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研究

2022-09-14苏永红孙雪丽杨丽丽颜文娟吴春莲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胸片支原体心肌

苏永红,孙雪丽,杨丽丽,颜文娟,吴春莲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肺炎,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患MPP临床表现多样,热度不一,可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及肌肉酸痛、咽痛等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仍是以肺部炎症为主,阵发性、剧烈性的咳嗽,少数呈类百日咳样咳嗽,但肺部体征并不明显,婴幼儿相对于年长儿,病情更加严重,可出现憋喘等肺部体征相对明显。MPP并发症多见,如肺不张、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等,同时并发其他系统疾病,常见的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血管栓塞、肾炎等,加大了治疗难度,延长了病程,影响预后,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心肌损害,严重者可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引起广泛关注[1],早期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2]。本文通过对MPP并发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分析,可尽早发现MPP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的MPP患儿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心肌损害分为观察组(并发心肌损害)66例和对照组(无并发心肌损害)60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1~7岁,平均(3.15±0.35)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7岁,平均(3.27±0.65)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MPP的诊断标准[3]。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符合心肌损害的判定标准:(1)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或超敏肌钙蛋白I(hypersensitive troponin I,hs-cTnI)异常增高;(2)心电图异常:出现ST-T波改变、QRS波低电压、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心动过速等;(3)心脏彩超显示心脏增大或室壁运动减弱等[4]。

1.3 纳入标准 (1)符合MPP的诊断标准;(2)年龄1~7岁;(3)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4 排除标准 (1)肝肾功能不全的儿童;(2)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3)血液系统疾病及免疫性疾病患儿。

1.5 研究方法 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出生史、个人史等,仔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热时间、最高体温,咳嗽时间、有无憋喘,有无呕吐、腹泻等,院外的检查及治疗情况,入院后完善血常规、生化、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CK-MB、hs-cTnI、C反应蛋白、呼吸道病毒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抗体检测等,研究对象在安静的情况下,抽取静脉血2 mL,应用胶体金法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快速检测,选用的试剂盒由潍坊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同时完善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病情严重需完善胸部CT,了解肺部情况,详细记录诊疗过程及住院时间等。

1.6 观察指标 热程、热度峰值、胸片结果、住院时间、发病年龄。

2 结果

2.1 两组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5个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程>5 d、热度峰值>39 ℃、胸片示大叶性肺炎、住院时间>10 d、发病年龄<2岁。见表1。

表1 两组单因素分析[n(%)]

2.2 影响MPP合并心肌损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热程>5 d、胸片示大叶性肺炎、发病年龄<2岁是MPP并发心肌损害的独立的主要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影响MPP合并心肌损害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不属于细菌、病毒范畴[5],革兰氏染色阴性,生存环境要求低,存活能力强,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差。MPP是儿童肺炎的中常见的发病类型,不同年龄段均可受累,以学龄前儿童为多数,且每隔3~5年会暴发流行[6]。MPP出现其他系统损害的并发率虽无准确数据,但有研究显示心肌损害的并发率高达17.35%~34.48%[7-8],亦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等[9],应给予高度重视。MPP患儿合并心肌损害的原因并未研究透彻,可能与感染MP后产生的毒素进入人体相关[10]:(1)MP直接损害心肌发生病变。(2)免疫学机制:人体心脏平滑肌与肺部存在相同的抗原,可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心肌组织,进而引起心肌损害[11]。MP侵入肺部,释放毒素引起肺部炎症反应,气道炎症引起气道相对狭窄,通气血流比值降低,引起心肌缺氧,造成心肌损害[12-13]。

MPP高发年龄段为青少年及学龄前儿童,不过目前有证据表明婴幼儿感染MP的发病率逐渐升高[14]。既往研究表明,高达48.8% MPP患儿存在肺外表现[15],甚至婴幼儿可高达95%[16]。发病年龄日趋减小,需引起关注。更有研究发现,年龄越小,MPP并发心肌损害的概率更大[17],支持本研究结果,考虑与以下方面的原因:(1)年龄越小,免疫能力低下,各器官发育不完善,毒素更容易侵害心肌组织;(2)环境暴露因素的变化,年龄小的患儿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病史,更易并发多脏器损害。本研究提示,发热>5 d也是影响MPP并发心肌损害危险因素之一,体温升高,心率代偿性增快,是由于体温升高不仅可以影响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可以使其兴奋性增高,同时刺激窦房结的节律活动增强,长时间体温升高,可加重心肌负荷,诱发心肌损害,因此发热时间>5 d,需警惕并发心肌损害的可能。MPP胸部X线表现特点多样,可表现为点状、点片状支气管肺炎改变,肺门部阴影增重,也可表现间质性肺炎改变或云雾状浸润影,且可出现相互转变的情况,可合并气胸、胸腔积液等改变[18]。本研究发现,若胸部X线片表现为大叶性肺炎,MPP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概率增高,当肺部出现大片炎症,甚至出现肺不张时,有效肺泡腔减少,氧气进入肺泡以及二氧化碳排出均发生障碍,血氧饱和量下降明显,为代偿缺氧,心率代偿性加快,心肌负荷增加,更易并发心肌损害。对并发心肌损害的患儿及早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了解MPP并发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至关重要。

MPP并发心肌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热程>5 d、发病年龄<2岁、胸片示大叶性肺炎,MPP并发心肌损害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缺乏心肌损害异常的特异的表现,仅表现精神不振、面色发绀、呕吐、腹泻等,并且患儿不易表达,往往错过最佳诊断及治疗时机,了解MPP并发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医师根据病情进展提高警惕,尽早完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肌酶谱等必要检测,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

猜你喜欢

胸片支原体心肌
不同千伏的X线胸片检查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心肌桥是什么病?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看X线胸片的六大要点你掌握了吗?
呼吸双相对比胸片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支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藏在心里的“桥”
小儿支原体肺炎6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