渐跟不上现代电影行业以及人们观影需求的变化和发展,观影群体慢慢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能分析出影片的好坏和内涵,但由于文艺电影的内在特征,它的拉力性不高。面对目前社会上生活压力比较大,大众在休闲娱乐时更倾向于释放和减压的方式,而大多数文艺片的风格节奏比较缓慢,话题又比较深刻,不足以满足观众“爽”的诉求。除此之外,文艺电影在剧本、发行制片等方面都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处境。因此,文艺电影要想留住新媒介环境之下的春风,就亟须做出重大变革。

一、文艺电影的立意与传播

(一)文艺电影的立意

文艺电影是一种以特定的准类型范畴存在的电影,它一般属于偏重情绪、情感类型的影片,具备浪漫主义和言情等色彩,它与通俗剧不同,具有国家与时代的社会文化功能性。现代文艺电影更多地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意义,其叙事手段一般遵从大众化形式,但也不失个人特色和风格特征。文艺片不是曲高和寡的艺术片,它仍需要观众和市场,只是缺少一味地追求和迎合观众的荷尔蒙,主要凭借情感共鸣感染观众。文艺片是在俗与雅、金钱与艺术之间的一种调和性质的影片表现形式,对中国现代化的电影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区别在于创作初衷不同。现实中,人们对文艺片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解,大多数人都认为文艺片就是深奥难懂、对其提不起兴趣、让人们难以理解的片子。每当提起文艺片,人们就认为是给那些知识青年、文艺青年,甚至专家学者看的片子。再加之,文艺片表演形式相对商业电影来说晦涩深奥,难以理解,许多人就认为文艺电影故弄玄虚,便有意识地远离文艺片。实际上,文艺电影只是普通的艺术作品,是给观众欣赏的视听艺术,只是披上了一件玄奥的外衣,就让许多人纷纷敬而远之。

(二)新媒介影响下文艺电影的传播

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实则就是电影文化的派生。文艺电影在构思、运用方式和艺术表达上都与媒介紧紧关联。在电影史上,文艺电影受媒介的影响之深刻,新旧媒介都影响着文艺电影的发展。在新媒介背景之下,文艺电影深受新媒介的影响,新媒介的作用也贯穿于文艺电影中,使文艺电影得到不断发展,因此,文艺电影的过去即使是璀璨辉煌的,但也应该专注于未来的发展,不断运用新媒介的影响作用,实现优化文艺电影的发展路径。

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随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生代媒介的普及和广泛使用,文艺电影正在朝着技术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将新媒介运用到文艺电影中,使得文艺电影从空间上看具有了跳跃式的呈现方式,屏幕的分辨率越来越高,也能够使得文艺电影更加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从时间上看,文艺电影利用了媒介的发展速度,不断进行更新迭代,不断改进电影演绎、拍摄手法。目前文艺电影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这也使得新媒介对于文艺电影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观众对于新媒介持有较为包容的心态,对于文艺电影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因此,把新媒介使用到文艺电影的发展中,观众的生活方式也日益受到影响。

文艺电影传播方式的改变影响了电影传递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关系与结构也做出了些微调整。比如,抖音上大量流行的微电影,是人们将电影的片段剪辑后上传抖音,然后得到了大力推广。文艺电影本身就以其独特的拍摄手法而闻名,因此抖音的视频剪辑对于文艺电影来说可谓是一个不小的推进,将文艺电影更多地推到大众的视野中。对于文艺电影艺术呈现的改变,新媒介做出了许多变革,最终呈现出来的文艺电影拥有了温暖人性化的一面,能给观众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二、文艺电影的发展态势

(一)商业化发展态势

新媒介的大力推广和投入使用,使得文艺电影的发展越来越商业化,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高了观众的审美需求。从电影《山楂树之恋》可以看出文艺电影市场在逐步拓展,票房也在不断攀升,给观众带来了无限惊喜。相较于商业影片,文艺片纵使没有那么符合观众的口味,但也进步了许多。有很多小成本的文艺片票房也做得很好,随着审美的提高,观众对于文艺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艺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破开了商业电影的重重壁垒,在自身领域积累了相当多的忠实粉丝,在商业电影的冲击之下,做到了兼具票房与实力,传递文艺艺术的双重保证,可谓是票房和口碑双赢的影片。这些文艺电影在具备文艺价值、传递文艺文化的同时,也具有了商业片的形态,使得文艺片市场的前景更加广阔和明朗。

(二)新艺术的体现

艺术类的电影在表现手法上一般较为新颖。大多数文艺片都是讲述爱情、执着于让人不能理解的文艺气息,颇具文艺范,这就导致大多数观众无法理解影片主旨,也很难快速融入影片之中。然而,有一部片子却打破了这些固定的思维模式,那就是《白日焰火》。《白日焰火》在题材上保留了文艺片的特性,却又加入了悬疑元素,深深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这部影片具有非常独特的吸引力,深深地抓住了观众的感官。一般传统的文艺电影只能抓住少数人的心,只能成为小众电影,不具备票房号召力,这也阻碍了文艺片的长期发展。

文艺片元素新颖,其中的流行元素能提高影片的观赏性。影片《白日焰火》中加入了悬疑元素、警匪元素和案件侦破情节,这些流行元素使得剧情更加丰满,更加紧凑,深深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文艺片中的流行元素能够给电影带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又能使得影片的表现形式更加丰满和立体,更加能够传递某种艺术思想。

文艺片拍摄思路较为新颖。传统的文艺片拍摄,往往陷入了影片拍摄角度越偏移、思路越独到、拍摄手法越奇特越好的误区,然而《白日焰火》独特的拍摄视角开辟了文艺电影拍摄的新思路。

三、文艺电影类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优秀文艺片口碑与票房的差距

在目前的电影市场中,鉴于一部分文艺片口碑好,观众期待排片数量增加。而且在大量社交网站,比如微博、微信、贴吧、豆瓣等平台,观众都自发组织发表观片感想和观片评价,导致这部分特别的影片口碑节节攀升,成为口碑爆款文艺片。但是这部分文艺片的票房实际上不那么好,与口碑相反,影院票房实则惨淡。究其原因可能是观众对于这部分电影的看法出现了分歧,导致很多人不想去电影院看,只想在网络媒体上公开发表感想。然而,就是这些叫好不叫座的文艺片为中国的电影市场注入了一股清奇的观念。人们对于文艺片的现实印象实际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随着新媒介的运用和推广,对于文艺片越来越包容。

(二)文艺片发行机制难以完善

在新媒介的作用之下,文艺片迎来了它的春天,但在发行方面却存在一个重要问题。现今,国内对于文艺片的创作和发行还缺少相对完备的机制,导致不论是政策扶持还是发行保障都无法得到真正落实。从电影行业的市场角度来说,在新媒介时代,文艺片的发行应该是更加容易的,然而这种想法在国内难以得到有效推广和实行。国内对于文艺片的放映影院少之又少,对于文艺片的包容度还是不容乐观,大多数影院的排片放映还是以商业片为主。这就导致文艺影片发行量较少、发行机制不健全,存在一些现实客观的问题。

(三)商业性与文艺性两者之间缺乏调和

目前商业性与文艺性的调和,是文艺片中一个比较大的矛盾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科技给电影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多技术便利,技术手段的使用使得电影有太多视觉上的以及感官上的震撼,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电影本身的优点。目前,很多沉浸式的观影体验给受众带来了更多的刺激性观影体验,电影受众的心理变得更加接受完全沉浸式的观影感受。文艺片大多比较沉闷、委婉,具有隐喻的特性,就导致了观影感受不强,看的人也相对较少。商业片存在商务性质过于突出,甚至出现摈弃了电影的社会意义和脱离现实的现象,导致纯感官电影的产生。因此,结合电影的商业性与文艺性,融合两者的特性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也非常具有娱乐观赏的价值。目前这样的电影还是较为稀缺的,也是观众希望能够看到的电影类型。

四、新媒介背景下文艺影片类型的创新路径

(一)发挥媒体主导,细分受众市场

现如今,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电影作为唯一传播文学艺术手段的时代已经过去,各个视频门户网站、数字电视付费频道、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推广使得电影的营销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如何才能够高效依托新媒介打开中国电影的新市场,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商业电影的成功有其原因,而文艺电影要想在电影市场中突出重围,就必须重视电影的宣传,依托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开辟属于文艺电影的市场。通过新媒介的引导作用,打破文艺电影叫好不叫座的难题,进行受众市场的细分,能让文艺电影真正走进大众的生活和视线。

随着新媒介的投入使用,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新的春天。而文艺电影作为受众群体小的电影,如何依托新媒介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是需要推进和改革的方向。传统形式的文艺电影通过开关机仪式、首映礼、节目宣传等方式向观众传递影片信息,但这种形式的信息传递都无法接收到观众对于影片的实际反馈,所以在新媒介时代,文艺电影要想有效融入电影市场,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就要从新媒介的使用上下功夫。新媒介环境下对文艺电影的营销要更加偏向观众的反馈,这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这样既能够增强观众的参与度,让观众参与到文艺电影的宣传中,也能够让观众为文艺电影造势,让观众成为文艺电影营销的好帮手,主动推荐文艺电影或者传递文艺电影的信息。这种新媒介环境下的文艺电影营销比传统媒介渠道更加好。相比之下,传统的文艺电影营销更像是电影发行商们的自嗨式娱乐。

网络影评走进大众。传统的文艺电影的宣传大多数是以微博话题为主的宣传方式,它能够很好地将电影信息传播给大众,但是也有局限性,就是微博受众群体并不是所有人,这就导致文艺电影的宣传群体受限。所以,应利用一种新的方式,即通过网络影评来造势,让文艺电影走进大众视野。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微博上有许多大V经常发表言论,发行商们可以付钱请大V发表观影评论,以此引发话题讨论,吸引人们的关注。这种方式具有亲民性和便利性,更适合文艺电影的推广。此外,运用这种方法时,不仅可以在电影的试映时期,更可以在电影初上映阶段,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因为观众们在电影刚上映时,会去看电影,然后会在网络上,比如豆瓣、微博上发表观影感受,宣传方就可以利用这些网络评价扩大文艺电影的宣传态势。比如,对《失恋33天》的评价,观众们虽然仅仅是单位发表个人的评价,却引发了大众的共鸣,这就是依托于网络影评的体现。

情感诉求贴近百姓。在宣传文艺电影时,要特别强调电影的情感亮点,采用主题活动营销的方式,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主题,通过情感共鸣和活动中的情感主题吸引大众,使文艺电影的受众数量增加。以电影《失恋33天》为例,举办线上+线下的活动,收集参与者的爱情感言,将其剪辑成视频,引起了巨大的传播量与反响。

(二)建立完善的发行机制

创新影片内容。文艺电影应完善剧本和创新故事情节,以便吸引观众。编剧在确定选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受众,明确目标群体,选择受众能接受的选题。在创作中,编剧要表达出个性化思想,细化故事架构、世界观,优化写作手法,要充分考虑写出的剧本能否得到受众群体的喜爱和接受。

打造文艺电影品牌。文艺电影应该在目标群体中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推广品牌,让受众群体意识到影片的独特性,并愿意为之付费。这样一来,时间一长,导演和演员都会自带流量,在后面宣传文艺电影时会有更多的观众关注到电影本身。

完善发行机制,升级制作结构。一定要明确文艺电影的艺术表达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在文艺影片的发行上,要充分考虑影片的发行渠道是否可靠,发行力度是否够文艺影片的推广时间等问题。此外,在制作成本方面,制片人应该考虑制作成本的大小,优化制作结构,合理分配资源。

推销电影衍生品。现在网络上都流行Cosplay,文艺电影的宣传方也要融入新媒介环境的发展,推销适合文艺电影的衍生品,然后让大众为之买单。电影衍生品是电影故事的衍生,它将文艺电影的剧情和人设延续到了现实生活中,深受大众的喜欢。宣传方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大力推销文艺电影的衍生品,强化受众群体。这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路径,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兼顾商业性与艺术性

尽管文艺类的电影与商业性的电影受众不同,出发点也不同,但是文艺的使命跟商业的价值是可以共存的,绝不是对立的。首先,就是文艺作者的主观表达需要符合时代,以及观众的需求,这样的文艺电影不仅具备艺术性,同时也会具备一定的商业性;其次,文艺电影需要从文艺出发兼顾商业性,因为一部好的影片绝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到的,一定是一群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有一部分人追求影片的文艺性,有一部分追求影片的商业价值,这是两者的兼顾,也是很多电影的哲学;最后,也可以从电影的商业性出发,兼顾电影的文艺性,避免产生仅有商业性质没有任何文艺价值的影片。文艺电影最迫切需要的,不是商业电影那样的市场和土壤,而是真正找到属于文艺电影的观众。文艺电影一旦真正跟自己的观众建立联系,产生化学反应,文艺电影所能够获得的,将会远远超过商业电影,那就是赢得口碑的时间,积淀成醇醇佳酿。

结 语

在“十九大”的精神指引之下,如何走出旧的思维模式,走进新时代,是目前文艺电影所面临的重点问题。文艺电影与商业电影存在很大的不同,文艺电影更加倾向于艺术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思想性也比较深刻。有些文艺电影即使获得了很高的口碑,却失去了高票房,问题根源在于受众群体不清晰,没有发挥主流媒体的价值,导致一部分观众流失、电影票房惨淡。而发行机制也是需要改进的重点问题。如何在商业化的影片环境下做出好的文艺片宣传,是制片方和宣传方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好的制发机制和机构能够推动文艺片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增加文艺片的受众。一部好的文艺片不仅关系着电影方的口碑和票房,而且关系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未来发展。因此,创作优秀的文艺电影需要影片方、观众方等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建立更辉煌的电影市场!

猜你喜欢

文艺片文艺媒介
1942,文艺之春
消费社会下电影的发展现状及文艺片出路探析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书,最优雅的媒介
□文艺范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