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葆青运用膏方治疗儿童孤独症用药规律分析

2022-09-14孙凝张葆青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石菖蒲党参黄连

孙凝,张葆青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是沟通和社会互动的缺陷,以及兴趣有限和重复行为模式,包括儿童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又称高功能孤独症)、不典型孤独症和衰变性精神障碍等,其严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1]。儿童孤独症发病于婴幼儿时期,是ASD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所在。在美国,59名儿童中即有1名儿童孤独症病例报告,患病率约为1.7%[2],据不完全统计我国0~6岁儿童ASD集中流行率为3.51%[3],6~12岁儿童ASD流行率为0.7%[4]。西医学对本病病因的认识尚不明确,可能与产前、产时、产后诸多因素有关,如基因表达下调、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缺血缺氧、免疫功能异常、氧化应激机制、神经元发育异常,机体发育序列受损等机制[5];对本病治疗以教育干预、行为矫正为主要手段,且需要保证长期高强度的干预,势必会增加家庭和社会经济、精神等方面的压力;药物治疗多属于对症处理,针对患儿所表现的症状不同,分别采用抗抑郁剂如氟西汀、舍曲林,如合并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可选用哌甲酯等;若出现攻击、自伤行为时可应用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中医药治疗本病多基于肾精亏虚、脾肾亏虚、心脾两虚、心肝火旺、痰蒙心窍等论治,以口服中药汤剂为主,但因服药困难,不利于长期坚持;应用外治法治疗本病,如针刺、推拿、耳穴贴压、五行音乐治疗等,费用较高,且患儿对针刺等治疗方法有一定畏惧感,临床应用有一定局限性。

张葆青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儿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对儿童神经精神心理疾病有着独特的认知。她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独有的治疗方式方法,运用中医药理论开具膏方,对患儿进行长期细致的治疗,大大提高了患儿的认知能力,改善患儿与其家长的交流状态。张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脑,病机总为痰浊闭窍、心神不宁,治疗用药以培补先后天之本,化痰开窍为主。本文拟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方剂分析系统对膏方组成进行分析,总结出导师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收集与筛选 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孤独症患儿处方,并筛选回访确有疗效的方剂60首。

1.2 分析软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软件。

1.3 药物名称规范 为防止药物频次降低影响其关联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范药物名称,如“广藿香”计作“藿香”、“酒五味子”计作“五味子”;未标明炮制方法的中药如白芍、山药、白术等均按生者算;制作膏方所用辅料如饴糖、冰糖、木糖醇等均不纳入统计分析,以防止影响药物间关联性。

1.4 方剂的录入与核对 将规范后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数据录入与审核由2人共同负责,以确保数据准确。

1.5 数据分析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进行组方药物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及潜在新方分析等。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统计结果 60首膏方共包含105味中药,其中16味中药使用频率高于35次,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豁痰开窍药石菖蒲,其频次统计为60次,即每首膏方皆用之。见表1。

表1 使用频次>20的药物

2.2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分析将支持度个数(所有方剂中药物出现的个数)设为30,置信度设为0.6,得到频度≥40的常用药对23个,见表2,选择“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组合的规则分析,见表3,同时建立药物关联的网络图,见图1。

表2 常用药物组合

表3 常用药对组合的规则分析(支持度为50%,置信度>0.6)

图1 常用药物组合网络图

2.3新方分析选择“新方分析”,应用聚类分析,设定相关度为6,惩罚度为2,提取得到核心组合12个,见表4,新方组合5个,见表5。并进行网络可视化展示,见图2。

表4 核心组合

表5 潜在的新方组合

图2 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

3 讨论

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无记载“儿童孤独症”相关病名,但根据症状可将本病归于“童昏”“语迟”“无慧”“惛塞”“视无情”的范畴,如《国语·晋书》中载:“童昏不可使谋”;《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载:“人有禀性不和,而心神惛塞者”;《阎氏小儿方论》载:“心气不足,五六岁不能言,菖蒲丸。”等。现代医家基于此类文献记载,结合自身经验,应用中医药治疗儿童孤独症,取得良好疗效[6-7]。导师认为本病病机总为痰浊闭窍,心神不宁。临床中常见儿童孤独症合并有智力障碍,其辨证分型为肾精亏虚或脾气虚弱,组方常以四君子汤合开心散为基础,培补先后天,豁痰开蒙;高功能孤独症患儿多合并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8],且以“注意力不集中”为诉求前来就诊为多,辨证分型当属心肝火旺或痰蒙心窍,组方时常合用泻心汤、小柴胡汤、黄连温胆汤。

3.1 首重豁痰以益智 对用药频次进行分析,前10味分别是石菖蒲、益智仁、陈皮、远志、茯神、白术、麸炒枳壳、黄连、白芍、柴胡,可见张教授治疗本病以豁痰开窍,益智安神为主,兼以理气健脾、滋阴疏肝。

“怪病皆由痰作祟”,张教授认为痰邪为本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脑窍以清净为首,心神以清明为要,痰之秽浊,易扰乱神明。孤独症患儿较正常儿童脾胃虚弱[9],脾虚失运,痰浊内生,入于心、脑,扰乱心神,蒙蔽清窍,则出现语言、智力、动作等方面的异常表现。石菖蒲药性辛、苦、温,能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具有豁痰开窍、益智醒神等功效,《本草新编》指出其“能开心窍,善通气,……能治善忘”,现代医家将其列为豁痰开窍类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闭证神昏类的方剂中[10],药理研究也表明其有良好的启神益智效果,具有中枢神经治疗作用[11]。结果显示石菖蒲使用频次最高,频率达100%,说明石菖蒲为君药,且治痰要药陈皮使用频率也高达96.7%,体现了张教授对痰邪致病的重视。

3.2 培补先、后天以益智 儿童孤独症除社会交往、沟通障碍等核心症状外,常伴有认知障碍,大部分患儿处于智力偏低和智力轻中度低下范畴[12],张教授处方常选用益智仁、远志等滋肾益智药物,此次研究中益智仁使用频率达96.67%、远志使用频率达93.33%,清半夏、益智仁,陈皮、益智仁及陈皮、远志为常用药对。益智仁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入肝脾肾三经,具有开窍醒神摄唾的功用,王好古曰:“益智本脾药,益脾胃,理元气”,李时珍曰:“脾主智,此物能益脾胃故也,故名益智。”现代研究表明益智仁具有益于认知、抗炎、抗氧化的功用,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具有良效[13],益智仁挥发油可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认知障碍[14]。心主神明,心失所养则心窍不通,可见精神活动异常,表现为不喜交际,表情冷漠,双目无神,看似聪而无慧[15]。远志味苦入心定志,性温滋肾益智,《神农本草经》载:“其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本草纲目》载:“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药理研究表明远志有改善记忆,抗痴呆,脑保护的作用[16]。茯神为多孔菌科植物茯神木的白色部分,具有宁心安神定志之功用,《本草经解》载:“茯神,气平,味甘,……开心益智,安魂魄,养精神。”石菖蒲、远志、茯苓、人参为经典名方“开心散”之基本组成,张教授认为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党参性甘味平,较人参效力更缓和,故用党参而不用人参。《本草纲目》载:“《神农本草》止言茯苓,《名医别录》始添茯神……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本草别录》载:“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张教授用茯神代替茯苓,取其宁心安神之效。将其四药合用交通心肾、启闭开窍,益智安神。药理研究表明,开心散有保护神经细胞、增强学习能力等作用[17]。

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多种饮食行为问题,研究表明挑食、吃饭玩耍以及吃饭时间长的患儿孤独症症状更重[18]。张教授以补脾益气经典方四君子汤为处方基本组成,其中白术为脾家要药,甘味补脾而除湿,现代研究发现白术具有增加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的作用[19]。党参性平、味甘,善补中州,和益脾胃,现代研究表明党参具有拮抗记忆获得障碍、巩固障碍及重现障碍的作用[20]。本方补脾气,滋化源,培补先天之本以益智,适用于脾虚不运,气血生化无源症见发育迟缓,少气懒言患儿。

3.3 行肝气而泻心火 张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应注意调畅全身气机,尤重行肝气,气机不畅,水液输布代谢异常,聚而成痰,进一步阻滞清窍。在药物频次分析中,白芍为常用药物第8位,使用频次达48次,柴胡为常用药物第10位,使用频次为46次。张教授加用柴胡疏肝解郁,兼助增智,使气机条达,现代研究表明柴胡中的柴胡皂苷A可以缓解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21]。白芍入肝脾二经,柔肝养血,药理研究发现白芍中的芍药苷对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治疗效果[22]。心为“枢机万物,神思百出者”,心经火旺,扰其心神,则见患儿烦躁不安,多动少寐,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肾经,《本草经解》载“黄连,入心清火,火清则心明,能记忆也。”如《合剂局方》泻心汤用黄连七钱,泻心经实热。连翘,性微寒无毒,味苦,《雷公炮制药性解》曰“虽泻六经而心经为最”。本次研究中黄连使用频次为50次,连翘使用38次,为组方常用药物,体现了张教授“泻心火,心清则明”的观点。

3.4 组方常用药对 对用药模式分析,得到用药频度40以上常用药对24个,清半夏常与陈皮、党参、益智仁、石菖蒲、黄连、茯神、远志、柴胡合用,陈皮常与黄连、党参、益智仁、藿香、远志、厚朴、石菖蒲、五味子、茯神、麸炒枳壳、连翘、炒白术合用,黄连常与党参、益智仁合用。清半夏配伍陈皮为二陈汤之基本,《长安药解》载:“半夏妙安惊悸,陈皮善开胸膈,最扫痰涎。”二者合用燥湿化痰以绝生痰之源,研究表明陈皮、半夏具有调节大脑生理功能、情绪异常和认知异常的功能[23]。清半夏与黄连配伍,“半夏生当夏半,乃阴阳交换之时,能通阴阳合表里”,黄连善清心经之火,二者合用可清痰热,交通阴阳,适用于痰热内扰,精神烦躁,高声喊叫,跑跳无常,夜不成寐患儿。本病患儿脾常不足,后天之本失于补养,气血亏虚,心、脑失养,表现为患儿届年不语或言语不利,发育迟缓,陈皮与党参配伍、陈皮与白术配伍都可益气健脾,理气调中。

3.3 新方分析 根据改进的互信息法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由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12个核心组合,核心组合中运用了补益类药如黄芪、党参、菟丝子、甘草、白扁豆、枸杞子,化痰药如清半夏、青礞石、胆南星,宁心安神类药如五味子、莲子心、黄连,温阳通脉类药如桂枝、附片。可见张教授认为本病病机本虚标实,治标必不忘求本,菟丝子、枸杞子温先天肾气,党参、白扁豆运后天脾气,先后天之本兼顾。在核心组合基础上,通过算法,提取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5个,新药对1有五味子、茯苓、桂枝等,“桂枝升大气,降逆气,抑肝木之盛,理肝木之郁,调脾胃之气”[24],三药合用,调气机,益心脾,安心神,适用于心神失养证患儿;新药对3有胆南星、青礞石、天麻、黄芪,具有化痰潜阳补虚之功,适于痰邪闭阻,痴呆面容者,其中青礞石[25]可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对脑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对维持脑细胞功能有益;新药对2、5中应用党参、鸡内金、白扁豆、山楂、麦芽补益脾气,消食开胃,适用于脾气虚弱证,食少纳呆、发育迟缓者;新药对4中有菟丝子、枸杞子、黄芪、牛膝,有补肾填髓之功效,适于肾精虚,神志失于充养,症见智力障碍,表情淡漠,腰酸腿软者。

综上,通过方证分析,充分论证了本病病机为痰浊闭窍、心神不宁,痰邪为最重要的病理因素,贯穿疾病始终,治疗多选用豁痰开窍醒神,养心安神,理气化湿类药物,治疗以豁痰开窍,益智安神为主,兼以理气化湿、滋阴疏肝。张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本病,在提高患儿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缓解患儿沟通社交障碍,稳定患儿情绪等方面取得良效。本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了张葆青教授运用膏方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用药经验,为中医药治疗儿童孤独症提供了临床思路和借鉴。

猜你喜欢

石菖蒲党参黄连
党参的贮藏与管理
不一样的“双黄连”
我向往石菖蒲 一样的人生
煲汤好料 补气养血
心悸喝茉莉石菖蒲茶
党参质松不甜该怎么办
“小矮子”黄连
黄连最清胃火,但体寒者慎用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
益智聪耳石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