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湿热证的临床数据挖掘研究

2022-09-14宋业红曹志远刁娟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牛膝苍术紫癜

宋业红,曹志远,刁娟娟

过敏性紫癜又称IgA血管炎,是一种儿科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当前研究认为由于感染、过敏、药物作用等因素,导致体内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壁而引起的血管性炎症[1-2]。临床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血尿、蛋白尿等症状为主[3-4]。本病有反复或复发特点,预后多与肾脏受累程度相关[5]。现代医学以抗感染、抗过敏、抗凝、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要治疗手段[6],短期起效较快,长期用药不良反应大[7]。中医治疗因不良反应较小且不易复发而具有独特优势[8]。其中,湿热与外感风热是儿童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致病因素[9]。本研究以现代统计学方法为基础,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治疗湿热型过敏性紫癜的中药方剂进行处理,分析其处方用药规律,不仅可以丰富当前学术研究,同时可为临床提供相应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检索式以“过敏性紫癜”为主题词,并含“湿热”。筛选198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近40年相关文献。

1.2 纳入标准 以中医药为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明确疾病为过敏性紫癜,证型为湿热、湿热痹阻、湿热内蕴或湿热瘀阻等。

1.3 排除标准 动物实验类、综述类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方剂组成未明确,影响采集的文献。

1.4 数据处理

1.4.1 中药名称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10]、《中华本草》[11]以及全国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12],统一规范药物的名称、性味,如“白豆蔻”“白蔻仁”规范为“豆蔻”,“双花”规范为“金银花”,“云苓”规范为“茯苓”,“蝉衣”规范为“蝉蜕”,“生薏仁”“生薏苡仁”“薏米”规范为“薏苡仁”,“元参”规范为“玄参”,“元胡”规范为“延胡索”等;“微寒”“大寒”规范为“寒”,“微苦”规范为“苦”,“微温”规范为“温”。

1.4.2 数据录入 将筛选所得处方药物输入到Excel 2019,采用双人双机独立录入,交叉检查,若发现问题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并更正,以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

1.4.3 数据分析 运用Excel 2019将药物、药味、药性以及归经进行频次频率统计;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对药物进行可视化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

2 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101篇,涉及101个中药处方。

2.1 高频中药频次统计 101个中药处方中包括中药159味,药物总频次为1 079次。使用频次≥15的高频中药共22味,其中,排名前3的中药依次为薏苡仁(55次,54.46%)、黄柏(50次,49.50%)、苍术(39次,38.61%)。结果见表1。

表1 方剂中使用频次≥15的中药

2.2 中药药性统计 中药药性合计1 079次,依次为寒(580次,53.75%)、温(241次,22.34%)、平(163次,15.11%)、凉(94次,8.71%)、热(1次,0.09%),见图1。

图1 中药药性统计

2.3 中药药味统计 所有药物药味共1 670次,依次为苦味(606次,36.29%)、甘(499次,29.88%)、辛(311次,18.62%)、淡(133次,7.96%)、酸(70次,4.19%)、咸(51次,3.05%),见图2。

图2 中药药味统计

2.4 中药归经统计 所有药物归经累计2 908次,依次为肝经(571次19.64%)、肺经(433次,14.89%)、胃经(413次,14.20%)、脾经(406次,13.96%)、心经(355次,12.21%),肾经(240次,8.25%)、膀胱(176次,6.05%)、大肠(109次,3.75%)、胆(78次,2.68%)、小肠(68次,2.34%)、心包(35次,1.20%)、三焦(24次,0.83%),见图3。

图3 中药归经统计

2.5 中药归类统计 根据全国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药学》[12]对高频中药进行归类,主要涉及清热利湿、化瘀止血等药物,见表2。

表2 高频中药归类总结

2.6 关联规则分析 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强链的下限为15,弱链的上限为10,构建药物关联规则可视化网络图,见图4;使用Apriori算法进一步挖掘不同中药之间的配伍关系,设置支持度≥10%、置信度≥85%,得到2味药关联规则6条,支持度较高的有薏苡仁→苍术、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3味药关联规则24条,支持度最高的有黄柏→苍术+薏苡仁、薏苡仁→苍术+黄柏、黄柏→牛膝+薏苡仁等;4味药关联规则18条,支持度较高的有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黄柏→牛膝+苍术+薏苡仁、薏苡仁→牛膝+苍术+黄柏,见表3~5。

图4 药物关联网络图

表3 药对关联规则分析(%)

表4 3味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表5 4味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2.7 系统聚类分析 使用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22味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分析结果,见图5,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对聚类图进行分析,可分为5类,见表6。

图5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属祖国医学“血证”“葡萄疫”“紫癜风”等范畴[7]。《外科正宗·葡萄疫》有云,“葡萄疫,其患生于小儿,感于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受外感六淫之邪侵袭,同时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邪气易化热入里,小儿“脾常不足”且喜食肥甘,酿生湿热,火热之邪燔灼,伤及血脉,迫血妄行而致血不循经,溢于肌表,发为紫癜[13]。离经之血即为“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影响病情的重要因素[14]。

表6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总结

结合上述,认为过敏性紫癜湿热证发病的关键是“热”邪,与“湿”“瘀”密切相关[15],而“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的特点,使得湿热型过敏性紫癜常累及下焦,多见臀部及下肢紫癜,甚则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肾损伤症状,“湿”性重浊黏滞则会导致病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3.1 频次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22味高频药物归类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止血药等为主,主要包括薏苡仁、黄柏、苍术、赤芍、紫草、甘草、牡丹皮、牛膝、地黄、黄芩等,药物总以清热利湿、化瘀止血为主。使用频次最高的薏苡仁,属甘淡之品,功擅除湿,《本草新编》认为薏苡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适用之”,常与清热类药同用以清利湿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薏苡仁具有调节水液代谢、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作用[16]。黄柏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长于清下焦湿热,对于过敏性紫癜湿热证的病证特点尤为适合,现代研究发现黄柏具有抗菌、抗癌、抗糖尿病、保护血管、免疫抑制等多种药理作用[17-18]。苍术,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之效,朱震亨有云,“苍术治湿,上、中、下皆有可用”,现代研究发现苍术提取物具有抗炎、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19]。以上从中医理论及现代药理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讨论,两种结果得以相互印证。四气五味结果显示用药以寒凉最多,其次为温平,药味主要为苦、甘、辛为主,苦味药能泻火、燥湿,甘药可渗湿、凉润,辛味药具有发散行血之功,正治“湿热瘀阻”之证。药物归经统计结果显示以肝经、肺经、胃经、脾经为主,肝具有主疏泄及主藏血的生理功能,疏泄功能异常,常可导致藏泄失度,气机不调,导致气滞则血瘀,摄血功能障碍肝不藏血而致血不循经引起血瘀出血等表现;肺可主一身之气,同时能与百脉相通,叶天士曾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容易犯肺的外邪不只是温热之邪,实际上将其理论扩展至“外邪侵袭,首先犯肺”亦属合理,外邪侵袭,肺失宣降,气无所主,影响血脉通行;中焦脾胃具有运化之功,同时还具统摄血液之效,湿邪易于困脾,脾胃失于健运又能酿生内湿,更困于脾,久之可致脾失统摄而使血溢脉外。三藏皆与血病相关,若功能失常既可单独致病又可合而为病,故临床用药应注重肝肺与脾胃等。

3.2 关联规则分析 药物关联规则结果显示,薏苡仁、黄柏、苍术、牛膝、紫草、牡丹皮、茜草、白茅根等关系密切,其中薏苡仁、黄柏、苍术、牛膝药物组合使用频率最高,为核心药物组合,此四味药是四妙丸的药物组成,四妙丸出自《成方便读》,由二妙散、三妙丸衍生而来,本方以黄柏为君,清热燥湿,擅清下焦湿热,苍术燥湿健脾以为臣,牛膝既能祛瘀活血又可引诸药入下焦,与甘淡功擅健脾除湿的薏苡仁共为佐药,共奏清热利湿之功。此方原为湿热下注之下肢痿痹所设,临床应用不应拘泥于下肢痿痹,只要证属下焦湿热皆可灵活用之。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四妙丸可以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和细胞免疫反应,而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菌以及免疫抑制作用[20-21],这与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相契合。紫草、牡丹皮、茜草、白茅根等药具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可以看出对于过敏性紫癜湿热证的治疗不仅重视“湿”与“热”,亦重视“瘀血”,临证治疗本病应将清热利湿与化瘀止血之法贯穿整个疾病始终。

3.3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结果得到5个聚类方,苍术、牛膝、薏苡仁、黄柏、滑石、豆蔻为四妙丸加滑石、豆蔻,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相符,滑石、豆蔻均有利湿之效,可增强四妙丸清利湿热之效。牡丹皮、地黄、赤芍、黄芩、黄连、当归为犀角地黄汤与清胃散化裁而来,具有清热燥湿,凉血祛瘀的作用,犀角地黄汤为温病热入血分证的效方,临床常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过敏性紫癜[22],湿热证热性不及血热妄行证,故去犀角,牡丹皮、地黄、赤芍组合体现出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而无耗血动血之弊的特点。白茅根、小蓟、丹参、茜草为当代温病大家赵绍琴常用组合[23-25],功专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继承了叶天士“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观点。C4组合中,茯苓、白术可补脾利水,“诸湿肿满,皆归于脾”,若脾失健运,则湿邪停聚,茯苓、白术使脾归健运,以绝湿之源,结合紫草凉血活血,适于湿瘀之证。焦栀子、防风、甘草组合具有清热泻火,和中利湿的作用,适于初起风热侵袭之证。上述聚类药物组合各有特色,功效总以清热祛湿、活血祛瘀、凉血止血为主,正对病理因素“湿”“热”“瘀”之邪,临证运用应灵活配合,不可拘泥。本病与温病热入营血证候相似,临床还应重视并借鉴温病的相关辨治方法。

过敏性紫癜湿热证主要涉及“热”“湿”“瘀”等病理因素,常以苦、甘、辛类药物用以清热、祛湿、化瘀,重视肝、肺及脾胃与血证的关系,体现出清热利湿与化瘀止血并重的用药特点,临证清热利湿常用“四妙丸”为主方加减,同时灵活配合“活血化瘀”使湿热去,瘀阻消,正气复来而诸症自和。

猜你喜欢

牛膝苍术紫癜
入侵植物牛膝菊研究进展
牛膝栽培技术对其药材品质影响的研究概述
张士卿基于敏湿热瘀辨治过敏性紫癜经验
一碗苍术饮,整夏都安康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牛膝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在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什么病
牛膝鸡爪/明·冯梦龙《广笑府》
淘米水泡苍术健脾不伤阴
田横祭海节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