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符中柱教授治疗慢性便秘的用药规律

2022-09-14饶廷琴李云广赖象权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5期
关键词:枳实理气方剂

饶廷琴 李云广 赖象权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目前社会竞争越演越烈,精神压力不言而喻,久坐的职业习惯以及作息不规律的生活恶习等,使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成年人慢性便秘总患病率为10.9%[1],女性高于男性,发病率与年龄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2]。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或排出困难。便秘可增加大肠息肉的风险,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肛肠疾病等[3]。本病病因复杂,可与多种疾病相互为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客观存在较高复发率,具有一定的难治性。目前常用的辅助通便药物主要包括泻剂、促动力药、微生态制剂、新型治疗药物等几大类[4],但是某一药物的具体疗效因人各异,参差不齐,且普遍存在泻剂滥用的现象,因此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在治疗便秘上具有重要意义。

符中柱教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专业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第四、五届全国师承指导老师, 贵州省中西医结合肛肠专业学会主任委员。从事肛肠专业40余年,对便秘、肠炎、肠功能紊乱综合征、大肠癌等肛肠疑难杂症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见解。

传统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耗时耗力,学术经验易丢失,大多数继承下来的资料缺乏规范性管理,导致传承困难。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是一种管理、分析与总结的辅助工具,具有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平台数据管理系统、资料管理系统、知识检索系统、统计报表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几大模块,能快速总结经验、把握临诊精髓,并以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利用。更好的实现了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提取“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3.0”中录入的符中柱教授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运用中药汤剂内服法治疗便秘的有效验案40例,涉及中药113味。

1.2 纳入标准 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5]: ①必须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阻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每周排便少于3次。②在不使用泻药的情况下很少出现稀便。③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治疗手段(除中药汤剂外,有针灸、拔罐、耳针等治疗方法参与);②中药处方“ 以方测证”、“ 以方测病”有明显错误者;③治疗期间不能坚持者;④未遵医嘱服药的患者。

1.4 数据标准化 进入“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3.0”中的“ 平台数据管理”模块,利用医案标准化功能将上述数据库中的中药数据进行标准化,如,元胡-延胡索,麸炒枳壳、枳壳-枳壳等,建立起符中柱教授治疗便秘的医案数据库。

1.5 软件工具 分析软件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新药设计课题组开发的“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软件,该平台具有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平台数据管理系统、资料管理系统、知识检索系统、统计报表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几大模块,能快速总结经验、把握临证精髓,并以报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实现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利用。

1.6 分析挖掘 选择“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3.0”中选择“ 统计报表”,通过“ 方剂统计”中的“ 基本信息统计”进行药物归经、中医证候等统计分析;选择“ 数据分析”,通过“ 方剂分析”中的“ 组方分析”进行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包括用药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组方规律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出符中柱教授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 该研究共纳入40首方剂,涉及中药113味,按照从高到低降序排列,选择频次≥10的药物共16味,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枳实、白术、厚朴、当归、火麻仁,见表1。

表1 治疗便秘方剂中药物频次≥10的药物统计

2.2 中药属性 对40首方剂中的113味中药进行四气、五味频次统计(见表2),四气以寒、温、平为主,分别为176次、168次、106次,剩余2种药性的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凉、热,分别为6次、2次,凉性及热性药物明显低于寒、温、平性药物;五味频次统计以苦、甘、辛居多,分别为293次、274次、170次,明显高于剩下的酸、咸2味,依次为62次、44次。将这些药物进行归经统计(见表3),所有药物中以入脾经为主,使用频次从高到低依次脾、胃、肺、肝、大肠经,频率分别为24次、23次、22次、20次、20次。

表2 治疗便秘方剂中药物四气、五味统计

表3 治疗便秘方剂中药物归经统计

2.3 用药功效频次统计 对该研究中涉及的113味中药进行功效统计,结果显示补虚类药物(148次)远远高于其他功效的药物,是居于第二位清热药(71次)的2倍多,见表4。

表4 治疗便秘方剂中功效频次≥10的药物统计

2.4 关联规则 对40个处方进行药物关联分析,将支持个数度设为10,置信度设为0.80,得出频次>10的药物组合有12个,见表5。得出频次>10的药对模式有24个,见表6。

表5 治疗便秘方剂中的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置信度≥0.80)

表6 治疗便秘方剂中的药对关联规则分析

表6(续)

2.5 聚类分析 运用平台中“ 多维分析”中的“ 聚类分析”功能,采用最长距离法选择欧式距离类型,选择使用排名前12味的核心药物进行聚类。结合中医理论和符中柱教授临床用药实践,经过分析后认为聚成3类较为合理。如表7及图1、图2所示。

表7 用药核心组合统计

图1 新方网络展示图

图2 聚类分析图(kmeans算法+回归模拟)

3 讨论

3.1 用药频次分析 使用频次前五位的依次为枳实、白术、厚朴、当归、火麻仁,方中枳实、厚朴是理气药中最常见组合,两者相须为用增强理气通便之功。枳实苦辛酸温,归脾、胃经,能够破气除满、消积化痰,现代研究[6]证明枳实可兴奋胃肠平滑肌,降低胃肠平滑肌张力,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减少肠内容物的积累。厚朴性苦辛温,归脾、胃、大肠、肺经,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现代研究[7]发现厚朴的提取物具有改善胃肠运动障碍、促进小肠推进率的作用。白术为补虚药,苦甘温,能够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归脾、胃经,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现代药理研究[8]认为,白术可以有效地调节胃肠运动,增加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大鼠的大便含水量、提高炭末推进率、促进肠道传输功能。当归亦为补虚药,甘辛温,入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且有“ 十方九归”之美称,姚楠等[9]认为当归挥发油对有动力障碍的胃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也有研究[10]证实当归中的挥发油能够实现兔离体胃肠平滑肌舒张的作用,达到降低肌张力。故当归对胃肠平滑肌有双向调节功能。火麻仁属泻下药,甘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之效。现代药理研究[11]证实火麻仁在治疗和预防便秘、调节肠道微环境方面效果显著。

3.2 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分析 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在所有的药物中主要有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及润下药,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居多,药物主入脾、胃、肺、肝、大肠经。补虚药物多温平,味甘,甘能补、能和、能缓,可补气血阴阳,如白术、当归、黄芪之类。清热药性味多苦寒或甘寒,苦能泻、能燥,既能助脾运湿,也能清热泻火,辅助排便,如忍冬藤等。理气药多辛香苦温,辛能散、能行,理气通便之效佳,如枳实等。泻下药为沉降之品,主归大肠经,促进大便排除,多寒、平,味苦、甘,如大黄、火麻仁、郁李仁之类。而归经主要与便秘形成的重要脏腑密切相关。

3.3 核心药物组成分析 结合中医理论和符中柱教授临床用药实践,经过分析后认为聚成3类,较为合理。通过聚类分析提取到药物的核心组方见表7。第一类处方中枳实、厚朴合用,行气之力甚强,白术、当归、黄芪、肉苁蓉补气血阴阳,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忍冬藤、大黄增强清热泻火通便之功,较其他两类处方主要体现了“ 大补大行”,适用于气血亏虚明显,肠燥津亏之燥结者。第二类处方较第一类处方补与行的力量都稍弱,适用于便秘不甚严重者。第三类处方较另外两类多了枳壳和柴胡,更加突出了疏肝理气,抑木扶土的作用,更适用于脾虚便秘兼有情志不畅者。

4 结语

便秘既是一种独立的病症,也是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常见症状[12],属于中医“ 便秘”范畴。符中柱教授博采历代众医家之长,总结临床诊疗之经验,结合黔地气候湿润,饮食多肥甘厚味,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等因素,认为便秘者,不外乎虚、实两端,虚以气血之亏虚为主,实以气滞、积热为主,“ 气不行、血不养、热内生”而成便秘,病位在大肠,主要涉及脾、胃、肺、肝等脏腑。在治疗上应该整体审察,明辨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中老年人便秘多以本虚标实为主,中气足,则四脏皆健,脾胃旺以安五脏,故以固脾为先,兼顾肝、肺、大肠,调理肝、肺,以保证动力充足为次,后治大肠。 故以理气、润肠、兼以清热为法,补而不滞,行而不燥,在用药中大用补虚药使气血足,擅用理气药使气机畅,佐以苦寒的清热药以防燥过伤阴。

猜你喜欢

枳实理气方剂
枳实在经方中的应用规律分析
中药枳实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的枳实HPLC定量指纹图谱研究
枳实名中医的健康秘药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何谓中医“七方”
浅谈朱熹理气论
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