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L-R复合型桥式DC/DC变换器

2022-09-14袁义生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2年9期
关键词:桥臂导通谐振

袁义生,彭 能,刘 伟

(华东交通大学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0 引言

近年来,谐振变换器[1-2]因具有软开关、高效率的优点,在新能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谐振变换器中,LLC 谐振变换器凭借其拓扑结构简单、效率高、软开关性能优越等优点,成为了研究的热点[3-5]。

传统LLC谐振变换器电压增益特性受负载的影响,有以下缺点:①重载时最大电压增益不高,难以实现宽范围输出[6];②在低电压增益LG(Low voltage Gain)区间工作时,因采取脉冲频率调制(PFM),器件开关频率过高,使得损耗加大、效率降低,较宽的开关频率范围也增加了磁性元件的设计难度[7-8]。此外,传统LLC 谐振变换器以谐振的方式进行储能时,串联工作的无源器件有3 个,电流流经器件过多,增加了电路损耗,而向副边释能前的电流回馈阶段,又进一步降低了电路效率。目前研究者们主要从控制策略和拓扑结构2 个方面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高变换器电压增益,减小开关频率范围,提升工作效率。

在控制策略上,最常见的是PFM 与移相脉冲宽度调制(PWM)相结合的混合调制法[9]。文献[10]提出了一种全桥LLC 谐振变换器的混合式控制策略,兼顾了定频和调频的优点,当输入电压较低时变换器工作在变频模式,当输入电压较高时变换器工作在移相模式。该策略的优点是降低了电路工作的最高开关频率,缺点是最高电压增益时还需工作在较小开关频率。为了能够有效地限制开关频率范围,文献[11]提出了一种宽输入LLC谐振变换器的混合控制策略,当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小于谐振频率时,进入PFM 模式;反之变换器进入PFM 和移相PWM 相结合的模式,有效地减小了开关频率范围,同时还降低了相移占空比,减小了环流损耗。除了混合调制法,文献[12]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控制策略,通过调整传统LLC 谐振变换器开关管的导通方式,使得变换器能够工作在全桥或半桥模式,这样可以使最高开关频率降低一半、效率得到提升。上述控制方法主要能降低LG运行时的开关频率并提高效率,但是并没有提高电路的最高电压增益及其运行时的效率。

在拓扑结构上,有改变谐振腔参数、添加辅助开关网络2 种方法。改变谐振腔参数包括改变谐振电容、改变励磁电感以及引入辅助LC谐振电路。改变谐振参数的目的是改变谐振频率,从而减小开关频率范围。文献[13]使用辅助开关管引入电容,进而改变谐振电容,实现了在固定开关频率下对电压增益的控制。文献[14]根据输入电压的大小,采用可变电感改变励磁电感,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文献[15]提出了一种采用辅助LC 谐振电路的LLC 谐振变换器,根据开关频率变化,将辅助电路作为可变电感工作,从而减小了频率变化范围。通过添加辅助开关网络,能够对谐振腔进行储能,提高了变换器的电压增益。文献[16]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半桥谐振变换器,在传统半桥谐振变换器的一次侧增加了辅助开关,为谐振电感提供储能通道,从而获得更高的电压增益。上述拓扑通过对运行谐振腔的切换来优化变换器效率,但增加了器件和成本,且不能提升电路的最高电压增益及其运行时的效率。

为了实现高增益,变换器常会加入Boost 结构。文献[17]提出了一种复合型双Boost-LLC 谐振变换器,其中的开关管得到复用,通过对Boost 结构的电感储能,提高了变换器的最高电压增益,拓宽了电压范围。文献[18]提出了一种Boost 型LLC 谐振变换器,在传统LLC 谐振变换器2个桥臂的中点加入了2个Boost输入电感,提升了变换器的增益范围。上述结构均是添加了新的储能电感,而关键的谐振电感没有得到复用,不利于高功率密度的实现。

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L-R(Linear-Resonance)复合型桥式DC/DC变换器,其中的复合电感既可以工作在线性储能状态,又可以工作在谐振储能释能状态,从而提高了电路的电压增益。所提变换器有高电压增益HG(High voltage Gain)和LG 2 个模式,HG 模式采用PWM,LG 模式采用PFM,能够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无能量回馈和无环流运行,具备宽范围下高效率应用的优点。

1 拓扑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1.1 拓扑结构

图1 为本文提出的L-R 复合型桥式DC/DC 变换器。该拓扑由1 个原副边变比为n的变压器T、1个谐振电容Cr、1个谐振电感Lr、4个开关管S1—S4及其反并二极管D1—D4和寄生电容C1—C4、4 个整流二极管D5—D8、2个输入电容Ci1和Ci2、1个输出电容Co构成。S1与S3构成了L 桥臂,S2与S4构成了R 桥臂。图1 中:Lm为励磁电感;iLr为谐振电感电流;i1—i4分别为流过S1—S4的电流;iCr、UCr分别为谐振电容Cr的电流和电压;iD5、iD6分别为流过D5、D6的电流;Ui为输入电压;Uo为输出电压;Ro为负载电阻;io为输出电流。

图1 所提L-R复合型桥式DC/DC变换器拓扑Fig.1 Topology of proposed L-R hybrid bridge DC/DC converter

所提变换器根据L 桥臂是否参与工作分为HG模式和LG 模式2种。HG 模式采用定频PWM,LG 模式采用PFM。所提变换器与传统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结构上的区别在于增加了L 桥臂,通过L 桥臂实现电感线性(Linear)储能,R 桥臂实现以谐振(Resonance)方式从输入侧往输出侧传递能量,故所提变换器命名为L-R复合型桥式变换器。

为简化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做出以下假设:①所有电容、电感、开关管、二极管和变压器均为理想器件;②Lm≫Lr,励磁电流iLm近似为0。

1.2 HG模式工作原理

HG 模式采用fs=fr的定频PWM,此时Lm不参与谐振,因此可以设计得很大。HG模式的主要波形如图2 所示。图中:Ugs1—Ugs4分别为S1—S4的驱动信号;ΔUCr为谐振电容电压应力。同一桥臂上、下管之间的驱动信号相差半个开关周期Ts/2(Ts为开关周期);L 桥臂的上、下管分别比R 桥臂的上、下管先导通,并在L 桥臂的上、下管各自关断后立刻触发R 桥臂的上、下管导通。该模式通过调节L 桥臂导通占空比DL=2(t1-t0)/Ts来调节电压增益。死区时间固定,死区占空比DdH=2(t4-t3)/Ts。

图2 HG模式主要波形Fig.2 Main waveforms under HG mode

以下分析[t0,t4]区间半个开关周期内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变换器分4 个工作阶段,各阶段等效电路如附录A图A1所示。

1)阶段1[t0,t1):电感线性储能阶段。t0时刻以前,电路处于S4关断后的死区阶段,D2导通,Cr上的初始电压为-ΔUCr,iCr近似为0。t0时刻,因为Lr的作用,S1实现零电流开通。S1导通后,Ui/2 对Lr充电,iLr线性上升。由于Lm很大,可认为UCr不变,iCr依旧为0。t1时刻,iLr(t1)可表示为:

t2时刻,iLr降为0,谐振释能阶段结束,Cr两端电压上升至ΔUCr,iD5、iD8下降为0,从而D5、D8实现零电流关断。

3)阶段3[t2,t3):续流阶段。t2时刻,谐振释能结束,但S2仍然导通。此时D5、D8关断,Lr、Lm、Cr形成谐振网络,iCr=iLr≈0,因Lm≫Lr,故iCr近似不变。t3时刻,S2实现零电流关断。

4)阶段4[t3,t4]:死区阶段。t3时刻,S2关断,因iCr近似不变,C2充电的同时C4放电。当C4放电至0 时D4导通,为S4的零电压开通创造条件,Lr、Lm、Cr通过D4形成谐振网络。t4时刻之后,电路进入下半个工作周期。

HG模式下,所提变换器在谐振前对电感进行线性储能,以此来获得HG。相比于传统LLC谐振变换器的储能阶段有3 个无源器件流过电流,所提变换器只有1 个无源器件(即电感)流过电流,因而在储能阶段的损耗更小,效率更高。

所提变换器的谐振电感电流在R 桥臂开关管关断前复位为0,在整个工作阶段无能量回馈,且励磁电感很大,可认为环流近似为0。HG 模式下的后2个阶段电流很小,因而损耗也很小,对效率的影响可以忽略;而传统LLC 谐振变换器有能量回馈阶段且需要较小的励磁电感以提高电压增益。

1.3 LG模式工作原理

LG 模式采用PFM,主要波形如附录A 图A2 所示。该模式下L 桥臂开关管始终关断,仅R 桥臂开关管工作在PFM 状态。S2与S4导通占空比DR=2(t1-t0)/Ts,S2与S4的死区占空比DdL=2(t2-t1)/Ts固定。

以下分析[t0,t3]区间半个开关周期内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变换器分3 个工作阶段,各阶段等效电路如附录A图A3所示。

1)阶段1[t0,t1):谐振腔谐振释能阶段。t0时刻之前,S2已经驱动导通,电流iLr流经D2。t0时刻,iLr上升为0,随后继续增大,Cr上的初始电压为-ΔUCr,D5、D8导通,能量由原边向副边传输,Lr与Cr形成谐振回路。该阶段iLr和UCr的时域表达式分别为:

t1时刻,S2关断,D5、D8关断,本阶段结束,iCr迅速下降,Cr上的电压上升到ΔUCr。

2)阶段2[t1,t2):死区阶段。t1时刻,S2关断,iLr、iCr分别通过D3、D4续流。因副边整流二极管关断,一次侧Lm、Cr通过D4形成谐振的循环电流回路,iCr迅速下降到iLm,且近似为0。另外,iLr通过D3将Lr的能量回馈给Ci2,iLr线性下降。

3)阶段3[t2,t3]:零电压开通阶段。t2时刻,S4驱动导通,实现零电压开通,该阶段与上一个阶段类似,iLr继续线性下降,iCr=iLm≈0。到t3时刻,iLr下降为0,进入下半个周期的谐振腔谐振释能阶段。

与传统LLC 谐振变换器在电压增益小于1 时采用PFM 方式存在能量回馈阶段或者移相方式时存在循环电流阶段相比较,所提变换器在LG模式既有能量回馈的回路,也有循环电流的回路,区别在于励磁电感大,励磁电流小,相应的损耗得到降低。

2 2种模式电压增益分析

2.1 HG模式电压增益

根据1.2 节对HG 模式的分析可知,谐振电感电流的平均值等于输入电流Iin,可表示为:

2.2 LG模式电压增益

2.3 2种模式电压增益曲线

将n=1 代入式(10),可以得到GHG在变压器变比为1 时的GHG特性曲线如图3(a)所示;将n=1 代入式(13),可以得到在变压器变比为1 时的GLG特性曲线如图3(b)所示;为了便于比较,绘制出k=5 时传统LLC 变换器的电压增益GLLC特性曲线,如图3(c)所示。

图3 变换器电压增益曲线Fig.3 Voltage gain curves of converter

对比图3(a)、(c)可以看出,所提变换器工作在HG 模式时,相同Q值时的电压增益明显高于传统LLC 变换器,能有较宽的电压调节范围,如在图3(a)的a点,Q=0.5,DL=0.4,GHG接近1.5,而在传统LLC 变换器Q=0.5 时的最高电压增益(b点)未超过1.2。所提变换器工作在LG 模式下,电压增益特性与传统LLC谐振变换器接近。

3 控制策略

所提变换器可用一个简单的电压环来实现输出电压稳定,其控制框图如图4 所示。图中:DL_max为L桥臂最大导通占空比。

图4 所提变换器控制框图Fig.4 Control block diagram of proposed converter

4 变换器参数设计及分析

4.1 DL_max的设计

HG 模式下,死区时间固定,DL的选取会影响电感线性储能阶段的电流大小,同时还会影响GHG。但电感线性储能阶段的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DL时间过长时,iLr(t1)增大,S1、S3的关断损耗也随之增大,同时过大的电流也会对电路产生严重的干扰,不利于电磁兼容优化,影响变换器工作。综合考虑,DL_max取0.4。

4.2 谐振参数设计

根据4.1 节选取的DL_max,结合图3(a),得出符合最大输出增益Gm要求的最大品质因数Qm。由最大输出功率Pm、Qm、Gm和fs可得出Lr和Cr的取值如下:

4.3 Lm的设计

前文对变换器的原理分析时,认为Lm≫Lr。实际情况下,为了降低iLm带来的损耗,Lm会尽可能地取大,但Lm过大,不利于S2、S4实现零电压开通。所以Lm的取值应在满足零电压开通的情况下,尽可能取大值。开关管实现零电压开通的条件为:

4.4 Cr电压应力

HG 模式下可认为Cr只在电感线性储能阶段充放电,谐振电容电压应力可表示为:

4.5 软开关分析

在HG模式,S1、S3开通前iLr总能复位为0,故S1、S3能实现零电流开通。当Lm取值在式(17)的范围内时,C2、C4通过iLm能够在死区阶段和电感线性储能阶段完成充放电,从而S2、S4能够实现零电压开通。iLm在S2、S4关断前复位为0,从而S2、S4能够实现零电流关断。

在LG 模式,S2、S4的关断电流大于iLm,故S2、S4易实现零电压开通。

5 拓扑比较

本文提出的L-R 复合型桥式DC/DC 变换器与传统半桥LLC 谐振变换器[19]、带辅助双向开关的LLC 谐振变换器[20]的拓扑比较如表1 所示。表中:ULr为谐振电感电压。

表1 3种拓扑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ree types of topologies

传统半桥LLC 谐振变换器重载时最大电压增益不高,难以实现宽范围输出,轻载时开关损耗大,效率低;在LG模式时,器件开关频率过高,使得损耗加大、效率降低;变换器进行谐振储能时,串联工作的无源器件有3 个,电流流经器件过多,增加了电路的损耗。此外,电流回馈的存在进一步地降低了电路效率。

带辅助双向开关的LLC谐振变换器与本文所提变换器原理有一定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复用谐振电感,预先给它进行储能从而达到提升谐振腔能量的目的。但是带辅助双向开关的结构给开关管带来了更大的电压应力,环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变换器实际损耗仍然很高。同时开关管的数量过多,也使得变换器的控制更加复杂。

本文提出的L-R 复合型桥式DC/DC 变换器相比传统半桥LLC 谐振变换器增加了L 桥臂,通过L桥臂实现电感线性储能,储能时仅需经过1 个无源器件Lr,R 桥臂实现以谐振方式从输入侧往输出侧传递能量。其中的复合电感既可以工作在线性储能状态,又可以工作在谐振储能释能状态,从而提高了电路的电压增益。所提变换器有HG 和LG 这2种模式,HG 模式采用PWM,LG 模式采用PFM,能够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软开关、无能量回馈和无环流运行,具备宽范围下高效率应用的优点。

6 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所提L-R 复合型桥式DC/DC 变换器工作原理和电路特性的正确性,搭建了一台实验样机如附录A图A4所示,具体参数如附录A表A1所示。

图5 为变换器工作在HG 模式下,DL=0.31 时的关键实验波形。图中:US2为S2两端的电压。此时电路输出额定功率为640 W,输出电压为160 V,Q=0.27,GHG=1.45,将GHG和Q值代入式(10)中,得出理论的DL=0.3,充分验证了HG模式电压增益公式的正确性。由图5(a)、(b)可以看出,S1导通,变换器进入电感线性储能阶段,iLr线性上升,随后S1关断、S2导通,进入谐振腔谐振释能阶段,能量向副边馈送,在S2关断前,iLr下降为0,没有能量回馈,同时为S3的零电流开通提供条件。图5(c)为软开关波形,可以看出S1实现了零电流开通,S2实现了零电压开通。

图5 HG模式关键波形(Uo=160 V,Io=4 A)Fig.5 Key waveforms under HG mode(Uo=160 V,Io=4 A)

附录A 图A5 为变换器工作在HG 模式下,输出轻载时的关键实验波形。此时DL=0.1,Uo=160 V,Po=105 W,Q=0.045,GHG=1.45,将GHG和Q值代入式(10)中,得出理论的DL=0.12,验证了HG模式电压增益公式的正确性。从图中可以看出,S1实现了零电流开通,iLr在S2关断前复位为0,没有能量回馈。

附录A 图A6 为变换器工作在LG 模式下的关键实验波形。此时开关管开关频率为110 kHz,ωn=1.22,Uo=100 V,Po=350 W,Q=0.38,GLG=0.91,将GLG和Q值代入式(13)中,得出理论的ωn=1.28,验证了LG 模式电压增益公式的正确性。S2导通后,iLr过零后才进入谐振腔谐振释能阶段,能量馈送至副边。S2关断后,iCr迅速下降到iLm,且近似为0,iLr在Ui/2 的作用下,线性下降直至为0。从图A6(b)可以看出S2实现了零电压开通。

为了与传统半桥LLC 谐振变换器比较,将所搭建样机的S1、S3及其反并联二极管和电容去掉,改变控制和调制方法,制作了传统半桥LLC谐振变换器。附录A 图A7 为fs=fr时测试的传统半桥LLC 谐振变换器关键波形,可见在2 个开关管导通的死区阶段存在能量的回馈,从而降低了变换器的效率。

图6为变换器工作在HG 模式下,负载切换时的动态响应波形图。由图可见,当由重载变为轻载时,S1的导通占空比会减小以维持输出电压稳定。

图6 HG模式下负载切换动态响应Fig.6 Dynamic response of load switching under HG mode

图7 为实验验机和传统半桥LLC 谐振变换器在不同输出电压时的效率η曲线。相比于传统半桥LLC 谐振变换器,所提变换器工作效率更高,尤其是轻载时,效率提升更为显著,如:当输出电压为160 V、输出功率为100 W 时,所提变换器和传统变换器的效率分别为89.8%和86%;而当输出电压为160 V、输出功率为640 W 时,所提变换器和传统变换器的效率分别为94%和93.5%。所提变换器在较宽输出范围内有可观的工作效率,最高效率可达96.1%。

图7 输出不同电压时的效率曲线Fig.7 Efficiency curves under different output voltages

7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L-R 复合型桥式DC/DC 变换器,该变换器结合了传统Boost PWM 变换器和LLC谐振变换器的优点,既能只用1 个电感预储能以达到实现高电压增益的目的,又能获得开关管的谐振软开关以实现高效率工作。所提变换器在HG 模式采用PWM,降低了传统LLC 谐振变换器的调频范围,获得了更高的电压增益;在LG模式采用PFM,降低了励磁电流带来的损耗。所提变换器结构简单,适用于宽电压范围场合。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http://www.epae.cn)。

猜你喜欢

桥臂导通谐振
一种耦合谐振电感IPOP型双谐振LLC变换器*
新型接地导通测试流程分析策略分析
模块化LCC谐振变换器在光伏发电直流并网系统的应用
基于Petri网的无刷直流电机混合导通DSP控制方法
桥臂病变的临床病因学研究进展
基于k/n(G)模型的MMC系统可靠性建模与分析
串联晶闸管同步导通设计研究
*改进的最近电平调制策略在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中的应用
基于耦合电感的自均流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
桥臂梗死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