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多元化学生评价的实施
——以常熟市昆承湖外国语学校为例

2022-02-18段晓峰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常熟市双减评价

段晓峰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设置多元化作业,改善考试模式,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双减”政策清晰明确地指出了教育评价中的“五唯”问题。而“五唯”中的唯分数、唯升学更是学生评价的顽疾、痼疾。本文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以常熟市昆承湖外国语学校为例,分析学生评价改革思路,制定相关的策略并实施。

一、多元化学生评价的研究背景

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必须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全面改革教育评价制度,降低考试成绩在教学评价中的权重。同时,要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引入、探索、尝试其他维度的评价标准,以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1]。

常熟市昆承湖外国语学校在进行教学的实施、总结、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注重学生评价的改革,建立了一系列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学生评价机制,有效、合理地使学生在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之间实现了平衡。

二、多元化学生评价的研究思路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提出“四个评价”的同时,指出了要建立科学、专业、客观的教育评价体系。在新时代、新教育、新环境下,学校应积极思考、探索、尝试新的学生评价方法,在保质保量地完成国家标准课程教学的前提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核心,改革、探索新模式,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思路、评价办法。在开展评价时,必须通过多种评价形式,利用多元评价主体,采取多种评价方式,让评价尽量全面、客观。

(一)注重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的学校教育,需要培养的是有家国情怀、有独立思想、有集体责任、有个人担当的青少年。这一育人目标,要求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持续进步,注重教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学校、教师、家长要不以分数论成败,不以知识记忆、背诵程度论英雄,而是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的习惯、获得的学习方法、提升的学习能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优秀的个人品质[2]。

在学校,教师在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同时,还要通过阶段性的分享、交流,对现有的评价工作进行不断地总结、更新,注重评价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正向引导

教育,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根本标准。立德树人的核心,就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正向引导学生,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因此,学校承担着正向引导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责任。

改革学生评价制度的关键在于正向引导家长。引导家长看到学生思维的发散、思想的升华、品质的养成、能力的拓展,不把成绩、分数的变化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引导家长从单一关注学生的智,转化为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与进步。

同时,学校可以班级为单位、以年级为单位、以学部为单位,树立典型人物、宣传典型事迹,树立正向的引导标杆,引导家长、学生一同转变思维定式。

(三)注重积累激励

教书育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细心呵护、关怀学生成长,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引领、干预,才能育人成才。这一次成绩90分,下一次成绩85分,并不代表学生退步了。如果测验完全是在两个阶段、针对两个内容进行的,便不存在对比关系。唯分数论者只关注数字绝对值的变化,这样的对比行为本身就没有科学意义,而这往往是一些教育工作者与家长评判孩子的标准。

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便是激励。而激励又分正向激励、反向激励。正向激励即正常的鼓励,比如口头表扬、班级奖励等;反向激励即适当引导学生制定目标、制定计划、明确实际与目标之间差距等,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四)注重全面发展

五育并举、“双减”、“双增”,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全面、综合发展,所以学校所使用的学生评价体系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

有些学校的教育评价体系,表面上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际上却把德、智、体、美、劳分开评价,这样的做法已经自相矛盾。对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只能整体展开,不断完善。正如有的学者提出:要不断拓展评价内容,保证客观性;构建评价思路,保证可行性;完善评价方式,保证合理性;建立评价监督机制,保证公平性。

但在学生评价改革之初,首先要明确以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探索、尝试五育的融合、融通,拓展评价内容、完善评价方式,避免把德、智、体、美、劳分开单独评价。

三、多元化学生评价的实施策略

常熟市昆承湖外国语学校在实施、实践学生评价改革时,根据上述的思路,制定了五条相应的实施策略。

(一)调整结果性评价地位

学业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标准。常熟市昆承湖外国语学校实行美好教育,践行“拥有好心情、掌握好方法、养成好习惯”的三好理念。学校在开足、开齐、上好国家标准课程外,通过开展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逐步养成好习惯,增强学习动力,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组织、开展这些活动,意在让学生全面参与,实现个性发展,也意在让家长了解、认同成绩不是唯一重要的学业衡量标准。学校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才是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的根基。

(二)扩展过程性评价内容

常熟市昆承湖外国语学校为了使过程性评价更加切实、可行,分析、整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过程性维度,包括课堂参与度、课堂纪律、小组学习参与度、小组学习完成度、团队合作配合度等,并且将其应用于过程性评价考核。

教师可以通过增强课堂观察、二次评价及延迟判断等途径,强化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同时,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机制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补充内容。

从过程性评价方法的实践中可以发现,学生的认知、合作、习惯的养成有明显的变化,为其后续学习打好了坚实基础。

(三)构建增值性评价方法

常熟市昆承湖外国语学校对增值性评价的定义主要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新学习了什么、新掌握了什么、掌握得比之前好多少等,包括知识、方法、习惯、技能、个性等方面。

对于学生已掌握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等级进行定量评价;而对于学生获取的新能力和新方法,以及品德素养的培养等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语言进行定性评价。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也是很多学者建议采用的评价方式方法[3]。

通过增值性评价,教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每个进步、每点提升、每次飞跃都可以给予较为客观、全面的记录,并进行及时指导或褒扬,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在班级里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重组综合性评价项目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不完全独立。常熟市昆承湖外国语学校在改革学生评价体系之初,对五育进行了一定的融合、融通。

一是将德育、智育融合。根据不同学科,设置单一学科类、跨学科类的小组活动、团队项目,设置多元化的作业,比如汇报、演讲、剧目等形式。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智力通过多种方法得到发展,又能增加学生在校、离校的交互时间,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并且使学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运用到合作中。

二是将智育、体育融合。设置木工制作、体适能闯关等活动,让学生将行动与思考结合起来,完成设置的任务目标或者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将体育、美育融合。在常规的体育教育教学之外,组织开展健美操比赛、韵律操比赛、水上普拉提比赛、话剧表演、歌舞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发现美、理解美、展示美、表达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是将美育、劳育融合。设置创意美术、创意手工、非遗学习等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室装扮、校园装扮,在大幅度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

五是将劳育、德育融合。融入国学文化体验、文明楷模学习、红色文化传承活动,让学生在切实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对现在的美好生活充满感激,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

对五育进行一定的融合、融通的尝试,可以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评价,分到各项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在各个活动中的参与、表现、完成情况,给予学生定量、定性的综合性评价。目前,教师正在通过实践、改进,逐步尝试赋予综合性评价与学业考试成绩相近的分值和权重。

(五)尝试差异性评价模式

常熟市昆承湖外国语学校的情况和很多学校类似,即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表现上出现分层的情况。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在课程任务设置上,根据个体发展的差异,设置多元化的作业任务。比如,数学课程可以设置基础知识训练、计算训练、拓展训练等作业任务,英语课程可以设置基础知识训练、词句积累训练、mini speech创作等作业任务。此外,鉴于学生的吸收水平有差异,教师可以实施分层布置作业、设置选做作业等措施,通过多元化的任务设置,给予学生相关的评价和引导,实现因材施教。

在评价方面,教师首先使用即时评价,通过课堂上的面批、指导及时指出错误,帮助学生改正。其次,使用分层评价,比如对同一内容进行评价时,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适合该学生自身特性的发展。再次,择机引入自我评价,给出一些维度,让学生尝试自我评价并且进行反思,让学生提升自我认知的同时,获得进步。最后,引入交互评价,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互评价,这样既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之间分享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学生评价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于学校的教育理念、培养理念,也在于学校现有的资源和现有的师资水平。学生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中重要的一步,更是必行的一步。

时代已经呼唤教育要“归正”,而这正是要各学校大力尝试、探索新的评价体系,来培养全面发展、具备家国情怀、综合素质优秀的新一代人才。新的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可实践性更是各学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评价体系,不一定是一个类似于行业标准的静态体系,相反,其可以是一个动态系统,在符合新时代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因校制宜,不断进化、不断更新[5]。只有适合学生发展的、适合学校校情的评价体系,才是能够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评价标准。

猜你喜欢

常熟市双减评价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五(5)未来星中队
No Gain Without Pain
A Clever Rabbit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三(6)炫彩中队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