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技术同携手,古典现代共交融
——信息技术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2-09-05杨瑾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念奴娇怀古赤壁

杨瑾

中学教材中的古诗词可以称得上是中华诗词库这“九天星斗”中非常闪亮的几颗,但高中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往往因语言晦涩难懂望而却步,因文意深邃高远而畏缩不前。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手段也不断为古诗词教学注入生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提高教师水平,发展教师特长,引导教师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能适应社会进步新形势的需要。”[1]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高中古诗词教学,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能够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因此,笔者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探讨信息技术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新模式。

一、有效创设双平台教学模式

古诗词教学往往缺乏时代语境,应努力创设运用古代汉语的情境,优化古文课堂教学,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创设线上、线下有效融通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创建智慧课堂[2]。信息技术不仅要应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应渗透到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应基于实现高效学习这一出发点,将信息技术与线下课堂教学活动相融合,同时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阶段融入信息技术,以实现教育信息化(见图1)。只有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有效创设线上线下双平台的教学模式,方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图1 线上线下双平台教学流程图

(一)先学后教,线上推送学习资料

应引导学生树立学语文、用语文的自觉意识,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和身边的各种资源,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积累语文运用经验,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能力。身处信息芜杂繁多的信息时代,相比于信息搜寻能力,信息的筛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高中古诗词教学的预习环节,可向学生线上推送学习资料包,让学生提前预习。以《念奴娇·赤壁怀古》群文阅读教学为例,该课学习资料包细目表如表1所示。

表1 《念奴娇·赤壁怀古》群文阅读学习资料包细目表

(二)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进一步改革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课程的隐性价值,还要关注语文课程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新的内涵变化。”新课改背景下,融入信息技术的语文课程教学应该被赋予什么新内涵,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深入探索的问题。笔者对此问题提出陋见,认为语文课程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新的内涵变化在于高效化、情境化。

其一,以信息技术助力课堂高效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提出五大学习目标与内容:第一,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第二,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赏析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第三,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进行古今语言的异同梳理。第四,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第五,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古诗词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学习古诗词具有一定难度,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可以使学生很好地完成古诗词学习任务,将教学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的思路从“教师教什么”转变为“我要学什么”。在开展《念奴娇·赤壁怀古》群文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课前学习文言基础知识,在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教授其他内容,以实现教学高效化。由于课前学习资料包和预习作业的推送,学生在课前已完成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对作者的初步了解、对作品内容的初步赏析,所以之后的课堂可实现精简化。

其二,以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情境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了解苏轼黄州时期的精神困境及如何实现精神的突围,因此课程教学中情境的设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借助多媒体进行导入,播放纪录片《苏东坡》片段,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命困境,紧接着抛出问题,即“你认为黄州时期苏东坡面临着怎样的精神困境?”,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找出相应语句并进行概括。还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以小组形式开展课堂活动,教师借助教学反馈平台,根据各小组在课堂上讨论、分工合作、发言的情况,酌情打分,营造人人欲言、人人敢言的课堂氛围。

(三)课后巩固,进行在线检测

课后,通过作业和检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具体从两大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即完成课堂活动总结报告和课程内容在线检测。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课后鼓励学生同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课堂活动总结报告,并将其上传至学习平台。

课程内容检测主要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课堂上对课前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课后可以借助学习平台在线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在线检测可以帮助教师有效评估教学成果,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

二、科学构建反馈式教学评价体系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环境的重构,让教与学变得智能而高效。”[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全面的课前、课中、课后反馈式教学评价体系,进行高效且客观的教学成果评价,是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一)课前课后评价机制

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先学后教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若没有相应的评价监督机制,则难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所以需要构建完善的课前预习评价机制。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群文阅读教学中,笔者设置的课前预习作业是完成《念奴娇·赤壁怀古》诵读音频、视频录制和重点字词检测。

诵读是古诗词学习的基础,但是高中语文课堂容量有限,高效课堂和沉浸式诵读二者之间常常难以兼得。构建课前评价机制,将整体感知文本的环节前置,引导学生通过一定量的写作背景阅读,初步了解文本,并通过在线上学习平台上传诵读视频,促进课堂学习的效率提升。

《念奴娇·赤壁怀古》重点字词讲解微课视频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学习基础文言知识,可以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反复学习、巩固知识。课前将重点字词检测以客观题的形式,上传至微信小程序“问卷星”,使学生完成测试,快速生成并呈现可视化评价数据,形成直观的结果。课前评价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的薄弱环节,进行学情分析,从而为课程设计提供方向,明确教学重点,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二)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评价体系

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前学习及课后检测评价机制,在时间和空间上延展了学习活动,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课前学习资料包的推送和自我学习检测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自身不足,在课堂学习中有的放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小组协作,完成相应的课堂学习任务。“教学评价是验证教学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新的教学方法顺利实施和推广的重要保障。”[4]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起科学的反馈式教学评价体系,对有效评估教学成果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具体学习内容拟定相应的评价细则,以期呈现出客观、全面的学习效果评价(见表2),其中纪录片欣赏、《苏东坡传》阅读、赏析作品阅读评价项目的分值为附加分。

表2 《念奴娇·赤壁怀古》群文阅读学习效果评价细则表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构了一个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贯通线上、线下的教学与评价体系。将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教”的革命,更是一场“学”的革命,能够显著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效性。“教育的内核是促进人的成长,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生长点。”[5]信息时代下的语文教师更要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革新语文学科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各种媒介获取优质信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优秀人才。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仍处于起步阶段,前路迢迢,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念奴娇怀古赤壁
念奴娇·脱贫振兴庆盛会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念奴娇·脱贫振兴迎二十大
中山城怀古
念奴娇 国庆(外三首)
上都怀古
鏖战赤壁(下)
鏖战赤壁(上)
念奴娇 ·白衣兴颂
翠云廊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