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区家长陪读现状及其动因分析
——以新疆北疆X村为例

2022-09-08达尼亚吉鲁

西部学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全职牧区租房

达尼亚·吉鲁

X村是北疆牧民聚居地之一,村民世代以从事牧业为生,山区草场辽阔,人口稀少且交通不便。由于牧业生产对自然生态条件的依赖性很大,游牧民按照季节驱赶牲畜到不同地区放牧,给子女的上学带来不便。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物质水平提高,家长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但牧区相对较低质量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于是,许多家长将孩子送往教育条件好的城镇求学,自己也开始了陪读生活,陪读子女是保证牧区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必要举措。随着陪读现象的兴起,众多问题也随之产生,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牧民放牧与陪读时间上的冲突,这就对家庭乃至该村经济有直接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目前学界有关陪读现象的研究很多,将陪读现象剖析得十分透彻。有对陪读对学生、家庭乃至社会影响的分析,也有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介入陪读家庭对亲子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王雪、庞晓鹏、龙文进、王欣、卢春天和王燕等一众学者都是从一个地方入手,具体分析该地陪读现象,先对当地陪读现象总体情况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描述了陪读人员的情况及陪读家庭的经济情况。

田北海和黄政分析了女性在陪读中的优势地位,认为女性在子女教育中占有比较优势,将女性陪读定性为一种理性行为,从性别主义的角度来研究陪读现象。冯小把“进城陪读”作为年轻媳妇进城以及闲暇生活的隐性表达。笔者通过对X村陪读现象的总体研究,发现女性陪读的比率很高,占一半以上。

常雅婷运用社会工作的研究方法介入到呼和浩特A中学的学生家庭之中来研究某校陪读学生家庭的亲子关系状况。通过四次介入,细致描写了该校生陪读行为前后亲子关系的变化,总结出陪读过程中家长教育观念、孩子青春期行为以及双方沟通方式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法。韩玫芳描述了长沙市某中学陪读的现象,对陪读家庭亲子关系进行了描述,将该地亲子关系的类型进行了划分。韩瑾对陪读家庭研究的突破点放在了陪读家庭亲子关系上,并对改善家长与学生亲子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建议。笔者在整理了X村数据后,发现该村学生与陪读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存在不同,在此基础上整理出三种基本的亲子关系类型。

许加明重点分析了农村中小学陪读行为形成的原因,对陪读行为进行了动因分析,认为国家制度的规制和传统文化的助推催生了陪读,其有必要性,打工经济的兴起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为其提供了可行性,在动因分析后,再深入探讨陪读行为产生的双重社会后果。

王漫、陈锋和梁伟分别从社会行为和生命历程两个独特的视角探讨陪读行为,为陪读行为研究提供了两个全新的视野。

二、研究基地介绍及陪读家长的现状

(一)X村简介

X村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托里县库普乡政府西南方向101省道西侧,距离县城81公里,距离乡政府107公里,全村共有322户1216人。由哈萨克族(1212人)和维吾尔族(4人)组成的多民族居住的牧业村,哈萨克族占全村总人口的99%。于2016年全部脱贫,土地面积495127亩,草场面积475127亩,双语幼儿园1所。

(二)牧区陪读学生现状

X村牧区总共有178户309人,这些人中,租房陪读的父母共有41人。上学的孩子有105人,其中,读幼儿园的有15人,其中有3人在县里的私立幼儿园;读小学的有37人,24人在县二小,13人在县三小;就读中学的有53人,这53人分别在县一中和二中就读。

表1 学生县城就读总体情况

X村的幼儿园在托里镇阿合塔因恰开发区,牧区适龄儿童大多在本村幼儿园读书,家长来回接送,午饭一般在学校解决。在本村就读幼儿园的儿童有12人,仅有3位适龄儿童被送到托里县的私立幼儿园,这主要是因为县城较远,学费很高,又由于户籍问题儿童无法进入县里的公立幼儿园,所以大多数父母还是选择村里的本地幼儿园。经了解,县上有3所私立幼儿园,这3位在县城私立幼儿园上学的儿童都是每周周末回到村里,他们在县上有住所,家里经济条件很好,能够支付起每年上万的学费以及生活费。

由于农村牧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如今X村没有中小学,所有的适龄儿童均在托里县城就读。托里县有4所小学,分别是一小、二小、三小和四小。X村的小学生集中于二小和三小,高中生都在一中或二中读书。因为X村到托里县城距离81公里,开车需要两个多小时,所以这些学生要么寄宿,要么选择在县城内走读这两种形式。经过笔者的走访调查,绘制出了下表。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县私立幼儿园的适龄儿童均采取走读的方式;小学生采取寄宿和走读两种上学方式的频率比较均匀;而对于高中生来说多数采取寄宿的学习方式,少数则选择走读。

表2 学生县上读书方式频数表

(三)陪读家长的现状

X村属于典型的牧业村,土地和草场的占地较大,牧区村民的主要生计方式就是牧业,少有村民到县城工厂和村里的合作社工作,这些年随着工厂的大量开办、工业在生产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牧民到县城务工的情况愈发普遍,但是当地村民还是以牧业为生。由于该村距离县城较远,很多家长只能选择在县城居住,选择陪读这一方式能让这些走读的学生更好地在县城就读。

从表3可以看出,幼儿园和小学的走读学生都有家长陪读,仅有5位高中走读生没有家长陪读,该村总共有34户家庭存在陪读的现象。这些数据说明陪读现象在X村学生中普遍存在,这对当地的社会发展有所影响,所以研究当地陪读现象很有必要。

表3 家长陪读情况

三、陪读情况深入分析

(一)陪读人员的类型

笔者对这34户进行了细致的走访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法、电话访谈和个案访谈等多种调查方法,在关于家长陪读类型上汇总出表4。

表4 陪读的人员

从表4能够看出,陪读的重担一般在母亲的身上,占到近56%。其次是其他亲戚陪读,占比17.6%,这里的其他亲戚主要是祖父母。有一个学生是住在小姨家,和其表弟一起上学。父母二人一起陪读和父母二人与其他亲戚一起陪读分别占比8.8%和5.9%,占比较少。对这些家长进行了深度访谈,发现他们陪读的持续时间和陪读方式都不尽相同。

母亲陪读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母亲陪读是一种家庭理性的行为,既受陪读比较优势、家庭利他主义、农村陪读母亲的形成、家庭收益最大化逻辑的支配,又受家庭利他价值观的驱动。相对于男性家庭成员而言,女性在家庭经济生产中处于劣势,但在子女教育中优势明显,从而使女性更适合承担陪读责任。

(二)家长陪读的方式

该村家长陪读的方式有租房全职陪读、租房请假陪读、买房全职陪读、买房请假陪读四种。

从表5可以清晰地看出(因其中一家庭父母外出打工,留一个孩子,住在小姨家,然后和小姨家的孩子一起上学,所以在表5缺一个人),该村到县城读私立幼儿园的学生家境较好,都在县城买了房,所以没有租房的情况,而小学和高中家庭租房陪读的情况比较普遍。

表5 家长陪读方式

把上述信息汇总,可以得出X村家长陪读的方式有租房全职陪读、租房请假陪读、买房全职陪读、买房请假陪读这四种方式。总的来说,该村家长选择租房全职陪读的家庭总共有8户、租房请假陪读的家庭共有14户、买房全职陪读的家庭共有4户、买房请假陪读的家庭共有7户。数据汇总后,能够看出上托里县幼儿园的本村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很好,所以会直接选择在县城买房从而方便陪读。本村小学生父母陪读的家庭基数大,陪读类型也更加丰富,这些家庭的经济实力较弱,所以多选择租房请假陪读,可以兼顾陪读和工作,选择租房来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通过增收和节流增加家庭净收入。高中生因为年龄较大,所以父母不会过度担心孩子读书过程上的安全问题,因此陪读的基数小。基于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早晚自习时间早,选择陪读的家庭往往倾向于进行全职陪读,以更好地接送孩子并做好孩子的后勤工作。

(三)牧区陪读独特性

X村是典型的以游牧业为主的村落,该村在自然地理条件、村民生计方式、教育资源分布三方面都与农业区有所不同。

因X村土地和草场面积辽阔,没有方便的交通设施。以前转场时,牧民们携子女及亲属骑着马赶着牲畜徐徐前行,驼队或马队驮着全部家当,走到哪里,晚上就宿营在哪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如今与传统转场方式不同,牧民会雇汽车将家中的大件物品运送到目的地,老人、年龄较小的子女及媳妇也会坐车提前到达目的地。转场途中年轻男性会骑着马或摩托车赶牲畜,他们只需准备食物和简陋的小毡房便可以轻装前行,一般的路程会有两三天左右。牧区人口分布广泛,总量少,所以适龄儿童不多,这就导致该村及其附近的学校少,适龄儿童只能到县城上学,造成教育资源集中的情况。

反观传统的农业区,其面积普遍较小,人口较多且集中,适龄儿童上学的通勤距离也会大大缩短。牧区地广人稀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得适龄儿童上学的通勤距离增加,家长也会担忧孩子上下学途中的安全,这也是牧区家长陪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较于农业区,牧区村民世代以游牧业为主要的生计方式,X村陪读的家长也多从事牧业。牧区中牲畜对草原的依赖性很强,为避免草原的退化,他们必须定期游牧。该村放牧地点在山区,牧民为了合理利用草场资源,随畜群逐水草而居。一年四季会转4个牧场,因此该村陪读情况特殊,牧区生活是一年四季忙不完的,因而陪读人员多为母亲或其他亲属,父亲大多会留在牧区。

四、牧区家长陪读的家庭动因

(一)安全和照顾的需要

1.对上学路途安全问题的应对

X村地广人稀,且距离托里县城有2个小时的车程,加上大规模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导致农村学校和学生数量大幅减少,许多并入城镇中小学。这一举措有利于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孩子的上学条件,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撤点并校以后,牧区学生的上学距离普遍拉大,上学路途安全问题凸显,牧区家长出于对孩子上学安全的需要而进入城镇陪读。

2.对子女寄宿的担忧

2016年随着X村的全面脱贫,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的提升,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很多家庭就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环境和生活条件。综合考虑下认为寄宿条件较差,所以选择陪读的方式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二)教育期望的驱动

牧区陪读家长因文化程度较低而导致职业流动性低,多数生活在社会底层感受到生活的辛苦,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感到遗憾,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下一代实现“大学梦”和“城市梦”,对子女怀有较高的教育期望。在传统文化的助推之下,很多牧区父母会想尽办法为子女争取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主动选择把子女送入城镇进行“借读”,从而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为了打消子女离家外出学习过程中的后顾之忧,自己更会拼尽全力为子女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同样受制于户籍管理制度对举家永久性乡城迁移的限制,只能撇家舍业进入城镇进行陪读,以便让子女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争取良好教育资源

牧区家长陪读受到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低而产生的“人比人气死人,但仍要比”的观念影响,不惜放弃或中断原本的生活而选择陪读,衍生出子女教育在家长领域的攀比与竞争之风。

在我国,如今的教育资源分布依然不均,这种不均主要表现在城乡学校数量和教师水平各个方面。X村仅有一所幼儿园,库普乡上有一所小学和初中,而县城里,有三所私立幼儿园,四所小学和两所高中。在数量上乡镇远远少于县城,家长在乡镇选择的余地很少。而在教师水平或者学校教学整体水平上,镇上的学校水平较低,考上好初中或高中的概率不高,而县城学校升学率更高,其中一小和三小办学水平高,受到X村牧民的青睐,更愿意把孩子送向这类学校读书,从而争取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在父母的眼中,也就是让自己的孩子“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结语

X村学生陪读的情况普遍存在。该村家长陪读的方式主要有租房全职陪读、租房请假陪读、买房全职陪读、买房请假陪读这四种方式。这些陪读的方式主要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经济条件越好越会选择买房陪读和全职陪读的方式。

该村是典型的以游牧业为主要生计方式的村落,牧业区在自然地理条件、村民生计方式、教育资源分布三方面都与农业区有所不同。在牧区,牧民们会跟随畜群逐水草而居。因此该地陪读情况特殊,牧区生活是一年四季忙不完,陪读人员多为母亲或其他亲属,父亲大多会留在牧区。

有关当地家长陪读的动因分析,笔者从安全与照顾的需要、家长教育期望的推动和争取良好教育资源出发,对为什么家长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陪读孩子的原因进行了浅析,也更加了解了陪读的重要性。

如今中国仍然存在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又因当下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不断重视,陪读在中国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陪读家庭来说,这不利于乡村家庭的长期发展,对其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对于孩子来说,上学过程中往返城乡,压力增大的同时也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更容易造成为了争取教育资源形成社会恶性竞争,若不及时制止则会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减少或停止陪读行为,需要国家改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大力发展乡村教育,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

猜你喜欢

全职牧区租房
土耳其全职妈妈晒7岁女儿“高定”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全职妈妈为什么更容易吼孩子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非全职工作在欧洲兴起
全职妈妈为什么更容易吼孩子
租房也是家 “租一代”90后的租房观
租房客
аРЕНДа жИЛЬя В пЕКИНЕ
破解租房难,路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